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3巴菲特:不要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 但認準了就全部投入:上

斯坦福大學法學院開設了一門名為“律師需要了解的企業經營知識”的課程,這是巴菲特的長期合夥人芒格的創意,大概是全美法學院裡惟一純商業的課程。

1990年3月23日,巴菲特在此做了一次嘉賓演講,以下是摘要。

經營與投資:一個整體中兩個相互關聯的部分

很多人認為,經營和投資是兩類完全不同的事情。實際上,經營和投資是相互關聯的,有很多共通之處。如果你瞭解了投資的基本原理,你就會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企業家;如果你瞭解了經營的基本原理,你將會成為一個更成功的投資者。

投資看起來非常簡單,事實確實如此,只不過是人們往往人為地把它複雜化了。要成為一個優秀的投資者,不必具備中級甚至高級數學知識,也不必對技術有深入地瞭解,你只需有能力理解一些相當簡單的事情,如為什麼人們喜歡喝可口可樂,他們是否會一直喜歡喝;又如過去一百年已經發生了什麼事情,未來一百個月內會發生什麼事情。這些都不算非常複雜的問題。

你不必為了成為優秀的投資者而去讀商學院,其實成功的投資者甚至可能連大學都不用去上……

行業成就經理人

如果身處順風順水的行業,經理人很容易看起來像天才一樣;但如果身處困難的行業,經理人大多數時候看起來就像笨蛋。因此,可以說,很多時候是行業成就了經理人。正是意識到了這一點,我在掙扎了差不多二十三四年後,終於離開了紡織業。

我認為,積累財富的秘密在於堅持做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幾乎99%的經理人都認為,如果自己在某一領域表現非常出色,在其他領域一定也能同樣表現出色。

實際上,他們就像是池塘裡的鴨子:下雨時,隨著池塘水面的上漲,鴨子也浮了起來,但鴨子居然認為是自己而不是上蒼讓自己上浮。於是,它們來到不下雨的地方,一屁股坐在地上,試圖使身體浮起來,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美國的經理人在面臨這種窘境時,通常會解僱自己的副手或者聘請專家獲得諮詢。然而,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行事才是失敗的根源。

我們曾經聘請95歲高齡的布拉姆吉夫人幫助管理公司的某項業務,今年96歲高齡的她離開了我們的公司,建立了新的企業並開始和我們競爭。她非常頑強,每天她都開著高爾夫球車經營業務,簡直太出色了。

布拉姆吉夫人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她年輕時從俄羅斯移民美國。剛到西雅圖時,她幾乎不會說英語,脖子上還掛著寫有自己信息的標籤。現在她已經在美國生活了77年,可還是不能講流利的英語。但她總是到處做廣告,遊說大家來她這裡買便宜貨。由於她講不好英語,交易時常常需要通過紙和筆來交談,但這並沒有影響她的成功,真是不可思議!

52年前,布拉姆吉夫人以500美元起家,開辦了內布拉斯傢俱超市,現在這家超市每年的稅前利潤已達1700萬美元。她認識數字,但是不會讀,也寫不出來。她也不知道什麼是權責發生制,因為她根本沒有任何會計知識。但是,如果你告訴她房間的結構大小,即使你的房子不是中規中矩的正方形或矩形,她也能準確判斷你應該買多大的地毯。

很明顯,布拉姆吉夫人非常聰明,但更重要的是,她一直在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她非常善於交易,而且非常強硬。她可以一直與你討價還價,直到你不得不馬上動身去趕飛機,最終讓步的往往是你。

她非常清楚自己能做什麼、自己在做什麼、什麼價格是可以接受的,所以她不會犯錯,至少她不會在房地產交易上犯錯,也不會在客戶信用審查上犯錯。

但是,如果一項業務超出了她的能力範圍,哪怕只是超出那麼一點點,她也不會從事這項業務。舉例來說,假如你試圖跟她討論股票,她無論如何也不會投錢到股市中,連10美分也不會投。她知道自己不懂這些,而且她非常清楚自己的能力範圍。

工作中的彼得法則:每位員工都或將被升遷至不能勝任為止

實際上,知道自己的能力範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美國大公司的CEO們大部分都不知道自己的能力範圍,這也是他們進行了眾多愚蠢的企業併購的原因之一。他們之所以能爬到企業的高層,可能是因為他們是成功的推銷員,或者是出色的製造工人,或者在其他職位上作出了成績,然後就非常突然地被安排成企業的最高層,負責運作上百億美元的業務,從此之後他們的工作變成了如何配置資源、如何併購企業。

可笑的是,在此之前,他們從來沒有從事過任何併購業務,甚至不知道併購究竟是什麼。

我們不會去做那些自己不瞭解的事情。也許這樣做我們會錯過一些機會,但我們不會做自己不熟悉的事情,即使麥肯錫諮詢公司告訴我們這是一個前景美好的項目併為我們進行了詳盡的分析,但由於我們對項目不完全瞭解,因此無法作出決定,我們絕不會參與這樣的項目。我們因為無法評估而完全自願地放棄了90%的項目,但是這又怎麼樣呢?

