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腦!劇情不停反轉,澳洲版“紅色通緝令”將是一場惡戰

閱讀導航

  • 獅子大開口
  • 百密一疏
  • 水落石出?
  • 壯士斷腕
  • 塞翁失馬,焉知禍福
  • 隊伍中有壞人!
  • 澳洲 ---- 慷慨的老大哥


1


獅子大開口


“這幫混蛋要30%?!簡直太黑了!”


一位來自布雷克·道森(Blake Dawson)律師事務所的高級律師在一封加密郵件裡對一位重量級客戶寫道。


“告訴他們,做夢去吧!”


而屏幕另一端的邁克爾·謝瑞頓(Michael Sheridan)只能苦笑,作為澳洲上市石油公司“地平線石油”(Horizon Oil)的首席財務官(CFO),他別無選擇。他和時任該公司首席執行官(CEO)的布倫特·艾米特(Brent Emmet)為了一個全新的天然氣項目貿然闖入異域,卻落得“溼手沾麵粉,騎虎難下”的境地。


燒腦!劇情不停反轉,澳洲版“紅色通緝令”將是一場惡戰

在悉尼家中的地平線石油公司前首席財務官(CFO)邁克爾·謝瑞頓(Michael Sheridan)


液化天然氣(Liquified Natural Gas/LNG)是一種極為清潔且高效的化石能源,從氣田(Gas Field)採集後經過特殊壓縮過程成為液態(零下161.5度),其體積僅為氣態天然氣的600分之1,是一種高經濟效益的產品。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液化天然氣產量和貿易量迅速增加,而LNG除了可以用於發電、工業生產、家庭使用以及各類燃料以外,其副產品還可以用於製作肥料、甲醇溶劑以及合成酸醋等化工原料。


但是目前全球範圍內面臨的一大挑戰就是氣田數量少以及競爭激烈。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地平線石油公司擠破腦袋也要在該行業內分一杯羹。


2


百密一疏


然而,為了硬著頭皮拿下這個項目,地平線石油公司一共付出了1540萬澳幣的“人情費”。


這些費用被一位言出即行的外國神秘高官慷慨笑納,而且正如承諾,地平線公司順利拿下該天然氣項目。


直到9年以後的今天,與地平線公司一同合作的原油巨頭西班牙國家原油公司(Repsol)準備出售一個合作項目時,才發現這筆鉅額轉賬記錄。為了避嫌,Repsol立刻將這一發現報告給了美國證監委(SEC)以及司法部(DOJ)。


另一方面,其實在過去的9年裡,澳洲證監委(ASIC)以及慎監局(APRA)也一直沒有放鬆對地平線石油公司的暗中監視,只是苦於沒有證據,所以一直按兵不動。


但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包括數千封地平線石油公司的內部郵件、傳真、信件以及律師函在內的物證被曝光,許多蛛絲馬跡終於匯成一宗巨大的跨國行賄受賄案。所有證據均將矛頭指向一個澳洲鄰國的高官 ---- 時任新幾內亞的商業及工業部部長,威廉姆·杜馬(William Duma)。



一場澳大利亞版的“紅色通緝令”即將上演。


燒腦!劇情不停反轉,澳洲版“紅色通緝令”將是一場惡戰

(從左到右)地平線石油公司前CEO艾米特、CFO謝瑞頓以及新幾內亞商務工業部部長威廉姆·杜馬


3


水落石出?


經證實,這筆轉賬記錄發生的時間也非常蹊蹺:正好是地平線石油公司被新幾內亞政府授予天然氣開發資格證書(Development Licence)的10周後。也正是在這個時間段裡,該公司與這位高官私了了一場馬拉松式的法律糾紛。


據《澳洲財經見聞》(AFN)記者調查,市值1.6億澳幣的地平線石油公司在2010年曾遭到新幾內亞政府“盤查”,後者不久後宣佈該公司存在嚴重違規行為,需要吊銷其在境內開發天然氣的資質。


