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生門》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什麼?

一隻青豆


《羅生門》是由日本大榮電影有限公司與美國雷電華影片公司於1950年聯合出品的懸疑影片。該片是根據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筱竹叢中》改編而成,影片以戰亂、天災、疾病連綿不斷的日本平安朝代為背景,主要講述了一起由武士被殺而引起的一宗案件以及案件發生後人們之間互相指控對方是兇手的種種事情以及經過的故事。故事發生在12世紀的日本,在平安京發生了一件轟動社會的新聞,武士金澤武弘被人殺害在叢林裡。作為證人,樵夫、強盜多襄丸、死者的妻子真砂、借死者的魂來做證的女巫都曾被招到糾察使署,但他們都懷著利己的目的,竭力維護自己,提供了美化自己、使得事實真相各不相同的證詞。




Bt剪輯


這一天,大雨傾盆,煙霧迷濛,在平安京的正南門--羅生門下,行腳僧、樵夫、雜工3人一起在這裡躲雨,談著談著,他們就聊到了這件事。   樵夫說,3天前他上山砍柴,在一片樹叢裡發現了一具男人的屍體,他就近報了官,被傳到了糾察使署……實際上,他掩蓋了自己因貪圖小便宜而抽走了屍體胸口上的短刀的行為。   樵夫說兇手多襄丸是個有名的大盜,但他在事後很快就被抓到了。因為他恰巧喝了山溝裡染了毒的泉水,所以抓來不費吹灰之力。 羅生門 劇照(6張)  在審問中,多襄丸對自己的作案經過,是這樣述說的:他在山路邊息涼,見那女子經過,便起了邪念。 他將武士騙離山路,突然襲擊,絆倒武士,將其捆綁在樹上;又跑去騙那女子,說她丈夫突發急病,拉著她跑近武士身邊,當著武士的面強暴了她。強盜既遂所欲,想要離開,女子擋住說:“我不能在兩個男人的面前出醜,你們兩人必須有一個死。”強盜用長刀挑斷捆綁武士的繩子,武士立即跳起,拔刀應戰,經過20多個回合,強盜終於取勝,殺死了武士。 等他再尋找真砂時,她已經嚇得逃之夭夭了。但是,他的心理需要表現在把當時的怯懦怕死說成勇敢威猛,為此他還不惜誇讚武士的勇敢威猛來陪襯自己:“能和我鬥到20回合以上的,只有他一人。”他當然不肯承認“決鬥”中曾失手丟刀,所以刺死武士的只能是一直在手的長刀。 且強盜省略了其強暴過武士的妻子後請求原諒的這一段。   行腳僧卻補充說,當時在糾察使署裡,真砂是這樣說的:強盜凌辱了她之後就溜之大吉,她跪伏在丈夫面前失聲痛哭,丈夫卻一言不發,那眼神既不是悲傷,也不是憤怒,而是充滿著鄙視,冷酷無比,令她戰慄。 女人苦苦哀求,請丈夫原諒,那武士始終一動不動,一言不發,冷酷的眼光直誅女人之心。她從草間拾回反抗強盜時掉落的護身匕首,割斷繩子,遞匕首給丈夫,寧願他殺了自己,丈夫仍舊不言不動,眼光如劍。她絕望之下想與丈夫同歸於盡,便以匕尖對準了丈夫,自己昏過去了;醒來後看到丈夫胸口插著那把短刀。 後來她想自殺,但終於怎麼也沒有死得成。 她的心理需要是強調自己的行為另有原因,即丈夫那冷酷鄙視的眼光,以稍稍減輕一點自己並沒有的罪責。   行腳僧又向雜工和樵夫說出死了的武弘借女巫之口說出來的話:那強盜完事後,又花言巧語引誘女人隨他去,做他的渾家,那女人不僅意肯言從,竟還指著被綁的丈夫要求強盜:“先殺了他!”聞言連強盜都大驚失色,一把將她掀倒在地,反問武士如何處置這個女人:“是殺了她!還是饒了她!”因這一言,武士從心底寬恕了強盜;女人逃走,強盜追之不及,迴轉來割斷武士身上的繩索,也悻悻然走了。 妻子的“背叛”和“狠毒”,使武士痛不欲生,拾起短刀,毅然自盡。 且武士說到了“我死了,一個人的腳步輕輕地走來,從我的胸口拔去匕首”,這遭到了樵夫的反對。武士說是自殺,其實想怪罪女人殺了他,女人割斷繩子,要他與強盜決鬥,確是他的間接死因。