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世界原油價格大跌,是不是說明OPEC已經失去了對國際油價的調控能力?

淡淡禪風


個人觀點:由於美國通過增加頁岩油的開採量來增加國際原油供應及OPEC成員國並未有效執行原油減產協議,使得OPEC對國際油價的調控能力日益趨弱。


一、由於內部衝突和美國的壓力,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近年來控制國際油價的能力日益趨弱。近年中東衝突、宗教、世俗,地理、種族等原因,歐佩克內部沒有辦法參與諸如伊朗與沙特阿拉伯之間的衝突之類的協調。長期受到美國製裁的伊朗和委內瑞拉等石油出口國在歐佩克中的作用有限。此外,一些石油輸出國組織國家,如阿爾及利亞、厄瓜多爾、利比亞和尼日利亞等,在石油出口方面也難以相互協調。而且美國長期以來對俄羅斯,伊朗和委內瑞拉等產油國實施了經濟制裁,其中包括控制原油價格和打擊這些國家的財政狀況,而歐佩克內部無法有效協調這些衝突或事項,其控制國際原油價格的能力下降。


二、美國通過多種手段控制國際原油價格。目前,由於美國生產石油的能力增強,以往OPEC通過組織內部的減產,推高國際油價的調控已經開始逐漸“失效”。


1、美國通過增加頁岩油的開採量來增加國際原油供應,並增加原油出口以壓制國際油價從而打壓和遏制歐佩克;

2、美國與沙特阿拉伯和加拿大協調進口原油,保持充足的庫存並影響國際市場價格;

3、美國使用軍事手段和其他手段來遏制威懾,這使得國際原油價格難以上漲;

4、美國由石油進口國變為石油出口,之前和OPEC的關係,也由合作轉為競爭。每年石油進口國的進口量基本是恆定的,而現在出口的量在增加。各石油出口國為了取得“多的”市場份額,也不願意石油減產計劃,因此在美國的主動手段下,歐佩克無法與美國抗衡。

三、從2009年開始頁岩油革命從根本上改變了國際能源供需的格局,大量的頁岩油產出,壓制了國際油價,並且如果價格升高就會有更多的頁岩油產能釋放,這樣就對國際油價形成了一個波動的天花板,這對歐佩克對於原油的調控能力帶來較大影響。而且原油供大於求局面難以緩解,儘管投資和鑽井增速放緩,但由於鑽機效率和油井生產率提高,美國頁岩油生產依然強勁,刺激原油產量屢創歷史新高且仍有增長空間。除俄羅斯之外,加拿大、墨西哥和挪威等非歐佩克國家產量持續上升,抵消了歐佩克+減產協議效力,加劇了供大於求的局面。


四、在2019年歐佩克就採取了一次減產的措施,並且還延續了這樣的減產協議,只不過最終油價並沒有隨著減產協議的執行而升高,反而刺激了大量原油的生產,導致歐佩克國家的市場份額丟失,轉移到了頁岩油行業當中。


1、從2001年至今,OPEC進行了 12次減產,整體而言,OPEC減產執行率在60%左右,減產效果都並不如預期,OPEC正在逐步喪失原油主導權。截止2019年6月,美國+俄羅斯+沙特的產量已經超過OPEC,三國成為國際原油市場博弈的最主要力量,而沙特和俄羅斯配合不力給予了美國頁岩油巨大的增產空間,根據OPEC預測,2020年,非OPEC國家在2020年原油產量將增加244萬桶/日,其中最主要的增加來自於美國頁岩油,這也意味著,2020年世界原油市場對OPEC的原油需求將下降130萬桶/日,OPEC的市場份額將下降至33%,比2016年下降5個百分點。OPEC目前的市場份額意味著,即便OPEC是個配合緊密的聯合體,其提價能力也很有限。


2、包括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聯酋和卡塔爾在內的所有中東成員國,其政府支出都主要來源於原油銷售。在目前的油價水平上,這些OPEC成員國都儘可能最大化其原油銷售來滿足政府預算。鑑於各國政府目前面臨的財務赤字,最終導致OPEC任一成員在不符合自身單方面利益的情況下都不願意減產。