2011年2月,時任公司CEO的布倫特·艾米特在一封加密的內部郵件中寫道:“思來想去,還是決定告訴大家(指另外幾位公司高管),我感覺有人在搬弄是非,給我們扣帽子。(“I hesitate to put this in an email but it smells like someone is setting the scene for a handout for a problem that doesn’t exist,”)”



同年11月,地平線石油公司與杜馬部長的法律糾紛正式開始。


但是俗話說“窮不與富鬥,富不與官鬥”。很快,地平線就意識到事態嚴重,因為公司將面臨損失這個價值1億澳幣的重要資產(當時公司市值僅為1.56億)。


沒過多久,地平線石油公司CEO布倫特立刻低姿態聯繫了杜馬部長,並在郵件中明確表示:“有事好商量(Open to any suggestions)”以及“大家消消火(how we can defuse the tension)”。


杜馬部長通情達理,在收到轉賬之後,立刻履行承諾,地平線石油公司順理成章地獲得了天然氣開發資質(PRL證書)。


燒腦!劇情不停反轉,澳洲版“紅色通緝令”將是一場惡戰

新幾內亞境內一處天然氣田


另外,老練的杜馬部長還在郵件裡指導該公司兩位高管,官司要繼續打,這樣才逼真。


時任首席財務官的謝瑞頓在郵件裡很隱晦地說:“杜馬部長表示在授予我們開發資質證書(PRL)之後,我們應該繼續採取法律措施。(Duma accepts that we would wish to continue to pursue the judicial review [legal action] until such time as we have been awarded the PRL [licence] under satisfactory arrangements)”



而受委託的高級律師提姆·戈藍(Tim Glenn)聽到部長的要價之後表示無比憤慨,他正是文章開頭的那位律師。


4


壯士斷腕


但是地平線石油公司進退兩難,一頭是面臨失去價值1億澳幣的核心資產,另一頭是“嗷嗷待哺”的大量股東。


最終,地平線石油公司也只能壯士斷腕,單手奉上該項目30%的股份(轉賬1540萬澳幣)。在項目股權分配明細上,地平線石油公司的股份顯示為70%,而一家名為愛麗瓦拉(Elevala)的公司佔股30%。


愛麗瓦拉正是為了接受資金而剛剛成立的空殼公司,註冊資產僅為破天荒的2基納(相當於0.88澳幣),並且至今沒有任何商業活動記錄、分紅記錄甚至僱工記錄。


同年,地平線石油公司按照澳洲證交所規定,發佈至股東聲明表示:“此前與新幾內亞政府的法律糾紛已經結束,我公司已經成功獲得全新天然氣開發執照,新執照代碼PRL21(老代碼為PRL5)。”


聲明中,對於天然氣項目股份為何減持至70%,愛麗瓦拉公司以及其管理人員等信息,隻字未提。


5


塞翁失馬,焉知禍福


正當調查在時隔9年後獲得重大進展時,又一難題出現了:當時受委託的布萊克·道森(Blake Dawson)律師事務所(現改名Ashurst Lawyers)發言人卻忽然表示,在翻查歷年資料後,我們沒有發現任何可疑的行為或信息,並且由於年代久遠,很多信息已經無法核實。


這個關鍵的證人忽然倒戈,無疑斬斷了之前所有的線索,令取證變得難於登天。


律師事務所的可疑聲明再次引起調查人員的注意,他們逐漸將目標鎖定到一個該事務所的律師身上:賽門·基騰(Simon Ketan)。


燒腦!劇情不停反轉,澳洲版“紅色通緝令”將是一場惡戰

空殼公司愛麗瓦拉也出現在新幾內亞另外的天然氣項目中


令人吃驚的事實再次浮出水面:早在2011年,空殼公司愛麗瓦拉獲得30%股權的4天前,賽門忽然成為該公司的唯一董事。


果然,經過調查,賽門與杜馬部長是故交,二人曾在新幾內亞首都莫斯比港(Port Moresby)的律師行業共事。對此,杜馬部長也並不遮掩,他說:“莫斯比港和悉尼比小多了,我們都是同行,互相認識沒有什麼奇怪的吧?”