同時,他不肯承認輸給強盜,說為自殺,也出於這種心理需要。 至於死者的話是借女巫之口說出的,這是藝術手法,可以信為死者本人想說的話,不必橫生枝節。   真相只有一個,但是各人提供證詞的目的卻各有不同。為了美化自己的道德,減輕自己的罪惡,掩飾自己的過失,人人都開始敘述一個美化自己的故事版本。羅生門下那個漢子的評論似乎可以作為總結:“人都自以為老實,都把對自己合適的話當作真話,而把對自己不合適的事情忘得一乾二淨,這樣才心裡舒坦。 ”這個似乎看透了一切的漢子還發揮了不少人間不如地獄、人性不如獸性的議論,以及事實真相不可得知的虛無主義“認識論”,竟使對人心之善尚存一線希望的和尚都差點同意了他。 荒山上的慘案,成了一團撥不開看不清的迷霧。   樵夫其實躲在樹叢後面,目睹了案情的全過程,只因事後從案發現場偷走了那把嵌螺鈿、頗值些錢的匕首,心中有愧,所以開始不說,漏出的一句兩句被那敏感的漢子抓住,追問不休,才說出他的版本:強盜強暴過武士的妻子後,請求原諒,還請求女人跟他走,他願意金盆洗手,改惡從善,用勞動來養活她。 女人二話沒說,拾起匕首,跑近丈夫,割斷繩索,兩個男人明白她的意思,是要他們用決鬥來決定她的命運。但兩個男人都很怯懦,都怕死,不想戰鬥。武士說:“我才不願意為一個女人拼命呢。”還罵女人:“在兩個男人面前出醜,為什麼不自盡。”那強盜也順水推舟地奚落女人。 女人氣極,破口大罵,罵他們膽小鬼,罵他們名不副實。兩人不得已才出手,且都本事平平,刀法不準,一個砍進樹裡,一個插進地裡,拔不出來,決鬥成了毫無章法的扭打。強盜終於碰巧從地裡拔出長刀,刺死了武士,自己還在索索發抖。 樵夫到底還是說了謊,因為扭打中強盜幸而到手的不是長刀,而是短刀。 他的偷,不是從草間順手牽羊地拾取,而是從死人血淋淋的傷口拔取,性質要嚴重得多。樵夫心理上不肯承認,自己竟會這麼忍心,所以他對和尚說:“有時候,我連自己的心思都摸不清。” 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大聲反對武士的話了。   三個人就這樣爭爭吵吵,紛紛慨嘆人心叵測,不知道什麼是真,什麼是假。 正在這時,隱約傳來嬰兒的哭聲。他們循聲找去,看到了一個被遺棄的嬰兒。那個以“人人都在作惡,我也不妨作惡”為人生哲理的漢子上去把嬰兒的衣服剝了下來,樵夫罵他是惡鬼,雜工申辯說,生了孩子又把他丟掉的人那才是惡鬼呢!又揭露了樵夫偷拿了武弘屍體上的短刀的行為,說得樵夫啞口無言。   雜工走了,樵夫則抱起嬰兒,準備帶回家養,他對和尚說:“我已經有6個孩子,再添一個也不過一樣的辛苦。”行腳僧感動地說:“虧得你,我還是可以相信人了。”   談論完畢,雨過天晴。影片結尾,樵夫抱著嬰孩往夕陽深處走去。   這部電影中羅生門下那個漢子的評論似乎可以作為總結:“人都自以為老實,都把對自己合適的話當作真話,而把對自己不合適的事情忘得一乾二淨,這樣才心裡舒坦。 ”可不是嗎?人們說謊,往往並非有意說謊,而是真的以為自己說的是事實;心理陷溺在需要中,就會啟動一種機制,能把自己不肯承認的事情,對自己不合適的事情,下意識地、自然而然地忘記掉,修改掉,以求得心裡舒坦。當事人各說各的,但那個樵夫最後說的話是值得相信的。


娛樂大亨羅哥


大家好,你們的老朋友青汁來啦!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部日本劇《羅生門》。

這部劇作者是芥川龍之介(1892~1927),日本小說家。生於東京,本姓新原,父經營牛奶業。生後9個月,母精神失常,乃送舅父芥川家為養子。芥川家為舊式封建家族。

龍之介在中小學時代喜讀江戶文學、《西遊記》、《水滸傳》等,也喜歡日本近代作家泉鏡花、幸田露伴、夏目漱石、森鷗外的作品。1913年進入東京帝國大學英文科。學習期間與久米正雄、菊池寬等先後兩次復刊《新思潮》,使文學新潮流進入文壇。

