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年終大戰打響!103只產品收益翻倍,私募“私轉公”開閘

距離2019年結束僅剩17個交易日,市場震盪依舊劇烈,不少大股東開始進行減持操作。與股東減持相反,外資則在11月的震盪市中逆市抄底,創下年內新高。

年關將至,基金業績年度排名大戰也即將打響,敏感如私募,儘管指數看似波瀾不驚,卻已在“磨刀霍霍”,私募倉位近三個月以來在本月首次上升,加倉意願也逐步明顯。除了國際資金的被動配置,海外的資產管理巨頭也紛紛加快搶灘中國市場,目前已經有至少25家海外機構在中國成立私募管理人,發行產品61只。

與此同時,繼平安銀行後,“零售之王”招行近日也推出了私募定投服務,並將認購起點降至40萬元,正式打破了百萬門檻。招行首批10傢俬募均是知名私募,包括淡水泉、重陽、拾貝、朱雀、中歐瑞博等老牌私募,門檻降低之後,更多的投資者可以參與到私募市場之中。

此外,今年上市公司也成了私募的忠實粉,展鵬科技近期拿出1500萬元投了兩傢俬募旗下的產品,該公司今年已經先後7次認購了6只私募產品。據統計,今年以來已有9家上市公司共拿出8.23億元認購15只證券私募基金的份額,彤程新材、今世緣、九牧王、雪浪環境、金禾實業等上市公司都名列其中。

​私募年終大戰打響!103只產品收益翻倍,私募“私轉公”開閘

1、年終大戰打響,私募加倉意願強烈

今年雖然未能迎來投資者們期待的牛市行情,但眾多題材熱點也潛伏著不少賺錢機會,憑藉對結構性行情的準確把握,不少私募賺得盆滿缽滿,更有多隻私募基金在今年以來實現了業績翻倍。

根據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在納入統計的股票策略私募產品中,今年來的平均收益是24.10%,有103只產品實現了超過100%的收益,超過50%收益的產品更是多達787只,其中最高收益高達1587%,在收益翻倍的私募基金中,主要是以主觀多頭策略為主。

距離年末收官已不足20個交易日,私募年度業績排名大戰愈演愈烈,不少私募正開足馬力,全面進攻。在近期市場持續偏弱震盪的背景下,股票私募在具體投資應對方面也並不悲觀。根據私募排排網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12月融智中國對沖基金經理A股信心指數為為109.43,與11月的107.56相比有所提升,不少私募基金經理對12月股市的信心有所增強。

​私募年終大戰打響!103只產品收益翻倍,私募“私轉公”開閘

就倉位而言,目前股票策略型私募基金的平均倉位為67.04%,也相比上個月同期的66.55%提升了0.49個百分點。9月末,私募平均倉位大幅降低,近2個月則連續上升,目前私募基金的平均倉位處於相對較高水平。數據顯示,截至11月末,15.17%的私募處於滿倉狀態,相較上月末提高4.1個百分點。此外, 12月A股市場倉位增減投資計劃指標值為107.58,相比上個月上升5.29個點,是近3個月來的最高值,這意味著在9月末私募平均倉位大幅降低後,基金經理目前的加倉意願相對明顯。

​私募年終大戰打響!103只產品收益翻倍,私募“私轉公”開閘

2、外資私募加速佈局,備案產品已達61只

今年以來,外資佈局中國的步伐仍在加快,近日全球知名金融服務公司霸菱宣佈推出旗下首隻中國境內私募基金,至此,外資私募備案產品合計已有61只。霸菱亞太區總裁羅德仁對外表示,隨著新基金的發行和上海新辦公室的設立,霸菱正進一步擴大在中國的業務版圖,在中國這個重要的金融市場拓展業務及提供更多產品服務。

從富達利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獲批成為國內首家外商獨資私募,到如今霸菱落地首隻境內私募基金,近三年時間,外資私募佈局中國市場的步伐不斷加快,備案產品數量和資管規模不斷刷新。

截止目前,今年已經有聯博彙智、安聯寰通、德劭、霸菱、野村、騰勝6家外資私募管理人登記備案,與去年備案基本持平,其實不乏知名外資機構,從備案產品數量來看, 2019年來新備案36只產品,超過歷史總數的50%,外資私募基金備案數每年都在以遞增的趨勢增長。

