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二神淵源深厚,護我中華戰勝疫情

2020年2月2日上午,武漢火神山醫院正式交付。從方案設計到建成交付僅用10天,被譽為中國速度。

2020年2月4日,武漢火神山醫院開始正式接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並於當日9時許收治首批患者。

——來自新聞媒體

“雷”、“火”二神淵源深厚,護我中華戰勝疫情

2月8日晚,武漢雷神山醫院收治了第一批轉運過來的新冠肺炎患者。

武漢雷神山醫院位於該市江夏區黃家湖畔,醫院開設32個病區、1500張床位,分為2個重症醫學科病區、3個亞重症病區及27普通病區。

————來自新聞媒體


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建設好“雷神山”“火神山”這兩所醫院意味著什麼?

最近有一份《火神山建設不完全手冊》廣為流傳——

意味著78分鐘內整理轉交17年前的設計方案;24小時出方案,3天內完成裝修。意味著“白加黑”“5+2”,“兩班倒”24小時不停施工——幾十個工種穿插作業。

網上一句話說得好:“哪有什麼“基建狂魔”?不過是眾志成城的中國人,在與時間賽跑!”

“雷”、“火”二神淵源深厚,護我中華戰勝疫情

不管疫情的拐點是否真正到來,但是這“雷”“火”二神的到位,都給萬千醫護者和我們贏得這場戰役增添了很多信心。

那麼話說回來,對於一座如此現代化的醫院,我們國家為何要為其起“雷神山”與“火神山”這樣風格的名字呢?

這自然是關乎於傳統文化繼承與民族圖騰崇拜,關於“雷”與“火”的民間文化淵源深厚、值得鑽研,且讓我們細數來端。


【上古火神,迎祥納福】

火神是中國民間俗神信仰中的神祇之一,中國各地都有火神祭祀的風俗。

在古代時候,但凡涉及火的手工行業,如冶鑄、鐵匠、陶瓷、鞭炮等都有祭祀火神的習慣,以求事業興旺發達。

在河南的商丘一帶,民間信奉閼伯為火神,每年正月都會舉辦大型廟會,唱戲、雜耍、小吃、花炮應有盡有。

由於地區不同,歷史文化不同,這火神的身份和模樣也是千種百樣。流傳最廣、信仰最多的大約就是火神祝融。

整體而言在民間傳統文化中,“火神”大約有這樣三種說法淵源。

一、上古火神——火神祝融,其為上古火神,乃火祖,眾火神之首。

“雷”、“火”二神淵源深厚,護我中華戰勝疫情

《馮書五行志》記載:「帝嚳有祝融,堯時有闕伯,民賴其德,以為火祖,配祭火星。」

翻譯成現代話就是,當時黃帝的曾孫帝嚳時代有火官名字叫祝融,帝堯時有火官名字叫闕伯,因百姓感念他們的德行,於是奉祀他們為火的祖神。

相傳在帝嚳高辛氏時,這祝融在有熊氏之墟擔任火正之官,他不僅能昭顯天地之光明,生柔五穀材木,更能以火施化,為民造福。祝融被後世尊為火神,也有人說祝融是古時三皇五帝三皇之一。

二、民間故事——火德星君、火德真君、朱雀、三足金烏等。

“雷”、“火”二神淵源深厚,護我中華戰勝疫情

我們來重點挑選“三足金烏”來詳細說明。

三足烏又稱三足金烏,在中國古代神話裡,紅日中央有一隻黑色的三足烏鴉,黑烏鴉蹲居在紅日中央周圍是金光閃爍的“紅光”,古代人們就把金烏作為太陽的別名。而“金烏”作為一種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鳥被人們所記載且相信。

《山海經·大荒東經》有這樣的記載:“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烏。”

“雷”、“火”二神淵源深厚,護我中華戰勝疫情

大意是,湯谷上長著一棵扶桑樹,十個太陽就棲息在這株樹上,一個太陽剛剛回來,另一個太陽則起身出去,十個太陽都負載在烏鴉身上。

為什麼金烏的原型要是烏鴉?這與其習性不無關係。

很多鳥獸都是懼怕煙火的,而烏鴉卻有著喜歡停留在煙霧中的習性。因而,古人認為烏鴉是與火有關的神物,再加上烏鴉通體漆黑如炭,如同從火中化出。

古人更可能乾脆認為烏鴉就是火的化身,是活氣勃勃的“火”的另一個表現形式。

太陽是世間最大的火,至少古人有這種認識,烏鴉因而就與太陽產生了聯繫,成為載著太陽飛行的神鳥。


三、道教信仰——知名火神為華光大帝、王靈官、灶王爺等。


“雷”、“火”二神淵源深厚,護我中華戰勝疫情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當下依舊被民間供奉傳承的“灶王爺”也屬於火神體系。

漢代即有關於四方神之說:“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南方朱雀。天之四靈,以正四方”。古代中國人民認為南方之神主火。經歷代演變,人們逐漸將火神作為灶神奉祀。

祭灶神是一項在漢族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傳統習俗 。在古時候,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

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

灶神是漢族民間最富代表性,最有廣泛群眾基礎的流行神,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為何古代民間崇拜火神?