其間,芥川發表短篇小說《羅生門》(1915)、《鼻》(1916)、《芋粥》(1916)、《手帕》(1916),確立起作家新星的地位。1916年大學畢業後,曾在橫須賀海軍機關學校任教,旋辭職。

1919年在大阪每日新聞社任職,但並不上班。

1921年以大阪每日新聞視察員身份來中國旅行,先後遊覽上海、杭州、蘇州、南京、蕪湖、漢口、洞庭湖、長沙、鄭州、洛陽、龍門、北京等地,回國後發表《上海遊記》(1921)和《江南遊記》(1922)等。

自1917年至1923年,龍之介所寫短篇小說先後六次結集出版,分別以《羅生門》、《菸草與魔鬼》、《傀儡師》、《影燈籠》、《夜來花》和《春服》6個短篇為書名。

《羅生門》創作背景:

《羅生門》的寫作背景是芥川龍之介的失戀。當時芥川愛上了吉田彌生,但遭到了養父母和最疼愛他的伯母的反對,致使他的戀愛無疾而終。吉田彌生最後嫁給了別人。芥川為此很苦惱。一方而他感到家人在所謂好意掩蓋下的自私,另一方而他在這個過程中也意識到自己的自私。

在這種悲觀厭世的情緒之下,芥川把眼光投向了古典,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他創作了取材於日本古典故事的《羅生門》。

《羅生門》表達的主題:

《羅生門》中,芥川龍之介描寫了一個普通人在利己主義的驅使下墮落的全過程。而且通過描寫“小惡”、“惡”、“最惡”的人物印象,慢慢給讀者的心理帶來衝擊。在利己主義影響的基礎上,不管是違反道德還是損害別人利益,無論哪個都是利己主義者達到自己願望的踏腳石。

但是,利己者在自己做壞事的同時為了自己的自尊,會把過錯的責任都推到外部環境和別人身上。這篇文章就描述了由善變惡,並顯示了在利己主義面前人們的價值觀的脆弱。

因此,如果被利己主義侵蝕,那麼當然會認為他人的利益只是滿足利己者物質與精神的踏腳石。廣義上可以這樣說,人類的惡行大部分都可以說成為以什麼理由為基礎的利己主義。龍之介通過短篇小說的形式,給讀者帶來了生動的利己主義者。

終結:這部劇總體來說還不錯,很有意義,值得觀看。


青汁影視大全


電影《羅生門》是根據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筱竹叢中》改編的。故事發生在十二世紀的日本,當時戰亂、天災人禍和疾病連綿不斷,日本民不聊生。

平安京,一位樵夫報官稱在樹林裡發現一具男屍,這名男屍實際上屍武士金哲武,金哲武被害身亡,證人分別是樵夫、強盜多襄丸、女巫和金哲武妻子真砂。

樵夫說,多襄丸是有名的大盜,事發後因誤喝有毒的泉水被抓。多襄丸稱,自己本在路邊乘涼,偶遇牽馬的武士和騎在馬上的女人,因偶然見到女人的真面目起了歹心,欺騙武士將他綁在樹上,強暴了那名女士。

強盜本想離開,女人卻拉住他,表示強盜和武士必須有一個人死,自己會和活下來的人在一起,強盜和武士大戰二十多個回合殺死了武士,可女人已經跑了,強盜隱瞞了自己強暴女人後請求原諒和失手丟劍的事情。

行腳僧轉述了真砂的供詞,真砂肯定了強盜強姦了自己的事情,在強盜走後向丈夫懺悔,甚至請求丈夫殺了自己,可自己昏過去了,醒來後丈夫就死了。

女巫表示,強盜霸佔女人後,誘惑女人跟他走,女人不肯,除非強盜殺了武士。強盜因女人心狠手辣轉身離去,武士因妻子的話傷心欲絕,自盡而死。

但實際上樵夫目睹了整個過程,樵夫偷走了害死武士的匕首,因此隱瞞真相,事實真相是,強盜強暴了真砂後,跪請原諒,希望真砂和自己離開,自己願金盆洗手賺錢養家,真砂要求強盜和武士決鬥。

