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為什麼一天會增加15000多例確診病例?

A在路上9774


湖北最新通報:

新增確診14840例 含臨床診斷13332例

就在一天前,湖北的新增病例還只是1638例,一夜之間翻了將近10倍。

為什麼?

我們可以從幾個角度來解釋這個問題!

第一,原先的物資缺乏,人力不夠,導致了排查無法大範圍!

而如今,大批物資到達,大批人員支援到達,再加上幾個醫院的新建,促使可以大批量地開始排除,第一時間找到確認病例!!

第二,就是確認的範圍增加了!

以前是不把臨床病例加入到數據統計之中的,主要參考指標是核酸檢測結果,還需要結合CT影像,咳嗽等症狀來綜合判斷。

現在隨著對病毒的深入瞭解,以及對於數據的積累,所以,將臨床診斷納入確診範圍,更大範圍做到了“排查”!

結論:

可以說,目前的數據其實告訴我們,戰役沒有結束,反而處於一個最關鍵的時刻。


但是全國人民的資源和人力,都在不斷進入武漢,保護武漢,對抗戰役,所以我們要有信心!

越早排查出問題,對於患者治癒的概率就越高。

越擴大檢查的範圍,對於病毒的傳播就越能做到控制!!

加油,武漢!!


關注張大仙,投資不迷路,感謝你的點贊和支持。


琅琊榜首張大仙


今日人們關心最多的恐怕是新增病例的可怕數字的急劇上升,全國一日之內確診人數增加了16000例左右,其中武漢一個城市就確診新增了14000例左右,使所有人都談“病毒”之色變,那麼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猛增的現象呢,只有分析和找到原因,才能防患於未然,更好的做好防護措施!

1:這其中應該有很大一部分是在疑似病例中確診增加的,前期有症狀的疑似人員都被隔離觀察,通過一段時間觀察和臨床診斷及科學依據,最後得到確診,從這點可以說明,病毒在體內的潛伏期較以前就有了不確定性,有一部分病發者發病時間可能較長,有的可能已經出現相應的病變!我們應該要高度的認識的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2:前期有很多的病毒攜帶者已經到了病發期,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加,還有就是很多有疑似病例症狀的人員沒有及時的被發現和隔離,沒有有效的控制住病毒的傳播途徑,給防疫工作帶來很大的被動性,這也是一個很嚴峻的事實和考驗!

3:故意瞞報和隱瞞有湖北或武漢居住史的人群及與他們接觸過的人群開始出現症狀,這個數字應該有很大的比例,這個隱患最為致命,也很難掌控,這還要靠個人的自覺性和對人民生命負責的責任感來積極面對,也要全民的配合,如自己身邊或者本人有過湖北居住史的人員,要積極坦白的反應給有關部門,以便當地做好疫情防範的措施,把傳染源和損害減少到最小!

新增病例的急劇增加,我們也不要太過恐慌,越是在關鍵時刻,我們更要沉著冷靜,更要積極配合和響應號召,共同努力打贏這場關係到全民上下的殊死鬥爭!




社會很單純複雜的是人


2020年2月12日0時到24時,武漢市新增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例13436例!!!,這一天武漢市發生了什麼,為什麼一天的時間會增加這麼多病例呢?

通過查閱相關數據,我們發現新增病例都包含了臨床診斷病例,也就是說自2020年2月12日起,新型冠狀病毒的確診標準發生了變化。如果僅僅只是以檢測結果來判定,武漢市2月12日新增確診1072例。

最初新型冠狀病毒的確診標準是以核酸檢測為主,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即確診為新冠肺炎,後來又發現核酸檢測有一部分病例漏檢的情況,將CT結果也添加到確診的標準之中,隨著湖北以外地區確診病例8連降的到來,武漢地區的新增病例依然居高不下,為了徹底阻斷疫情的蔓延,自2月12日起,湖北才把臨床診斷結果加入到公佈的結果中。

那麼,什麼是臨床診斷病例呢?臨床診斷病例就是把臨床症狀中,以發熱、乏力、乾咳為主要表現,部分鼻塞、流涕等外在表現,CT結果呈現肺炎反應但核酸檢測還未確診的大部分疑似病人作為臨床確診病例來看待。因為根據之前的檢測結果來看,有相當多的一部分病人需要用核酸檢測2次,3次,甚至有的病人需要檢測4次,5次才能確診的高度疑似病例,病人遲遲不確診,很容易讓這部分病人在社會上造成大範圍的傳播,不利於疫情的控制。將這些高度疑似的病人作為確診病例隔離治療,有助於控制傳染源。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峰值即將到來,拐點何時出現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只有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控制一切傳染源,這場疫情才能提前控制,儘早結束,我們也才能迴歸到正常的生產生活中來。


暖暖的流雲


今年春節,遇到了新冠病毒,然後大家都響應國家號召,當宅男宅女。我在家每天早上起來都是先看一下前一天的疫情情況,然後大家應該都發現了,昨天確診人數一下子增長了15000多人。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昨天,湖北省把臨床診斷病歷也納入了確診病歷。臨床診斷病歷是第一次出現在國家衛健委公佈的疫情報告中,主要是指有接觸史的病人,把肺部CT作為臨床診斷的主要依據之一。

