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世民沒有後來的“貞觀之治”,玄武門事件該如何評判?

王先生143036821


歷史在以前是勝利者的讚歌,是官家的一言堂,即使沒有後來的貞觀之治,對於玄武門事件的歷史評價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成王敗寇,這是自古常理。但這並不影響我們每個人對於玄武門事件的認知和理解。


康淇老爸


時至今日,學界比較一致的看法是——貞觀史臣在玄武門之變的前前後後確實對李世民作了一定程度上的美化,與此同時,李建成和李元吉則遭到貞觀史臣不遺餘力的口誅筆伐,被描寫成了徹頭徹尾的昏庸之輩、卑劣小人,甚至是衣冠禽獸。

對此,司馬光在《通鑑考異》中引述了《高祖實錄》和《太宗實錄》中的相關描寫,今節錄於下。《高祖實錄》曰:“建成幼不拘細行,荒色嗜酒,好畋獵,常與博徒遊……”又曰:“建成帷薄不修,有禽犬之行,聞於遠邇。今上以為恥,嘗流涕諫之,建成慚而成憾。”

《太宗實錄》曰:“隱太子始則流宕河曲,遊逸是好,素無才略,不預經綸,於後統左軍,非眾所附。既升儲兩,坐構猜嫌。太宗雖備禮竭誠,以希恩睦,而妒害之心,日以滋甚。又,巢剌王性本兇愎,志識庸下,行同禽獸,兼以棄鎮失守,罪戾尤多,反害太宗之能……”正因為兩朝實錄對建成和元吉極盡歪曲之能事,所以連一向傾向於李世民的司馬光也不得不在《通鑑考異》中下了一道按語:“按:建成、元吉雖為頑愚,既為太宗所誅,史臣不能無抑揚誣諱之辭,今不盡取。”

而《劍橋中國隋唐史》也認為:“建成和元吉兩個人在正史上都被說得無甚是處。根據這些史書的記載,元吉酷嗜射獵,在戰陣上反覆無常,又是個好色之徒和一個虐待狂;太子建成則冥頑不靈,桀驁難馴,沉湎酒色。這些貶詞至少是傳統史料中這一時期的記載對他們故意歪曲的部分結果。”

趙克堯、許道勳在《唐太宗傳》中也提出了類似的看法:“唐朝官修史書總是把建成與元吉加以醜化,而對世民則儘量粉飾。

直至五代,劉昫等編撰《舊唐書》,也持相同的觀點。……所謂‘直書其事’,則未必能做到實事求是。”而牛致功更是在《唐高祖傳》中強調,從唐朝的《實錄》、《國史》到後來的《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無不受到李世民改史的惡劣影響。他說:“這幾部史書,是後來人們研究唐代歷史的主要依據。在這幾部史書的影響下,高祖缺乏果斷處事的能力,李建成庸劣無能,李世民功德卓著,幾乎成了婦孺皆知的常識。

由此可見,李世民為了文過飾非而歪曲歷史、篡改《實錄》的影響多麼深遠。”

綜上所述,貞觀史臣確實曾經在李世民的授意下,對玄武門之變前前後後的歷史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篡改。而篡改的主要方向有三個:

一、對李世民加以美化和粉飾;

二、對李建成和李元吉加以醜化和歪曲;

三、對有關玄武門事件的許多關鍵性細節加以改動和增刪。


古代史鉤沉


這個問題好像問的有點不太專業哦[摳鼻]!為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從宣武門之變事件當中李世民的魄力,果斷,謀劃周密,和對權利的那種渴望!就可以提前預判之後的貞觀之治時代是必須的。

還是從頭說起吧![呲牙]

李世民的老爸唐高祖“李淵”即位以後,封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三個人當中,數李世民功勞最大。太原起兵,原是李世民的主意,在以後幾次戰鬥中,他立的戰功也最多。李建成的戰功不如李世民,只是因為他是高祖的大兒子,每天在家就是學學怎麼當皇帝怎麼批閱奏章,(就跟現在老師批改作業一樣)[打臉]才取得太子的地位。

李世民不但有勇有謀,而且手下有一批人才。(個個都是牛皮克拉斯)[靈光一閃]在秦王府中,文的有房玄齡、杜如晦等,號稱十八學士;武的有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等著名勇將。

太子建成自己知道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心裡妒忌,就和弟弟齊王元吉聯合,一起排擠李世民。(成天就想著咋樣把這貨弄死算逑)[酷拽]

建成、元吉知道唐高祖寵愛一些妃子,就經常在這些寵妃面前拍馬送禮,討她們的歡喜。(這兩個貨還挺有手段的)[愛慕]!

李世民就沒有這樣做,李世民平定東都之後,有的妃子私下向李世民索取隋宮裡的珍寶,還為她們的親戚謀官做,都被李世民拒絕了。(看看這才是為人民服務的好官嗎)[害羞]於是,寵妃們常常在高祖面前說太子的好話,講秦王的短處。唐高祖聽信寵妃的話,跟李世民漸漸疏遠起來。

李世民多次立功,建成和元吉更加忌恨,千方百計想除掉李世民。(這貨心眼也太小了吧)[大笑]

有一次,建成請李世民到東宮去喝酒。世民喝了幾盅,忽然感到肚子痛。別人把他扶回家裡,他一陣疼痛,竟嘔出血來。李世民心裡明白,一定是建成在酒裡下了毒,趕快請醫服藥,總算慢慢好了。

