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遇事就埋怨的人是什麼心理?

雲聲TL


王華教育來回答,以實例講教育。

這個問題問的是家庭矛盾,這種情況在很多家庭中都存在,就是家裡有一個“怨婦”或“怨夫”,其實這種人在職場也同樣存在,遇到什麼事都先會聽到他的怨言,各種不滿。這種人不被家人和同事喜歡和接納,但是職場可以避開或者拒絕與之交往,家庭裡卻是避無可避,所以這種人的存在就成為家庭的災難。

為什麼有些人嘴裡會有這麼多埋怨的話呢?因為“情緒排解障礙”。

在我接觸的家庭教育實例中,這種情況既發生在媽媽們身上,也發生在爸爸們身上。

媽媽們由於管孩子的時間比較多,就會比較煩燥,一點小事就容易觸發她的情緒,造成她的怨言脫口而出。比如一看到孩子們把玩具弄亂了,就會抱怨:“和你們說過多少次,不許把這裡弄成一團糟,你們怎麼總是記不住?我上一天班累死了,還得伺候你們,真是欠你們的!”隨之而來的可能會有更大的脾氣,甚至打罵孩子的情況發生。有的媽媽長期處於這種抱怨的環境中,到一定程度可能孩子稍有與媽媽的交際就容易激發媽媽的抱怨,引發衝突。

而爸爸們呢,更多的發生在看到孩子哭鬧或者打鬧的時候,他會埋怨媽媽沒有管好孩子,脫口而出:“連個孩子也管不好,你還能幹什麼?”這種話特別容易激發夫妻矛盾,吵架甚至打架的情況也不少見。

這些容易抱怨的人,會給自己一個解釋,比如,我很累了,比如我是心直口快,比如我也是為這事操心等等。但是我們知道,抱怨的方式,埋怨的話語,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激發新問題。那麼,這些人為什麼會這樣做呢?

一、沒有情緒調控的意識。

通過與大量成人、孩子的接觸,我們發現,越是怨言多的人,越是不會意識到自己情緒有問題的人,也就是說,他們從來不會在意這樣的方式有什麼不妥。因為,家裡一代一代都是這樣生活下來的。

原生家庭是個非常可怕的環境,好的環境可以成就人,壞的環境可以毀掉人。孩子們是白紙一張,家長就是染色劑,染成什麼色就是什麼色。我們可以發現,家裡有這樣的人,一定可以看到上一代會有類似的人存在,而且這種情況還會傳遞到下一代,“有效的遺傳”下去。家長從來沒有刻意的調控自己的情緒,肆意的將壞情緒發洩出來,孩子能看到的能學到的,也只有這樣的方式,於是他會以同樣的方式回饋給家長,回饋到其他人的身上。

家庭是一個特殊的環境,由於相處的親人,所以很多人會無所顧忌,因為不管怎麼傷害,反正親情不能改變,就算是所謂的斷絕關係,血緣其實還在。這樣”沒有什麼後果要擔心“的潛意識,就會讓人的行為肆意起來,傷害也會隨時隨地,而且無心無形。抱怨的話,聽起來不像是攻擊,但是同樣傷人。

二、沒有情緒調控的正確方法。

有的人會說,我也想讓自己好好說話,也想讓自己變得溫柔平和,可是我做不到啊。當我們希望調控情緒的時候,總是做不到更好,原因是,我們不能有正確的方法來實現情緒的管理。

有很多家長在與我的溝通中,都提到過自己為了管理情緒,學習過很多東西,但一到了事上”我就控制不住了“。因為孩子太淘氣了,因為愛人太不理解我的辛苦了,因為長輩太沒有界限了,總之,溝通不暢,溝通不了,就激發了惡劣的情緒,發一通火或者埋怨一堆才能解氣。”你不讓我高興,我也不讓你舒心“,成為惡性循環的方式。

