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一線戰疫先鋒”(七)

支部建在第一線,“堡壘”設在最前沿。

疫情防控戰中,縣交通運輸局嚴格執行“逢車(船)必攔、逢人必測、逢鄂必登記”查控要求,聯合公安、衛健、屬地鄉鎮等單位,在淳安通外卡口成立9大臨時黨支部,讓黨旗在戰“疫”一線高高飄揚。

截至目前,11處縣級以上入淳通道卡口共檢查1.6萬車次、受檢3.1萬人次,勸返833人次,累計測量體溫9960人次,辦理車輛通行證442個。鮮紅的黨旗下,他們嚴格守衛著交通第一道屏障,保障了我縣疫情防控工作順利推進。

本期推出“一線戰疫先鋒”系列巡禮第七篇:縣交通運輸戰線專題,分享7名黨員幹部和他們的事蹟。

何小林:把黨旗插到一線

何小林,男,1967年出生,中共黨員,1988年8月參加工作,現任縣交通運輸局黨委書記、局長。

榜样的力量 | 淳安“一线战疫先锋”(七)

疫情伊始,何小林第一時間在交通運輸行業部署落實“三件事”:一是場站管控,1月25日起,就全面落實測量體溫、查驗信息、全面消殺等管控措施;二是物資保障,破除“等靠要”思想,多渠道籌集防控物資,單位集中採購一批,縣裡配發一批,省市支持下撥一批,有效解決全縣11處入淳通道卡點150餘人、7大客運場站100多人、運輸企業駕駛員的口罩、軍大衣等物資保障;三是民生保障,連夜落實應急物資貨物“綠色通道”,針對生病就醫等特殊百姓“出行難”問題,專門研究出臺《出租車應急分隊管理辦法》,依託交通信息平臺,採取“一單一跟蹤”新模式,有效提高出租車駕駛員的服務質量。

榜样的力量 | 淳安“一线战疫先锋”(七)

疫情升級後,他每天不停地奔波在各大、小卡點,反覆查找疫情防控中的問題和不足。通過走訪調研,發現卡點運行效率不高,他提出:“要把臨時黨支部設在各大卡點上,發揮好黨員先鋒模範和組織戰鬥堡壘作用。”經與縣委組織部及相關鄉鎮溝通對接後,僅用一天時間就成立9大臨時黨支部,各通外卡點上黨旗高高飄揚,突出了黨組織能夠引領打好這場阻擊戰的信心。

哪裡有問題,哪裡就有他。他說,把辦公室移到一線,上下齊心與疫情鏖戰到底,所有的問題就都不是問題了。

魯金牛:緊盯一線 服務一線

魯金牛,男,1965年出生,中共黨員,1985年8月參加工作,現任縣交通運輸局黨委委員、副局長。

榜样的力量 | 淳安“一线战疫先锋”(七)

作為縣防控辦交通管控組副組長,他牽頭組建了疫情防控“一辦八組”,有效推進疫情防控的責任落實;研究制定組建“出租車應急車隊”,明確縣內卡口查控方案,形成一套務實管用的工作機制。

榜样的力量 | 淳安“一线战疫先锋”(七)

他心裡時刻裝著工作。疫情防控期間,他牽頭第一時間設立客運場站卡點,開始體溫測量、集中消毒;第一時間啟動入淳通道卡點,白天鄉鎮部門聯動,晚上交通、交警、衛健、鄉鎮等值守人員全部到位,把牢入淳“第一道關卡”;第一時間開闢和啟用綠色通道,當天佈置、當天落實,簡化核驗程序,實現30分鐘以內快速過關。針對老人、小孩就醫等特殊需求,專門組建出租車應急分隊,得到老百姓點贊。

每天約250名入淳通道卡點的工作人員、7大客運場站5000餘平米公共場所的集中消殺,還有近500名公交、出租、客運的駕駛員,這些一線人員的物資至今都是足額供給,從不脫檔。用他的話說:“只有把他們保護好了,才能守好入淳的大門,群眾的安全才有保障。”

胡光裕:甘當小小的“螺絲釘”

胡光裕,男,1979年出生,中共黨員,1998年8月參加工作,現任縣交通運輸局辦公室負責人、機關支部副書記。

榜样的力量 | 淳安“一线战疫先锋”(七)

疫情防控啟動後,胡光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溝通協調。和他一個辦公室的同事曾幫他統計過,一個小時內,他的手機響了不下20次,都是協調疫情防控工作的,每天手機充電至少要三四次。

在他的辦公桌上放置著一個文件夾,上面清楚地登記著一筆筆調入和調出的物資數量,誰來領取了什麼物品,都是嚴格規定、嚴格配置、每筆登記的。對於疫情一線的領取物資,他都會仔細核對、足額配給、防止缺漏。

榜样的力量 | 淳安“一线战疫先锋”(七)

他還負責民生信息的發佈。城市公交、農村客運、出租車,這些公共交通是不能說停就停的,根據疫情防控的要求,交通管控組會適時下達調整方案,第一時間組織落實並權威發佈信息。他說,只有信息發佈及時,老百姓才能理解、配合支持我們的工作。

不以山海為遠,不以日月為限。他是千萬名普通黨員中的一員,默默無聞、勤勤懇懇,甘當那顆小小螺絲釘。

方瑾:好,我馬上到!

