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爾諾貝利一真菌以輻射為食 或能研製太空防晒霜

中新網2月13日電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道,切爾諾貝利核災事故後5年,科學家曾在核反應爐壁上發現一種奇怪的真菌,似乎能抵抗致命輻射。科學家對真菌進行測試後發現,它們含有大量黑色素,證實真菌正在靠吸收輻射生存。最近,科學家表明,也許能借此開發太空用防曬霜,助太空人多一層輻射防護。

切尔诺贝利一真菌以辐射为食 或能研制太空防晒霜

資料圖:2019年7月11日消息,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當地時間10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簽署一項命令,將在切爾諾貝利隔離區為遊客創造一條綠色走廊,取消拍攝照片和視頻禁令。

據報道,切爾諾貝利核災被視為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電廠第四號反應爐發生連續爆炸,除了引發大火外,還釋放大量高能量放射性物質到大氣層中,而被核放射性塵汙染的雲層飄往其他地區,衍生成大規模事故。

1991年,科學家首度在極端輻射環境中,觀察到一種被稱為新型隱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的真菌。當時,研究人員依稀意識到,這種細菌能抵抗輻射。

報道稱,2007年的一篇研究首度指出,這些常駐在核災廢墟內的真菌,實際上正在“吃掉”輻射,它們含有黑色素,能吸收輻射並將其轉化為化學能。

現在,科學家再發現,可以利用這細菌的特性來保護人們免受輻射,尤其是國際太空站上的太空人。

新型隱球菌被列為危險真菌之一,抵抗力薄弱或免疫系統受損的人,被新型隱球菌感染可能造成生命危害,所患疾病被稱為隱球菌病,主要感染途徑為呼吸道,於肺中形成小結瘤,若進入血液會導致更嚴重的併發症。

2007年,研究發現新型隱球菌含有高含量黑色素(一種使皮膚變黑的生物色素),已知黑色素可以保護皮膚免受陽光中紫外線輻射的傷害,而在該細菌中的黑色素,則會吸收輻射並將其轉化為化學能,類似植物透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葉綠素轉化為氧氣、葡萄糖的方式,這個特定過程被稱為放射合成。

最新研究則顯示,新型隱球菌及相關真菌具有利用輻射(主要是 β 輻射)的能力,以輻射為營養生長,也就是說,或許能開發相關產品來保護太空人。

目前,NASA科學家正在研究能否從新型隱球菌中提取黑色素,將之添加為太空用防曬霜的成分。2019年11月,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科學家已將源自真菌的黑色素送往國際太空站進行實驗,測試黑色素於太空中防禦輻射的能力,實驗結果預計在未來幾個月公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