我們的能力範圍並沒有隨時間的推移而大幅擴展,因此我們只有等待,等待好的項目、等待機會,一年甚至五年都不是問題。

確定並嚴格限定自己的能力範圍

如果我們不瞭解一項業務,就不會投資。例如,我不瞭解個人電腦是什麼,根本不能判斷哪家公司的個人電腦做得最好。即使這些我都瞭解,我也不清楚三年後哪家公司的個人電腦業務最好,但我知道三年後哪家巧克力店的生意會最好。你也許知道三年後哪家公司的個人電腦業務最好,但無論你怎樣試圖告訴我你的預測,我對個人電腦的瞭解都不會達到對巧克力的瞭解程度,也就沒有信心作出決策。

投資的關鍵,是確定自己的能力範圍並注意保留一定的誤差範圍,只在確定性的能力範圍內行事。而且必須承認,有些事情我們是無法準確預測的。

你不可能玩任何遊戲都贏,因為很多事情是你無法確定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寧可等待那些有把握的機會出現。然而,當你沒有100%的把握時,各種機會卻會不斷地在你面前閃現。

我們的一個問題在於規模較大,現在我們不會像原來只有1000萬美元甚至1億美元時去抓住每個閃現的投資機會。但是,一些有投資價值的機會也會不斷地出現。

在商學院,我告訴那些學生,如果他們畢業時有人給他們一張打了20個孔的卡,代表他們一生中只有20次投資機會,每當他們作出一項投資決策,孔就會少一個,這樣他們會更加珍惜每一個投資機會,並努力作出正確的投資決策,他們也會因此而更加富裕。

但是,現實是,投資者可以買賣上市的任何一隻股票,你可以隨意地作出投資決定,然後賭它能掙錢。但是,我們不會這樣。

我們在等待那些明顯能賺錢的機會,但華爾街的機制卻不斷慫恿人們買入賣出。如果交易所能定期關閉,人們的境況將會比現在好很多。

我們無意控制某個公司

與其他的經理人相比,我們的優勢在於只想購買某個公司的一部分股權,而大多數經理卻想買下整個公司或者他們可以自己管理的一些業務,這樣他們的投資範圍就被限定在待出售的整個公司或是可以進行惡意收購的公司。

我們擁有可口可樂公司7%的股權,這意味著伯克希爾公司佔有了全球軟飲料市場3%的份額,恐怕還沒有人會以這樣的角度思考投資問題。

可口可樂也許是世界上最好的公司,但大多數經理卻沒想過要購買它的股權,這是為什麼暱?因為這樣的投資並不能給他們個人帶來什麼利益:不會有更多的人向他們報告、他們的辦公室不會變得更大、一切跟以前相比沒什麼變化。因此,即使他們認為可口可樂公司不錯,也不會投資它。

如果提出惡意收購,目標公司就相當於進入了拍賣市場,競爭對手會蜂擁而至。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只能付出高昂的代價,這怎麼可能是一筆非常划算的交易呢?

我的結論是,他們不會買到最好的公司。而我們總是投資於世界上最好的公司,雖然我們不能投資每一家好公司,但這沒有什麼區別,我寧可讓其他人來做具體的經營管理。

可口可樂基本上沒有替代品,在美國百事可樂跟可口可樂有時可以相互替代,這和它們在美國聲勢浩大的價格戰相關。但從全球範圍看並非如此,在155個國家中,可口可樂是最受歡迎的,市場份額在不斷增加。人們不會因為價格便宜而改喝另一種飲料,因此百事可樂戰勝可口可樂的事是不會發生的。

我們可以擁有可口可樂公司的部分股權,但我們不可能控制這家公司。我寧可以合理的價格部分擁有一家偉大的公司,也不願意以極高的價格從競爭激烈的拍賣市場購買另一家公司的全部股權。這是我們非常大的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