方瑾,男,1981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2000年12月參加工作,現任縣交通運輸局交通管理科負責人。

榜样的力量 | 淳安“一线战疫先锋”(七)

“好,我馬上到!”1月22日晚22時45分,方瑾同志接到指令,立即趕回單位,第一時間投入工作,連夜起草《淳安縣公共交通行業防疫防控實施方案》,完成已是凌晨3點多。他稍作休息,又到一線繼續抓落實。在檢查客運站防疫防護工作時,他發現運政人員有的兩天才能換一個口罩。經瞭解,原來大家把大部分防護物資讓給了一線駕駛員和交通卡口上的戰友們。瞭解情況後,他立即全方位蒐集物資線索,通過多渠道,兩天內籌集到3000餘個口罩、1噸消毒液、200餘副醫用手套。

榜样的力量 | 淳安“一线战疫先锋”(七)

他積極參與籌劃入淳通道防疫查控、疫情防控車輛專用通行證發放、疫情防控出租車應急分隊、企業復工運輸保障等方案的起草,保障全縣交通管控措施落地、落實、落細。

“大家再辛苦下,今晚再加個班……”這是18天來,每到快下班時他念叨最多的一句話,他和他的戰友們幾乎每天都要奮戰到半夜。“疫情不退,我們不退”,這是方瑾請戰書上的承諾。

程軍:是“管家”更是“保姆”

程軍,男,1979年2月生,黨員,1999年8月參加工作,現任縣公路段段長。

榜样的力量 | 淳安“一线战疫先锋”(七)

從大年初一開始,他每天都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從浪黃線、白小線塌方到宋鄭線塌方,從威前線、屏三線修補到虹橋線修補,從G330國道千島湖鎮與建德卡口到文昌鎮與桐廬卡口……每一項工作,他都帶頭抓、帶頭落實,用最實擔當詮釋先鋒本色。

榜样的力量 | 淳安“一线战疫先锋”(七)

從年初三防控升級開始,路政人員、養護人員一直堅守在第一線。公路段直接參與24小時值守的卡點有8個,指導並監督的村級卡點有16個。周邊縣市都出現了確診病例,如何守護好這一方淨土,他深知任重責大,第一時間召開班子會,制定防控方案,8個卡點24小時輪班值守,累計參與值守人員達1000餘人次。

在大家眼裡,他是“管家”更是“貼心保姆”。在疫情防控初期,他幾乎跑遍所有藥店採購口罩;在一線卡口,看著不顧風雨毅然堅守的交通人,大男兒也有心酸和柔情,他把心疼化為行動,為戰友們準備好暖寶寶、泡麵,做最堅實的後盾。

袁朝暉:這個時候我絕不能後退

袁朝暉,男,1971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1995年3月參加工作。現任縣道路運輸管理處副處長。

榜样的力量 | 淳安“一线战疫先锋”(七)

“逢車必檢、逢人必查,來自疫情嚴重地區的車輛和人員要進行勸返!”“大家一定要做好信息登記,確保數據準確!”“大家務必做好自身防護,戴好口罩!”在杭千高速千島湖高速口疫情防控檢查點,總能聽到袁朝暉的聲音,他扯著早已沙啞的嗓子,一遍又一遍,苦口婆心地叮囑著每位運政執勤人員,不存任何僥倖心理,不放過任何防疫死角,確保全縣最大的關卡不出紕漏。

榜样的力量 | 淳安“一线战疫先锋”(七)

防控戰警報一拉響,“起早貪黑”就成了他的代名詞。他每天奔赴千島湖高速卡口,不放過每一輛車,不放過每一個人,逐一檢查、登記和勸返,廢寢忘食是常態。曾腦出血接受過治療的他,身體根本不能長時間高負荷運轉。大家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有人勸他:“你一天都沒有休息,還是先回去休息會兒。”他擺擺手說道:“疫情當前,我是黨員,又是退伍軍人,輕傷不下火線,這個時候我絕不能後退!”

這是一個對工作永遠充滿激情的老黨員,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著每一位同事,用使命擔當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與本色。

錢衛兵:家與國面前,“先國後家”

錢衛兵,男,1973年出生,中共黨員,1991年8月參加工作,現任杭州市港航管理服務中心淳安管理處副處長。

榜样的力量 | 淳安“一线战疫先锋”(七)

春節前夕,錢衛兵的父親因病住進了ICU病房,加上突然爆發的疫情,家庭和工作兩座大山重重地壓在了他的肩上。自古忠孝難兩全,當“家與國”放在面前,需要做抉擇時,他毅然做出了共產黨員堅定的選擇——先國,後家。

在疫情防控緊急部署會上,他主動挑起防控重擔。作為行業管理的分管領導,他逐個走訪水運企業開展排查,排查出88名在1月18日至23日到千島湖下湖遊玩的湖北籍遊客,按要求落實管控。作為黨建工作分管領導,他指導通外卡點成立臨時黨支部,到浙皖省際航線疫情管控檢查點召開支部會議,指導支部完善黨建臺賬。作為單位防控工作責任人,他及時傳達縣防控工作精神,組織學習防控知識。作為單位紀檢小組組長,他督查各部門疫情防控工作落實情況,幫助解決居家隔離職工的生活需求。

榜样的力量 | 淳安“一线战疫先锋”(七)

他每天堅守在一線,工作中他從不提及家中情況,利用極短的時間照顧家中生病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2月4日,醫院傳來好消息,他的父親病情緩解需轉送普通病房,而他依然出現在蛟池防控檢查點。管控點位置偏遠,從中心湖區出發需乘坐快艇約40分鐘,只有幾間簡易板房,條件艱苦,他堅持完成一天的管控任務後,才匆忙趕回醫院辦手續。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期,即使背後有艱辛、有淚水、有牽掛,他也毅然前往,無怨無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