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該如何將蘋果產業做到可持續發展?

三農創業者巨俊福


農民的確是種植蘋果收益太小,在如何增加收益方面,地方政府應該有所作為,應該合理規劃種植園有一盤棋的想法,在深加工方面做文章。


話語30618297


我們農民要想做好蘋果產業,確實不容易啊,靜寧縣位於甘肅省的中東部,因為我們這裡的地裡位置和氣候特殊。所以是最適宜蘋果的種植和生長。我們靜寧縣蘋果種植面積、年產量和產值是甘肅省最大的蘋果大縣。蘋果產業已是我們靜寧縣經濟發展的主要產業。帶動了我們整個靜的經濟發展。靜寧縣蘋果產業起步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並隨著近年來蘋果產業規模呈現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勢頭,靜寧縣蘋果現在出現標準質量體系監管不完善、優質苗木培育落後、銷售渠道單一等突出問題。現在要加大靜寧蘋果的宣傳,提高質量,創建品牌。通過深入調查,結合國內外的交流學習。總結出靜寧縣蘋果產業化及可持續發展的思路與對策。以質量和誠信求生存。

紅富士蘋果也是我們靜寧縣的一個標誌性產品。靜寧縣的儲藏也隨著發展起來了,冷庫、氣調庫的發展,其儲存容量已經滿足果農,果農有銷售不完的蘋果可儲存。緩解一下市場上的壓力。當市場上蘋果不太飽和的情況下再把蘋果投放市場。

  





鄉村牧歌


可持續發展,是我們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個根本,但是這個問題對於很多果農來說,可能感覺有點遙遠,好像和自己沒有很大的關係,如果有這種想法的話,那就是大錯特錯了。對於蘋果產業,做到可持續發展,不僅關係到將來,與我們果農現在的切身利益也有著直接的關係。我是一個種蘋果的果農,下面我就來談談我對這個問題的一點看法。

一、首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可持續發展

我們都說要進行可持續發展,那麼可持續發展到底是什麼呢?通過網絡,我們可以瞭解到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是這樣說的:

可持續發展,是指滿足當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孫後代滿足其需要之能力的發展。可持續發展還意味著維護、合理使用並且提高自然資源基礎,這種基礎支撐著生態抗壓力及經濟的增長。可持續的發展還意味著在發展計劃和政策中納入對環境的關注與考慮,而不代表在援助或發展資助方面的一種新形式的附加條件。

這個概念對於我們果農來說可能有點難懂,我們也不太喜歡看這種概念性的東西,其實通俗點說呢,可持續發展就是不能一錘子買賣,一下子把資源都用盡了,把有限的資源合理利用,有規劃的去發展,不僅讓自己的發展可以持續,也讓子孫後代可以利用這些資源得到發展。

二、對於果農來講,可持續發展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有哪些意義

  • 可持續發展,最核心的就是資源和環境,說白了就是要讓蘋果樹能種下去,所以,對於我們種蘋果的果農來說,可持續發展主要體現在對環境的保護上,例如土壤、水、空氣等等,再還有除了環境以外的,更深層次的產業以後的發展方向等等方面。

  • 可持續發展對於我們蘋果產業是非常有意義的,這就像我們居家過日子一樣,需要細水長流,想一口吃個胖子,把資源消耗完,從短期來看,是能取得一定效益,但是後續不能發展了,那是得不償失。

三、種蘋果的果農如何做到可持續發展

要想做到可持續發展,我們首先要自查一下,都有哪些問題會影響到我們的可以持續發展,有的放矢的去改進這些影響可持續發展的因素。

一、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問題

1.出現的問題:

對於土地的不合理利用是現在最突出最嚴重的問題,尤其是在土壤的利用問題上。在我們蘋果種植行業,這個問題尤為突出,以我們膠東地區為例,土壤酸化和有機質減少已經成了很多果園面臨的一個重要的問題,有的果園嚴重的PH值能到5.0以下。

最直接的表現是果園裡的土壤泛紅泛綠,土壤板結,施肥量不斷增加,效果越來越差,果樹苦痘病、痘斑病、錳中毒等病害不斷加重。

造成現在果園土壤出現問題的根本原因在於不合理的施肥,對於土壤過度索取卻不捨得投入,或者過度依賴大化肥,有機肥施用量太少,導致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不斷減少,無機元素不斷累積,日積月累,從而導致了土壤問題的出現和日益加重。

