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中,不少詩人“詩興大發”,這類詩對抗疫滅毒,有多大作用?

領袖詩人盧偉宗


我雖然喜歡寫詩,但也只在疫情初始寫了一首:

庚子年疫情有感(平水韻)

野味山珍惹禍端,鼠年初始失平安。

昔時黃鶴悲飛去,今日瘟君定了完。

覆轍何因重複蹈,餘波切莫等閒看。

陰霾萬里終須淨,尊憚自然天地寬。

後來再也沒寫過,為什麼呢?因為這是‘天災人禍’,波及之廣,前所未有,我不能把‘災難’詠成頌歌。廣大醫護人員、公安幹警奮戰在第一線,他們最需要的是切實的防護和順暢的工作環境,他們最希望的是能救助更多的人和疫情儘早過去,而不是我們這些不痛不癢的詩,我們所要做的是,保護好自己,不使自己成為下一個傳染源,不給國家添麻煩,這才是每個人應該做的。


章增麟


文為時而著,詩為事而作。身處肺炎中心的老夫豈能置身事外,掩耳盜鈴?或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拿筆作詩既是對病魔的撻伐也是增強世人的信心意志,作用麼堪稱軟實力吧!

現與王安石“泊船瓜洲”和:

七絕,感謝日本小姑娘!

有詩為證:

楚漢殺毒肺病間,

東瀛募捐富櫻山。

江川異域隔雲岸,

日月同心散霧還!

又,與王昌齡“出塞”詩和:

七絕,抗擊肺炎!

有詩為證:

疾發武漢政封關,

病染芸生命不還。

杏林回春德尚在,

長江困虎鎖閻山!

注:杏林古時指醫學。

又,與李白為楊貴妃作“清平調”詩和:

七絕,翁佳娜。

有詩為證:

美豔一身皓月容,

紅霞萬朵漫天濃。

捐資一萬川江見,

濟世千心楚漢逢!







老張335536


這個問題太有失偏頗,在武漢疫情還在蔓延,全國都在馳援武漢,特別是醫務工作者,逆行奮戰,捨生忘死,有的還為防疫戰鬥獻出了年輕的生命,真是可歌可泣。在這樣的大形勢下,全國人民眾志成城,萬眾一心,打著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詩人每天都要被感動著,不是"詩興大發",而是有親身的感受。

首先,是抒發了詩人的情感,為那些奮不顧身的勇士們鼓與呼,為那些已經是70幾歲了,80幾歲了的老院士又一次的衝鋒陷陣而吶喊助威,為九省通衢的英雄城市而感嘆,這些都是炎黃子孫的聲音,是為了給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第二,這些聲音對抗疫是起不了什麼作用,也不能夠殺死病毒。但是這場阻擊戰,總體戰,是一場人民戰爭,國難當頭,要團結起來,共克時艱。作為國人,不能衝鋒陷陣,不能夠像醫務工作者那樣的直接參加戰鬥,只能用手中的筆去讚美那些英雄,去歌頌那些感人的事蹟,去悼念那些失去了生命的亡靈,不是也在為這場戰鬥搖旗吶喊,為中華助威!為武漢助威!也是盡了一份微薄之力。

第三,詩人的情感聲音也是對前線的那些將士們的一種支持,不是在孤軍作戰,全國人民與你們都肩並肩,心連著心,打贏戰鬥就在眼前。





封護勝463


對於你提出的這個問題,我想從三個方面回答:

第一,關於詩歌的一般功能和作用。詩歌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而且歷史悠遠,經久不衰。孔夫子曾經總結道“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論語.陽貨》)。意思是什麼呢?就是說,詩歌可以激發情志、觀察社會、交往朋友、怨剌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遠可以侍奉君王,還可以知道不少鳥獸草木的知識名稱。我想,這基本上可以深刻地表明詩歌的重要作用吧!

第二,關於詩歌在當下的功能和作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想問問,你看過今年元宵節特別晚會嗎?如果沒有看過,可以網上搜索一下,認真看看!今年的元宵節晚會,與往年大不相同,演出現場沒有觀眾,但它有億萬的電視觀眾,收視人員超過10億啊!節目大多采用詩歌朗誦的形式,一臺晚會竟有8個詩歌朗誦節目!凱麗、陶虹等老戲骨帶來的《中國阻擊戰》詩歌朗誦引起了億萬觀眾的共鳴和熱議,尤其是凱麗老師的哭腔朗誦,更是打動了所有人的心!這就是詩歌當下的功能與作用!

第三,關於詩人與國家的基本關係。詩人是普通而傑出的公民之一,是國家發展和進步的見證者,經歷者,讚賞者,推動者。優秀的詩人,總是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的!清代的趙翼寫了一首詩,叫《題遺山詩》,很有一點名氣!原詩是這樣的:身閱興亡浩劫空,兩朝文獻一衰翁。無官未害餐周慄,有史深愁失楚弓。行殿幽蘭悲夜火,故都喬木泣秋風。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這首詩中的“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國家遭遇災難風霜之時,詩人才會更有豐富的社會生活素材,才會有激昂亢奮的情懷,才會有曠世的名篇鉅著!所以,當國家越是處於某種災難或困境時,越是需要大量的優秀詩歌作品問世!