在這裡,我給大家一個簡單有效的方式:問你自己對傷害你的親人有多少承受力。我們埋怨孩子,埋怨愛人,埋怨老人,埋怨同事,埋怨這個世界,都會發生,但是我們一定會發現,越是自己的親人,我們埋怨造成的傷害越應該在意。我和很多家長說過,尤其是對自己的孩子,當他們還是弱小無助的娃娃,這個世界存在無數可以攻擊他們的力量,我們作為爸媽,一定不要成為”助紂為虐“的一份子,也就是,絕不成為傷害他們的一員。如果愛,請別傷害;既然愛,請好好說話。

這個承受力,我用一個方式來讓大家驗證,那就是,當我們對家人埋怨不停,或者發了脾氣之後,如果你意識到自己的方式不妥,請為自己的不良情緒向家人道歉,包括你的愛人,你的孩子,都要誠懇的致歉,說”對不起“。這一點,是很多人不會想到的,也不願意做的。因為是一家人,所以”不要那麼計較“了。要面對自己的錯誤,並對錯誤承認之後致歉,是有損顏面的事,尤其是對孩子道歉的時候,很多家長是難為情的。但我們就是要用這份難為情來約束自己的行為,讓自己認識到,”如果我不想和孩子道歉,那就不要做錯誤的事情,我就好好說話“。

埋怨並不能解決問題,也不是良好的溝通方式,什麼樣的心理都是次要的,讓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才是主要的。我們無法選擇出生的原生家庭,我們無法倒流時光重新成長,但是我們可以從現在開始改變,讓我們以後變得陽光向上,讓我們此刻的環境不再充斥埋怨的情緒。

歡迎關注”王華教育“,以實例講教育,我們一起來聊親子關係,親密關係,與這個世界的關係。


王華教育


這種人一般都是急性子人,且容易出現在女性身上和家中承擔主要經濟來源的人身上。


舉兩個栗子:一個是我的母親,一個是我的岳父。

先說我的母親:我父母都是教師,他們是身邊朋友公認的“模範夫妻”。我也這麼認為,因為在我的印象中,從來沒見他們爭吵過。但我母親又是公認的“壞脾氣”,甚至連她自己都這麼講,如果不是遇到我父親,換個人早就離婚了。


我母親就是典型的“急性子”,家裡哪裡髒了,看見了就馬上要打掃。她最見不得的就是做事拖拖拉拉的人。在我們家,只要她安排了什麼事情,我和父親沒有馬上行動,就會被她劈頭蓋臉的責備,即便那件事並不是必須馬上要做才可以。我母親說,她只要看見誰做事拖拖拉拉,她心裡就說不出的煩躁。而這種煩躁讓她控制不住自己要埋怨,而且說出來的話有時候挺傷人的。她其實也知道自己這樣不好,但就是改不了。這就是所謂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但我有時候想想,這個可能和急性子人強烈的責任感有關係。畢竟中國家庭有一種“默契”,男主外,女主內。在家庭這個小範圍內,母親就是領導者。她要領導我和父親把這個家打理得井井有條,這是她的責任。所以當這個家庭的人拖拖拉拉不配合她的時候,她就會很急躁並且埋怨我們的不配合。

再說一下我的岳父,他是家裡的唯一經濟來源。我的岳母沒有工作,只負責做他的“後勤保障”。我的岳父作為家裡的重要支柱,他承擔的壓力肯定是很大的壓力。


所以他回到家只要看見哪裡沒做好,就容易生氣、埋怨。比如有一次,我的岳母做飯的時候忘了按電飯煲上的“煮飯”按鈕。岳父回到家要吃飯卻看見飯都沒熟,一生氣就把電飯煲摔在地上。並埋怨道:“做個飯都做不好”


其實這件事兒不能怪我岳母,因為我孩子一歲,我父母都要上班,我和老婆平時也沒時間照顧孩子,只能交給岳母。岳母一邊照顧孩子,一邊還要操持家務,難免會有疏漏。岳父也知道這個情況,但當時的他就是忍不住要抱怨。雖然後來他也明白自己做的不對並且道歉了。


所以我覺得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在這個家庭承擔了更大的壓力,導致情緒很難控制。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容易出現抱怨,用這種方式來宣洩。