2.解決措施:

這個問題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合理的利用土壤,通過合理施肥改良土壤實現土地的可持續利用。目前來說,我們的當務之急是要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這是我們最缺的,只有通過增加土壤有機質的辦法來改良土壤才是最好最有效的辦法。

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可以通過增施有機肥、果園生草等方式,同時也要注意果園的水土保持,對於土壤惡化嚴重的可以採取施用適量土壤調理劑、客土等方式調節土壤,但不能過度依賴土壤調理劑。

二、水資源浪費過度的問題

1.出現的問題:

我們膠東地區最近幾年持續乾旱,尤其是在去年,旱情特別嚴重,果園用水的問題日益突出。水庫裡水位急劇下降,很多小型水庫乾涸見底,果農打深井抽取地下水,井越打越深,地下水位日益下降,很多果農面臨著無水可用的問題。

很多果農說現在的缺水就是天旱的問題,這確實是一個主要的原因,但是造成我們無水可用也與我們對於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有很大關係,目前來說,有很多果園澆水還是以大水漫灌的方式,水的有效利用率特別低,澆到果園裡的水只有一小部分能夠起到作用,大部分蒸發浪費。

2.解決措施:

從長遠看,對於水資源的利用,我們還是要推行節水灌溉的模式,雖然這種模式前期投入比較多,但是是現在對水資源利用最好一種方式,而且能夠實現水肥一體化,便於果樹的水肥管理,尤其是在持續乾旱的情況下,節水灌溉的模式尤其重要。

三、環境汙染的問題

1.出現的問題:

最近幾年,我們農村一直在進行環境治理,但是,根據我的瞭解,現在環境汙染的問題仍然存在,農藥包裝、地膜、反光膜等難以降解的無機物隨意丟棄的問題仍然存在,很多果園的土壤裡殘留著很多這些物質,日積月累會造成土壤中的有害物質越來越多,這樣持續下去會直接造成無法耕種。

2.解決辦法:

這個問題其實也很簡單,就是要把果園裡以及果園周邊的垃圾及時清理,用完的農藥瓶以及地膜、反光膜等及時清理出果園,但也不要放在果園邊上,集中處理一下就好。我們這村裡一般都有垃圾箱,可以統一放在那裡。

四、農藥使用不合理的問題

1.出現問題:

農藥的使用給我們農業生產帶來很大的便利,但現在農藥過度使用已經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了,很多果農果農朋友不管需不需要,寧肯多打不能不打,各種殺蟲劑殺菌劑大劑量重複使用,還有的為了省力,濫用除草劑,導致害蟲病菌抗藥性越來越強,藥效越來越差,用量越來越多,對環境的汙染越來越嚴重。

2.解決措施:

我不反對使用農藥,相反,我不像有的專家一樣,對農藥的作用全盤否定,推薦什麼幾不用,我們對於農藥,要科學合理的使用,這就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對我們農業生產有很大幫助。正確使用農藥的前提是對各種病蟲害甚至雜草有充分的瞭解,對農藥的使用有一定的知識。這樣才能根據實際情況合理使用農藥,減少農藥帶來的 危害。

五、產業盲目發展的問題

1.出現問題:

目前來說,我們國家的蘋果產業存在著產能過剩的問題,市場供大於求,這與現在很多人和很多地方的盲目擴種有很大關係,而且,現在市場上兩極分化嚴重,商場上的優質果太少,這就與我們很多果農只要數量有關。現在在正常情況下,蘋果的價格都不是很高,果農越來越不賺錢,這對於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2.解決辦法:

目前來說,我認為蘋果產業需要好好改革一下了,淘汰老品種,適當減少種植規模,提高果品質量已經是勢在必行的了,這樣在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會失去一些利益,但從長遠來看,再照目前的狀態下去,將有很多人被市場淘汰。

總結

蘋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人的因素,只有人的觀念轉變了,才有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目前來說,我認為影響蘋果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就是上面說的土地利用、水資源利用、環境汙染、農藥合理使用、品種更新等五個方面問題,這需要我們共同努力,才能實現蘋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獲取更好的收益。


