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種植戶一頭隔離戶 蘭溪“微信點菜”把新鮮蔬菜送到家門口

一頭種植戶一頭隔離戶 蘭溪“微信點菜”把新鮮蔬菜送到家門口

在蘭溪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的蘭江中隊和雲山中隊,各有一本平時排摸積累出來的《菜農實名登記冊》。這些冊子原本是用於記錄自產自銷點上菜農的信息的,疫情期間,它們有了新的“使命”,成為一座架起菜農和隔離戶之間的“連心橋”,而架橋者就是綜合行政執法局的執法隊員們。

在執法隊員的“牽線”下,《菜農實名登記冊》裡的種植戶實現了足不出戶就能收到訂單,而在社區里居家隔離的市民只要在微信群裡動動手指,就能完成採購,而且送菜上門、價格公道。

這項舉措,被形象地稱為“微信點菜”服務。

自產自銷點關閉,菜農愁銷路

家住蘭溪市蘭江街道橫山村的蔡國忠今年60多歲,是一名地道的菜農。往年的這個時候,他總是一大早就挑著新採摘來的蔬菜到教師樓附近的自產自銷點售賣。由於菜品好,周邊的住戶時常光顧他的小攤。最近,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路上沒有行人,自產自銷點也關閉了,他家的蔬菜一時沒了銷路。

“我知道關閉自產自銷點是為了大家的健康著想,但看著辛辛苦苦種出來的菜一天天變老、變壞,很捨不得。”蔡國忠說,如何為自家的蔬菜找個好去處,成為了他這些天最關注的問題。

然而,絞盡腦汁,蔡國忠也沒能想出好辦法。有一天,蔡國忠看到正在路上巡查的執法隊員,隨口問了一句:“自產自銷點什麼時候恢復呀?地裡的菜都老啦。”

沒想到,蔡國忠的隨口一問,深深地留在了執法隊員的腦子裡。幫助菜農解決蔬菜售賣問題,正式寫入了執法中隊的“服務清單”。

平時嚴厲的執法隊員,成了“紅娘”

瞭解菜農的困難之後,執法隊員當起了“跑腿員”。經過與多個社區聯繫,終於為菜農搭起了“銷售平臺”,銷售對象就是社區裡的居家隔離人員。

“我們社區開展了代跑業務,執法隊員一說本地菜農有新鮮蔬菜待售,我們一拍即合。”蘭江街道丹溪社區的“代跑員”唐旭帆介紹,由於疫情影響,菜場、超市等限時營業,如果菜農能送貨上門,不僅可以緩解社區的壓力,解決菜農的銷路,還保障了市民的“菜籃子”,一舉多得。

為了讓“菜單”更豐富,執法隊員還根據《菜農實名登記冊》上的信息挨個聯繫,詢問蔬菜品種、存量、價格,編制出一份蔬菜清單供參考。記者在清單上看到,大白菜1.5元/斤、上海青3元/斤、落湯青3元/斤、茼蒿4元一把(一斤左右)、菠菜4元/斤……寫得清清楚楚。執法隊員告訴記者,他們會將這份清單發至社區,市民下單後,社區工作人員會進行彙總,並將清單發送至執法隊員手中。根據市民的需求,菜農會盡快將新鮮蔬菜配送至社區,再由工作人員送到市民手中。

住戶實現“雲買菜”,吃得放心

“這是訂單上需要的蔬菜,都是新鮮採摘的。之後有什麼需求打電話過來,我們幫忙聯繫菜農。”2月12日上午,執法隊員和菜農一起,將大白菜、青菜等幾樣新鮮蔬菜送到丹溪社區工作人員手上。據悉,這些蔬菜都是國際花園、錦繡天成等小區內居家隔離者需要的,社區工作人員會一一送到居家隔離人員家中。

不僅是社區和隔離人員,在執法隊員的努力下,“微信點菜”服務也走進了物業小區。雲山街道東方名都小區的物業,一大早也收到了由執法隊員和黎明村菜農配送的蔬菜。

“小區物業在群裡告知我們可以群裡下單買蔬菜,菜農直接送菜上門的時候,我馬上下單了,體驗了一把‘雲買菜’。”住戶舒先生說,本地菜農種的蔬菜新鮮、價格合理,還可以減少出門、省口罩,貼心!

“下一步,我們將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調整配送點和配送範圍。”蘭溪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也將盡可能多地聯繫不同菜農,讓“菜單”更豐富多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