平潭老兵曾7089889


送瘟神

綠水青山倍增多,

華夏何懼冠狀魔。

千村隔離人防護,

萬戶不復鬼唱歌。

坐地日觀山河黯,

巡天夜看月宮濁。

嫦娥目睹人間事,

欲穿白衣下凡搏。

東風盪滌烏雲消,

一鏡藍天架虹橋。

鳥語花香溪水笑,

人歡馬叫彩旗飄。

天連五洲銀波起,

地通一路智謀高。

且問瘟疫何處去?

雷火山上就地燒。


高老莊203


按我的觀點,應該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是閉門在家,結合自己的特長愛好,寫出自己的感想。對於這種的話,我覺得是可以理解的,長期不能出門,沉默容易讓人神經緊張,不利於身心健康。寫詩的話可以讓自己的情緒得到緩解,即使是自娛自樂,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如果能使別人得到同樣的快樂,也是好事,還能消除居民暴躁的心理,減少不必要的衝突,對於防疫工作來說也是好事。

第二種就是自己所經營的平臺要求了,比如自媒體或者其他,這樣的機構往往會應時應景地發出一些結合現實的要求或者有獎徵文。至於這樣做的意義,除了上述同樣的意義外,還能借此增加自己的經濟來源,減少政府負擔,而且好的正能量作品藉助平臺得到廣大宣傳,也算是為國家民族的抗爭出一份綿薄之力。

我認為,只要不是發佈謠言、惡俗、貶低等的詩作,都是可以的,無論是對自己有好處,還是對他人有好處,都有意義,而不必非得真刀真槍上到前線去才算起作用,你們說呢?


讀書不如品書


科學與藝術,管理與文學,有一定相輔相成的作用,又有對立統一的關係,是一對矛盾,不排除許多藝術創意對科學解決問題提供了靈感,也有鼓舞人心的作用,在實際解決問題中要浪漫主義和務實主義結合,不能夠劍走偏鋒主觀臆斷,要兩者結合,更重要的是科學嚴謹的作風,又要有浪漫的英雄主義樂觀精神


創意超人快報


去年夏天,武漢市文化和旅遊局向社會徵稿一一"請你為武漢寫詩"。到了時下,不需要徵稿,更沒有動員,全國各地為武漢寫詩的人不計其數。

好的詩歌應該是戰鬥的檄文、進軍的號角。既要振奮人心、鼓舞士氣,又要反映現實、反思災難。

在抗疫前期出現了一些廣受詬病的詩作。如缺少最起碼人文關懷的《仰望天空》,賣弄詩歌技巧的拍馬之作《感謝冠狀君》,甚至,某大佬級人物也早早的摻和進來,諂媚味十足。《光明時評》毫不留情地把他們歸類為“另一種病毒",可見,這類詩作於抗疫而言有害無益。

還是湖北省作協主席李修文說的好,“至於寫作,那是以後的事,而且我認為災難文學的唯一倫理,就是反思災難。


秋水長天H


我覺得有健康內容的詩還是有一定積極作用的。比如有的人為了鼓舞人心,如:

昨日攜作北中園,

危難之時手再牽。

疫情肆虐信有日,

鞭敲金蹬慶康健。

也有歌頌先進個人和表達美好願望的,如:

己亥末,庚子初,

荊楚大疫,染者數萬計,

眾惶恐,舉國防,皆閉戶,

時天下震動,南山抵守九州郡,

率白衣眾軍數萬,然一腔熱血,

驚聞亮血染疆土,華夏兒女皆斷腸,

南山淚溼李文亮

一老一少皆英雄!

能者皆竭力,數月餘疫盡去,國泰民安 !

這些健康的詩詞都給人莫大的鼓舞,我覺得不失為一種力量,讓更多的人受到影響,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貢獻力量。


許爾千山萬水身


湖北武漢一家四口全感染肺炎,從27樓撒下幾萬人民幣,這是多麼心碎的舉動,多麼心灰意冷,對人間的嘲諷…。珍惜生命,珍惜健康 因為他們覺得錢已經不重要了[擦汗][擦汗]。一位被關在家裡15天的武漢作家寫道:

這段時間,在外地的朋友,經常發信息說:“我們一樣,也困在家裡啊。”可是,我真的想告訴你們:你們的困,和我們的困,不一樣;你們的封,和我們也不一樣。

我們每個小區,甚至每個樓棟,都有確診的患者。沒有人知道,下一個是誰。你們困在家裡,可以打牌可以輕鬆地看電視;而我們每個困在家裡的武漢人,在不停地擔心和害怕,不停地刷新聞,希望岀現一點好轉,希望疫情早一點拐頭。

我和好朋友,打了個比喻,有一籠雞,餐館的老闆每天都要抓2只出去殺,剩下的那些雞是什麼心情,我們武漢人就是什麼心情!

致不在重疫區的人們:不要嫌關在家裡的日子不好過,也不要抱怨沒工作的日子沒收入,不要抱怨店門關閉要虧本!

想想那些武漢感染病毒的人,如果可以換一下,他們寧願到外地關14個月也不願意被感染!

所以我們要珍惜,要知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