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交往,這樣來判斷對方是不是在“撒謊”,更準確

我們每個人幾乎每天都會撒幾個謊,無論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你平時可能意識不到或者說自己就忘了,但是事實證明,這種情況是真實存在的。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人們在日常交談時,他帶上隱蔽的攝像機錄下現場情景,統計結果令人吃驚!每人每天至少撒三個慌,說謊的內容大多與情感和感覺有關,包括:情緒、觀點、對他人或事物的評價等等……而且人們傾向於假裝正面的、積極的感覺。

戀愛交往,這樣來判斷對方是不是在“撒謊”,更準確


“說謊”其實是一種求生本能,是人類本能產生的一種自我防禦保護機制。人類天生會說謊,可以說:從孃胎裡出來,人就具備了說謊的潛質,說謊的基因已經根植於人的身體裡。心理學家發現:小嬰兒就知道用笑容騙到大人的注意,小朋友在四歲左右開始,會判斷在哪些情形下必須說謊。從生物進化論的角度來說:“欺騙”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現象之一。

很多動物都會欺騙,比如狐狸,當它遇到比自己厲害的熊就會裝死,躲過被吃的命運。有時候“說謊”與一個人早年成長的“自卑感”有關,童年時受到過不恰當的教育、體罰、期望過高、冷漠、粗暴等……小時候安全感的缺失,感到說真話會處於危險之中,於是就會產生“說謊”這種防禦機制,乃至形成習慣……如果是這樣的情況,我們便更需要從比較深的層次去了解,我們所愛的人為什麼會說謊?並且在倆性關係中如何創造讓對方可以誠實的空間;而非執著於追究謊言,將是每個人最珍貴的學習。

戀愛交往,這樣來判斷對方是不是在“撒謊”,更準確


我們到底為什麼需要說謊呢?說謊有時候是一種同理心的展現,很多時候善意的說謊僅僅是說話的策略,也有的謊言是因為迫不得已。如果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我們需要對說謊進行具體分析,很多時候“說謊”是一種出於自我防禦,自我保護的無意識行為,它反映出人們對周圍環境的一種焦慮和不安全感,是一種為了減少人際衝突,而出現的退縮表現。當說謊較輕時,說謊的理由主要是心理上的原因。比如,他們希望避免尷尬,但是當謊言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時,說謊的動機則是為了個人好處。有一個實驗要求人們寫出曾經說過的最大謊言,很多人承認,最大的謊言是隱瞞私情或其他形式的社會交往。

戀愛交往,這樣來判斷對方是不是在“撒謊”,更準確


那如何判斷別人說謊了呢

假設女孩問男朋友:為什麼約會遲到這麼久。當男孩的眼睛向他的左側望去的時候,表示他在回憶,這時他所說的話是有可信度的;而如果他的眼睛向右上角望去的時候,就表示他在構思,此時他所說的話可信度是不高的。當然,如果他一直目不斜視地回答你的問題,那表示他不是記憶的高手,就是撒謊的高手了。

撒謊者的行為特徵

一般來說撒謊者的肢體語言都比較僵硬,說話的時候基本沒有手和手臂的動作加以配合,主要是由於撒謊者出於本能的保護意識,而使其身體儘量少的佔用空間。一個對你撒謊的人會刻意避免與你有目光接觸,他們會用手去摸自己的臉、脖子、嘴巴、也就是所謂的“抓耳撓腮”,撒謊者的表情特徵、臉部表情、對事件的反應遲緩,一旦表情出現在臉上就會保持較長的時間,並且在表情轉換的時候也很突然,語言和表情都不能合拍。比如,當一個人收到一份自己喜歡的禮物時,他會很高興的說:“我很喜歡”;如果是撒謊者,他會在說:“我很喜歡”之後才露出一絲高興的表情。

戀愛交往,這樣來判斷對方是不是在“撒謊”,更準確


撒謊者的語言習慣

撒謊者會重複質問者的話作為答覆,簡短的答覆通常是真實的,撒謊者不對問題作直接回答,他們通常採取暗示的方式,而非直接的否定或肯定。

當然以上這些微表情,是需要放到一定的現實情境中才能奏效的。如果有些人是天然白,還有可能經常表現出上述的各種情形,要想戳穿對方的謊言,就要在平時觀察他的常規反應,在對應上述的一些微表情,才能辨別真偽。上述的這些技巧不能單獨應用,必須在一定的情景中綜合運用,才有可能幫助人們識別“謊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