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烹協:疫情期間外賣平臺抽成未降

中烹協:疫情期間外賣平臺抽成未降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餐飲企業靠著春節“賺一筆”的美夢,還給整個餐飲行業造成了嚴重的損失。

2月12日,中國烹飪協會發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餐飲業影響報告》,數字客觀反映了疫情發生以來給餐飲企業造成的影響。

本次調研顯示,相比去年春節,疫情期間,78%的餐飲企業營業收入損失達100%以上;9%的企業營收損失達到九成以上;7%的企業營收損失在七成到九成之間;營收損失在七成以下的僅為5%。

根據恆大研究院數據,僅在春節7天內,疫情已對餐飲行業零售額造成了5000億元左右的損失。疫情期間,93%的餐飲企業都選擇關閉門店。其中,有73%的企業關閉了旗下所有門店;8%的企業關閉旗下八成以上的門店;也有7%的企業關閉了不到一半的門店;僅有7%的餐飲企業由於是團餐或者是單店,所有門店繼續進行維持性經營。

本次調研中,11%的餐飲企業在武漢開有門店。其中,78%的企業關閉了在武漢的所有門店,剩下22%餐飲門店以提供團餐服務,保障醫院、機關單位等用餐、送餐等方式,為疫情防控貢獻一份力量。

中烹協:疫情期間外賣平臺抽成未降

疫情期間平均每家受訪企業主要成本費用

從上述數字中不難看出,此次疫情的突然來襲讓正在為春節做準備的餐飲企業措手不及,並且由於多數餐飲企業為春節提前採購、備貨,突然間的退訂讓企業損失更為嚴重。

春節假期已過,疫情下的餐飲企業普遍面臨的經營困境仍包括負擔重、損失大,外賣業務難以為繼、現金流緊張、融資貸款較難等。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外賣業務難以為繼”。疫情發生以來,很多餐飲企業沒有完全停滯,而是用各種方式積極自救,其中就包括了加大外賣業務力度。

但報告顯示,疫情防控期間,23%的受訪餐飲企業在春節期間繼續提供外賣外送業務,但效果並不明顯。主要原因是春節期間居民外賣訂單量減少;疫情防控期間各小區對外來人、包括送外賣人員管控嚴格;此外,還有一個因素就是需向外賣平臺支付佣金,91%的企業表示,平臺佣金費率並沒有優惠,甚至還有2%的企業表示,佣金費率有所提高。

中國烹飪協會表示,此次疫情促使配送到家服務需求迅速增長,未來餐飲企業有必要考慮通過自建體系、或者選擇與組織方式和物流體系健全的相應平臺合作,繼續拓寬新零售產品線,創新經營模式,提供更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使其成為未來業務新增長點。此外,疫情過後,一些小微企業不可避免的面臨淘汰,大量的鋪面空置、大量的消費機會被釋放,有實力的企業應有準備、有組織的拓展業務。


郭詩卉/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