賽門也果斷拒絕回答任何問題。


調查再次碰壁。


正當調查過程戲劇化般不斷反轉的時候,另一個吹哨人出現了:加拿大能源巨頭塔里斯曼公司(Talisman Energy Inc.)


作為紐約證交所(NYSE)上市公司的塔里斯曼(NYSE:TLM),受到美國證監委(SEC)以及司法部門(Dept of Justice)的高強度監管,特別是對於跨國行賄受賄案件的打擊力度之大更是業內聞名。


燒腦!劇情不停反轉,澳洲版“紅色通緝令”將是一場惡戰

西班牙國家石油公司Repsol以及加拿大能源巨頭塔里斯曼


而地平線石油公司在過去9年間曾多次接近塔里斯曼,以手中持有新幾內亞的天然氣田開採資質為由,嘗試邀請塔里斯曼共同合作,並以空殼公司愛麗瓦拉名下三分之一的股權作為交換。


但是,地平線石油公司信心滿滿放在談判桌下的籌碼,在市值超過100億美元的巨頭面前不僅只是蠅頭小利,更可能招來殺身之禍。


所以,塔里斯曼的律師團隊在察覺到貓膩後,立刻將一切所知信息全盤托出:“賽門·基騰與杜馬部長是故交,而新幾內亞天然氣項目PRL21的國有能源資產私有化過程中存在腐敗行為。”


目前該案仍在調查階段。杜馬部長也拒絕回答媒體任何問題。


6


隊伍中有壞人!


位於澳大利亞以北的新幾內亞,在過去400年裡一直被歐洲殖民者佔領,直至二戰後才被聯合國委託澳大利亞管理。1975年脫離澳大利亞,正式成為英聯邦成員國。


但是出於各類原因,新幾內亞的政治面貌一直處於混亂無章的狀態,而其中腐敗程度更是令人髮指。據著名週刊《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評估,新幾內亞在被統計的176個國家中,政府廉潔程度僅排136位。以聯合國反腐公約(UNCAC)的標準來對比,更是遠低於及格線。


據全球知名非政府組織透明國際(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調查顯示,新幾內亞反腐難度大,因為反腐機構根本無法獲得資金運轉。


至於資金去哪裡了,我們可以在身陷各類醜聞的新幾內亞前總理皮特·歐尼爾(Peter O’Neil)身上可見一斑。其中最為著名的分別是“清掃腐敗行動小組”(Taskforce Sweep)逮捕案以及“瑪莎拉蒂門”(Maserati Gate)事件。


自歐尼爾在2011年成為總理以後,他表示對於新幾內亞政界的腐敗現象必須嚴格整頓,絕不姑息。所以在上任後,歐尼爾立刻成立了反腐特案小組“清掃腐敗小組”。該特案小組被歐尼爾以總理的身份賦予了巨大的權利:跨機構獲取信息、對個人及機構啟動調查以及執行逮捕。


燒腦!劇情不停反轉,澳洲版“紅色通緝令”將是一場惡戰

正在執行任務的特案小組Taskforce Sweep


然而滑稽的事情發生了,2014年,“清掃腐敗小組”暗中獲得一份逮捕令,而逮捕對象正是新幾內亞總理皮特·歐尼爾本人。逮捕原因是因為歐尼爾涉嫌參與一起重大詐騙案,涉案金額高達3000萬澳幣。眼看搬起的石頭馬上救要砸自己的腳,歐尼爾趕緊下令將該特案小組就地解散。



而面臨政府司法機構的詢問,歐尼爾表示,特案小組是受到政治對手的利用,只為搬倒自己。


2018年是歐尼爾執政生涯中最為驕傲的一年,因為這一年,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峰會(APEC Summit)在新幾內亞召開。作為該國最高領導人,理當想方設法為國家提高國際形象,所以歐尼爾一口氣從意大利米蘭直接訂購了40輛瑪莎拉蒂豪華轎車。這些總裁(Quattroporte)型號的豪車價格分別在25萬-35萬澳幣不等,總共造價及運輸費用為1650萬澳幣。


燒腦!劇情不停反轉,澳洲版“紅色通緝令”將是一場惡戰

兩架波音747貨機將40輛瑪莎拉蒂總裁轎車送達新幾內亞首都


當新幾內亞民眾發現政府使用本就不富裕的納稅人的血汗錢“揮霍”之後,一度怒不可遏,在首都組織多次大規模抗議。市民們抗議“我們的藥房裡連止痛藥(Panadol)都沒有,而政府卻有錢買瑪莎拉蒂?”


