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的一張紙幣有一千的,一萬的而中國的紙幣為什麼最多才一百呢?

夢裡有你思思甜


有些國家的紙幣面額高,是因為市場需求造成的,和貨幣的價值相關。

以俄羅斯為例,前蘇時代,盧布價值和美元相當,100元面值已經滿足需求,沒必要有更高的面值,到了俄羅斯時代,盧布大幅貶值,小面額無法滿足日常購物需求,只能發行大額紙幣,後來為了和前蘇區分,改用新盧布來統一貨幣市場,同時重新定義幣值。

更差的例子是津巴布韋,通脹導致貨幣面值越來越大,最後變成廢紙。

簡單來說,隨著不斷的通脹,紙幣面值也不斷地變大,當面值無法滿足日常購物需求,大面值貨幣就會出現。

以國內的情況來看,由於貶值,前些年就有要求發行大額紙幣的呼聲,但是移動網絡的普及解決了大額紙幣的需求,我們沒必要隨身攜帶大額紙幣,普通生活百元已經夠用。

電子貨幣的出現,將會改變貨幣的形式,隨著移動網絡的普及,未來大額紙幣會越來越少見。

唯獨韓國的情況例外,韓幣面值高是為了超過日本紙幣面值,通脹不是主因。


海色民生


紙幣幣值大小有很多原因,有通脹原因,也有很多時候是歷史原因

比如歐元,就發行了500歐的紙幣,歐洲哪裡有什麼通脹

那麼為什麼歐盟要發行500歐的紙幣?

因為在統一貨幣之前,歐洲有很多國家已經發行過了高額貨幣

比如有5000奧地利先令(價值360歐)

1000德國馬克

貨幣當局覺得既然成員國已經有了大額的鈔票,歐元沒有對應的鈔票是不合適的。

因此發行了對應的500歐元大鈔。

那麼這些國家為什麼又發行了價值那麼大的鈔票,那就原因各不相同了。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有那麼大面額的票子,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可是一點都不常用,只會造成麻煩。

小編在巴黎生活的時候,去一趟超市可能只花20、30歐,而且還是刷卡

吃餐廳也不容易一次吃100歐,真吃到100歐你給現金店員也未必願意收,還是希望你刷卡。

主要是現金存款的確很麻煩

大企業不清楚,個人的話,往銀行直接存入大幾千歐元,有很大概率卡會被懷疑洗錢,然後被凍結,然後需要去證明自己的現金來源解凍。


於是大額交易,也就沒誰用現金了。

發行大額鈔票的國家都你願意用,我國更沒必要發行了。


財經多知道


這個問題我在日本學習的時候,還真的問過我的老師,一是他們之前也曾經是幾十元甚至幾元一個月的工資。後來才發展到了當時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一個月的工資,才需要10000,5000這麼大面額的紙幣。

其實,貨幣現象,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現象,特別是貨幣脫離了金本位之後,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也作為承擔一般等價物,交易媒價等職能的貨幣,更象脫僵的野馬,快速的增長。

由此可見,至少是二大方面,多項因素交互影響的綜合結果。筒單地說,就是:1、作為特殊商品的供求關係;2、作為貨幣的職能及特性;如經濟政策、經濟增長、通脹及商品之間、貨幣之間的等價關係的變化與平衡等等。

貨幣就越來越多,面值也就越來越大。


資本的知本時代


這是根據中國國情制定的。中國之前的發展情況很少用到大面額的紙幣。後來發展了,中國人民銀行也曾討論過大面額紙幣發行的必要,只是大面額流通的必要性不強。到現在,移動支付和銀行卡已經在國內流行,幾乎沒有人再會用到大面額紙幣,沒有人買房、買車用到一堆現金,買菜用不到,唯有買電器傢俱等可以用到,但移動支付已普及,現在也沒必要了。


andychine


兩個國家的貨幣的面值的大小是基於這兩個國家當下經濟情況下的經濟體決定的。不同國家之間貨幣交換是通過匯率換算出來的。匯率也就是解決不同國家貨幣面值之間交換的等價價值概念。舉個例子為了你的理解做參考。印度尼西亞的貨幣面值一般都非常大,一塊人民幣可以交換2030印尼盾的比例。比如去印度尼西亞比較好的城市美納多旅遊,在當地超市購買一個比較好的打火機需要6000多印尼盾,摺合人民幣接近三塊。貨幣面值高的國家,它所購買商品的貨幣金額比例一定高。還是拿人民幣作為價值參考,在他們國家所購買的商品,要在人民幣的數字上乘上2000倍。似乎有這樣一個現象但也不是絕對,貨幣面值高的國家,居民生活水平一般都比較低。

至於國家發行貨幣面值是按百還是按萬計算,是這個國家綜合經濟,發展所處階段,綜合經濟因素,綜合經濟指標而決定的。中國的人民幣在世界貨幣當中還是有非常高的地位和很高的購買力。這也是我們中國自豪的地方。


歐陽書兵


香港有1000元面值。




Linda小玉


在咱們中國的歷史上也曾經有過這樣的時期,那就是國民黨執政時期,1的後面有幾個0你還得數一數呢。隨著時代的更迭,已經成歷史了,給我留下的記憶是用它來貼小籮筐,上面貼滿了舊錢幣,後來聽說它還用收藏價值,不過也揭不下來一個完整的了。

這是典型的通貨膨脹的產物。一個國家發行多少貨幣,要和本國的資產價值相對應,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這就需要國家機構來調控了。

舉個例子吧,比如一個國家發現了個寶貝,價值100億,現在它需要交易,那麼這個國家就要向市場投放100億的資金,如果不投,就會造成市場上現金短缺,造成通縮,影響正常的經濟秩序。突然有一天,寶貝沒了,那市場上多了100億,如果調控不當,就是通貨膨脹。這兩種狀態都對經濟不利。

當然了,調控也不是無償的回收,是需要智慧的。歷史上,朝鮮和俄羅斯都進行過貨幣改革。


學過無痕


發行大面額紙幣的這些國家,在當時還沒移動支付,能刷卡的地方也很少,大多數只能用現金交易。很多單位發工資,也都是發現金,就算給支票,員工也是馬上去銀行領現金,而由於很多群體收入高,當時的消費也高,帶一大疊現金在身上實在是不方便。是信息技術不成熟而迫不得已。而中國在90年代前萬元戶都是很稀奇的,很多人一輩子也沒見過100rmb紙鈔,所以當時的中國沒必要發行1000面額的。

到21世紀,國內經濟遍地開花,但支付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移動支付已經大面積普及。到現在更是隨處可見,因此就沒有必要發行大面額紙幣的需要了。


交易中的智慧


貨幣面額數值大小應由經濟總量、經濟活躍程度、經濟結構、人均財富、人均收入、消費水平及能力、供需能力……等一大堆因素有關。總之得有相應的適用的實物來支撐,失去支撐就會崩塌~物價飛漲~貨幣面額虛漲(貶值即同等交易時需更多貨幣)~成本增加~財富縮水~物價再漲……,如此循環升級。所以貨幣面額大不是好事(至少對於消費者不是好事)。再說,中國現已全面進入電子支付時代,現鈔命不久矣~鈔之不存,額將焉附?


大個兒525


紙幣面額越大,說明該國的貨幣購買力下降,通貨膨脹偏高,貨幣貶值壓力較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