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古生香之半生流浪繡詞章

文| 流系舟



誰白草胡笳烽燧長

【蔡琰,字文姬,東漢末年才女,博聞強識。東漢末天下大亂,蔡文姬不幸為匈奴左賢王所擄,後得以歸漢。

白草、胡笳、烽燧都是邊塞常用意像。《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胡笳曲》:“誰堪牧馬思,正是胡笳吟。”

《晚望》:“音書雲去北,烽燧客愁西。”】


將半生哀毀以詩情抵擋

【文姬在”回 歸故土”與”母子團聚”不能兩全的痛苦中成就了千古名曲"胡笳十八拍”, 據傳該詩是她有感於胡笳的哀聲而作。】


斷絃含淚更張

【文姬出塞和歸漢的故事,是中國歷史上悲壯而濃墨重彩的一筆。據說文姬小時能聽音判斷斷掉的琴絃是哪一根,但後來的時局使她自己不幸成為了與故土親人相斷的琴絃。】


最高貴流浪

【然而身世不幸沒有消弭她心中的高貴才氣,明朝陸時雍曾論:“蔡文姬才 氣英英。讀《胡笳吟》,可令驚蓬坐振,沙礫自飛,真是激烈人懷抱。”】

——b站2020拜年祭歌曲《萬古生香》


半生流浪繡詞章

“黑暗的魔神王會降臨大陸,唯有美少女的琴音揮灑希望與勝利”,作為峽谷中的美少女擔當,蔡文姬的輔助從沒讓人失望過。


歷史上的蔡文姬,名琰(yǎn),字文姬。生於陳留郡圉(yǔ)縣(今河南杞縣),是繼班昭後,又一偉大的女性文學家。


與班昭一樣,有一位履歷閃閃的父親——蔡邕(yōng),字伯喈(jiē),早年的蔡邕不願入仕,後被徵辟為司徒掾屬(一種幕僚式的官職),曾參與續寫《東觀漢記》(與《史記》、《漢書》並稱“三史”)及刻印熹平石經。

萬古生香之半生流浪繡詞章

熹平石經


漢靈帝時期,東漢已陷入宦官與外戚交替掌權的黑暗時期,蔡邕因罪流放朔方,幾經周折,他南下江南,避世十二年。中平六年(189年),董卓擅權,強召其為代理祭酒(主管),得以返回中原。


蔡邕精通音律,在他的影響下,蔡琰九歲便能“聽音辨弦”。蔡邕夜間彈琴,突然斷了一根弦,蔡琰說:“是第二根絃斷了。”蔡邕說:“你這不過是偶然說中罷了”,於是故意弄斷一根問她,蔡琰說是第四根。《三字經》中也有“蔡文姬,能辨琴”的記載。


年少時期的文姬,在父親的庇佑下,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而蔡邕的死,似乎宣告了東漢的滅亡。也預示了蔡琰悲慘的人生。文姬在這場動亂之中,顛沛流離,前途多舛。

萬古生香之半生流浪繡詞章

蔡邕


興平二年(195年),中原動亂,匈奴趁機劫掠,蔡琰被匈奴左賢王(匈奴王侯中,地位最高)擄走。這一別中原,竟有十二年之久。


這十二年,僅是文姬悲慘人生的開端,《後漢書•列女傳》載:“文姬為胡騎所獲,沒於南匈奴左賢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


與左賢王育有二子後,文姬似乎想安定下來,她想,或許就這樣生活下去吧。雖然她心中常被強烈的思念故土情感所佔據,“迎問其消息,輒復非鄉里。”

萬古生香之半生流浪繡詞章

蔡文姬


建安十一年(207年),自作多情的曹操,硬生生拆散了文姬本應安定的生活。他“可憐”蔡邕沒有子嗣,用金璧從匈奴那裡將蔡琰贖回。


這就是著名的“文姬歸漢”,對曹操不失為一段美談,而對文姬卻是“骨肉分離”的痛擊,她陷入了“迴歸故土”和“母子團聚”的兩難全的痛苦中。


聽著營帳外的胡笳悲鳴,文姬心如刀絞,於是她用血淚寫下控訴:


“……胡與漢兮異域殊風,天與地隔兮子西母東。苦我怨氣兮浩於長空,六合雖廣兮受之應不容”


———《胡笳十八拍》


字字血淚,所讀之人無不動容。郭沫若評價其“是繼《離騷》以來最值得欣賞的一部長篇敘事詩。”

萬古生香之半生流浪繡詞章

《文姬歸漢圖》


隻身歸漢的文姬被曹操嫁給一個屯田都尉(臨時性官職)——董祀。後來董祀犯法被判死罪。文姬向曹操求情,當時公卿、名士以及遠方的使者賓客坐滿了屋子。曹操對賓客說:“蔡伯喈的女兒在外頭,今天讓各位見見她。”


《後漢書•董祀妻傳》載文姬“蓬首徒行,叩頭請罪。音詞清辯,旨甚酸哀,眾皆為改容。”曹操說:“我確實同情你,但判決的文書已經送出去了。”文姬說:“你馬廄裡有萬匹駿馬,還有數不清的猛士,為什麼不讓人騎快馬,救助一個將死之人呢?”


曹操被眼前蓬首赤腳的女子驚住了,他沒有想到如此的弱女子,竟能字句鏗鏘。於是免了董祀的死罪,還賜給她頭巾和鞋襪。

萬古生香之半生流浪繡詞章

曹操赦免董祀


曹操又問:“聽說你家原來有很多古籍,現在還能想起來嗎?”文姬說:“當初父親留下了四千餘卷,因為戰亂流失,難以保留,現在我能記下的,只有四百餘篇。”曹操說:“我派十個書吏陪夫人寫,可以嗎?”蔡琰不卑不亢:“男女授受不親,給我紙筆,我一個人寫給你就是了。”於是文姬將自己所記的古籍內容寫下送給曹操,無一錯漏。


“廣東徐霞客”屈大均稱讚道:“緹縈能代父,蔡琰不宜家。玉石同焚後,芳聲振海涯。”


蔡琰回家後,傷感悲憤之餘,作《悲憤詩》二首,一為五言體,一為騷體。是中國詩歌史上第一首文人創作的自傳體長篇敘事詩。清代詩論家張玉谷贊曰:“文姬才欲壓文君,《悲憤》長篇詢大文,老杜固宗曹七步,辦香可也及釵裙。”

萬古生香之半生流浪繡詞章

董祀


這樣的文姬理應得到讚譽,國際天文學聯合會1979年頒佈了310座水星環形山的專有名稱,蔡琰環形山就是其中之一。


《悲憤詩》後,史間再無文姬蹤跡。她的一生,顛沛流離,有數不清的艱難困苦。唯一隨她流浪的是她不滅的才氣與傲骨,便是世間最高貴的流浪。


排版||愛歷史的十一

文案||流系舟

(本文所涉及知識解讀參考b站up主海上42天(科普菌),已授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