武士嫌棄真砂和強盜發生關係,不肯為真砂決鬥,希望真砂自殺了事,真砂對強盜和武士的不負責破口大罵,強盜和武士不得已出手,強盜用匕首殺了武士。

但是樵夫偷走了武士胸口插著的匕首,說謊說是強盜用長劍害死了武士。樵夫、雜工和行腳僧等人路遇棄嬰,雜工收養了孩子,行腳僧感嘆雜工讓自己看到了善良。





神探高佬鋒


《羅生門》這部影片由講述同一個事件的四個部分組成,每個部分都由一個不同的人物從主觀的立場出發,來敘述自己目擊的情況,這四個人介紹的情況又併入另一個自成體系的故事,而這個故事同四個片段中所描繪的中心事件並無必然聯繫。由於結構的複雜,我們會發現每一段的情調幾乎都有變化。黑澤明既做到了結構上的多變,而又沒有使自己的風格顯得支離破碎。攝影風格自始至終反映了導演善於使影片成為統一體的敏銳感受力。

在《羅生門》之前也有一些影片用一個場面或地點作為框架來演出一些互不關聯的故事,但那些故事的人物只是偶然來到一個特定的環境。黑澤明的這部影片卻做了前人未作過的事情,他把重點稍加變動使框架故事同內涵故事能互為補充,並因而具有意義。這種敘述方法讓我們想到康拉德的小說。因為在他的小說中,說話人講的故事也對聽的人產生影響,到小說的最後,聽故事的人也採取小而有決定性的行動,他們怎樣採取行動則取決於書中講的故事對他們產生了什麼影響。

故事主線涉及三個人物,武士金澤,他的妻子真砂,還有強盜多襄丸。在影片剛開始時,這三個人已經向調查武士死亡事件的糾察使陳述了各自的說法(武士已經死去,他是通過一箇中間人也就是巫女來陳述的)。這三個人的敘述又通過一個行腳僧和一個樵夫同觀眾聯繫起來,還有一個打雜的,這三個人都在羅生門遺址避雨,羅生門是十二世紀日本殘破的首都京都的城門。在糾察使審案子時,行腳僧和樵夫聽到了當事人的三種不同說法。在整個影片中,樵夫看來一直對招供人的不誠實表現的很反感,最後他承認自己是目擊者,講述了他看到的事件經過。他因認識到人性的墮落而極為沮喪,這主要不是因為事件本身可怕,而是因為金澤武弘、真砂和多襄丸都覺得有必要撒謊,使自己儘可能顯得體面。在樵夫看來,上述的每個人都企圖篡改客觀事實,以滿足自我需要,這就完全喪失了人類的尊嚴。行腳僧對於人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也開始感到洩氣,因此在影片臨近結束時對樵夫的一個行動十分懷疑。換句話說,樵夫關於這次事件的說法影響了一個敏感的聽者行腳僧,而另一個聽眾,即粗鄙的打雜的,卻要麼是沒有受到影響,要麼是受到了引誘,在影片結束時進行了一次可恥的偷竊。

我們先比較詳細的瞭解下對基本事件的四種不同的說法。當事人描述的前三種說法不僅在許多細節上有出入,而且對基本事實的說法也是矛盾的,只有少數總的前提看起來似乎一致,例如,強盜制服了武士並把他困到樹上,再當著他的面玩弄他的妻子。而且這三種說法有一個不可否認的共同點,就是講述人都想美化自己在事件中的表現。

第一個說法是強盜多襄丸講的。這個強盜向糾察使說明,他怎樣機智的誘騙武士夫妻跟他走進森林深處。他經過搏鬥制服武士後,企圖強行佔有武士的妻子。她拼死抵抗使他欽佩她的堅貞剛強,但是女人忽然發現這個強盜是很有魅力的,於是主動獻身給他。到這時為止多襄丸講的故事使他顯得精明勇武、洞察世事、而且富有男性魅力。多襄丸接著說武士的妻子在此事件中要堅持維護自己的榮譽,要麼是她的丈夫死,要麼是她的情人死。於是自己大義凜然的割斷困住武士的繩索,同他進行公平的男人間的決鬥,最後通過自己高強的武藝殺死了武士。多襄丸就這樣承認自己殺了人,因為他早已經是一個罪行累累、惡名昭彰的強盜,即便他在此事件中無罪,也最終會被處決。他設法贏得了人們的同情,使大家認為他的本性是英勇莊嚴的。