農夫七哥


據悉,為了解決制約蘋果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中國農科院於2018年啟動實施了“蘋果綠色發展技術集成模式研究與示範”項目,並提出了“優質、安全、簡約、多樣、高效”的技術主攻方向。根據不同生態區氣候、土壤、經濟和社會條件,開展蘋果綠色發展關鍵技術集成示範,對生產上共性技術進行優化和集成,形成可複製的蘋果綠色發展技術集成模式,通過示範推廣,推動蘋果產業轉型升級。

雲南昭通是我國西南冷涼高地蘋果優生區的典型代表,該市為全國西南地區優質蘋果生產基地,所產蘋果色澤豔麗、品質優良。2018年,昭通蘋果種植總面積達47.5萬畝、產量58萬噸、產值40億元。

“蘋果綠色發展技術集成模式研究與示範”項目團隊在昭通構建了“兩優、兩早、三減、三提”的模式。即“優化品種結構、優良栽培模式,早上市、早投產,減施化肥、減噴農藥、減用人工,最終達到提高果品質量、提高果園效益、提高果農收入。

據悉,示範區蘋果園畝均收益提高了20%以上,實現了農藥化肥的減施、果園生態顯著改善。而且,通過示範輻射,極大地帶動了雲貴川等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的蘋果產業快速發展,為科技精準扶貧提供了支撐。目前,昭通市蘋果種植農戶達到12萬戶,30萬人依靠蘋果產業增收致富,蘋果產業已經成為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民生產業和支柱產業。

蘋果好不好吃,市場認不認,品種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要加強優良新品種培育和推廣,緊密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充分發揮新品種優勢,建立以引領消費為導向的產品體系,生產更多的優品、珍品,打響地方品牌,創造更高價值。”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國家現代蘋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閻振立表示。

兩年來,在項目組的積極推動下,我國自主知識產權蘋果品種市場佔有率不斷攀升,推動改變以往富士蘋果一家獨大的格局,不斷有特色新品種推出,滿足人們不同的消費偏好。

比如,團隊培育的品種“華碩”,採摘後在溫室環境下可貯放一個月,果實不沙化,冷藏條件下貯藏時間長達3至4個月,鮮果銷售從7、8月份一直延伸到富士等晚熟品種成熟。

當前,果業生產正向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經營集約型及裝備現代化轉型,更加註重集成創新。

專家建議,要加快先進成果轉化模式在生產中的推廣應用,以機制創新促進產業升級。

同時,針對果樹產業科技需求,要著力推廣水肥藥一體化管理模式、低效果園技術改造等模式;要促進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等與果品生產、加工、儲藏、交易、物流等深入融合發展,創建具有典型性、競爭性的產業技術規程及標準化質量管理、控制體系,形成現代果園綜合管理體系,推動產業升級。

此外,要以產業融合為動力,構建多業態經營體系。積極響應國務院關於《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以延伸產業鏈條為抓手,創新與創建農業經營新業態新模式。把果品生產與旅遊、採摘、觀光、休閒、康養、科普和體驗相結合,不斷擴大果品外延,創意多功能產品,發揮果樹在生產果品、創造景觀、優化生態的多重價值,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三個方面助力鄉村振興。





老三的夢想


這些年蘋果的種植發展突飛猛進,有些地方根據地理位置,全部變成果園。由於辛勤勞作,蘋果產量翻倍,質量不錯就是難以銷售。使好蘋果賣不上好價,怨聲載道,挖掉栽成不易,不挖收入又低,怎麼辦?要形成蘋果產業,必須要有當地懂得蘋果原理,腦子靈活,辦事得力的經濟人,聯繫出售開發產業。提前定購分類解決,利用多種方式方法分撿,分類,貯藏等,或當地加工。根據當前形式網售也是一種,只要質量有保證,網友才會放心郵購。總之,要形成蘋果產業確實很難,需要眾人想方設法才行。




