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老人捐款,我們都錯了

關於老人捐款,我們都錯了


●●●


新冠肺炎爆發後,老人捐款頻繁上熱搜。


最初的報道和基調,是感天動地的,是可歌可泣的,是讓沒有捐款的人,看了後淚流滿面又愧疚不安的。


比如,家有病危老母親的李大爺,捐了2000元,其實他自己也很需要錢。


比如,月薪2000的環衛工,捐了10萬元,捐後他身上只剩下13.38元。


這幾天的視角和筆法,是犀利批評的,是嘲諷詆譭的,是讓人看了若有所思又覺得哪裡不對的。


比如,《求求你們,別收老人的錢了》《收老人的捐款,你們良心可安》……這些標題裡都帶著靈魂拷問的爆文。


今天,我想從另一個角度談談老人捐款這件事兒。


我的觀點是:


關於老人捐款,或許我們都錯了。


我的證據是:


下面,這些平凡又普通的老人的故事。


01


廣東佛山。


一位白髮蒼蒼佝僂著背的老奶奶,顫顫巍巍地來到佛山禪城區公安分局同濟派出所。


二話不說,奶奶放下4000元現金轉身就走,民警攔都攔不住。


關於老人捐款,我們都錯了


沒有辦法,民警只好一路跟隨奶奶到她家,把錢退給了她


這個捐款故事,沒有到此結束。


因為,被退錢的奶奶,在家門口和年輕民警的這番對話,道出了這片土地上,這麼多衰老而孤獨的老人,緣何執意捐款的原因:


“一點心意支持國家,希望科研人員早日研發出藥物,抑制住疫情。這麼好的國家,想繼續好下去,繼續建設好,繼續繁華。”


關於老人捐款,我們都錯了

關於老人捐款,我們都錯了

關於老人捐款,我們都錯了

關於老人捐款,我們都錯了

關於老人捐款,我們都錯了

關於老人捐款,我們都錯了


聽見沒,老奶奶的話,才是多災多難的2020年春天裡,最美最真的情話:


國家一定要繼續好下去,繼續建設好,繼續繁華。


雖然,她的捐款最終沒有被收下,但她的這番話值得傳揚天下。


02


浙江溫州。


細雨中,有個老人撐著傘,從社區走出來,被防控人員盤查時,他謊稱:“我就捐兩個口罩給派出所,不會添亂。”


關於老人捐款,我們都錯了


來到永嘉縣烏牛派出所後,老人卻拿出了2萬元的大紅包。說什麼,民警也不願意收。


這是在外務工的子女,給老兩口的生活費,老人省吃儉用攢下來的。


但老人非要捐,理由是:


“我一個農民,在村裡種水稻。國家危難,你們有能力奉獻,我不識字,像我這種沒本事的人,幫不上什麼忙,希望這點小小的心意,可以用得上。”


關於老人捐款,我們都錯了

關於老人捐款,我們都錯了

關於老人捐款,我們都錯了


關於老人捐款,我們都錯了


看見沒,這個大爺,像不像我們自己的父母:


沒有太多文化,也說不出太多道理,甚至因為在底層生活久了,多少還有點自卑。


但在這場舉國參與的疫情裡,他希望通過做點什麼讓自己良心好過。


接待老人的民警,正是看見了這一點,才在忙得顧不上吃飯的情況下,陪老人把錢捐了。


而拿到捐款證書的老人,也安心地在雨中回了家。


這樁事件中,老人是可敬的,民警是稱職的,接受捐款的人也是無可厚非的。


因為,有一種善良,叫尊重和成全。


03


海南屯昌。


一位老人騎著電瓶車,來到屯昌縣財政局,拿出20萬現金,還有一封信,說要捐出用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關於老人捐款,我們都錯了


財政局人員希望他留下姓名電話和聯繫方式,被老人婉拒。


信中,老人這樣寫道:


“老夫願盡微博之力,將家中閒置無用的二十萬投入其中,讓我們齊心協力,眾志成城,打贏這場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爭。”


署名為:


“一位來自大陸的老人。”


關於老人捐款,我們都錯了


我相信,這位連姓名都不願留,“來自大陸的老人”,是真心要捐出這20萬。


這世上哪有什麼閒置無用的錢,有的不過是渴望安放的心。


國難當頭,疫情之下,這樣的老人,這樣的善舉,值不值得記錄?


