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故事】我用實名手機微信解開了程大姐心結

開欄語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從紛繁複雜的證據中,抽絲剝繭,探尋真相;他們在莊嚴神聖的法庭上,慷慨陳詞,維護正義;他們認真辦好每一起案件,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回應人民群眾的新期待。


他們是公平正義的守護者,是人民利益的捍衛者。讓我們一起走進檢察官,瞭解他們的【檢察故事】。



2017年5月,正在餐館用餐的王某因和鄰座發生爭執,最終被李某等三名男子毆打成重傷致死。經過警方調查,證據指向李某和潘某動手傷了王某,而楊某在動手前,手中的兇器鋼管已經被奪走。我承辦此案後,按照程序,聽取了受害人王某妻子程大姐的意見。


一提到案情,作為現場目擊證人的程大姐淚流滿面,情緒比較激動。她始終認為長得高的男子楊某就是動手致其丈夫死亡的兇手,並指認楊某就是傷人兇手。為了便於聯繫,及時通報案件辦理進展,我主動加上了程大姐的微信。



在後續的溝通中,當得知證據指向的行兇人員和自己認定的不一致時,程大姐認為是我們聯合公安機關有意偏袒行兇方,便開始不斷地發微信指責我不依法公正辦案,中間還夾雜著謾罵,繼而還讓律師寫控告信聲稱“檢察官違法處理是在對兇手網開一面”“法院還沒有開庭,最終結果都還沒有,怎麼偏袒得了。”我的耐心解釋換來的是程大姐多次發短信、微信的謾罵和撒氣。

為了更進一步瞭解案情,我主動約程大姐在我辦公室裡聊了許久,這才得知案發那晚是她堅持要去吃夜宵,丈夫王某陪著她去的案發地那家餐館。事發後,家人也都對程大姐有所埋怨,因此她一直對丈夫的死心存愧疚,便遷怒於我。長期辦理刑事案件的我,當然理解程大姐作為受害家屬的心情,但我相信良好的溝通,用誠心換真心,一定能解開她的心結,漸漸地便有了頭緒。


一方面,我不斷地釋法說理,做程大姐的思想工作,她多次協助我們前往案發現場調取證據;另一方面,我也積極開展刑事和解工作,想盡辦法為她陸續爭取到賠償金。


還原真相


為解開程大姐的心結,在開庭審理的過程中,我特別向法庭申請她以證人身份參與法庭調查。經過當庭詢問,我明確了程大姐與被告人之間事前並不相識,僅是根據兇手比被害人高、當時穿黑色衣服這兩點判斷楊某是兇手的。於是我針對該兩項焦點有針對性地組織對質,讓程大姐看到三名被告人都比被害人高,均有作案可能,而且案發時楊某穿著白色上衣,只有李某是穿的黑色上衣,她看到的直接行兇人是李某而不是楊某。在我有計劃的庭審策略下,程大姐終於相信我們檢察機關是在依法辦案,並沒有偏袒誰。


解鈴還須繫鈴人。通過參與法庭調查,她覺得自己在指控兇手上發揮了作用,對丈夫和親人也有了一點交代,這樣她的愧疚感也減少了,近一年的心結也悄然解開。庭審後的當天下午,她就向我發來了感激的微信“你們還原了案發現場,我覺得很公正,檢察院沒有偏袒任何一方”,她對自己之前不理智的指責和謾罵也表達歉意。再後來,每逢節假日,她都會給我發來問候的微信。


辦案感悟


程大姐前後的這些變化也讓我感到由衷的欣慰。自那時起,我手機微信裡常聯繫的受害人家屬就不少於5人。雖然工作量比以前增加了不少,但我覺得自己的工作離老百姓更近了,也更有意義了。


兩年多來,通過我所辦理的傷害、殺人等惡性案件,我漸漸發現,那些想要提起刑事附帶民事案件的被害人家屬特別希望能及時有效地獲取案件信息和進展情況,通過採用手機微信實名制能夠解決檢察官用電話短暫溝通解決不了許多問題,更增加了刑事案件被害人家屬對我的許多信任。同時,也可以義務為他們提供法律諮詢、溝通案情,甚至進行一對一心理輔導。


人民群眾需要的是看得見的公平正義,特別是對於侵犯人身權和財產權的案件,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一紙法律文書去回應,更需要的是辦案過程中的尊重和理解。作為人民檢察官,不僅要有淵博的法律知識,還要真正地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去辦案,用誠心換真心,多一些溝通交流,讓他們多些參與,我們就能贏得人民群眾更多的信任!


講述人:李光林(五分院檢察二部副主任)

記錄整理人:胡丹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