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勃拉邦的這顆“樹”,竟然成為老撾的國寶

琅勃拉邦的這顆“樹”,竟然成為老撾的國寶

風景優美的老撾是很多資深旅遊者的青睞之地,而琅勃拉邦作為曾經的老撾古都,憑藉秀麗的風光和淳樸的民風,成為了很多遊客前往老撾旅行的原因之一。

琅勃拉邦的這顆“樹”,竟然成為老撾的國寶

在老撾,90%以上的居民都信奉小乘佛教,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老撾館正中間擺放的香通寺大殿模型就足以說明宗教在老撾人心中的至高地位。香通寺也憑藉經典的琅勃拉邦寺廟建築風格和華麗的壁畫成為琅勃拉邦旅遊必打卡之地。

琅勃拉邦古稱“香通”,在老撾語中意為“金色之城”,香通寺因此得名。興建於1560年的香通寺金碧輝煌,美不勝收。主殿雖然低矮但極具特色,層層疊疊的多重屋頂,線條柔美,底端幾乎要觸地,但延伸向上的頂部彷彿能直達天際,而這樣設計不但是美學要求,更是兼具遮蔽熱帶強光和暴雨的性能,適應了老撾熱帶國家的天氣特徵。暗紅色的長方形瓦片在陽光的照射下,將香通寺裝點得氣質脫俗,莊嚴大氣。

琅勃拉邦的這顆“樹”,竟然成為老撾的國寶

細心的人會發現香通寺大殿飛翹的簷角都是綠色的頂尖,在東南亞南傳佛教地區,這被稱為“Chofa”,指的是一種頭頂上長著長角的神鳥,在老撾人看來,這樣的房屋造型猶如大鳥展開翅膀,呵護幼鳥一般。

琅勃拉邦的這顆“樹”,竟然成為老撾的國寶

琅勃拉邦的這顆“樹”,竟然成為老撾的國寶

有趣的是,東南亞地區的寺院都是用“Wat"稱呼寺院,而不是"Temple",因為一座"Wat"往往包含了不止一處可以被稱為"Temple"的建築,香通寺便是如此,主殿、臥佛殿、藏經樓、眾多佛塔,僧舍、禪修園林、甚至還有一座王室葬儀的馬車禮堂,建築規模都不大,但都精美講究,彰顯了王室之氣,就連葬儀禮堂中陳列的出殯儀仗馬車都高達12米用金色龍頭裝飾,十分豪華。

琅勃拉邦的這顆“樹”,竟然成為老撾的國寶

在眾多建築中,最最有名的當屬大殿後牆的“生命之樹”,這是一副老撾國寶級別的壁雕。相傳當時這個位置上的是一棵參天大樹,做這幅壁雕是希望大叔能借此形式得以永生。紅色牆壁上,各種瑪瑙、彩色琉璃、寶石經過精心的鑲嵌,展現了一棵栩栩如生的枝繁葉茂的大樹。在樹的周圍,還鑲嵌出了凡人、仙女、孔雀、老虎、鹿等等各種生物的樣子。

而這棵樹被稱為“生命之樹”是因為這棵樹記載的是佛祖釋迦的往生故事,枝枝葉葉中詮釋的都是玄妙的佛經故事,寓意非凡。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參透其中奧秘,不過能夠瞻仰到“生命之樹”的風姿也十分珍貴,璀璨陽光之下,“生命之樹”熠熠生輝,美輪美奐,這樣的壯景很值得細細品味。

琅勃拉邦的這顆“樹”,竟然成為老撾的國寶

香通寺之所以能有那麼高的地位是因為在1975年之前,歷代的老撾國王都是在香通寺加冕,這裡可以稱之為王室寺廟,老撾新年時這裡也是最重要的慶祝地點之一。

琅勃拉邦的這顆“樹”,竟然成為老撾的國寶

在琅勃拉邦可以感受到深深的佛教氛圍,琅勃拉邦的寺廟很多,也都各具風格,紅色、金色、黑色都皆有特色。而堅持數年,風雨無阻的佈施儀式也很有代表性。琅勃拉邦是一座氣質獨特的城市,老撾與中國交好,相信每個人到這裡都能收穫不同的心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