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學者李醉:關於呼籲社會恢復中華“分餐制”飲食方式的倡議書


著名文化學者、長安老子文化國學研究院院長李醉先生髮出《關於呼籲社會恢復中華“分餐制”飲食方式的倡議書》,率長安老子文化國學研究院、敦和書院、長安逍遙句讀會、長安“醉門生”全體同仁,倡議恢復中華“分餐制”,從我做起,改變飲食習慣,踐行中華“合桌分餐制”飲食方式,為全民健康文明飲食習俗盡一份力量!

為積極響應居家防疫要求,長安逍遙句讀會傾心推出李醉先生藏書敦和堂“賈平凹系列”之《從兵娃到廢都》線上展覽,本次展覽,首次展出文壇鬼才賈平凹先生公開發表的第一部作品《兵娃》,至震動中外文壇的《廢都》,較完整的展現了賈平凹先生中早期的文學創作成果。所展出版本均為敦和堂收藏首印首版,是研究賈平凹先生文學創作的珍貴資料,願大家居家響應國家要求,遵守防疫規章,自覺加入到全民戰“疫”的洪流中去!武漢必勝!中國必勝!

著名學者李醉:關於呼籲社會恢復中華“分餐制”飲食方式的倡議書

關於呼籲社會恢復中華“分餐制”飲食方式的倡議書

~倡 議 書~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耀古鑠今。“夫禮之初,始諸飲食”,是中華飲食文明的真實寫照。中華歷史上傳統飲食方式一直是採用分餐制,分餐制的歷史可以上溯至遠古時期。

古老華夏自戰國時期就使用“分餐制”飲食和宴請方式,延續周秦漢唐。“分餐制”華夏古則有之,並非西方文明。桌與座的變革,是“分餐制”和“合餐制”的分水嶺。

著名學者李醉:關於呼籲社會恢復中華“分餐制”飲食方式的倡議書

唐朝時期由於國力比較強盛,附屬國也非常多,這就為唐朝的多民族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而在多民族交流之中,飲食禮儀也在逐漸發生變化。少數民族地區生活條件有限,基本上都是採用“合餐制”,而這種用餐文化或者習俗也傳入了唐朝。唐代以前,桌是低矮案几,座是蒲團。唐代開始有了高桌和座椅,於是“分餐制”和“合餐制”並行世間。

著名學者李醉:關於呼籲社會恢復中華“分餐制”飲食方式的倡議書

“分餐制”體現了中華文明所倡導的“禮”文化豐富內涵,大力推廣和倡導“合桌分餐制”,每個人可以根據食量取餐或接受配給,不僅可以節約糧食,同時還能有效避免大家在一個盤子裡翻菜,既遵守了禮儀又特別衛生健康。

在21世紀的今天,長安老子文化國學研究院院長李醉攜“醉門生”及敦和書院、長安逍遙句讀會全體同仁向社會發出公開倡議,呼籲大家共同倡導中華“合桌分餐制”飲食方式。

著名學者李醉:關於呼籲社會恢復中華“分餐制”飲食方式的倡議書

眾所周知,近年來瘟疫橫行,從非典到禽流感,再到現在瘋狂蔓延冠狀病毒肺炎,頻次加速,疫情堪憂,人人自危。

“分餐制”可以有效預防各種疾病的交叉感染,能使疾病感染率從42%降低到17%,防止傳染疾病的飛沫、唾液交叉感染,尤其能減少幽門螺桿菌的傳播,防治胃病,維護廣大群眾的日常飲食健康。除此之外,“分餐制”還可以有效控制飲食量,保證營養均衡,自覺養成珍惜糧食的民風民俗等種種益處。

“分餐制”的主要形式可分兩種,現在列出,以供參考。

其一,餐飲場合設置分餐檯,由廚師或服務人員在廚房或分餐檯進行分餐,每人一份。

其二,就餐者使用有特殊標識的公勺、公筷等自主分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