第二種說法是武士的妻子真砂講的。她的主調是引起人們的憐憫。對於真砂來說,這相當於男性的英雄業績因為這種說法使她以孤苦無依的暴行受害者的姿態出現,按照他的說法,強盜確實強姦了她,最後她無助的哭著跑進森林。強盜和武士沒有交鋒,她也沒有暗示過兩人之間必須有一人死掉。她哭著跑向被困在樹上的丈夫,苦苦哀求他的寬恕,而丈夫卻始終沉默,輕蔑的盯著她,在丈夫看來,她已經可恥的失身,即便當真砂把刀交到丈夫的手上讓他殺掉自己以表示妻子的忠貞時,丈夫仍然毫不動搖,冷酷的蔑視著她。此時影片描寫的女人越來越絕望,然後是一個特寫鏡頭:她高舉著短刀,攝影機跟著她走向她的丈夫,直到她突然衝出畫面。她自稱暈了過去,大概沒有意識到已經殺死了自己的丈夫。最後真砂用一句問話結束了自己的陳述:“像我這樣一個無依無靠的可憐女人該怎麼辦才好啊。”

死去的武士借巫女之口講述了他的故事。武士說,強盜在強姦了他的妻子以後,又轉而贏得了她的歡心,勸她一起逃跑。武士用一句話描寫他妻子的反應,“我從來沒有見過我的妻子像這時候那麼美”,這是由於她愛上了強盜。真砂答應同強盜私奔,但她要求強盜必須把她丈夫殺死。這個時候,武士開始像多襄丸一樣編造情節來美化自己的對手。換句話說,武士先把自己描繪成一個受罪的丈夫,因為發現妻子不貞而震驚,他為了美化自己和他對妻子不貞的反應不得不抬高強盜,他把強盜說成是同他一樣為真砂真實面目的暴露而震驚。武士把妻子說成了壞人,把強盜說成是某種規範的維護者,而自己則是這種規範的化身。後來真砂逃走了,而強盜沒做任何解釋就放走了武士。接下來這位孤獨的丈夫聽到自己在哭,然後用短刀刺入自己的胸口自殺了。武士的說法也同前兩種說法一樣聲稱受害人死於敘事人之手,而且自己高尚的品格優於其他人。到這時為止,只有武士的死是可以肯定的。

第四種說法是樵夫講的。他躲到暗處看到了整個事件但沒有參與,但是最後可以看出他偷走了插在地上的短刀,這把短刀既是值錢的工具,也是物證。樵夫因為害怕偷短刀受到處罰,所以沒有把自己看到的情況告訴糾察使,而只在最後告訴了行腳僧和打雜的,到現在看來,第四種說法應該是符合事實真相的。

但是這部影片並不是探討那種說法比較符合事實的影片,而是要反應人們為了維護自我形象而編造什麼樣的謊言,因為每個人都認為自我形象最值得珍惜。

樵夫講故事時,影片沒有配樂,而前三個人講故事時影片卻十分精彩的運用音樂來確定情調,而且樵夫的故事中敘事者又沒有參與其事,這就使他的敘述不同於其他人講的故事。樵夫談到強姦以後的情況:強盜請求真砂嫁給自己,而真砂卻表示兩個男人必須為爭奪她而決鬥,武士馬上往後退,宣稱他拒絕決鬥,不願冒生命危險。黑澤明在自己的影片裡塑造過很多勇敢的武士形象,而金澤武弘則完全是對武士階層的諷刺。武士接著罵妻子是賤人,要她自裁。後來在真砂的辱罵下,兩個男人被激得拔出刀來,起先二人只是長時間的逡巡不前,驚慌失措,然後才開始廝殺。導演在影片中描繪了他們在戰鬥中的無能、笨拙和怯懦,兩人交鋒時雙手發抖,一方揮劍時另一方就轉身逃跑,每次進擊都以摔倒告終。戰鬥結束時,多襄丸目瞪口呆,筋疲力盡,他甚至慌亂到揮刀去砍真砂,最後自己一瘸一拐走進森林。

因此第四種說法起了揭露三個當事人可悲本性的作用,現在我們懂得三個人之所以都聲稱自己應對武士之死負責,是為了美化自己,我們在樵夫的敘述中看到了三位“英雄”的可笑模樣:武士可恥的死去,妻子拼命逃離出事地點,而勝利者卻被嚇得神智失常。

這部影片的風格是以運用移動攝影機作為中心的。攝影機不斷地告訴觀眾,每種說法都完全是從敘述者本人的角度來看問題的。任何法官都知道,目擊者的證詞可能會有意無意的造成錯誤的印象,而不是目擊者本人同事件有多少牽連。《羅生門》的風格使我們很快就察覺敘述者本人同事件有極為密切的關係,因此我們一旦發現不同的說法相互矛盾時,就會對每個當事人的證詞都採取保留的態度。

