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碎語(78)


“自思”與“自私”,是一對頗有關聯的詞彙。所謂“自思”,並非是為了一己私利而打“小算盤”,而是“自省”與“反思”。人們常說“手摸胸口想一想”,即是“自思”的表現。

“無私”之人,必有“自思”之心,“自私”之人,必無“自省”之德。任何一個胸懷無私與寬容之心的人,不論他的地位多麼卑微,他都具有一種令人感佩、高山仰止的人格魅力。

在丹麥和瑞典發生戰爭期間,一個丹麥士兵在打掃戰場時發現了一個身受重傷、奄奄一息的瑞典傷兵,便把自己的水壺遞到他的嘴邊,可就在這一剎那,瑞典傷兵卻拔出匕首刺進了丹麥士兵的大腿。丹麥士兵沒有暴跳如雷,沒有以牙還牙,而是說:“夥計,火氣怎麼這麼大呢?本來你可以喝一壺水的,但是現在,你只能喝半壺水了。”後來,這個丹麥士兵受到了國王的接見和嘉獎。

中國古時有個官員,一天收到一封來自遙遠家鄉的書信,在信中,家人向他歷數了鄰居在“隔牆事件”中的種種“罪惡行徑”,要他務必為家人撐腰,給親人“紮起”,重重懲罰鄰居給自家出一口惡氣。這個官員在回信中寫了這樣一首詩:“千里捎書為打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這位官員,可謂是個“站得高看得遠想得開”的善於“自思”的“明白人”。

流年碎語(7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