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密度、價格存貓膩,建果園買果苗要警惕

品種、密度、價格存貓膩,建果園買果苗要警惕

進入21世紀,隨著土地流轉和產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果樹發展速度加快。果樹良種育苗戶也遍地而起,這其中特別是新果園區,一些不法育苗大戶並非是果樹管理技術能手,而是絞盡腦汁,在品種、價格、栽培密度、宣傳輿論上,竭盡“忽悠”之能事,愚昧廣大果農,大發不義之財。


仔細辨別,不難發現不法育苗大戶忽悠伎倆的共同點:一是在品種上忽悠。過去,出現一個新品種,需經反覆嫁接,觀察其幾代特徵,特徵穩定以後,經省果樹專家或品種委員會審定命名後,才能大量推廣。近些年,一些不法育苗戶,引進一個品種後,各自隨意亂改品種名。桃樹:把30多年的“中華壽桃”改成“蜜桃”、“美脆”等,把早已結果上市的“迎霜紅”改成“迎雪紅”。蘋果:有的把多年的“中秋王”改成“中十五”。引進品種,自己改名為“夕陽紅”、“晚秋紅”等,把國家工商總局註冊商標的“煙富0”,並被國家品種委員會審定為“煙富10號”的紅富士蘋果,擅改為“運河紅”。梨:20世紀80、90年代,從日本、韓國引進的“豐水”、“新高”、“愛宕梨”等品種,在引進後自命名,出現“晚霜梨”、“韓國梨”、“秋黃梨”等。育苗戶改名的目的是為了突出地方色彩,體現人無我有,吹噓自己從芽變中培育或從日本、韓國引進的新品種,最終目的是提高苗木價格。


二是在價格上忽悠。各自吹噓是自己培育或者從國外引進的新品種。桃苗每株價格8~18元,梨苗6~10元,喬化蘋果苗每株10~15元,中間矮化砧蘋果苗每株高達20~40元。


三是在密度上忽悠。喬化蘋果密植栽培已經被淘汰,但在新果園區,因育苗大戶、苗販子忽悠,大面積的喬化蘋果園裡仍按1米×1.7米(畝栽399株)、2米×4米(畝栽83株)、3米×4米(畝栽55株)的密度栽培。在平原肥沃土地裡,第二、三年即鬱閉不堪。對葡萄的栽培,受害最嚴重的專業戶一畝栽了2220株,株距40釐米,行距寬行1米、窄行0.5米。育苗戶、苗販子強調一畝栽植200~540株桃苗,第二年便擁擠不堪。為引導果農加大密度多栽植,育苗大戶多數建立小型密植示範園,大量使用多效唑控制生長,結出的桃子既不好吃,又沒法賣。參觀人員只准看,不準品嚐,無法分辨好壞。育苗戶在整形上荒唐地推廣“一邊倒”、“V字形”的整形方法。我不禁反問:難道“四邊倒”、四面有枝的桃樹就不結桃嗎?育苗要求桃樹栽上第一年,噴5次多效唑控長。葡萄畝栽2220多株,育苗戶要求每年春季從地面下20釐米處斷根,多噴多效唑控長,簡直是一派胡言。以上措施均是欺騙果農的伎倆,果農一旦上當,不僅花了冤枉錢,在後續的管理上也麻煩無窮。一株桃苗18元,一畝地密栽540株,一畝果園僅桃苗就要1萬元,誰能承受呢?


品種、密度、價格存貓膩,建果園買果苗要警惕


四是大肆宣傳。利用多數媒體主持人、編輯果樹專業業務不精通的弱點,用“優良品質”、“新技術”、“小型示範園”做誘餌,不惜重金做廣告,把自己包裝成“名人”,實際是大發不義之財的騙子。


正規的育苗大戶和中小型育苗戶,在保證品種純正,苗木質量合格的前提下,合理要求種植密度,不提倡密植,不哄抬苗木價格。正規的育苗戶在品種、栽培密度上不會大肆宣傳鼓吹,不做過分要求,用良心做好苗木培育和銷售。因此,果農在新建果園購買苗木時,在品種、栽培密度問題上要警惕,多向果樹專家或本縣(市)果樹主管部門諮詢、請教,防止上當受騙。

來源 果樹種植新技術


<code>(農林衛視新媒體整理發佈,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刪除)/<co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