移動攝影機用不同的節奏來強調當事人的敘述的主觀性。例如,早在各個當事人敘述自己的故事之前,樵夫就描寫了他發現屍體的經過。在今天,這種攝影機的移動早已不足為奇,但在1951年威尼斯電影節,正是在森林中跟拍樵夫的那一系列鏡頭使影評家大吃一驚並使黑澤明一舉成名。然而可以肯定,對黑澤明來說,拍攝風格確是塑造人物的必要手段。樵夫是一個普通老百姓。他在發現屍體之前迅速穿越森林的運動,表明他心情舒暢,逍遙自在,雖然音樂暗示當時存在緊張的潛流。接著是第一個人的敘述,情調就大為不同,雖然其中包括更迅速的穿越森林的運動。強盜講故事的角度也很古怪,足以使我們一開始就對他保持距離。迅速轉動的攝影機襯托出他的怪癖性格,這種轉動完全不同於對樵夫的那一段快速跟拍。

第二個和第三個故事的節奏比較慢,攝影機的運動也少得多,這是因為講述這兩個故事的兩個人都把自己說成悲劇人物,真砂講述她的故事時,強調自己的不幸遭遇和合情合理的反應,因此,我們看到她佔據了畫面的絕大部分。第三個故事中武士也採取同她一樣的做法。這兩段的靜態鏡頭多於影片的其他部分,這是由於兩個敘述者都把自己描繪為唯一的表演者,當然這正是看出他們的敘述不可信的關鍵。第四種說法基本上如實的反映了整個事件的真相,為了表現他的客觀性,移動攝影機再次起了出色的作用,造成了拉開距離的印象,並對其他三個人的謊言做了諷刺性的評論。

框架故事的運動涉及樵夫、行腳僧和打雜的三個人從絕望氣氛到希望氣氛的一系列活動。這個運動是用一種最基本的形象即天氣變化來表現的,影片一開始一直在下雨,最後才停。這個象徵暗示,人類的行動參與了走向恢復事物的正常秩序的總的運動。這個象徵是對影片情調發展的外在評論,它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它強有力的表現了我們對動作本身進行觀察的結果。

影片是這樣提出問題的:生活在亂世的人,在面對背信棄義、挫折失敗、自私偽善的事例的情況下,是應該時刻懷疑其他人,時刻提防其他人幹壞事呢,還是應該對人保持信心?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為了適當的表現這個問題,導演交代了有關兩個基本要素的全面情況。第一,他描繪了故事現場,以之作為大亂之世的象徵;第二,他用三個人物來代表對當時狀況的三種可能的反應。在影片開始的時候,樵夫代表一個內心存在矛盾的人,他剛剛目擊了謊言和歪曲事實真相的一些驚人事件,不知道對人性應該怎麼看,他代表正在追求真理的人。打雜的認為人性有惡無善,如果說影片中的事件對他產生了某種影響的話,那就是使他變得更壞。行腳僧開始是以正面角色出現的,他堅持相信人性是善良的,雖然他也是那個時代的受害者,甚至在影片開始以前他所看到的事情就足夠動搖他的這種信念。

影片最後一段開始時調子是低沉的,打雜的提出一個根本問題,如果人們在關係到自己利益的問題上通常都要撒謊,那麼,正如行腳僧說的,“這個世界就成了地獄了”,打雜的回答說“這個世界壓根就是個地獄”,行腳僧聲稱他不願意相信這一點,但他深知自己的精神信念已經大為動搖。但最後通過樵夫對嬰兒的收養,導演肯定了一個主題,打雜的畢竟是錯的,人仍然能做到不自私,樵夫說的這樣一段話是有道理的:人在做壞事時總是要為自己的行為找藉口。這就是說,無論人們的行動如何,他們總還是有道德感的,因此也就有改邪歸正的可能。影片最後清楚的表明,即使在亂世人仍然能夠戰勝自己內心卑鄙的慾望,墮落的人確實什麼壞事都做得出來。然而另一方面,影片卻表明並不是環境使人墮落,而是人們的軟弱性使他們有可能借口不得已而幹壞事。

無論幹多少好事也消滅不了罪惡,但只要做一件好事就可以推翻人必然做壞事這個論點。影片最後當賣柴人走出畫面時,攝影機停下,行腳僧在遠方看著離去的樵夫。


影視E


《羅生門》通過每個人物的獨白描寫,經過人的自私本性的折射,轉述這些獨白的敘述者本身也是不可靠的,死亡使人性暴露在夏日的陽光下,人的可悲與渺小,人的偉大與真誠。並通過講述死亡理解了自己的靈魂,賦予死亡本身更深刻的哲理內涵。