當然。


拋卻錢的多少,那一封短信裡就藏著信仰:


齊心協力,眾志成城,才是一切人民戰爭的硬核武器。


04


浙江建德。


建德市城市管理局乾潭中隊,身穿制服的工作人員,被一位頭髮花白的老人叫住。


這位84歲的老人說:


“大年初六初七,我就想捐這個錢了,但不知道捐給誰。


我認得你們城管的制服,我相信你們。這次疫情太嚴重了,我想捐款10萬元。”


為了讓工作人員放心,老人還說,自己每個月有2500元的退休工資,不愁吃穿。這些錢都是她自己的錢,她能做主。


讓人淚目的,是老人的這句話:


“在疫情面前,那些生病的人,都像是我的孩子。”


關於老人捐款,我們都錯了


10萬元,老人不吃不喝,也要攢四年。


工作人員一開始不願收,但在老人的堅持下,最終捐到抗疫一線:


有誰能阻擋住一位母親,去救她生病的孩子?


何況,這場抗疫戰爭的初心,就是為了更多母親,保護更多孩子。


05


湖北老河口。


老河口防疫指揮部收到了一筆特殊的捐贈:


87歲的退伍老兵唐遂城,捐贈了2萬個醫用口罩。


關於老人捐款,我們都錯了


老人特別強調,他要把這批口罩,捐贈給

一線醫護人員和公安民警。因為,除了病人,他們才是離病毒最近的人。


這位老戰士,生於1933年,成長於炮火連天的戰爭年代,捱過皮包骨頭的饑荒災荒。


1952年,他曾跟隨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6軍參加抗美援朝。


老人歷經上甘嶺戰役、五什山戰役、西海岸戰役,還在新中國成立10週年大閱兵慶典上,接受過毛主席的檢閱。


關於老人捐款,我們都錯了


這位中國老兵的愛心,最終被送到一線。


他當然值得被銘記。


不僅僅因為,他是老兵,他捐了2萬個口罩。


而是他傳遞的那種信念:


那些見證過這個民族落後和捱打的人,特別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崛起和強大。


06


浙江溫州。


溫州樂清市南嶽,一位戴著口罩的老奶奶推開派出所值班室的大門,不由分說地放下三大袋水果。


值班民警覺得太多,不願收,就給老奶奶拎了出去。


關於老人捐款,我們都錯了


沒想到奶奶超霸氣,隔著門縫,把水果往值班室的地上一“扔”,就走了。走時,還不忘像個小孩子那樣問民警:


“你是不是嫌棄我?”


民警追出去解釋:“我不是嫌棄你,我是怕吃不完放壞。”


這個任性而傲嬌的奶奶,把很多人惹哭了又逗樂了,還被網友稱為“硬核老奶奶”。


關於老人捐款,我們都錯了


我曾一遍遍翻看這個視頻。


覺得把水果扔進門時,奶奶耍性子的樣子,像極了全天下媽媽愛子心切又怕被嫌棄的樣子。


我也不覺得,這三袋水果就比30萬捐款輕薄。


因為,我覺得愛心,不該分三六九等。


拎著三袋水果來的父母,和有能力拿出30萬的父母,一樣值得尊重。


他們,都已竭盡全力,把最好的都給了我們。


07


江蘇無錫。


74歲的拾荒老人徐美英,拿出9000元兩次要捐給村委會。


這是她一年的收入和撿垃圾積攢的錢。


看過這個故事完整視頻的人,都知道,它並不是某些自媒體寫的那樣:


徐美英老人一生悽苦,撿垃圾為生,捐9000元給村委會後,村委會竟然“不要臉”地收下了。


真相是,因為這筆捐款,徐美英老人先後幾次找到村委會,都被拒絕。


因為一次次被拒絕,老人才坐在桌子前嚎啕大哭,並“威脅”村支書:


“你不收下,我就不回去。你不收下,我會犯病的。”


關於老人捐款,我們都錯了


無奈,村支書只好幫徐美英老人,把錢捐了。


這也不是徐美英第一次捐款了。


10多年來,不管是汶川地震,還是抗洪救災,或者碰到比她困難的人,老人都要伸出援手。


那麼,徐美英老人對於捐款為什麼這麼“偏執”呢?


