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中的飛字用的好不好,為什麼?

434687


寒食是唐代韓詩人寫的七絕。前二句寫白晝風光,描寫整個長安柳絮飛舞,落紅無數迷人春景,這個飛字用了好,有動態感,飛花就是落花隨風飛舞,這是明寫花暗寫風,一個飛是最耀眼,也有畫面感強,讓讀者無限想象




縱浪大化不喜也不俱


題主指的應是唐代詩人韓翃所寫的七絕《寒食》,描述在寒食日長安城中白晝與夜晚的風光: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首句的“飛”字用得極其精妙,春天的長安城“無處不飛花”,先是雙重否定,加重了肯定的語氣,漫天飛舞的不單單是樹上的繁花,還有隨風輕舞的柳絮。

如果只是繁花,可以如同陶淵明所寫的“落英繽紛”足以形容,落花相比“飛花”欠缺了靈氣,剪除了春風的存在感,而“飛”字勾勒出了風的影子輪廓,才有柳絮繁花的靈動,富有生命力!

運用“飛”字自然而然地帶入了春天東風的氣息,承上啟下。引出了下文寒食日的東風吹斜了皇家花園裡的柳樹,柳枝搖曳,如同美人的身姿,這一句詩讓讀者眼前的風景從空中的靈動,轉移到了陶醉地面上的美景,由動入靜。

後兩句由白晝轉入夜晚,從自然景色過渡到人間煙火。蠟燭本是平常之物,輕煙何以稀奇,其實是因為寒食日天下禁菸火,只有皇宮可以點蠟燭,並向外傳送賜給重臣“五侯”,因此這一天的輕煙才如此引人注意。

“飛”字與詩中的“斜”、“傳”、“散”皆為動詞,隱藏詩中前後呼應,移情換景,巧妙至極!

延伸:“飛”字的類似運用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寫的是頭戴綸巾風度翩翩的周公瑾,輕搖羽扇,瀟灑談笑之間,數十萬曹軍灰飛煙滅。這裡的“飛”形容曹軍兵敗如山倒,也指代了在風中湮滅之意,換作其他字無法有此破滅的霸氣豪邁。

李白《望廬山瀑布》中“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寫的是廬山瀑布的氣勢,“飛”字形容瀑布水流氣勢浩大,飛出山體,懸空而下的壯闊,而站在瀑布下的詩人懷疑那是九天之上的銀河掉落了。“飛”字與“落”遙相輝映,勾勒出了恢弘龐大的氣場。

我的這個回答你們還滿意嗎?@晴空莽莽 詩詞文化分享,歡迎留墨~


晴空莽莽


寒食

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候家

唐·韓翃

先看首句,詩人立意之高令人歎服,“春城”一詞是起筆,居高臨下所望何景——無處不飛花,“無處”,到處,處處,全部,“無”字一下子把就人帶進了那絢爛無比的春光裡,而這一“飛”字更是充滿了動態之美,一個字就把百花的靈動妖嬈都表現了出來

第二句,“寒食”更是交代了是春天裡特殊的時令,東風拂過市井阡陌之柳,也拂過皇家御園之柳。

前兩句皆用白描手法,表現出白天之景

第三句,夜晚了,皇宮裡遍傳蠟燭,百姓寒食禁止煙火,可皇宮乃京畿重地,不在其例

尾句,流蕩的煙暮,慢慢散入五侯之家。“散入”是落筆。

後兩句是寫夜晚之色

這樣歌頌皇家氣派的詩作,不僅李唐一朝喜愛有加,歷朝的皇帝都是推崇備至,極利於此詩的傳播。政治高層都把它當做標杆,民間自然也就傳唱不衰!當然詩作本身也是極好,說此詩是寒食詩第一也無可厚非,這裡的寒食是富貴美景,而蘇軾的《黃州寒食帖》描繪的是貶謫慘況,就排第二吧。想必老蘇泉下有知,也是不會怪罪的?以東坡之量,一定會“仰天大笑出門去……”吧?呵呵

一家之言,不妥之處,還請諸友不吝賜教!不喜就噴!



楚襄蠻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候家。

飛,撲天益地,妙妙漫漫。萬紫千紅,五彩濱份。好一派深春景象。飛,且巧又妙,沒有死角。

這是一首帶譏諷味的詩。但他非常含蓄,內斂,所有的鋒芒都隱臧於一付付畫面之中。

`平民百姓,寒食,何來煙火。只有漢宮,五候家,蠟燭,輕煙。


龔彥生


你的問題是指韓翃的《寒食》這詩吧?

詩中首句“春城無處不飛花”其中的〝飛〞用得極妙,極好。為何呢!此詩展現寒食節長安的迷人風光。它為〝春城”富於美感。處處“飛花”不但寫出春天的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確切表現出寒食的暮春景象,表達效果更強烈。

題主有同感嗎?請回覆交流。


黃宇芬


好!一字點晴全詩活。七絕二十八字,唯有該字讓讀者清晰想象到花開柳絮飛舞之場景,點出了清明時節長安城的氣象地貌,讓表現的主題在簡單的一個字間得以鋪墊。


天高雲淡17


好。也說不出哪裡好,就是別的字替代不了。


周新詞


詩詞的用字很重要,有時一個字可牽動整個畫面。之所以叫"推敲"是了…


小虎幾


春城無處不飛花。飛字用的好,飛在這裡、飄逸靈動,活潑有致的襯托出了,寒食的靜與哀,又說明了春的和煦與景色


雍州張三


飛花,動態的形態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