增強綠色通道效應 加碼資本市場扶貧力度

□本報記者 昝秀麗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證監會系統全力推進扶貧工作,通過建立資本市場綠色通道強化扶貧“造血”功能,多舉措拓寬扶貧渠道,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增強綠色通道效應,加碼資本市場扶貧力度。

強化“造血”功能

金融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和重要支撐。證監會積極參與制度創新,以精準扶貧為手段,形成了多層次、多渠道、多方位的精準扶貧格局,強化扶貧“造血”功能。

2016年,證監會印發《中國證監會關於發揮資本市場作用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的意見》,內容包括支持貧困地區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等12個方面。其中,對貧困地區企業在首發上市、新三板掛牌、發行債券等方面開闢綠色通道,做到“即報即審、審過即發”。

2018年,證監會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金融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意見》,再度強調支持貧困地區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同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公佈,鼓勵上市公司、證券公司等市場主體依法依規設立或參與市場化運作的貧困地區產業投資基金和扶貧公益基金。貧困地區企業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發行公司債券等按規定實行綠色通道政策。

造血式扶貧引入資本活水,資本市場服務脫貧攻堅成效更加顯著。在支持貧困地區企業融資發展方面,目前,貧困縣企業首發上市14家,累計募集資金約79億元;交易所市場累計發行扶貧債25只,金額170.74億元,發行扶貧資產證券化項目4單,規模20億元。紅棗期貨推出後,鄭商所加大南疆地區套期保值知識宣傳力度,支持當地企業和棗農管控紅棗價格波動風險,助力群眾脫貧致富。“保險+期貨”試點持續推進,有效推動貧困地區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和防災減損。

“資本市場持續深改釋放制度活力的同時,在助力扶貧領域發揮的作用愈加明顯。”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產業部副主任卞永祖指出,優化審批流程、進行融資政策傾斜,資本市場開闢了多個扶貧攻堅綠色通道,為貧困地區融資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將促進當地企業快速發展和轉型升級。通過加快股權和債券融資,不僅改善企業的融資結構、財務結構,也為貧困地區帶來了金融、科技、管理人才,為當地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

拓寬扶貧渠道

發揮資本市場專業優勢助力脫貧攻堅,證監會多舉措拓寬扶貧渠道。

因地制宜開展產業扶貧,深圳證券交易所在麥蓋提縣引入江蘇金昇集團投資12.3億元建設24萬錠精梳環錠紡紗生產項目,促進當地發展優勢產業和增加就業,在武山縣協調唐人神投資23.7億元開展生豬養殖項目,優先吸納貧困人口就業。上海證券交易所投資300萬元,在宿松縣丘陵地建設1000畝藍莓種植區,助力山區貧困戶脫貧。中國證券業協會立足隰縣香梨種植規模優勢,(下轉A03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