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歲出門遠行》:18歲我們出門遠行,現在走向了哪裡?


《十八歲出門遠行》:18歲我們出門遠行,現在走向了哪裡?

《十八歲出門遠行》一篇"條理清楚的仿夢小說",講述了一個有價值人生故事。





《十八歲出門遠行》:18歲我們出門遠行,現在走向了哪裡?

起伏的道路


"柏油馬路起伏不止,馬路像是貼在海浪上。我走在這條山區公路上,我像一條船。"

故事開篇沒有任何介紹,"我"已經走在路上,走在自己人生的路上。

"所有的山,所有的雲,都讓我聯想起了熟悉的人。我朝著他們呼喚他們的綽號,儘管走了一天,可我一點也不累。"

剛滿十八歲的"我"對外面的一切滿懷期待,就如離開父母庇護的我們一樣,脫離了束縛,對一切抱有美好的憧憬,開始了旅行,旅行意味著奇遇,不尋常的機緣,意外的收穫,陌生而新鮮的人和景物,誰不是懷著朦朧的期待和莫名的激動踏上旅行的?

可"我"像一條船漂泊著,沒有目的和方向,荒誕的色彩一開始就充滿了全篇,對,這是一個荒誕而有意義的故事。

"我在路上遇到不少人,可他們都不知道前面是何處,前面是否有旅店。他們都這樣告訴我:'你走過去看吧。'我覺得他們說的太好了,我確實是在走過去看。可是我還沒走進一家旅店。我覺得自己應該為旅店操心。"

"我"在尋找著旅店,但旅店又是什麼?

旅店是我們的理想,曾經夢幻而又美好的理想,剛剛成年的我們相信他一定就在前方。

旅店是我們的歸宿,我們在漂泊的人生中尋找自己的歸宿,哪怕只是短暫的安歇 ,我們總需要一個心靈的寄託。

那旅店又在哪裡呢?“你走過去看吧”,這也是我們目前只能能做的吧。

"我"精力充沛的走著,我們也剛剛踏上旅途,面對前路我們從不憂慮,永遠滿懷熱情。


《十八歲出門遠行》:18歲我們出門遠行,現在走向了哪裡?

黃昏已至


但是黃昏就要來了,“我”覺得自己應該為旅店操心,"我"已經有點累了



《十八歲出門遠行》:18歲我們出門遠行,現在走向了哪裡?

駛過的汽車


"我"開始想要搭車,但是錯過了一次機會。我們前行的時候,面對駛過的"汽車",我們不在乎,即便錯過塔車的機會也能表現得很瀟灑,因為我們相信能憑自己能走到"旅店",但真的是真的是這樣嗎?有時失去的機會還能找到嗎?"我"開始後悔了。

"公路高低起伏,那高處總在誘惑我,誘惑我沒命奔上去看旅店,可每次都只看到另一個高處,中間是一個叫人沮喪的弧度。"

人生的苦難一個接一個,起伏的公路仿若西西弗斯的巨石,永遠沒有盡頭,熱情和精力開始衰減,"我"開始擔心未來,恐懼和迷茫湧上心頭。所以"我"後悔了。

但後悔是沒有意義的,我們只能往高處高處奔走。幸好"我"又看到了一個司機,"我"的小聰明讓一支菸換取了免費搭車機會。

"你上哪?"

"隨便上哪。"

"你到什麼地方去?"

"開過去看吧。"

很簡單很隨意的對話,"我"已不在意方向,人生是一場漫無目的的旅行,或許我們本來是有目的的,但我們有時會"被迫"折回,我們有時不能再次錯過機會,哪怕要改變前進的方向。是的,"我"不想錯過這次撘車的機會了。

我們不知道未來的路有多少轉彎,也不知道前途的風景是否合意,只有走過去才知道。


《十八歲出門遠行》:18歲我們出門遠行,現在走向了哪裡?

前方的路


可是後來變了,汽車拋錨了,路過的一些人瘋狂地搶走了車上運送的蘋果,他們甚至打傷了阻攔他們偷竊的"我",而蘋果的真正主人——司機卻在一旁漠不關心。最後,司機趁機拿走我的揹包,哈哈大笑地離去,"我"成了唯一的受害者,孤零零落在拋錨的車前。

荒誕的故事有了荒誕的發展,餘華說過:"人類自身的膚淺來自經驗的侷限和對精神本質的疏遠,只有脫離常識,背棄現狀世界提供的秩序和邏輯,才能自由地接近真實。"

魯迅先生說:"走在人生的長途,最易遇到的有兩大難關。其一是歧路,其二是窮途,倘是墨翟先生,相傳是慟哭而返的。但我不哭也返,先是在歧路頭坐下,歇一會,或者睡一覺,於是選一條似乎可走的路再走;其二,便是窮途了,聽說阮籍先生也大哭而回,我卻也象在歧路上的辦法一樣,還是跨進去,在荊棘裡姑且走走。"

我們的人生也會遭遇重大的變數,他們蠻橫不講理地改變了人們的命運,人生荒謬的停在破碎的夢中。18歲,或許是我們丟失夢想的時候。

我們無法抗拒,只能去學會坦然接受,無論是歧途還是窮路,我們只能歇一歇,然後走下去。


故事還沒有結束,"我"就在車的駕駛室裡躺了下來。"我"聞到了一股漏出來的汽油味,那氣味像是我身內流出的血液的氣味。"我"感到這汽車雖然遍體鱗傷,可它心窩還是健全的,還是暖和的。"我"知道自己的心窩也是暖和的。"我"一直在尋找旅店,沒想到旅店你竟在這裡。

《十八歲出門遠行》:18歲我們出門遠行,現在走向了哪裡?


是不是"旅店"的標準降低了?是,磨難會讓人改變;又或許不是,因為旅店就是我們自己所尋找的目標,就是我們自己所賦予的歸宿。我們在理想與現實的交錯中成長了,在此之中我們會悲傷,會妥協,會憤怒,會不甘,十八歲我們走出了象牙塔,永遠走在了成長的道路上。

或許有一天,我們會發現走過的風景其實那樣美好,並不苦澀,"旅店"其實就可以在我們身邊。

我們面對無數選擇,但我們只有一個選擇——將這條路走下去。

我躺在汽車的心窩裡,想起了那麼一個晴朗溫和的中午,那時的陽光非常美麗。我記得自己在外面高高興興地玩了半天,然後我回家了,在窗外看到父親正在屋內整理一個紅色的揹包,我撲在窗口問:"爸爸,你要出門?"

父親轉過身來溫和地說:"不,是讓你出門。”

“讓我出門?"

"是的,你已經十八了,你應該去認識一下外面的世界了。"

後來我就背起了那個漂亮的紅揹包,父親在我腦後拍了一下,就像在馬屁股上拍了一下。於是快地衝出了家門,像一匹興高采烈的馬一樣歡快地奔跑了起來。

十八歲我們出門遠行。有一天,我們的孩子們也將遠行,那時我們該為他們準備怎樣的紅書包呢?

或許我也要對他說一句,“你走過去看吧”


《十八歲出門遠行》:18歲我們出門遠行,現在走向了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