然而這些抗議並沒有阻止兩架波音747貨機準時將所有車輛交付新幾內亞政府。


面對本地及國際輿論的指責,歐尼爾顯得無比淡定,他表示這些豪車在峰會結束後將會被賣給本地老百姓,有意購買的人目前已經排上長隊了。至於為什麼要選擇如此奢侈的汽車品牌,歐尼爾對記者說:“你自己去看看,哪個舉辦APEC峰會的國家不是奔馳、奧迪、賓利的?這麼多大國領導齊聚一堂,難道要我拿手推車去把他們從機場推進會場?”


至於澳洲網民對自己行為的譴責,歐尼爾也不甘示弱,他說:“你們澳洲在經歷了200多年的高速發展才有今天的道路、機場這些基建設施。APEC為我們帶來的經濟效應是你們(澳洲人)無法理解或想象的……看看這些港口、機場、橋樑和道路,所以別給我說那些沒用的。(It’s just nonsense to think that because you live in Australia, to come and think that we’ll have roads like Australia, it has taken 200 years to build that … You look at the substantial improvement in infrastructure – in ports, airports, roads, bridges. So don’t give me that nonsense.)”


皮特·歐尼爾說得也許並沒有錯。


雖然新幾內亞的液化天然氣出口量在全世界範圍內僅排行17,但是每年高達36億美元(摺合53億澳幣)的產值卻佔到了全國GDP總值的17.56%(2017年該國GDP總值為205億美元)。


如此看來,新幾內亞的天然氣行業僧多粥少,需要來朝拜的信徒多捐些“香火錢”也屬於情理之中了。


7


澳洲 ---- 慷慨的老大哥


然而,作為新幾內亞的“老大哥”澳大利亞卻也一直沒少照顧這位“小老弟”。至於腐敗與否,其實也屬於新幾內亞的內政問題,國際輿論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其根源。但是,就在2019年11月末,澳洲總理斯考特·莫里森(Scott Morrison)剛剛答應為新幾內亞提供一套價值4420萬澳幣的國際貸款,意在幫助這位“小老弟”進行長期經濟改革。此前澳洲政府也多次以不同形式對新幾內亞進行過經濟幫助。


至於這些鉅額的經濟幫助是否能夠真正幫助到新幾內亞人民脫離貧困,而該國新總理詹姆斯·馬拉佩(James Marape)又是否能夠妥善利用這些寶貴資金進行經濟改革,還是說下一次新幾內亞再次舉辦國際峰會時各國領導人將乘坐法拉利車隊前往會場,都未可知。


只有時間才能證明。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2月4日,另一家澳洲上市公司石油探索公司(Oil Search ASX:OSH)正式宣佈,由於無法與新幾內亞政府達成共識,該公司被迫徹底放棄在該國的天然氣項目,股價隨即重挫11%。該公司總裁皮特·博騰(Peter Botten)公開表示,項目是與美國能源巨頭埃克森美孚集團(Exxon Mobil)的合作項目,但是自2019年底開始,新幾內亞政府就提出多項不合理條約,導致該項目無利可談,所以被迫放棄。


https://www.afr.com/companies/energy/asx-oil-firm-mired-in-15m-png-bribery-scandal-20200207-p53ypj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9/nov/06/manus-maseratis-and-corruption-peter-oneill-on-eight-years-leading-papua-new-guinea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8/oct/12/papua-new-guinea-imports-40-maseratis-to-transport-apec-delegates

https://horizonoil.com.au/projects-operations/papua-new-guinea/western-lng-project/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9/nov/06/manus-maseratis-and-corruption-peter-oneill-on-eight-years-leading-papua-new-guinea

https://www.afr.com/policy/foreign-affairs/australia-to-loan-png-us300m-to-counter-rising-china-20191122-p53d7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