李爾勳1


蘋果產業發展現狀有五大問題,必須從四個方面轉型突破

當前,我國蘋果產業發展現狀有哪些問題?如何做到可持續發展?著名園藝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農業大學教授束懷瑞表示,目前陝西乃至中國蘋果產業已經到了提質增效的關鍵階段,走符合中國實際的適度規模經營道路發展現代蘋果產業,參與世界競爭,繼續穩固我國蘋果在世界農產品領域中的話語權,是供給側改革的必然要求。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陝西、山東、甘肅等多地採訪發現,目前全國乃至全球的蘋果需求已經基本達到頂點,一味地實施規模擴張必然會導致果價下跌、果品滯銷。因此,從全國而言,限制種植面積、提升果品品質,走高產、優質、高效的現代農業之路,是蘋果產業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束懷瑞認為,目前,蘋果產業有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必須引起足夠重視。

1.蘋果產業受到了國內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相對質優價廉的外國蘋果進口量劇增的“雙重擠壓”

束懷瑞說,由於栽苗機、壓條圃刷根機、苗圃多功能三輪拖拉機等在內的現代果業機械使用率和普及率不高,施肥、打藥、採摘、修枝、剪枝等基本生產工序,還要依靠人工。近三年來,陝西和全國的人工成本、生產資料投入呈上升態勢,據統計,陝西、全國各地一斤蘋果的地頭收購價如果不能達到2元以上,農民就沒有收益;而波蘭蘋果的到岸價格只有每斤1元出頭。

2.品種結構失衡

比如,在陝西全部1100萬畝果園中,喬化栽培佔總面積的90%以上,15年以上樹齡的果園達到400萬畝。另外,紅富士一枝獨大的現象非常普遍,栽植規模佔總面積的70%以上;早、中、晚熟品種搭配不合理,目前陝西70%的面積和80%的產量以晚熟品種為主;鮮食與加工品種比例不協調,9成以上品種以鮮食為主,加工專用型基地建設滯後。

3.有機肥施用普遍不足

束懷瑞說,陝西乃至全國果區都面臨著有機肥投入總量偏少的困境。“由於大量施用化肥,陝西果園土壤有機質含量普遍在1%左右,遠低於發達國家4%到8%的平均水平,這導致果園平均畝產只有1000公斤左右,僅為美國的三分之一。”

4.果樹種苗發展嚴重滯後

束懷瑞說,我國年產果樹苗木量超過1億株,但大量優質苗木需要從國外進口。僅2016年,陝西監管進境蘋果苗就達180萬株。目前,陝西果樹種苗生產經營60%以上以家庭育苗戶為單位,從未經品種認定、純度低、病蟲害嚴重的果園採穗,沒有考慮到砧木接穗間的親和性、抗逆性、適應性,培育的果苗質量較差。

5.產業化程度過低

束懷瑞說,陝西果品貯藏能力僅佔總產的30%,不足發達國家的一半;蘋果加工以初級產品和原料供應為主,精深加工產品開發不足。同時,陝西受制於行政區劃和區域權限,無法形成強有力的品牌整體形象。不僅如此,蘋果種植覆蓋到的6市43個縣(區),品質差異明顯

束懷瑞表示,從近幾年實際情況分析,高中端的優果優價不愁賣,低端的劣果次價銷售難,這說明蘋果有效供給存在問題,加之洋水果進口量劇增等,蘋果產業發展風險加大。

他說,陝西乃至全國蘋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亟須從以下四個方面著力突破。

一是走適度規模的生產經營道路。

他說,與國外動輒成百上千甚至過萬畝的戶均生產不同,陝西戶均經營果園僅為6到7畝,且大部分處於山地,但這也為果農管好每一個蘋果提供了可能,生產出營養、有機、綠色、安全、好看的中高端水果,走50到100畝左右的適度規模經營道路,是可選的方式。“要引導農民以中高端蘋果種植為導向,加大出口果品基地建設力度,分區域建設包括濃縮蘋果汁原料果、鮮食蘋果等各類專業生產基地。防止農民一哄而上種植蘋果後,因為市場、天氣等原因遭受損失再一窩蜂挖樹的現象出現。”束懷瑞說。