五、事實上,支撐油價僅靠在供給層面加以控制是遠遠不夠的,全球原油需求前景的暗淡,將給國際原油價格未來的走勢增添更多的不確定性。當前全球原油需求面臨持續放緩的風險,原油需求前景的趨弱或將掩蓋OPEC在控制原油供給上的努力,同時增加OPEC穩定原油價格的難度。與此同時,作為OPEC不可控的因素,若美國原油產量繼續增長,支撐油價上行的難度將進一步增加。另外,隨著全球可再生能源產能的增長以及使用成本的下降,新能源對傳統原油能源的替代作用將進一步顯現,這可能將在長期對原油價格施加下行壓力,成為可能扭轉國際原油市場格局的關鍵因素,將導致OPEC的影響力將更加趨弱。


紅牛財經一號


事實確實是這樣,但是也不能說歐佩克完全失去了對原油價格的掌控能力,只能說現在對於原油價格已經沒有以前那樣說一不二的影響力了。

從2009年開始呢,美國頁岩油革命從根本上改變了國際能源供需的格局,大量的頁岩油產出,壓制了國際油價,讓國際油價回到了50~70美元波動的區間,並且如果價格升高就會有更多的頁岩油產能釋放,這樣就對國際油價形成了一個波動的天花板。

那麼歐佩克對於原油的調控能力也因此失效,一般情況下,如果國際原油價格長期低迷,歐佩克組織會通過減產協議削減原有的供應量來調高價格,但是在現在的背景下,如果歐佩克減少出產石油的總量,那麼這些產能就會被美國頁岩油行業填補上,更多的頁岩油產能會隨著價格的升高而釋放,最終使減產協議失去效果。

2019年歐佩克就採取了一次減產的措施,並且還延續了這樣的減產協議,只不過最終油價並沒有隨著減產協議的執行而升高,反而刺激了大量原油的生產,導致歐佩克國家的市場份額丟失,轉移到了頁岩油行業當中。

因此歐佩克如果再執行減產協議,那就太傻了,只不過歐佩克國家對於原油市場的價格掌控能力還沒有完全失去,由於頁岩油平均出警價格成本比較高,再大約50美元左右,這就說明在低於50美元的區間,歐佩克國家仍然有對價格的話語權,如果價格太低,那麼歐佩克國家完全有能力把價格抬升到50美元,如果歐佩克國家真的要搶回市場份額的話,只要把石油的出產量增加,讓原油價格跌落50美元以下,那麼頁岩油產能就會受到大量的衝擊,從而關停。所以歐佩克雖然失去了對於國際油價的話語權,但是還是有一定影響力的。


諮詢師天生


當前原油價格大幅下跌與全球經濟放緩以及中國的疫情爆發有關。現在中國採取封閉減少人員流動的措施來控制疫情擴散,許多工廠停工,原油需求下降,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進口國,中國需求減少對國際油價是一個很大利空。歐佩克對油價還有一定的調控能力,但遠不如它剛成立的幾十年,因為隨著頁岩油開採技術的成熟,美國一躍從世界最大原油進口國變成了油氣出口國,加上美國強大的綜合囯力,其對囯際油價的漲跌有更大話語權,歐佩克已經被邊緣化。就算歐佩克想通過削減原油產量來提振油價,一方面要看美國臉色,另一方面歐佩克內部也並非鐵板一塊,沙特和伊朗就很不對付,執行起來也很難。


啟矇


石油本身是大宗商品,商品的屬性是可以交易,交易需要市場,價格是市場根據供求關係決定的!

歐佩克是個中東國家的石油輸出國組織,根據需求調整產量為達到預期的價格!

當前油價的下跌,主要原因是疫情發生的連鎖反應導致石油的需求下降,歐佩克沒有減少石油的產量,所以價格下滑!

可在目前世界範圍內歐佩克不過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石油代理人,美帝控制石油價格的目的是美元,因為全球石油交易是靠美元結算的!這樣就需要大量的美元流通,美元輸出就順理成章了!當美元通過石油流入世界各個國家的時候,美元的貨幣戰爭就開始了!所以石油這個商品在美帝那裡就是美元的媒介而已!

而為石油保駕護航的就是美帝的軍隊機器!世界上的兩大陣營鬥法,美帝不能發動直接戰爭解決的時候,就只能用石油價格引起貨幣戰爭!

所以歐佩克根本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定價權!



