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詩以《平水韻》為正宗,《中華新韻》能否取而代之?

曼德羅


用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就可以說明白,格律詩是永明詩發展到了頂峰階段,由宋詞-元曲取代。例如:古人打仗用刀.茅.箭.周朝時代使用戰車.後來騎馬砍殺。古代的軍事裝備現在有用嗎?現在的軍事裝備給古人能使用得上嗎?就這麼簡單的道理。有人說寫現代的格律詩;核武器取代了飛機大炮-就是說.取代核武器要發明比核武器更先進的武器才行。要寫好格律詩,只能等古人復活!


瞭望878


提問者有一點不太準確,現在國家通過的是《中華通運》。是由教育部委託中華詩詞學會和北京的一些大學的專家學者,共同立項研究通過的。《中華通韻》共有16個韻部。而中華詩詞協會於2005年推出的中華新韻。只有14個韻部。是為了新詩韻試水而發佈的。中華通韻,既然已經通過審核、發佈。以前的新韻,定當停止流行。
詩韻,歷來由國家頒佈。是國家設定的,詩詞、戲曲等韻文創作工具和撿驗尺度,是一種“度量衡”。
國家認定,就是“正宗”!所以,《中華通韻》一定要取代其它舊韻,這是中華通韻立項的宗旨。明白人,對此一定會有個清醒的認識。
為什麼要取代那個平水韻?因為他的毛病太多了。和我們今天流行的統一語言讀音差距太大。平水韻中,好多讀音相同的字,被分在不同的韻部如:上平的一東二冬、六魚七虞、十四寒十五珊、下平的八庚九清十蒸、十三覃、十四鹽十五鹹…根據“同身同韻”的原則:還有不少鄰韻都該合併。而平水韻,卻毫無道理的把它們分開。不僅造成了讀者費解。還使韻部含字過少,使用困難,也會使作品因此出現用韻雷同。這些毛病還只會影響作者。使他們在創作時毫無意義地費盡周折。但是好在讀者們還不知道。還有另一方面:好多讀音迥異的字,卻被收入同一個韻部。如果出現在作品中,定會使讀者一頭霧水。如:麻和車、牙和蛇、椰和抓,支和吹、元和盆、馬和野、月和骨、日和出、藥和託、…石客白畫是一個韻、北黑職國是一個韻…這種讓人匪夷所思的例子,俯拾皆是!讓人依據這種“規矩”來創作。能有利詩詞的繁榮和發展嗎?


其實,這些毛病,古人早就認識到了。很多人建言並韻、或鄰韻通押。但因為瓶水韻是南宋朝廷禮部刊發,具有一定的權威性,而以後的朝廷,雖然也都搞了自己的韻書,但是最後卻沒有以政令推行、而中國文人又多善於泥古,故此,平水韻就一直沿用下來。不過,清朝人戈載還是搞了一下平水韻的“修正主義”。成功地用於填詞領域,該算是一大進步。
總結:詩韻,當隨時代主流語言而更新。舊韻舛錯、訛誤太多,早已不宜再用。新韻應時而生,必然替代舊韻。國家頒佈,就是“正宗”!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84,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caca067efbf94406b8b2d134f865667b\

橡木桶61955766


取而代之的說法不妥,不存在代不代,平水韻和新韻都可以用,詩界用平水韻不需說明,用新韻要註明:(新韻)。平水韻和新韻的區別在於韻的寬度,新韻比平水韻寬很多,容易選韻。而平水韻韻窄,寫詩難度大,如平水韻上平聲“三江韻”總共才10個韻字。但很多寫詩高手喜歡挑戰,用平水韻。不過即便唐朝詩人,“三江韻”也很少人用。


捉豹


取代不敢說,雙軌制是肯定的。其實,僅就韻腳來說,我注意到,一些詩詞愛好者已經容納了今韻。他們有的平仄用古音,韻腳用今韻;有的乾脆平仄韻腳都用今音韻。我本人也學習古音韻,但贊成雙軌制。因為平水韻確實難記,每次創作都需要查一查,不敢大意!

