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肺炎疫情的“危與機”加速引爆新一輪產業革命

2016年1月,美國舊金山最大的出租車公司Yellow Cab宣告破產,這是因為優步(Uber)不僅搶走了乘客,還搶走了司機。這也說明了科技的兩面性――創造的同時,也在破壞。

疫情帶給企業的機遇與挑戰

技術的演化有兩個邏輯:第一,可以做什麼,即所有的創新都是建立在現有的人類知識和技術的積累之上,有些時候人的想法很超前,但技術手段達不到,所以技術演進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第二,需要做什麼,技術創新是需求導向的,它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每個時代都有其特定的問題需要解決,很多時候這些問題就是科技革命自身帶來的,即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又產生了一些新的問題,比如信息與通信技術的發展解決了信息傳輸的問題,但也產生了信息安全的問題。要解決這些新問題又需要新的技術,產生新的產業。那麼,人類發展至今,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

時下中國最迫切的問題就是如何打贏新型冠狀病毒狙擊戰,並且要儘量降低經濟代價。時間不僅是人的生命線,也是企業的生命線。疫情之外,在經濟層面引發社會關注的焦點就是中小企業。在疫情發展期間,清華和北大聯合調研了995家中小企業:34%的現金流只能維持1個月,33.1%的現金流只能維持2個月,17.9%的現金流只能維持3個月。也就是說,如果這樣的緊急狀態持續3個月,樣本中將有85%的企業面臨流動性危機。而對於那些還沒有產生現金流的初創型企業來說,生存狀況可能更嚴峻。

危與機總是相伴而生,對於有些企業來說,機遇大於挑戰。

筆者所在的券商行業,以前經常開電話會議,這對於短頻快的熱點評論是可以的,但對於常規性的路演(由於需要PPT的輔助)電話會議的效果就比較差。所以,對於視頻會議系統的提供商而言,此次緊急狀態就是一個機遇。需求方不只是券商,還包含學校以及培訓機構等。另外對於任何企業來說,開會都是家常便飯,但在這種狀態下只能開視頻會議(或電話會議)。類似的還有新一代的遠程辦公系統軟件開發商、遠程醫療服務商等都將迎來機遇期。本次疫情將催化線下場景加速移至線上,成為此類創新是一種推動力。

技術創新促進產業變革

法國社會科學家加布裡埃爾·塔爾德(Gabriel Tarde)在1890年出版的《模仿的規律》中描述了創新(新產品、新觀念或新信仰)發展的一般規律:“起初進展緩慢,接下來是迅速和勻加速的發展,然後發展逐步減緩下來,直至最後停止。”塔爾德正是用這個規律來描述新事物的擴散動力學。一開始公眾不熟悉新穎的事物,對大部分人而言,正是這種陌生感導致新事物難以被接受。但是,一旦越過了最初的壁壘,新事物的市場滲透速度就會提高,直至飽和,滲透速度會放慢下來。然後,它可能被另外一個新事物替代,從而出現負增長,直至被淘汰。這是創新擴散的一般性規律,有助於加速其擴散。

任何創新以及創新的擴散都是在一定的時間、空間和人群中展開的,創新從研究到發展再到擴散有一個生命週期,而這個週期一般都比較長。創新和接受創新都是勇敢者的遊戲,奧地利政治經濟學家熊彼特也認為,在創新蜂聚現象出現之前,先要克服各種社會阻力。這是因為創新關係到世界觀的改變,而人類有嚴重的路徑依賴特徵。所以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說,阻礙進步的主要不是對舊事物的依賴,而是對新事物的接受。創新的擴散速度是與消費者對創新的接受速度連在一起的。一個現實的案例:基於健康的考慮,推廣人員計劃在秘魯的一個小村落裡推廣喝開水。該計劃實施了兩年,最終還是以失敗而告終。再比如,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電腦鍵盤――QWERTY鍵盤,早在1873年就誕生了,一直使用至今,但實際上它有很多缺點。1932年,華盛頓大學德沃夏克教授研發了另一種鍵盤,試驗證明用戶使用新鍵盤打字效率會大大提高,但至今仍未被使用。所以,很多時候新事物的失敗,不取決於於它產品本身的優劣,而在於市場營銷成功與否。

從週期的角度來說,技術創新是形成康德拉季耶夫週期(“長波”)的決定性力量,其時間長度為45~60年。人類第一個長波的起點被認為是1790年前後,時值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研究長波的學者認為,2010年前後,起源於二戰後的第四個長波結束了,而起源於1980年代的第五個長波也進入了拐點。由於長波是連續的,2010-2020年間將是第六輪長波的起點,這一輪長波將持續到本世紀中葉,其代表性技術創新包含:新材料(如納米技術)、人工智能(AI)、高端製造、物聯網、航空航天、生物製藥、基因工程、量子計算和區塊鏈等。

新技術的誕生帶來了模式的創新和效率的提高,企業若不思考變革,就只能被“革命”。隨著新一輪技術創新浪潮的到來,傳統企業紛紛轉變發展思路,尋求自我迭代。比如,德國空氣壓縮機制造商凱撒公司決定停止銷售空氣壓縮機,改為免費提供,按空氣壓縮量向客戶階梯式收費,其採用的服務方式是讓客戶端所有空氣壓縮機聯網(IoT),實現聯動,並利用人工智能優化運行狀態,這樣就可以節省60%的電量。從而,凱撒公司擴大了市場份額,消費者也節約了電費。做出類似改變的還有傳統的汽車公司,比如福特准備從汽車生產商變為汽車服務商。

當然,技術帶來的改變不只是模式的創新,還會促成新產業的誕生。蒸汽機催生了鐵路產業,微處理器帶來了信息技術產業的爆發,IoT、AI、5G、大數據和雲計算等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也將進入新的時代。這些背後都是產業的變遷,這就是技術創新帶來的“創造性破壞”的力量。

創新實力決定國際話語權

綜合國力由各個企業的實力綜合而成。如果中國有更多的企業能夠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掌握主導權,那麼中國在世界政治經濟體系中也將更加具有話語權。美國為何能夠在過去100年中掌控世界霸權,原因就在於他的創新活力。創新實力是決定一個國家在世界政治經濟體系結構中位置的最重要單一要素。每一輪長波都有少量主幹創新,比如能源、資源、動力、交通、信息和通信等,它們是社會各個方面運行的基礎設施。哪個國家擁有更多的主幹創新,就越能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的主導者,也就越有可能成為世界體系的中心國家。

筆者認為,引爆新一輪產業革命的路徑可能包含:動力源――從蒸汽機-內燃機-電動機-計算機/互聯網到ABC;先行者――智能製造、智慧城市、智能電網、智慧醫療、智能服務業平臺;新基礎設施――從鐵公雞-鋼鐵-能源到5G、IoT、芯片、算力;被賦能者――傳統的能源行業、服務業、消費品行業和裝備行業滲透;人力資本――科學家,這是序曲,也貫穿始終;金融支持――強大的資本市場和私募股權投資。

無論從歷史邏輯還是因果邏輯來看,我們都正處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起點。它將決定未來世界的格局,也就是未來半個世紀中國在全球的話語權。大國競爭的關鍵詞是創新!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