二是持續不斷推進技術創新。

束懷瑞說,每一個蘋果品種的出現,從其研究到最終生產出來,至少需要二十年以上的時間。在我國目前一百多個蘋果品種中,能夠長時間、成規模種植併為農民和專家接受的寥寥無幾,而市場對多元品種、上市時間早晚的需求又是多種多樣的,因此應嚴格鑑定適宜栽植區域,因地制宜確定優勢品種,擴大早、中熟品種種植規模,逐步降低紅富士“一果獨大”的格局風險;同時要加強對瑞陽、瑞雪等新品種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保護住本土的優勢品種。

三是加大懂技術、善管理的工匠式勞動力的培養力度和水平。

他說,隨著“果二代”、“果三代”願意回鄉種果的年輕人日益減少,智能化勞動力的缺乏是可以預見的事情。因此,培養農業方面果樹領域的專業性新型職業果農,讓真正願意並且具有接受能力的人進行規模化、標準化、技術化操作,是發展現代果業的必要條件。

四是注重果品誠信建設和品牌打造。

他說,目前全國高端蘋果的年產量,只佔全部蘋果產量的25%,優果率太低是目前全國蘋果生產的最大短板。因此,各果區要增加選果線,冷藏庫、氣調庫建設,要消除空白縣,並向銷區轉移,打造“綠色、有機、安全、營養”的陝西蘋果品牌,並致力於持續不斷生產出優質蘋果。只有這樣,才能保障陝西蘋果產業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紅葡萄樂園


作為一個蘋果大縣的普通果農,的確應該考慮一下如何將蘋果產業做到可持續發展!近幾年,隨著蘋果種植面積的迅速增大,對蘋果銷售造成了巨大沖擊!甚至部分果農幹出力,賺不到錢!要想做到可持續發展,我認為必須做到合理規劃!

1.生產出高檔優質的蘋果是根本!只有優質的產品,才有可能賣上一個合理的價格!

2.調整品種!當下品種主要是已晚熟紅富士為主,這也造成了品種單一,產量過剩的結果!適當發展一下中晚熟品種,可以彌補市場空缺!

3.規模化生產,提高市場競爭力!以往都是已家庭為單位的生產,銷售!市場競爭力弱!現在可以考慮把分散的果農聚在一起,形成合作社,統一管理,有合作社負責銷售!

4.大力推廣!完善果品信息,做好電子報價!在各個平臺發佈消息,完成招商!

5.誠信經營!做到本本分分生產,誠誠實實賣貨!做到堅決不糊弄客戶!

我相信,合理規劃後,加上自己勤勤懇懇的勞動,和誠實本分的態度!蘋果產業一定可以做的長遠!





果農濤子


目前,蘋果產業有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必須引起足夠重視。

1.蘋果產業受到了國內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相對質優價廉的外國蘋果進口量劇增的“雙重擠壓”

專家說,由於栽苗機、壓條圃刷根機、苗圃多功能三輪拖拉機等在內的現代果業機械使用率和普及率不高,施肥、打藥、採摘、修枝、剪枝等基本生產工序,還要依靠人工。近三年來,我們山東和全國的人工成本、生產資料投入呈上升態勢,據統計,我們山東、全國各地一斤蘋果的地頭收購價如果不能達到2元以上,農民就沒有收益;而波蘭蘋果的到岸價格只有每斤1元出頭。

2.品種結構失衡

比如,在我們山東全部1100萬畝果園中,喬化栽培佔總面積的90%以上,15年以上樹齡的果園達到400萬畝。另外,紅富士一枝獨大的現象非常普遍,栽植規模佔總面積的70%以上;早、中、晚熟品種搭配不合理,目前我們山東70%的面積和80%的產量以晚熟品種為主;鮮食與加工品種比例不協調,9成以上品種以鮮食為主,加工專用型基地建設滯後。

3.有機肥施用普遍不足

專家說,我們山東乃至全國果區都面臨著有機肥投入總量偏少的困境。“由於大量施用化肥,我們山東果園土壤有機質含量普遍在1%左右,遠低於發達國家4%到8%的平均水平,這導致果園平均畝產只有1000公斤左右,僅為美國的三分之一。”

4.果樹種苗發展嚴重滯後

專家說,我國年產果樹苗木量超過1億株,但大量優質苗木需要從國外進口。僅2016年,我們山東監管進境蘋果苗就達180萬株。目前,我們山東果樹種苗生產經營60%以上以家庭育苗戶為單位,從未經品種認定、純度低、病蟲害嚴重的果園採穗,沒有考慮到砧木接穗間的親和性、抗逆性、適應性,培育的果苗質量較差。