另外,我也不認為用古音韻寫詩詞是食古不化。將這種文化信息不間斷地傳承下去,讓後代瞭解,沒什麼壞處!大家看,傳統京劇大多不也是用韻白來唱唸嗎?道理是一樣的。完畢。


黑髮漁樵


新韻代替平水韻是必然趨勢。朗朗上口是寫詩詞用韻及有平仄格律的目的。由於許多古詩詞中的字到現在讀法都和以前不同了,因此一些古詩詞今天念起來不僅不順口,有的還覺得很彆扭。誠如一位叫“九龍隱之”的網友所言“押古韻的詩,還不得用現代漢語普通話去唸?古代沒有錄音機,誰又知道古漢語怎麼讀,依其韻而不知其聲,所謂的‘聲韻’又何從談起,念今聲依古韻是自欺欺人!!!”。的確,嚴格地說,許多古字當時究竟是怎麼唸的,現在只是一種臆想。即使是那些頑固守舊對新韻抱有成見的人,也未必真能按古音讀得出來。所以現在再按古韻寫詩詞已經沒有意義了,你不可能在公開的場合、大庭廣眾之前全按古音講話!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在大力推廣普通話、中小學上課學習都用普通話的當今,想象不出這些人能夠用臆想的古音在課堂上去帶著孩子們念課文而棄用普通話。所以,除了作做古詩詞研究工作,沒有必要、也不會有那麼多人願意下那麼大的功夫去背那些古韻,也就沒法去按古韻推廣詩詞,而新韻基於漢語拼音,小學生都會,因此很容易發揚光大。此外在別處我也看許多人在解釋“一東”、“二冬”等古韻時也是在用漢語拼音,很滑稽吧!也就是說你只能用當代的漢語拼音去同當代人講“韻”,否則你也根本講不出甚至自己也念不出什麼“古韻”!這更說明用新韻寫詩是必然的趨勢,時代的潮流!


南園逸士NKU


唐詩宋詞漢駢賦,

人們仰慕古韻文。

興旺詩壇改格律,

民眾接受是根本。

頭刀切向平仄說,

無用抑揚不必論。

第二推廣普通話,

十四格律走新韻。

突出意境正能量,

無須削足適履新。

重在表意多樣化,

言之有物須遵循。

洋為中用精選擇,

比較鑑別有分寸。

古為今用棄糟粕,

不得照搬誤後人。

弘揚時代主弦律,

改革舊體重創新。

咸陽人


鄭秦雲


就目前而言,中華新新取代平水韻是不可能的。正如白話文完全取代文言文一樣,是不可能的。

雖然極少見到完整的文言文篇章,但文言文言簡意駭的優點是有識之士不忍放棄的。而平水韻也是千年演變而來,兼顧夏華各地方言吐字音節,實受老一代與好詩詞曲之人的喜愛。如假設隨時間會慢慢大家(尤其青年)都不懂了,自然取代。倘若如此,無話可說。可好詩詞曲之學者卻不懂古藉,實乃憾事,我想真正的學者決不會放棄平水韻,而對古藉一竅不通的。

中華新韻由來現代語,人皆會用易學,可對某些地區方言用不實欠妥,雖然在大眾中推廣順利,但對真正好學造詣較深的好詩詞曲之人來話,會難接受。

因此,平水韻與中華新韻共存共用的時代,定會延續相當時間,或一直延續下去。

不耍相信,在古格律詩詞曲方面,今人會超過古人。自解放後,尤其文革,破舊有餘,立新無力。


德彰日月


平水韻能取代它之前的韻聲,只能說明一個不爭的道理:韻聲也是與時俱進的。當今社會普通話已普及,尤其是媒體工具的現代化,普通話將不可撼動。倡新知古是主流及方向,脫離大眾是沒有生命力的,取格律之韻律使之朗朗上口,具有歌的美聲,又能通過新韻讓廣大人民都能加入寫詩唱詩的隊伍中來,是對古韻最大的貢獻,真希望能看到詩詞普及到神州大地山花爛漫人人都能吟上幾句。


石子151


我覺得格律詩選用《平水韻》還是以《中華新韻》來寫,這是作者的自由選擇,我們不能認為《平水韻》是正宗的,《中華新韻》就是不正宗的了;也不能認為《中華新韻》好而認為《平水韻》是老古董。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文字在改革,詩詞領域也在創新。百花齊放,百家爭嗚,順其自然,共同進步,突出個性,百舸爭流。這樣格律詩才能傳承發展,你叫現代人去學古語,也沒有老師教啊,但的確也沒這個心要。


悠閒典雅


有些人守著《平水韻》不肯放,自以為高明,可以和李杜平起平坐,殊不知詩也要與時俱進,再用《平水韻》寫詩,在普通話裡就不押韻了,現在的年輕人還有幾人懂古韻,那你寫的詩也只有孤芳自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