其實作為家庭的一份子,我們都會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我們的目的是為了讓這個家更好的運轉下去,埋怨固然不對。但面對家人的埋怨,也要儘量去理解對方。


城市孤燈


這種人一般很容易對現狀產生不滿,脾氣比較急躁。

我媽就是這樣的。我媽和我爸,一個脾氣急躁,一個脾氣溫和,所以家裡經常都是我媽在吵吵、抱怨。

我媽做事很麻利,她看見別人做的比較慢,就會不順眼,然後開始叨叨。當然,她也很能幹、很強勢,如果我們做的一點不如她的意,就會被唸叨。

家裡遇到什麼事,不管誰去處理,但凡做的有點差池,她就會不停地抱怨。

大家都公認她脾氣不好,遇到一點做的不如意的事,就喜歡抱怨,怪別人,我們經常被莫名其妙地牽扯,她自己也知道,但是改不了,因為抱怨多了有時可能也會成為一種習慣。


有一次過年,家裡衛生間門鎖壞了,門就一直虛掩著,不敢關嚴了,怕打不開。

那天,我約大哥一起去街上有什麼事,現在不記得了,家裡我爸媽和小姨兩口子在打麻將,還有5歲的小侄女也在家。

等我們回家時,他們已經散場了。我媽很生氣地跟我們說,小侄女一個人跑到衛生間,把門關嚴了,結果門怎麼都打不開,她自己在裡面也嚇哭了。他們四個大人弄了半天也沒把門打開,最後小姨夫用工具,把門鎖整個鋸開了,才把門打開。

最後她還不忘埋怨:“你們出去時,要是把她(小侄女)一起帶出去,就不會有這個事了,現在這個鎖就徹底不用修了。”

我心裡挺委屈,這事怎麼能怪我頭上了呢。但這就是她的一貫作風。


當然她也有不抱怨的時候,就是我們各自的工作生活都過的不錯的時候。這種時候回家她一般都會平和的多,脾氣也會好很多,還會開心地給我們做很多好吃的。

我曾經有一次和同事聊天,這樣形容我媽:她對你好的時候,會讓你感動到不行;她對你不好的時候,就會罵的你狗血淋頭。

而且她還喜歡馬後炮。前一刻的事情,後一刻就後悔,會覺得不應該那樣,應該這樣才對,其實未必這樣就更好。

所以這樣愛抱怨的人,也許是他們自己內心不確定,也許是習慣了,也許是他們可能就是比較敏感。

都說情緒會傳染,如果身邊的人多給他們一些理解,多用開心的事轉移下他們的注意力,那他們應該會平和很多吧。


酸甜苦辣總是情


我老公就是這樣的,有事就開始抱怨。

不知道這是不是和他家庭環境有關,他家裡的人,特別是他媽媽,有事就開始抱怨,而且從不在他自身找問題,總是把事推到別人身上。

我老公是那種有什麼事自己承擔不了,還總是推給別人,抱怨做的不好,不應該這樣做。每次跟他商量一件事,他都當面答應的好好了,等事後我做了,他就說,你怎麼不和我商量一下,就去做……,我很無語,有時候孩子拿課本去給他爸爸背課文,我老公就說:背什麼背,去一邊去。現在孩子也都不想和他溝通學習方面的事了。我都怕孩子在這環境裡面也會變成遇事就抱怨的人。


堯木木


家庭中遇事就埋怨的人的心理有如下:

一是在家裡比較強勢的人,也能幹,別人乾的活如果達不到他的標準,就等於過不了他的法眼,那就一頓埋怨。我媽就是這樣說人,特別能幹,但是凡事她都要親力親為,我53了,幹活她也要在旁邊盯著,一旦不是她的幹法,或者沒達到她的要求,就會埋怨半天。好在她老人家身體好,基本是幹到一半就歸她幹了。

二是心眼比較小的人,別人對他做的事稍微不滿意,他就會多想,一旦這個人沒做好,他就會埋怨個沒完沒了。我老公就是這樣的人,遇到事,自己格局小,別人不聽他的,他就嘮叨個沒完沒了。我和姑娘,基本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該幹嘛還幹嘛。