5.產業化程度過低

專家說,我們山東果品貯藏能力僅佔總產的30%,不足發達國家的一半;蘋果加工以初級產品和原料供應為主,精深加工產品開發不足。同時,我們山東受制於行政區劃和區域權限,無法形成強有力的品牌整體形象。不僅如此,蘋果種植覆蓋到的6市43個縣(區),品質差異明顯

專家表示,從近幾年實際情況分析,高中端的優果優價不愁賣,低端的劣果次價銷售難,這說明蘋果有效供給存在問題,加之洋水果進口量劇增等,蘋果產業發展風險加大。

專家說,我們山東乃至全國蘋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亟須從以下四個方面著力突破。

一是走適度規模的生產經營道路。

專家說,與國外動輒成百上千甚至過萬畝的戶均生產不同,我們山東戶均經營果園僅為6到7畝,且大部分處於山地,但這也為果農管好每一個蘋果提供了可能,生產出營養、有機、綠色、安全、好看的中高端水果,走50到100畝左右的適度規模經營道路,是可選的方式。“要引導農民以中高端蘋果種植為導向,加大出口果品基地建設力度,分區域建設包括濃縮蘋果汁原料果、鮮食蘋果等各類專業生產基地。防止農民一哄而上種植蘋果後,因為市場、天氣等原因遭受損失再一窩蜂挖樹的現象出現。”專家說。

二是持續不斷推進技術創新。

專家說,每一個蘋果品種的出現,從其研究到最終生產出來,至少需要二十年以上的時間。在我國目前一百多個蘋果品種中,能夠長時間、成規模種植併為農民和專家接受的寥寥無幾,而市場對多元品種、上市時間早晚的需求又是多種多樣的,因此應嚴格鑑定適宜栽植區域,因地制宜確定優勢品種,擴大早、中熟品種種植規模,逐步降低紅富士“一果獨大”的格局風險;同時要加強對瑞陽、瑞雪等新品種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保護住本土的優勢品種。

三是加大懂技術、善管理的工匠式勞動力的培養力度和水平。

專家說,隨著“果二代”、“果三代”願意回鄉種果的年輕人日益減少,智能化勞動力的缺乏是可以預見的事情。因此,培養農業方面果樹領域的專業性新型職業果農,讓真正願意並且具有接受能力的人進行規模化、標準化、技術化操作,是發展現代果業的必要條件。

四是注重果品誠信建設和品牌打造。

專家說,目前全國高端蘋果的年產量,只佔全部蘋果產量的25%,優果率太低是目前全國蘋果生產的最大短板。因此,各果區要增加選果線,冷藏庫、氣調庫建設,要消除空白縣,並向銷區轉移,打造“綠色、有機、安全、營養”的我們山東蘋果品牌,並致力於持續不斷生產出優質蘋果。只有這樣,才能保障我國蘋果產業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慎獨164165614


“一提兩減”,多措並舉,務求實效

針對我國果樹產業新舊動能轉換的卡脖子問題,必須聚焦“一提兩減”,即著力提高果園土壤有機質含量和基礎肥力,降低蘋果園化肥用量,提高化肥利用效率,減輕面源汙染,提高土壤和植株健康水平,降低果園發病指數,減少農藥用量,全面提升果園可持續生產能力。因此,提高果園土壤有機質含量和基礎肥力是“一提兩減”的核心,土壤有機質含量如何從目前的1%提高到3%,是關係到水果產業振興和鄉村振興的大事,必須多措並舉,集中發力,務求實效。進一步加大力度研發、宣傳、推廣。


局思想—謀局思維


首先明確蘋果產業供大於求,全國面積超過3700萬畝,人均年消耗量80斤,是僅次於柑橘的第二大果樹。因此要持續發展,就必須選擇優質品種,在優生區種植出高品質的蘋果。

第二,哪裡是優生區?黃土高原和膠東半島。

第三,如何種出高品質蘋果?應當有科學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術,栽培,水肥,植保技術都要跟得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