昨天湖北省新增病例14840例,其中臨床診斷病例13332例,餘下的病例約1500例,已經降到2000以下了。所以大家不用擔心,疾病感染人數每天都在減少,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不要出門,不要出門,不要出門。





終要窮途末路


大家好,我是平凡的胖胖。今天新增病例突然多了1萬多,主要的原因就是增加了很多臨床診斷的病人。

由於核酸檢測的速度比較慢,並且很多人核酸測不出來。不光是武漢地區,全國每一個地區都面臨著核酸監測假陰性的問題。所以這一次的診療方案當中把湖北省內增加了一個診斷。就是臨床診斷病例。湖北地區,只要同時滿足一下,三條就可以診斷了,

1.發熱 或者其他呼吸道症狀。

2.發熱早期白細胞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細胞減少。

3.肺部ct具有肺炎的影像學特徵。

臨床診斷病例不再需要核酸。只需要醫生根據臨床判斷即可診斷。因此大大加快了診斷的速度。

武漢政府,醫護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共赴國難!所以不會對我們隱瞞的,我們要相信政府,相信醫護工作者,相信國家的!

但今天,中央指導組陳一新又說了武漢感染人數未摸清,潛在被感染基數或較大,這也許在為我們每個人打預防針,相信武漢,相信國家!加油武漢!加油中國!共赴國難!公圓中國夢!











平凡胖胖vlog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 範凌志】13日早上,“湖北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4840例”的推送消息讓很多人不解:為什麼新增病例突然暴漲?在消息中,有一句話值得注意:“從今天起,湖北省將臨床診斷病例數納入確診病例數進行公佈。”對此《環球時報》記者採訪了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他表示,“臨床診斷病例”就是實驗室還沒確診,還沒有查到核酸檢測陽性,只是臨床症狀“看著像”。

曾光表示,這種“遲遲不呈現陽性”的病人確實存在,又不能排除,因此很容易在社會上傳播,把這些人納入新增病例,就可以對他們採取隔離措施,入院治療,這對社會和病患本人都有好處。他認為,把“臨床診斷病例數”納入“確診病例數”進行公佈,是正確的步驟,堵塞了一個傳播的漏洞。

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的消息提到,針對湖北省疫情特點,《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在湖北省的病例診斷分類中增加了“臨床診斷”,以便患者能及早按照確診病例接受規範治療,進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根據該方案,近期湖北省對既往的疑似病例開展了排查並對診斷結果進行了訂正,對新就診患者按照新的診斷分類進行診斷,為與全國其他省份對外發布的病例診斷分類一致,從今天起,湖北省將臨床診斷病例數納入確診病例數進行公佈。



太陽下的日記


新冠狀病毒疫情以來,我每天早上都會關注新冠狀病毒感染官方公佈的數據,心裡希望數據一天比一天少,今天早上看了數據,增加了1萬多例,當時我以為是造謠,反覆查了一些官方資料,確定數據是真實的。

當時心裡有點難過,我們那麼多人的付出難道沒用嗎?但是靜下來想想,其實覺得事情未必是我們認為的那麼悲觀。希望下面這段視頻能給大家一個正確的認識。

\n

我們一定要相信政府、相信我們的人民一定會戰勝新冠狀病毒疫情!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沐恆說


檢測方法改變,不用恐慌。

.

一覺醒來,湖北一日新增14840病例,倍感震驚。仔細分析,原因在於檢測標準改變了。原來只認核酸,現在也包括CT,所以確診數字一下子上去了,說明收治的人多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是好事,平常心,勿慌!

今天通報的14840涉及到很大一部分之前沒有確診的數據,因為之前確診都是按試劑盒子陽性為標準,現在加了一些有流行病學史、CT確診的數據。

今天和昨天數據沒有可比性,嚴格來說,明天和今天也沒有同質可比性。如果數據真實可信,且疫情發現百分百可控(你能管住每個人),那也要看接下來連續幾天的數據走勢了。

從疫情開始到現在,已經兩個多月,全國病例數據近6萬。全國人民期待拐點心情迫切,此時此刻,鍾南山、李蘭娟等專家所言所為就成為判斷疫情走向的共同依據。

非常時期,致敬專家,他們不愧是時代英雄!



經濟信息速遞


原來如此真像是這樣,湖北省將臨床診斷病例數納入確診病例數進行公佈。

隨著數字增加,人們更應該注意防範於未然,

2020年2月12日0時-24時,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4840例(含臨床診斷病例13332例),其中:武漢市13436例! 在湖北省的病例診斷分類中增加了“臨床診斷”,以便患者能及早按照確診病例接受規範治療,進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 不管真相到底是什麼,全國人民齊心協力對抗病毒,加油武漢


你好小柚子


不要因為數字的激增而恐懼,以前確診都是依靠試劑核酸檢測,試劑盒有限,檢測人員有限,好多人疑似排不上隊,確診不了。現在增加了醫生臨床診斷了,直接CT,等多種方式,綜合確診,大大提高了診斷的效率,所以新增確診病例多了。數字激增的背後是診斷方式的豐富,篩查效率的提高,是以前疑似病例的加速確診,是應查盡查政策的落實,是個事實求是的數據,是診斷效率提高了,所以大家不要因為數字激增而過度焦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