這是我身邊的人的心理,希望對你有幫助。


緣份59143


一個人天天埋怨說明這個人正在走下坡路,舉個我身邊的例子吧。

我表哥前兩年在北京打拼,做軟件行業,正值軟件行業下行的時期,我表哥本身天賦又比較差因此一直碌碌無為。

眾所周知,在北京混出來的要麼有錢、要麼有勢、要麼的確有本事,我表哥家裡雖然有點小錢,但是在北京還是太不夠了。因此表哥在北京過的非常的壓抑,雖然說程序員一個月也有個一兩萬,但是北京一平方房子都五萬起。

因此我表哥的情緒每況愈下。

現在的企業大多數都是996,壓榨你的社交時間,我表哥在北京又沒有什麼朋友,因此人越來越壓抑,遇事就開始埋怨。

從前我經常心理有什麼事都會跟我表哥說,因為表哥在大城市北京打拼見識廣,能給我不一樣的視野,我很開心。

但是自從他越來越愛抱怨後,我就漸漸不喜歡跟他聊天了,我一遇到困難,跟表哥一說,他就開始抱怨,怨社會,讓我吸收負能量,很不舒服

其實生活中常常會存在各種各樣的阻力與困難,自然也就誕生出了一種名叫抱怨的情緒,而一個人的下坡路,恰恰正是從抱怨開始的。

我們可以以樂觀的心態去思考解決辦法,我們也可以去抱怨外界環境,你怎麼選擇,結果就是怎樣的,如果你選擇從來不抱怨,你也將會過得越來越好!


愛喝酒的小Q


我特別討厭遇事埋怨急躁的人,路上埋伏的都是他的理,因為我爸就是典型的這種人,我和弟弟都已結婚生子,30幾年了在我的印象裡他向來是這樣脾氣暴躁,遇事不冷靜,張嘴粗話閉嘴酒話,從不分析從不自省,總是先把壞脾氣演繹到極致,好事壞事在他脾氣影響下全沒有好結果,在這種家庭裡,我媽忍氣吞聲沒地位,我膽小懦弱,弟弟心理狀態比我稍好點,後期在工作生活裡,我和弟弟漸漸脫離原聲家庭帶給負面影響,但是在成長的過程中要比別人多走些彎路。我感激他養育之恩,然而家和萬事興,如此簡單的道理,他一丁點兒都不懂。


冰檸橙夏3


喜歡埋怨的人,其實心理狀態大致可以這樣進行解剖~


首先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喜歡把責任推卸給別人,把自己高高置於一個評判者和裁判的角色。在任何問題和事情上似乎都擁有強者的無比正確感,權威意識,骨子裡卻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穩定性,表現出來的都是嘮嘮叨叨與碎碎念。

最是常見的是,你這不行,那也不行,這沒做好那也沒做好。彷彿這個世界,一個家都是埋怨者做的做的最好一樣。

在這個貌似強人的背後,則是內心的不自信,對家庭和諧穩定的不確定性,有此成為神經質和條件單身的指責評判,最不能直視的才是骨子裡的安全感缺失,而不僅僅是一種習慣。

其次,是家庭生活的習慣養成、培育並強化了這種喜歡埋怨的強勢強權角色定位,甚至不乏實質上外強中乾的狐假虎威的虛張聲勢,已到遇上挑戰,則比誰都會崩潰的快。

在一般的家庭生活裡,總有一個人自覺或不自覺的會成為這樣一個"領導"角色,來充當舵手,發號司令,也不分男女,只要養成了習慣,有人逆來順受,有人就會作威作福,久而久之,遇上不如意,不滿意之處之事時,也就習慣性的把埋怨,指責別人視為己任。

誰都知道,家庭生活不是講道理的地方,就算又約法三章的約定,也完全不同於社會,企業管理那麼剛性或規範,就算有錯只要不觸及底線或法律,再大的錯或事,其實都是茶米油鹽雞毛蒜皮的小事,這對於喜歡埋怨的人來說,也多半都是發威,借題發揮的之處。

