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改革亮劍 守護平安邊界

淳安:改革亮劍 守護平安邊界

“任教練,歡迎您再回石林賽艇冬訓基地。”

近日,淳安縣石林鎮平安建設辦公室幹部朱建敏特意給大連市航海運動學校主教練任志堅送去一個包括口罩、肥皂等在內的“返工大禮包”,與其同行的還有石林派出所的幹警和網格員,三人一起為每位縣外人員建立“健康檔案”,錄入流動人口數據庫統一管理。

黨員、警員、網格員三員同心協力,把群眾需求第一時間“快遞”到群眾家門口,這是淳安用改革築牢平安之盾的縮影。作為一個以農村人口為主的山區縣,淳安擁有423個行政村共45萬人口,面對管理難度大的現實,淳安不斷在體制機制上推陳出新,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淳安版本。

鄉村治,百姓安。2004年以來,淳安已連續15年被評為浙江省“平安縣”,並獲得全省首批“平安金鼎”,助力平安浙江行穩致遠。

定人定點定量,民警“住村”

讓警務圍著民意轉

幾乎每個月,淳安縣汾口鎮派出所民警許清良都會去轄區的山頭村住上兩晚,一週前的那次夜宿山頭村,他在走訪中摸到了一個薪資糾紛——29位從山東來的採茶工人,因工資問題與某茶業基地老闆爭執不下。由於發現及時,經過許清良一個多小時的耐心協調,有效避免了因糾紛可能引起的嚴重後果。

針對縣域面積廣、基層群眾辦事需求多的現狀,從2018年5月開始,淳安縣持續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建立民警住村機制,有力破解“社區民警走村入戶沉不下去,普通群眾辦事麻煩,情報線索摸不上來”的工作困局。機制推行以來,淳安全縣民警共就近為村民調處矛盾糾紛4500餘起,代辦證照14000餘份,收集掌握各類線索3200餘條,切實增強群眾社會安全感及對公安工作滿意度。

據瞭解,淳安民警住村機制按照“定人、定點、定量”原則,“定人”上,要求62名社區民警住村開展基礎工作,鼓勵53名查案民警住村做好案線查辦工作;“定點”上,在社區民警“包片包乾”住村基礎上,對全縣423個行政村根據警情、社情、人口等警務常量評估評定重點村、複雜村,由基礎副所長負責住村工作;“定量”上,對住村時長及服務量“只定下限不設上限”,要求每位社區民警每月住村不少於2晚,為村民提供服務並辦結事項不少於10件。

如今,在淳安,越來越多像許清良一樣的基層民警定期住村辦事。比如,王阜鄉社區民警餘豪俊已累計在偏遠鄉鎮王阜警務站住村工作4300多個小時。“住村民警作為公安局延伸‘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服務觸手,幫助群眾實現就近跑和零距離辦的同時,就地做好重點人員管控、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等工作,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實現服務再下沉、矛盾不上交。”淳安縣公安局相關負責人說。

淳安:改革亮剑 守护平安边界

聯防聯治

多措並舉打造平安邊界

近日,淳安縣威坪鎮和安徽省歙縣街口鎮共組織百餘名志願者,在新安江畔安徽省街口段開展義務植樹活動,共保千島湖一湖秀水。以護水為合作起點,淳安把平安邊界建設作為與毗鄰縣市溝通交流的重要載體,突出邊界問題聯防聯治和信息共享,制定邊界矛盾糾紛排查會商處置應急預案,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

如今,淳安與周邊區縣市在平安的大框架內互動頻次不斷增多,邊界治安狀況持續向好。比如,去年7月,淳安和安徽省休寧縣重新簽訂了《平安和諧邊界聯防協議》,從源頭上強化邊界糾紛和刑事案件的預防。“我們還與周邊毗鄰區縣市建立了重大警情協作機制,合力守護平安邊界。”淳安縣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說。

聯動之下,邊界環境安全有效提升。從2012年開始,浙皖兩省率先在全國開展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工作,開啟了跨省流域生態安全互防共建的先河,以該模式為範本,淳安縣西部的王阜鄉與安徽省金川鄉定期交流,圍繞交界區域河道保護和林地界線問題,開展聯合會商和執法巡查,徹底清退違法畜禽養殖場所400餘平方米,生態安全聯動邁上新臺階。

聯防之下,邊界矛盾糾紛逐年下降。淳安各接邊鄉鎮注重與毗鄰鄉鎮交流協作,實現邊界矛盾糾紛總量連續3年下降。在緊鄰臨安區湍口鎮的瑤山鄉,兩個鄉鎮在山核桃開杆時都會在交界處設立平安巡防點,現場處置矛盾糾紛。去年8月,臨安區湍口鎮對里老線進行大中修,施工中需徵用瑤山鄉嶺後源村16戶農戶的部分山核桃和土地,因賠償意見不一致,徵地工作受阻。此後,兩個鄉鎮及時對接配合,迅速推進了此項工作。

法治為先

構建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新模式

法治興,則平安行。

千島湖是長三角地區生態屏障、浙江省戰略飲用水源保護區,近年來,淳安縣始終不渝走“保護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堅持“法治為先、修復為重、預防為要”原則,積極構建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新模式。近3年來,淳安縣共依法審結各類環境資源刑事案件146件,審查涉土地違法、環境汙染行政處罰案件42件,依法審理涉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糾紛案件198件。

堅持法治為先,淳安創新體制機制,從嚴執法亮劍。

執法標準上,淳安繼出臺千島湖非法捕撈水產品統一執法標準,又明確將禁漁區和禁漁期內使用禁用工具和禁用方法捕撈的行為直接入刑,加大對破壞生態環境資源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公益訴訟上,淳安明確檢察機關在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的監督職責,積極探索建立生態環保領域行政執法監督、立案監督、訴訟監督的“三位一體”監督模式,有效破解環境保護中可能存在的以罰代刑、執法不嚴、司法不公等問題。

堅持修復為重,淳安依託自身實踐,完善制度短板。比如,淳安積極探索修復性司法的實踐,創新“生態修復補植令、恢復令”“流域增殖”等司法修復舉措;延伸檢察院檢察職能,與林業、漁政等部門設立相對統一、固定的補植復綠基地和流域增殖點,督促相關行為人履行生態修復義務。此外,淳安縣政法部門與杭州市生態環境局淳安分局共同掛牌成立工作聯絡室,與規劃和自然資源、林業等部門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實現案件信息互通共享、重大案件會商協調、疑難複雜案件提前介入。

堅持預防為要,淳安加強立體聯動,營造“生態法治”呵護綠水青山。在淳安,每位縣管正職領導幹部,在新任和轉任前,都要接受一次“綠色談話”,把保護好生態環境作為淳安最大的政治擔當。不僅如此,淳安還出臺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度,加大責任追究和問責力度。截至目前,淳安已有48名幹部因保護不力被問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