山左芝陽一元初始


由於美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產油國,自2011年來,美國石油產量翻了一番,達到每天近1300萬桶,現在每天出口300萬桶。

OPEC確實已經對國際油價失去了調控能力。特朗普上臺後,美國已經實現了能源自給,不再依賴中東的石油。

得益於頁岩油產量的激增,美國2019年從中東進口的石油已經降到了30年來的最低水平。不過,中東石油仍佔美國進口的10%。美國德克薩斯盤底的石油產量不斷創下記錄,美國對中東石油的依賴將逐漸消失。


隨著OPEC全球原油邊際供應霸主地位在美國頁岩油崛起後快速衰落,OPEC傳統的減產手段已經不再能支撐油價。

從2017年1月至今,OPEC聯合俄羅斯等產油國已經進行了多次減產,但減產效果都不如預期,OPEC正逐步喪失原油主導權。


上林院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近些年來由於內部矛盾重重以及美國的打壓,對國際油價的控制能力處於下滑過程當中。而隨著中國原油期貨的開通,國際原油的定價權也逐步進入到分化階段,這都對OPEC的國際原油定價能力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由於中東的矛盾問題重重,宗教、世俗、歷史、地緣、種族等矛盾重生,因此OPEC內部原本就不協調,譬如伊朗與沙特的矛盾等;而伊朗與委內瑞拉等石油輸出國又遭受美國的長期制裁,所以在OPEC中能夠發揮的作用有限;另外,阿爾及利亞、厄瓜多爾、加蓬、印度尼西亞、利比亞、尼日利亞等一些OPEC國家在石油出口量等問題上之間也難以協調,減產協議難以得到有效執行,所以OPEC內部並不能有效協調,因此對國際原油價格的控制能力下降。

而美國為了維護全球戰略利益以及石油美元體系,長期對俄羅斯、伊朗與委內瑞拉等產油國施行經濟制裁,其中控制原油價格打擊這些國家的財政是美國國際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此美國通過多種手段控制國際原油價格,一通過增加頁岩油開採大幅提高國際原油供給量,增加原油出口壓制國際油價;二通過金融市場的國際原油定價權來制約原油價格;三屢屢試圖推進“NOPEC”立法,反對油價壟斷從而打壓與威懾OPEC;四與沙特、加拿大等協調進口原油,充沛庫存,影響國際市場價格;五通過軍事等手段打擊威懾等,這導致國際原油價格難以攀升。

去年以來全球經濟增速下滑,尤其是中國的需求對全球石油供給影響明顯。作為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之一,由於中國近年來處於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之中,且今年年初遭遇到一些特殊情況,這使國際原油需求下降,因此國際原油當前處於比較明顯的供大於求局面,價格必然回落並中長期陷入低迷。

而美國、沙特、俄羅斯等國都在爭取國際原油出口的頭把交椅,所以即便OPEC減產,國際原油總供給量的下降也有限,預計中期國際原油價格難有起色,另外國際油價還需看中國經濟的臉色,畢竟中國經濟近些年來對全球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位居前茅,因此國際原油價格當前能否上漲已經不是OPEC減產所能獨立控制的問題,還要看中國與美國對國際原油定價權的影響力。


馨月說財經


現在的油價相對於將來已經是天價:石油是工業的血液汽車的糧食,也是造成溫室氣體濃度增高,給人類帶來災難的罪魁禍首!無論是工業的血液還是汽車的糧食,它都是礦石能源,即然是能源就必然能找到可替代的非礦石能源,尤其是核聚變、核裂變、太陽能玻璃、光伏太陽能、反射聚光太陽能、江河湖海的水、鋪天蓋地的風、動物植物油脂和醇類、枯枝爛草產生的沼氣……等等只要利用到位,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民眾從愛石油到恨石油用不了幾年,電代油同樣用不了幾年,那時的油價不會比水價高多少。


艾子3440


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跌充分說明,中國的市場決定著國際石油的價格,不管你承不承認。


吳敵77


這個世界每一次產業變革,大家都習慣把目光投向帶頭大哥,比如計算機誕生、互聯網誕生、網絡銀行、智能手機、pad……現在火箭反覆使用、宇宙探索、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頁岩油革命……美國從世界最大石油進口國變成了石油淨出口國,徹底改變了世界石油供求關係。

歐佩克13個國家曾經凝聚在一起的優勢,現在必須考慮俄羅斯的石油開採量,考慮美國頁岩油巨大影響;頁岩油正在發力的國家還有中國、巴西。

歐佩克裡面不那麼可以正常安排產能的國家比較多,比如伊朗、委內瑞拉、利比亞;即便如此,石油供給也非常充分。當這些國家可以正常出口石油,滿足財政需要,意味著什麼?油價再也不要想70美元以上了。

當然本次油價下跌與新冠肺炎疫情有關。


雲端美


看來國際上大部分大宗商品的定價權掌握在我們十三億中國人手裡!這次世界油價接二連三下跌就是很好的例z。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