雖說談不上刷存在感,但至少從心理上是存在表現自己,表達自己得優越感的心理動因的。但是,一旦遇上絕地反擊,挑戰,這種強權權威也往往最容易繳械投降,不堪一擊。

這也是為什麼這種性格,家庭現實生活中,最容易出現意外解體的一個重要歷史成因。

所以喜歡在家庭裡埋怨的人,並不等於就是一貫正確,而更多可能就是體現自己的價值觀,存在感,優越性,相反,往往會成為地雷和引爆器。

而埋怨本身就是一個負能量的典型代表。不論是對外交往還是家庭生活,都是令人生厭,不討人喜歡的表現方式,不具備建設性,更沒有客觀的公允性,反而具有極強的破壞性和殺傷力。

如果在家庭中長期遭受埋怨這種語言暴力侵害,就算是一個心理健全健康的人,也有可能因此患上焦慮,抑鬱甚至演變為暴力傾向,都是有可能的。

這在許多家庭暴力相殺案件中,如果去追根溯源,你會發現一個最重要的特徵是:一個巴掌拍不響,一忍再忍,忍無可忍何須再忍時,往往就是所有不滿積蓄之後的總爆發,大清算,大結局了。

對於一個家庭來說,遠離喜歡埋怨抱怨的人,固然可以讓你的生活就會少去很多不開心和自信心,但事實上很難做到。

所以,唯一可以改善的是:喜歡埋怨的人,面對彼此缺點時,少一點習慣性的指責多一點同理心的理解,就算有不足不滿意,也要多一些耐心,懂一點包容,在心平氣和的反思中,在不斷的互動交流中共同成長,這樣的家庭婚姻才有意義。


天地逍遙一過客:專注小微企業模式設計與品牌策劃管理,關注情感分享。你有故事我有張良計,歡迎關注、私聊。


談天說地大師兄


遇事就抱怨,抱怨他人全不對,對的只有她自已。


其實這種人眼高手低,做得最不好就是她,她是最沒資格說人的人。

分析一下這種人的心裡:

①打壓別人打壓家人,在心裡上讓自己占主導地位。

②事後諸葛馬後炮,指責抱怨家人當初不應該那樣做,應該怎樣怎樣。

③心胸小,斤斤計較不體貼別人辛苦和不易,只放大自己不適和付出,抱怨家人照顧少關愛少。

這種人負面情緒太重,凡事不從正常視角去看問題走偏道。把周圍人當垃圾回收桶,時不時去傾倒。

愛抱怨的人說的那些抱怨話,也許會讓我們聽著不愉快,不能忍受而爭吵。

想想又何必呢,拿她的錯讓自已生氣,不值!


陳一222


家庭中遇事就埋怨的人是什麼心理?

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大有人在。無論是在家庭中還是與人交往中,只要別人犯了錯,出現了失誤,哪怕是及其微小的錯錯兒,都會遭遇他劈頭蓋臉的一通埋怨和斥責。我朋友的老公就是這樣的人。

朋友下班回家晚了遭埋怨,做菜少了淡了鹹了遭埋怨,起床遲了遭埋怨,來電鈴聲影響其休息了遭埋怨,有事不打招呼遭埋怨……總之是種種的埋怨和不滿。

現從以下幾方面總結一下這種人的心理。

一、這種人或許在某些方面確實高人一籌,便自命不凡,總覺得自己比別人強。

二、這種人狂妄自大,自視清高,不把人放在眼裡。

三、這種人心胸狹窄,小肚雞腸,沒有肚量。

四、這種人往往仗著自己巧舌如簧,善於混淆是非,推卸責任,即使是自己的錯也往往遷怒於他人。

五、這種人對人對事過於苛刻,沒有容人之量。

六、這種人過分追求完美,自己本身不完美,卻不能容忍他人的不完美。

七、這種人往往心比較細,善於吹毛求疵,雞蛋裡挑骨頭。

八、這種人自我意識太強,總想左右他人。

九、這種人有較強的控制慾,總想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他人。

十、這種人比較霸道,總想把自己凌駕於他人之上。

總之,遇到這樣的人最好退避三舍,敬而遠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