原來,她還年輕時,丈夫就去世了。她憑雙手,一個人把幾個孩子拉扯大。


艱難可想而知。


期間,當地政府和好心人不斷幫助他們孃兒幾個,這恩情她一直記著,在孩子們相繼成家後,徐美英老人決定讓愛返流。


關於老人捐款,我們都錯了

關於老人捐款,我們都錯了


幫徐美英老人捐錢,村委會並沒有做錯什麼。


因為,不被命運善待的人,最能識別善良。


而成全一個善良的人,不是給她扣上“你不配,你不能”的帽子,而是對她珍重說一句“你很好,謝謝你”。


08


這,就是我搜集的一些老人捐款的故事。


我覺得,這些小故事,說了這樣的真相:


①善良從不分等級,捐款也不該論老幼。


國家有難,有的人有能力調動物資,有的人有機會奔赴一線,有的人有條件捐款,有的人隔離在家不添亂……


都是在做貢獻。


我們不該制止一個90歲的老人捐款,就像我們沒有理由怠慢一個9歲孩童捐出壓歲錢。


我們該做的,是尊重他們。


而國家該做的,是確保他們的錢,真的用對地方。


②反對的不該是老人捐款,而是綁架式宣傳。


我們反感的,不是老人捐款,也不是捐款的老人。


而是,為了所謂正能量,不顧真相的過分渲染。


這種把苦難的人,刻意拔高成典型的套路,會讓那些安安靜靜待在家裡,只想照顧好老人孩子的平凡人,在羞愧難當中,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


這種通過拔高一些苦命人,讓另一些正常人覺得“不配活”的宣傳,令人討厭。


③安心做自己的人,從來都不丟人。


捐款就是高尚的,不捐款就是自私的。捐100萬就是善良的,捐100元就是小氣的……


這種認知,是有著邏輯錯誤的。


因為,它用捐不捐、錢多少衡量一切。


很多人家裡有病號,身上有房貸,收入也不高,開銷壓力大,想為疫情做點什麼,但無能為力,只好隔離家中,精心照顧病號,每月按時還賬,耐心陪伴孩子,當個普通公民。


這樣的人,就是良人。


因為,疫情和恐慌之下,安心做自己的人,從來都不丟人。


他們用平靜自如,書寫了常態裡的另一種珍貴。


④理解了自家父母,就懂得了天下老人。


父母對於子女,最害怕的心理:一是怕自己無用;二是怕遭嫌棄。


所以,為了證明自己有用,證明自己還好,我們的父母有時候特別愛說謊,愛表現,用看似浮誇的“表演”,吸引我們的注意,或者讓我們心安。


家國同理。


這次疫情中,老人們無法像年輕人一樣,去前線支援。為證明自己有用,還能幫國家做點什麼,他們能想到的辦法,就是捐款。


雖然,他們很多人,甚至連該捐給哪個部門都不知道。


忙活起來,做點什麼。


這是天下父母的心,是捐款老人的情,也是為什麼這多老人捐款的初心。


⑤父輩滄桑的善良,我輩習得的力量。


不一味鼓吹老人捐款,但要看見父輩的精神。


這精神,就是受盡磨難,依然選擇行動;歷經滄桑,依然相信善良;走過一場場恐慌,依然在最難的時候,毫不猶豫選擇希望。


這樣的精神,會讓年輕一代,在憤懣中迴歸理性,在絕望中選擇堅持,在迷茫後開始積極,並再次確認:


這片多災多難的黃色土地上,有著最好的人民。


我們稀鬆平常的人間煙火裡,有著最好的父母。


不要辜負這樣的人民。


好好善待這樣的父母。


謹以此文,向我們的父輩致敬。


喜歡這篇文章,不要忘了點個“在看”並轉發朋友圈給更多人看。




PS:


昨日,湖北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4840例,這個數據很嚇人,但這個實事求是,反而讓我們不再恐慌:


前些日子的確診,主要靠核酸檢測。無法入院,或核酸告急,就無法確診,就可能傳染別人,就只能等病情惡化。


現在“臨床診斷病例”被納入標準,意味著更多人被看見,被救治,被珍重以待。


還有一個令人心安的消息,是湖北省領導班子的調整。


這是高策的決定,也是民眾的呼聲。贊。


願我們都做好防護,有序起來。


捱過最難的時候,一起去看花開。


——結束,是另一種開始——


閒時花開(ID:xsha369):作者劉娜,80後老女孩,心理諮詢師,情感專欄作者,原創爆文寫手,能寫親情愛情故事,會寫親子教育熱點,被讀者稱為“能文藝也理性的女中年,敢柔情也死磕的傻大妞”。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