《羅生門》是由日本大榮電影有限公司與美國雷電華影片公司於1950年聯合出品的懸疑影片。該影片由黑澤明執導,芥川龍之介,橋本忍聯合編劇,三船敏郎、京町子、森雅之、志村喬等領銜主演。

該片是根據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筱竹叢中》改編而成,影片以戰亂、天災、疾病連綿不斷的日本平安朝代為背景,主要講述了一起由武士被殺而引起的一宗案件以及案件發生後人們之間互相指控對方是兇手的種種事情以及經過的故事。

擴展資料:

主要角色介紹

1、多襄丸

在京都臭名遠揚的盜賊。好女色,被真砂的美貌和性情吸引,為貪圖武士金澤武弘妻子真砂美色,殘忍殺害了武士。在糾察使署審判時,用各種藉口和謊言掩蓋自己的行為,不但沒有為自己的行為做出深刻反省,還依舊我行我素的宣揚自己的武藝高超。

2、金澤武弘

旅行的武士,因為妻子的美貌吸引了強盜,被多襄丸巧言帶到深山裡,最後不小心遭了強盜的暗算,被強盜綁架,全身無法動彈,最後無奈自己眼睜睜看著多襄丸當著自己妻子的面殘忍殺害了自己。

3、真砂

金澤武弘武士的妻子,乍一看老實貞淑,但內心性情激烈。和丈夫在深山中行走,美豔姿色吸引了強盜多襄丸。在丈夫被綁架後命在旦夕時,不但見死不救依然不為所動,依舊為保自己性命對丈夫漠不關心。

4、樵夫

金澤遺體的第一發現者。貪圖小便宜,為人虛偽,拿走了插在死者身上的短刀,為了掩蓋自己的行為,卻到糾察使署報告自己發現屍體的事情,只因事後從案發現場偷走了那把嵌螺鈿、頗值些錢的匕首,心中有愧,所以開始不說出真相,用謊言來掩蓋自己罪惡的行徑



用戶名佔用


展開全部《羅生門》是根據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筱竹叢中》改編而成,影片以戰亂、天災、疾病連綿不斷的日本平安朝代為背景,主要講述了一起由武士被殺而引起的一宗案件以及案件發生後人們之間互相指控對方是兇手的種種事情以及經過的故事。《羅生門》是由日本大榮電影有限公司與美國雷電華影片公司於1950年聯合出品的懸疑影片。該影片由黑澤明執導,芥川龍之介,橋本忍聯合編劇,三船敏郎、京町子、森雅之、志村喬等領銜主演。該影片於1951年榮獲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以及第2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併入選日本名片200部。擴展資料:

主要角色介紹

1、角色:多襄丸

演員:三船敏郎簡介:在京都臭名遠揚的盜賊。好女色,被真砂的美貌和性情吸引,為貪圖武士金澤武弘妻子真砂美色,殘忍殺害了武士。在糾察使署審判時,用各種藉口和謊言掩蓋自己的行為,不但沒有為自己的行為做出深刻反省,還依舊我行我素的宣揚自己的武藝高超。2、角色:金澤武弘

演員:森雅之

簡介:旅行的武士,因為妻子的美貌吸引了強盜,被多襄丸巧言帶到深山裡,最後不小心遭了強盜的暗算,被強盜綁架,全身無法動彈,最後無奈自己眼睜睜看著多襄丸當著自己妻子的面殘忍殺害了自己。3、角色:真砂

演員:京町子

簡介:金澤武弘武士的妻子,乍一看老實貞淑,但內心性情激烈。和丈夫在深山中行走,美豔姿色吸引了強盜多襄丸。在丈夫被綁架後命在旦夕時,不但見死不救依然不為所動,依舊為保自己性命對丈夫漠不關心。4、角色:樵夫

演員:志村喬

簡介:金澤遺體的第一發現者。貪圖小便宜,為人虛偽,拿走了插在死者身上的短刀,為了掩蓋自己的行為,卻到糾察使署報告自己發現屍體的事情,只因事後從案發現場偷走了那把嵌螺鈿、頗值些錢的匕首,心中有愧,所以開始不說出真相,用謊言來掩蓋自己罪惡的行徑。


Daissment


大家好我是一個影視領域一個新人,很高興幫你答題,《羅生門》是一部日本老片,被世人被豐為經典的影片。

《羅生門》故事結構簡單,人物我就那麼幾個,可看完後讓人心思總有一種不安的感覺,只有影片看到最後才會明白影片一開始和尚為什麼會有那樣的對白,這次讓我可能喪失了對人類靈魂的信心,“這比強盜,比戰爭,比瘟疫,比天災饑荒還可怕”