“雷”、“火”二神淵源深厚,護我中華戰勝疫情

有關類似炎帝、燧人、祝融等司火之神,是戰國以後才被創造出來的人格化火神;其他如火德真君、種火老母之類,均出於更往後人的民間信仰編造。

有人認為,一些地區以燃燒的火焰或火塘作為火神的化身或象徵,應當被作為火神崇拜的端初形式。

不論是自古流傳下來的祭祀火神的儀式,還是那些宏大的祭詞或者百般禁忌,都包含著人們對火的作用既感戴又畏懼的雙重認識,更多展示了遠古時代人類對自然力的崇拜的原始風貌。

【雷霆萬鈞,懲罰瘟邪】

由於《西遊記》的原因,說起雷神可能很多中國人想起的是“雷公”、“雷母”,這二位神仙在大家的印象中十分深刻,但其實中國的雷神非單獨一神,而是一個分工明細、宏大磅礴的“雷神體系”。


“雷”、“火”二神淵源深厚,護我中華戰勝疫情

中國民間把雷神的生日定在農曆6月24日,這一天要舉行祭祀儀式。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最有名的一個出自《山海經·海內東經》:“雷澤中有雷神,龍身人頭,鼓其腹則雷。”

在古代中國,雷神的形象是不斷演變的。最初,人們把它塑造成人頭龍身的怪物,敲打它的肚子就發出雷聲。後來才漸漸變成尖嘴猴臉的形象,並逐漸定型。

“雷”、“火”二神淵源深厚,護我中華戰勝疫情

在我國道教神話中,更是記載了許多數量、各種級別的雷神,雷神們各司其職,分工詳細。

最基層的是"雷公",上一層的是普通的"雷神",再上層是"雷王"。再看這些雷神體系內的名字就足夠令人振聾發聵——

天雷十二為:神霄雷公、五方雷公、行風雷公、行雨雷公、布澤雷公等等。

地雷十二為:糾善雷公、罰惡雷公、社令雷公、發稻雷公、四序雷公等等。

人雷十二為:收瘟雷公、攝毒雷公、卻禍雷公、除禍雷公、破禍雷公等等。


為何民間敬祀雷神?

“雷”、“火”二神淵源深厚,護我中華戰勝疫情

古代人們對打雷這種自然現象不十分了解,因此逐漸演化出一系列有關傳說。

在中國人的理念中,雷神是懲罰罪惡之神,人如果做了壞事或違背誓言,就有可能遭五雷轟頂死去。

而我們可以注意到的是,天雷更多是管轄天氣自然,而地雷管人間秩序。

而關於“人雷職責”在這裡需要劃一個重點:

瘟、攝毒等等,豈不是恰恰符合這次眾志成城戰勝疫情的美好願望。


我們的祖先對於暫時不能理解的這些自然現象如雷光火電,選擇把其人物化、生命化、神明化,以彰顯心中對自然的敬畏、崇拜感。

你大約能夠想象嗎?

在久遠的歲月前,我們的祖先面對茫茫黑暗,面對著荒野中的猛獸和那些黑暗的恐懼,面對無盡的蟲害和疫病,勇敢地點亮了第一束火苗。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敬畏感逐漸淡薄,以至於我們如今被動去面臨自然界本身的“平衡力量”。

“雷”、“火”二神淵源深厚,護我中華戰勝疫情

所以,關於這次疫情,我們長歌當哭。

不僅僅是為了那些犧牲在一線美麗的逆行者,對於那些被永遠困在2020年的英雄,我們更需要反思當一個人缺乏“敬畏心”後,到底會做出何等匪夷所思的事情來。

但我們依舊要繼續前行。我們要去努力建設,就像我們在心中要重新把“雷”“火”之神敬畏起來。

“雷”、“火”二神淵源深厚,護我中華戰勝疫情


“雷火猶在,正義凜然”

“借神明之力,懲天下邪佞”

這並非迷信,而是彰顯著我們對於自我的反思,對於自然生態的重生的敬畏之心。

希望從此,我們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神明以及心中的正義。

去痛定思痛並且向著更好的未來前行。就像我們曾經遇見的天災人禍以及種種一樣,戰之勝之,把這些文明的火種流傳下去。

“雷”、“火”二神淵源深厚,護我中華戰勝疫情

同時,我們也更要相信我們的民族依舊在向著正義光明的未來前行。雖然疫難當前,但春朝可期。我們中華民族之生生不息,大地上閃爍著火把組成的星河,整個人類文明就這樣被照亮,年年歲歲,歲歲年年。

“雷”、“火”二神淵源深厚,護我中華戰勝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