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堆創業板“抱團取暖”私募打響資產規模保衛戰

“再不去創業板抱團取暖,就OUT了。”私募基金經理李強(化名)感慨說。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延續,創業板成為眾多私募基金的避險港。

據私募排排網調查,76.39%受訪私募機構看好2020年創業板再度開啟牛市征程,不少私募機構認為創業板已在牛市軌跡上。究其原因,一是疫情對科技板塊衝擊較小,二是新興產業板塊上市公司成長性更具優勢。

“節後我們的股票倉位增加了8個百分點,其中6個百分點投向創業板醫藥生物、計算機、機械設備、通信等板塊。”李強透露,收穫是節後首周淨值增長逾5%。

私募排排網統計顯示,節後首周,儘管A股震盪回調,但私募基金平均收益逆勢上漲,達0.08%,其中管理期貨、量化趨勢、量化多策略的平均收益分別達2.68%、1.14%與0.47%,均跑贏股票多頭策略(-2.7%)。

“一方面,部分管理期貨策略私募通過建立股指期貨空頭進行套保,實現較高回報;另一方面,量化策略私募扎堆加倉創業板熱門板塊股票,實現了不錯的風險對沖效果。”國內一家大型私募基金權益類交易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不過,近期創業板部分股票漲幅過大,有機構正考慮套現離場。

“大家不可能長時間抱團取暖,要實現更好業績表現留住LP(出資人),還得看私募的選股交易能力。”上述交易員說,目前他們開始將資金轉向被低估的主板藍籌股。

“抱團取暖”創業板

此次私募扎堆湧入創業板,主要有三大因素:一是經歷2018年應收賬款、商譽減值等財務重整後,2019年創業板上市公司出現業績觸底反彈;二是當前主板藍籌股的外資持股比例越來越高,私募轉而湧入創業板科技類龍頭企業尋找機會;三是疫情對科技板塊的衝擊較低,形成避險資金扎堆效應。

“創業板反彈從2019年下半年已啟動,在很多主板上市公司尚未復工復產、業績增長不確定的情況下,私募資金更傾向繼續湧入仍在反彈階段的創業板。”李強指出。春節期間,他與多位私募同行溝通,大家的一大共識是,節後湧入創業板遊戲、軟件、半導體、生物醫藥等板塊避險。

楓池資產執行董事兼投資總監任競輝透露,近期主要加倉方向包括,線上傳媒、遊戲、軟件和半導體等受疫情衝擊較小的行業龍頭上市公司。

私募排排網監測到,截至2月7日,節後首周百億私募的平均倉位指數為65.19%,較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百億私募倉位71.48%有一定幅度的下滑。而私募逆勢加倉創業板成為一道獨特風景。

但並非所有創業板股票都受到青睞。目前私募資金主要扎堆投向醫藥生物、計算機、機械設備、通信等行業。

“這些股票近期快速上漲,還有ETF的推波助瀾。”一家近期加倉創業板的私募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不少大型私募機構基於流動性風險考量,大舉買入創業板指數ETF產品,既能分享機構抱團取暖的“紅利”,又可在創業板股票出現衝高回落跡象時,快速套現離場。

留住LP打贏規模保衛戰

節後私募基金扎堆投向創業板,還有穩定LP情緒的考量。

“由於疫情延續,LP擔心經濟增長風險加劇與股市回調,希望能儘早贖回份額持有現金觀望。”李強說,近期多位LP向他提議,能否提前清盤兩隻股票多頭型私募產品。

凱豐投資市場部總經理鄧安娜表示,春節期間部分LP對股市走勢有些擔憂,他們在節後已進行溝通安撫。凱豐投資還動用1億元自有資金認購旗下宏觀策略產品。

李強直言,疫情正悄然引發私募基金的資產規模保衛戰,尤其是去年業績回報低於行業平均水準的私募,當前疫情令股市承壓,勢必加劇LP的份額贖回訴求。

“目前而言,創業板仍是避險投資首選,但相關股票價格持續上漲,我們必須考慮尋找新的投資對象。”上述國內大型私募基金權益類交易員指出,近日他所在私募基金研究團隊已開始瞭解主板上市公司復工復產狀況與訂單交付前景,從中尋找被低估的藍籌股。

多位私募基金人士向記者透露,近日他們與LP做了大量溝通,向他們展示疫情環境下的投資策略與獲利邏輯。

“此舉效果不錯,多位LP撤回了份額贖回意向,但也有一些民營企業家需要緊急籌措資金用於企業日常經營。”一家國內量化投資型私募基金募資部門主管說。

近期私募通過抱團取暖創業板獲得了較好業績回報,也給份額轉讓提供了支撐,一些潛在買家看到近期私募產品業績逆勢上漲,提升了購買興趣。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