影片從故事裡和講故事的人兩個層面揭露人世界上最讓人恐懼的事情,那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不誠實,每個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可以撒謊,可以出賣別人,可以不顧一切,切實的讓我感到十分的恐懼。

影片的另一個角度是表面上十分溫順軟弱,動不動就是淚流滿面的年輕少婦,在觸及到自己的利益和安全時面目確實那麼的猙獰,內心活動的變化是那麼的豐富,說謊趁炎附勢,甚至比強盜和他丈夫更狠毒,中國的一句話“人心隔肚皮”也是頗有道理。

無論是強盜,武士,年輕少婦,樵夫,還是巫婆甚至虛構的鬼混沒有一個是誠實的,彼此之間是信任的,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露出虛偽的外表說謊欺騙,讓人內心感到恐懼甚至那種恐懼超過任何恐怖片帶來的可怕感。

只有在影片最後大雨停了,外篇露出了光明,當樵夫承認了自己的欺騙,抱著撿到的嬰兒走出羅生門時,才看到人性殘留的溫存和善念,也許這也是唯一的希望。





男人山石山


該片是根據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筱竹叢中》改編而成,影片以戰亂、天災、疾病連綿不斷的日本平安朝代為背景,主要講述了一起由武士被殺而引起的一宗案件以及案件發生後人們之間互相指控對方是兇手的種種事情以及經過的故事。 而這部影片,正是黑澤明對於人性的把握、語言的不可靠的反思。

電影以“不懂……我真不懂”開始,到“……虧得你,我相信人了”結束,發出這兩聲感嘆的是旁觀者行腳僧,同時他也是所有供詞的聆聽者,在一個惡劣時代宗教人士無疑是最後的誠實和良心,讓我們姑且相信這電影的尾巴有著最後的光明。 巍峨矗立的羅生門顯然是文明的象徵,如今在豪雨中殘破衰敗地擔當棄置的場所,死屍、謊言、棄嬰、轉折都在這裡集中,人類情感的秘密都一覽無餘地堆放在這裡,就等著我們的評論了。

電影裡說:“哪裡有軟弱,哪裡就有謊言。”軟弱在現實中的表現方式有許多種,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慾念、顏面、殺機、盲從,都是理性和人道的死敵,我只能代表我自己說,希望自己能夠走出這迷霧。




龍兒愛剪輯


《羅生門》是由日本大榮電影有限公司與美國雷電華影片公司於1950年聯合出品的懸疑影片。該影片由黑澤明執導,芥川龍之介,橋本忍聯合編劇,三船敏郎、京町子、森雅之、志村喬等領銜主演。

該片是根據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筱竹叢中》改編而成,影片以戰亂、天災、疾病連綿不斷的日本平安朝代為背景,主要講述了一起由武士被殺而引起的一宗案件以及案件發生後人們之間互相指控對方是兇手的種種事情以及經過的故事。

擴展資料:

主要角色介紹

1、多襄丸

在京都臭名遠揚的盜賊。好女色,被真砂的美貌和性情吸引,為貪圖武士金澤武弘妻子真砂美色,殘忍殺害了武士。在糾察使署審判時,用各種藉口和謊言掩蓋自己的行為,不但沒有為自己的行為做出深刻反省,還依舊我行我素的宣揚自己的武藝高超。

2、金澤武弘

旅行的武士,因為妻子的美貌吸引了強盜,被多襄丸巧言帶到深山裡,最後不小心遭了強盜的暗算,被強盜綁架,全身無法動彈,最後無奈自己眼睜睜看著多襄丸當著自己妻子的面殘忍殺害了自己。

3、真砂

金澤武弘武士的妻子,乍一看老實貞淑,但內心性情激烈。和丈夫在深山中行走,美豔姿色吸引了強盜多襄丸。在丈夫被綁架後命在旦夕時,不但見死不救依然不為所動,依舊為保自己性命對丈夫漠不關心。

4、樵夫

金澤遺體的第一發現者。貪圖小便宜,為人虛偽,拿走了插在死者身上的短刀,為了掩蓋自己的行為,卻到糾察使署報告自己發現屍體的事情,只因事後從案發現場偷走了那把嵌螺鈿、頗值些錢的匕首,心中有愧,所以開始不說出真相,用謊言來掩蓋自己罪惡的行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