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在家,不如為孩子補上平時忽略的閱讀課

抗“疫”在家,不如為孩子補上平時忽略的閱讀課

近日,各地學校陸續開始的網課引起了一些爭議。教育部有關負責人11日特意就此作出解答,“停課不停學”不是指單純意義上的網上上課,也不只是學校課程的學習,而是一種廣義的學習,其中包括經典名著閱讀。

的確,在這個突如其來的超長假期裡,與其讓孩子手忙腳亂地準備各種電子學習設備與資料,讓家長陷入對孩子視力下降的擔憂,不如化繁為簡,讓孩子好好補上一堂課——閱讀課。

平日,對被作業壓得喘不過氣的孩子來說,閱讀時間只能一再壓縮。曾經在一篇文章中看到這樣的細節,一個父親甚至覺得和上初中的孩子下樓散一次步都顯得格外奢侈。這種場景下,讓孩子進行浸潤式的從容閱讀,變得幾乎不可能,語文學習往往變成了對知識點的精確打擊,名著閱讀則通常簡化成了對考試要點的死記硬背。

近年來,國家層面對補課亂象的圍剿,最終指向的,某種程度上可以歸結為四個字:超綱教學。而真正需要甚至於必須“超綱教學”的閱讀,以及建立在此基礎上的正常心智啟蒙與好奇心、想象力、創新能力培養等,卻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乃至拋棄了。

而事實上,碎片化生存的時代,對孩子而言,如果沒有閱讀的參與,沒有人文素養的積澱,生命將是不完整的或者缺乏重量的。在網絡遊戲正對中小學生的課餘時間攻城掠地的當下,在口袋書等沒有多少營養可言的快餐文化盛行的當下,我們不能讓他們的語文學習僅僅停留在對課文的背誦上,而應幫助他們建立真正的“超綱”閱讀,增加閱讀深度,拓寬他們的人文視野。

這樣的閱讀課,可以由老師開列書單,並結合疫情佈置思考題,包括讓孩子寫下自己對疫情的觀察與感悟等,讓疫情下的閱讀成為一種特別的成長方式——這樣一個非常時期,我們需要讓孩子通過閱讀,更深切地明白自身與自然、與他人、與世界的關係;讓他們學會關心身邊的苦難與苦痛,並從中汲取成長的力量,完成真正的精神發育。

總之,這個特殊的假期裡,那些原本被各種刷題所佔據的時間,應該更多地由閱讀以及思考來接管,讓他們在閱讀與思考中長大成“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