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鄉親”一份鄉情 林口鎮振興村網格突擊隊疫情防控“挑大樑”

一座村莊的魅力,不僅在於靚麗的外表,更在於洋溢的精神...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是醫護人員,卻冒著被傳染的危險挨家挨戶排查;他們不是醫學專家,卻堅持每日向村民宣傳專業的疫情防控常識;他們不是交警,卻時時刻刻對外來入村車輛格外關注。他們是茫茫大海中一滴滴苦澀的海水,雖不能身載巨輪,但也在奉獻著自己的全部力量...

他們,就是林口鎮振興村疫情防控的村民“守護神”。

吹響集結號黨建引領構築“紅色堡壘”

溫暖一路相伴,寒風不滅士氣。疫情來勢洶洶,林口鎮振興村黨支部構築“紅色堡壘”,充分發揮綜治網格的末端優勢,依託村黨組織、自然屯、以行政村為一級網格,以8個自然屯為二級網格,在二級網格內按照“十戶一體”就近就便工作模式組建60個三級網格,69個網格長帶隊,選配1名網格員,利用網格員熟悉網格優勢,充分發揮出網格員“宣傳員、戰鬥員、保障員”作用。通過織密網格,使全村1296名百姓全部納入疫情防控網格體系,實現了村民在哪,疫情在哪,網格就在哪!

一声“乡亲”一份乡情 林口镇振兴村网格突击队疫情防控“挑大梁”
一声“乡亲”一份乡情 林口镇振兴村网格突击队疫情防控“挑大梁”

深耕責任田村民自治織牢“戰鬥網格”

“我們的家園,我們自己守護!”

從正月初三開始,102名村民志願者的身影遍佈振興村各個角落,在網格突擊隊的帶領下,他們有的守在村口處,對外來人員進行排查勸阻,有的在村裡張貼宣傳標語,有的則負責噴灑消毒水,有序開展入戶排查登記、派發宣傳手冊、張貼公眾防護指南、利用車輛和擴音器進行流動宣傳、在村主幹道設立的健康監測點對流動人員實行健康監測、消毒等工作。讓村民們都度過了一個不一樣的春節。

“村裡的事就是我們自己的事。”在振興村,越來越多的村民在自覺自我“隔離”的同時,積極參與到疫情防控志願服務行列,匯成一股共抗疫情共渡難關的磅礴力量...

一声“乡亲”一份乡情 林口镇振兴村网格突击队疫情防控“挑大梁”

堅守主戰場黨群齊心凝聚“防控硬核”

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

黨員幹部的辛勤付出被群眾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在不少村居值守點,更有村民主動為執勤人員送去熱水和飯菜。“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振興精神在此刻熠熠生輝...

在振興村黨支部的帶領下,村民們主動要求參與到疫情防控一線。一個個挺身而出的身影,滿腔熱血的打響了全民參與的“家園保衛戰”。

“林書記,不要因為我年紀大,你們就對我特別照顧,我是年紀大了,但是我更是一名老黨員!黨選擇了我,我就要為黨出力,這個‘守夜人’我得當!”年過七旬的老黨員劉鵬春的話語鏗鏘有力...

疫情發生後口罩稀缺,村民陶冶馬上把自家商店的40個口罩捐獻出來。“說實話,我這些口罩當時有人高價想要購買,但是我還是決定把這些口罩捐獻出來,為咱村的疫情防控盡一點綿薄之力!”

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一幕幕暖心的瞬間,為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增添了幾分溫度和感動...

把準方向盤鄰里守望打通“抗疫最後一公里”

在嚴峻的防控形勢面前,還有一種人群需要我們特別關注——弱勢群體。他們不會手機、沒有電視、不會上網,甚至不識字、看不見、聽不見,他們就是村內的孤寡老人、留守兒童、五保戶、殘疾人,他們對疫情知之甚少,通過他人傳遞信息是他們獲得疫情防控知識的唯一渠道。

“大爺,這段時間就別出門了,記得要勤洗手、常通風”“上回給你買的雞蛋、小麵包和麵條吃完了嗎?缺什麼就跟咱村網格員說,我們送上門”……2月10日下午,網格突擊隊成員莊旭東先後來到67歲五保戶衣炳財以及70歲孤寡老人張有福家中,一邊反覆向兩位老人講解防範疫情的常識,一邊檢查老人家中的安全措施和通風情況。

“非常時期,我們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更要對弱勢群體進行關心和關愛,使他們切實感受村黨組織的溫暖,抗擊疫情,我們一戶都不能落下。”村黨支部書記林麗傑如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