建成、元吉想害李世民,但是又怕世民手下勇將多,真的動起手來,佔不到便宜,就想先把這些勇將收買過來。

建成私下派人送了一封信給秦王手下的勇將尉遲敬德,表示要跟尉遲敬德交個朋友,還給尉遲敬德送去一車金銀。

尉遲敬德跟建成的使者說:“我是秦王的部下。如果私下跟太子來往,對秦王三心二意,我就成了個貪利忘義的小人。這樣的人對太子又有什麼用呢。”說著,他把一車金銀原封不動地退了。

建成受到尉遲敬德的拒絕,氣得要命。當天夜裡,元吉派了個刺客到尉遲敬德家去行刺。尉遲敬德早就料到建成他們不會放過他。一到晚上,故意把大門打開。刺客溜進院子,隔著窗戶偷看,只見尉遲敬德斜靠在床上,身邊放著長矛。刺客本來知道他的名氣,怕他早有防備,沒敢動手,偷偷地溜回去了。

建成、元吉一計不成,又生一計。那時候,突厥進犯中原,建成向唐高祖建議,讓元吉代替李世民帶兵北征。唐高祖任命元吉做主帥後,元吉又請求把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三員大將和秦王府的精兵都劃歸元吉指揮。他們打算把這些將士調開以後,就可以放手殺害世民。(這是調虎離山的一招好棋啊)[淚奔]

但是結果有人把這個秘密計劃報告了李世民。世民感到形勢緊急,連忙找他舅子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商量。兩人都勸李世民先發制人。李世民說:“兄弟互相殘殺,總不是件體面的事。還是等他們動了手,我們再來對付他們。”(看看咱家這胸懷)[我想靜靜][我想靜靜]

尉遲敬德、長孫無忌都著急起來,說如果世民再不動手,他們也不願留在秦王府白白等死。李世民看他的部下十分堅決,就下了決心。

當天夜裡,李世民進宮向唐高祖告了一狀,訴說太子跟元吉怎麼謀害他。唐高祖答應等明天一早,叫兄弟三人一起進宮,由他親自查問。

第二天早上,李世民叫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帶了一支精兵,埋伏在皇宮北面的玄武門,只等建成、元吉進宮。

沒多久,建成、元吉騎著馬朝玄武門來了,他們到了玄武門邊,覺得周圍的氣氛有點反常,心裡犯了疑。兩人撥轉馬頭,準備回去。

李世民從玄武門裡騎著馬趕了出來,高喊說:“殿下,別走!”

元吉轉過身來,拿起身邊的弓箭,就想射殺世民,但是心裡一慌張,連弓弦都拉不開來。李世民眼明手快,射出一支箭,把建成先射死了;緊接著,尉遲敬德帶了七十名騎兵一起衝了出來,尉遲敬德一箭,把元吉也射下馬來。

東宮和齊王府的將士聽到玄武門出了事,全部出動,猛攻秦王府的兵士。李世民一面指揮將士抵抗,一面派尉遲敬德進宮。

唐高祖正在皇宮裡等著三人去朝見,尉遲敬德手拿長矛氣吁吁地衝進宮來,說:“太子和齊王發動叛亂,秦王已經把他們殺了。秦王怕驚動陛下,特地派我來保駕。”(我原來還以為這個門神就是一介武夫,原來還這麼機靈)[捂臉][捂臉]

高祖這才知道外面出了事,嚇得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宰相蕭瑀等說:“建成、元吉本來沒有什麼功勞,兩人妒忌秦王,施用奸計。現在秦王既然已經把他們消滅,這是好事。陛下把國事交給秦王,就沒事了。”(還是這大哥會說話)[大笑]

到了這步田地,唐高祖要反對也沒用了,只好聽左右大臣的話,宣佈建成、元吉罪狀,命令各府將士一律歸秦王指揮。過了兩個月,唐高祖讓位給秦王,自己做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就是唐太宗,一致夢想成真[靈光一閃][靈光一閃]

唉!說了這麼多,這就是為什麼會有宣武門之變的原因,也是李世民能當皇帝的原因。

至於貞觀之治嗎!且聽下回分解[打臉][打臉][打臉]




觀典


歷史沒有如果,真正的唐朝貞觀年間的“貞觀之治”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安逸舒適,清淨無為,在李世民統治期間,唐朝的軍隊一直都沒有停下征伐的腳步,打服了西邊各個部落,和吐蕃和親,東征高麗沒有成功,耗費巨大,與“文景之治”相比都相差很遠!不過李世民能聽進不同的意見,在老年時期並沒有徹底的昏庸,當然跟他對整個國家做出的貢獻相比,僅僅是一個不好的小縮影而已!


一個冒牌的讀書人


勝者為王敗者寇,自古以來歷史都是有勝利者書寫的



用戶54929348370


據史料記載,玄武門之變,也是李世民被逼無奈之舉。而貞觀之治恰恰認證了李世民的雄才大略,對於改變一些人對玄武門之變的負面看法起到了糾偏的作用。


用戶59582393677


那就殺兄殊弟逼宮的罪名,,遺臭萬年的昏君。


33009090


如果唐太宗李世民沒有後來的貞觀盛世,那麼玄武門之變他就會被史官寫上殺父屠弟、逼父退位、不忠不義的狠毒君王,更難能流芳千古的一代明君雄主。


小龍女5505


會遺臭萬年!!!


金鐘山民


不影響評判,古代爭皇權的鬥爭很正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