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謝紅星作品:我就想咥一碗麵

渭南謝紅星作品:我就想咥一碗麵

我就想咥一碗麵/謝紅星

“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兒女怒吼秦腔,端一碗燃面喜氣洋洋,沒有辣子嘟嘟囔囔。”這一套說詞,把陝西人粗獷豪邁,喜歡麵食的特點描畫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

確實,陝西人咋那麼愛吃麵呢!不止是天天吃都吃不夠,而且三天不吃就渾身不對勁,不知哪一根筋錯了位,從頭到腳都不舒服。

也正是因為如此,陝西人總是離不開這一片土地,哪怕被人說成是沒出息!一想到去外地吃不上面,心裡立馬就洩了氣。即便能多掙兩個,但人不舒服,多掙兩個又有啥意思!

渭南謝紅星作品:我就想咥一碗麵

追根溯源,陝西人愛吃麵的原因就是這裡自古就是小麥的主產區。小麥加工成麵粉,麵粉加工廠麵食。但陝西人的偉大與聰明之處,在於他能把麵食加工成上百個品種,讓你怎麼吃都吃不夠。以“biangbiang面”為代表,刀削麵,哨子面,蘸水面,疙瘩面,油潑面,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個個都有麥香醇厚,麵粉優質,面質精細,柔韌滑爽,厚薄均勻,臊子鮮香,香辣不膩,香味持久的特點。

渭南謝紅星作品:我就想咥一碗麵

在這裡,還有必須強調的三點:一是必須是手工面。搋麵的時候一定要水面比例合適,相對偏硬,軟塌塌地,肯定做不出什麼好面。所以就有三揉四醒之說,換句話說,要做好面得花時間,得費功夫。之所以麵館的麵筋骨滑爽,柔韌耐嚼,就是因為他們是專業門店,專業隊伍。而居家吃麵,顯然沒有那麼多的工序和講究,味道自然能差那麼一點點。但真正喜歡吃麵的漢子,不得已時,就親自下廚,自己做面。男人做面時,不僅是捨得一把好力,做調和時捨得下料,下鍋後,也是猛火開煮,吃了當然是美不勝收,大呼過癮。而且這做面的高手,還有三光的講究。即"面光、盆光、手光”,所謂"搋得硬,揉得軟,胳膊扯長往薄擀“。二是辣子不僅要辣,且一定要是油潑的。所謂“油潑辣子biangbiang面”,那是標配,不是口頭上說說而已的。要不串話裡咋說“端一碗燃面喜氣洋洋,沒有辣子嘟嘟囔囔。”三是碗要大。一般都是老碗,或者叫“福”字老碗。特點是碗厚實,飯煎火,但不燙手。容量大,一碗頂一碗,能剎住飢。不止於調哩攪哩,準備了半天,吃得正帶勁,三口兩口就見了碗底了,破壞了節奏。吃麵必得要風捲殘雲,一氣呵成,一碗就要吃到八成飽的!然後再來個“原湯化原食”,慢條斯理地要一碗湯,輕輕地放在桌上,耐心地等著湯涼下來,一口一口地下嚥,這叫“灌個縫子”。放下碗,一臉的滿足:“吃飽了,喝脹了,跟財東人一樣了。”

渭南謝紅星作品:我就想咥一碗麵

如果要錦上添花,你可以精心地備些原料,做一份臊子,葷的素的看各人的胃口。必得一碟管夠的蔥花,要好的話,再來一窩蒜水水。如果想要簡單的話,也可以在等待水開的時候,一邊細細地剝幾瓣蒜,一邊耐心地等待上面。這樣就更容易把你吃到汗腺暢開,大汗淋漓,讓你全身上下每一個毛孔都感覺到無比的爽快與舒服!

渭南謝紅星作品:我就想咥一碗麵

吃飯的時候,一定要專注吃飯,不能考慮得太多。不要考慮吃相好不好看,也不用管吃飯的呼呼聲有沒有影響到別人,也不要顧慮湯汁菜點會不會濺到衣襟上,你只管吃麵。如果你細細地一筷子一筷子地挑,慢騰騰地一口一口地咬,無聲無息地,斯斯文文地,那就太沒有氣勢了,對不住陝西人吃麵的那一個專用字——咥。所以,正宗的陝西人吃麵形象,不存在於窗明几淨,音樂放送的飯店,也不存在於高桌子低板凳,開著電視的飯館。它存在於天高視野寬,雞鳴狗吠的農村。下地的小夥從地裡回來,放下工具,洗了手臉端起碗的時候。存在於工地上的民工下了班,蹲在灶房前,圍成一圈,左手端碗,右手挑面,呼呼呼的時候。

渭南謝紅星作品:我就想咥一碗麵

陝西人究竟有多愛吃麵,就是坐了席,赴了宴,出門不遠說一句:“七碟碟,八碗碗端了一河灘,還不如咥一碗麵舒服。”

罵人他最狠,心眼他最實的陝西人,楞是把一碗麵吃出了樣樣行行,吃出了錦繡文章。

說了這些,要不咱,咥一碗走!

渭南謝紅星作品:我就想咥一碗麵


渭南謝紅星作品:我就想咥一碗麵

作者簡介:謝紅星:豐原學校教師,主要作品有《回鄉偶書》、《回家》、《回家不需要理由》、《沋河公園賦》、《人和公園賦》、《贊渭南燈展》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