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語”之里仁篇六

《論語》是中國春秋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人稱:

聖人之學,載道之學,君子治天下之學也。接下來,翰章說每期更新一章,和大家一起學習。

每日一“語”之里仁篇六

里仁篇·6

【原文】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①。好仁者,無以尚之②: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註釋】

①好、惡:同4-3章解。

②尚.通“上",用作動詞,超過的意思。

【翻譯】

孔子說:“我從未見過喜愛仁德的人和厭惡不仁德的人。喜愛仁德的人,那就沒有比這更好的了;厭惡不仁德的人,他實行仁德,只是為了不使不仁德的事物加在自己身上。有誰能在某一天把他的力量都用在仁德方面嗎?我沒見過力量不夠的。或許有這樣的人,只是我沒有見過罷了。”
【解讀】

這一章是孔子教導人們為仁的方法。他認為只要努力去做,就能達到仁。真正為仁,“我未見力不足者”,強調了道德修養要依靠自覺的努力。而且重要的是從當日起就去做,今天行仁了,今天就得到了仁,這種思想一直影響著明代王陽明“知行合一”的心學。

仁不是人天生就有的德行,需要努力以赴才有可能達成。好仁的人,凡事都能依於仁,積極主動地去追求仁,沒有人能比這樣的人更勤于思考、勤於踐行仁的了。討厭不仁之人雖然比不上好仁者的積極主動,但能做到遠離不仁者,潔身自好,不使不仁者的習氣沾染到自己身上,而不為惡,亦得為仁。仁德之道關鍵在於踐行,一個人倘若終日行仁德之事,是不會感到力量不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