分季度來看,2019年一季度備案5只,二季度備案8只,三季度備案16只,四季度目前備案3只,備案上漲趨勢明顯。其中施羅德發行最多,其次是瑞銀資產、路博邁、惠理、安中、畢盛,已備案的外資私募管理人均有產品在發行。

不僅發行產品的數量在增加,發行產品的策略也越來越豐富,目前外資私募備案的產品包括股票、債券、量化、FOF和多元策略等,主投A股的市場主動管理股票策略產品數量最多。

分產品策略來看,2019年來新成立的外資私募基金有18只股票策略,約佔53%,6只債券策略,4只複合策略,3只組合基金以及3只其他策略。可以看到股票策略、債券策略仍是外資佈局的主流,代表性的有施羅德、路博邁、惠理、元盛、瑞銀等。

​私募年終大戰打響!103只產品收益翻倍,私募“私轉公”開閘

對於外資私募紛紛進入中國,私募排排網基金經理夏風光表示,外資私募基金佈局中國市場的節奏明顯加快,金融行業加速對外開放的政策起到了重要的推進作用。中國市場增速快,發展前景廣闊,而且存在不少估值有吸引力,成長空間大的企業。中國作為新興市場的代表,越來越成為全球配置的重要部分。外資私募進入中國,對於中國的監管、交易規則以及對國內市場、公司的研究,都需要一個逐步深入的過程,業績體現也會是漸進式。現在還是外資私募佈局的早期,產品競爭力的顯現和市場認可程度都需要時間。

3、伸向公募蛋糕,“洋私募”已可啟動轉公流程

外資私募的動向也不甘示弱,我國的資本市場正在持續為國外資本打開,外資私募正在將手伸向公募這塊蛋糕。目前超20家外資已獲外商獨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資格的“洋私募”,已經可以申請在中國境內設立公募基金,即“私轉公”的申請流程已經開啟。轉為公募基金的註冊資本金要求為4億元,且投資系統等需要做到本土化。

2016年6月,中國證監會表示,允許符合條件的外商獨資和合資企業,申請登記成為私募證券基金管理機構,在中國境內開展包括二級市場證券交易在內的私募證券基金管理業務,由此拉開了外資私募進入中國市場的序幕。

2019年10月11日,證監會正式明確券商、基金、期貨取消外資股比限制時點,採取三步走策略:2020年1月1日,取消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4月1日,取消基金管理公司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12月1日,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

而現在,對外商獨資私募基金“私轉公”的放開,無疑體現著我國資本市場對於國外資本的進一步包容與開放。富達利泰投資是提早佈局“私轉公”的機構之一,據瞭解,富達利泰投資在今年年後就開始準備謀劃公募業務,並表示“富達計劃暫停發行更多私募產品,後續會按照公募的標準對公司進行升級,公司此前還專門對外包服務商進行了篩選。” 在11月6日,富達國際也宣佈,公司正積極準備並將在恰當時機提交公募基金牌照申請,這也是富達國際首次明確表態將提交公募牌照申請。

“私轉公”在對於國內的機構來說已經不是新鮮事。包括鵬揚基金、凱石基金、博道基金和弘毅遠方基金、朱雀基金、同泰基金在內,目前國內已經有6傢俬募基金成功轉為公募。不過外資在不斷湧入的同時,也對國內市場保持一份冷靜,對“私轉公”政策的落地,許多外資私募機構仍持觀望態度。

對此,私募排排網研究員劉有華評價,外資公募和本土的公募基金相比,優劣勢也比較明顯。優勢在於國際品牌影響力大,募資相對而言比較容易,可以憑藉品牌效應迅速打入市場。而劣勢也比較明顯,國內的公募基金產品種類繁多,而且大部分產品標的都具有非常明顯的中國市場特色,其估值和市場定價、以及投資邏輯都和國外有很大的不同,投資理念要想適應中國市場,仍需時日觀察。

劉有華還指出,外資私募“私轉公”短期內對國內的公募基金市場影響不大,因為國內的公募基金起步早,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無論在制度建設上,還是市場影響力方面,都已經比較成熟。而參考外資私募在國內兩年發展期,管理規模也就60億左右,所以可以預見的是,短期內外資公募對本土公募的衝擊力應該相當有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