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新生兒要做聽力篩查?

用戶105802817427


在寶寶出生後48小時~產婦出院之前,醫生會對寶寶的聽力進行初步篩查,這個檢查是非常重要的。


為什麼新生兒要做聽力篩查?

如果寶寶的聽力有障礙,在學習語言時也會遇到困難,在兩歲以後才被發現聽力異常寶寶,這樣可能就錯過了語言學習的最好時機。

新生兒先天性聽力損失是常見的出生疾病之一,發病率高達1%~3%。也就是說,100個新生兒可能有1~3名有聽力障礙。如果寶寶聽力有異常,在出生的前6個月,進行干預和治療,效果更好。

新生兒聽力篩查怎麼做?

寶寶進行聽力篩查需要在相對比較安靜的環境下,醫生可以通過儀器的記錄評估寶寶的耳蝸功能。一般會選擇寶寶睡著了進行,這樣可以避免寶寶哭鬧、吞嚥等干擾影響結果的準確性。我家二寶就是在出生的第三天,睡著的時候醫生給做的聽力篩查,一般5~10分鐘就結束了,不會對寶寶有什麼影響。

ps:如果寶寶沒有通過初步篩查,需要在出生後的42天內進行第2次複查。

聽力篩查沒有通過就表示有聽力損傷嗎?

這個是不一定的。雖然目前的聽力篩查手段都比較先進,還是會可能會出現假陽性。我們是打字比如說寶寶的耳朵有分泌物或者是周圍環境的噪音干擾、寶寶哭鬧等情況。

可以在42天產後複查時再次做檢查,避免結果誤差。

總之,聽力篩查對寶寶來說非常重要,它才是早期發現聽力障礙的有效方法,建議父母們一定要及時給寶寶做聽力篩查。

多平臺邀約原創作者,高級育嬰師,一位兒童心理學專業的二胎媽媽,專注孕期、育兒、早教、餵養與護理知識分享!希望這篇文章對您有所幫助!

IF枕邊育兒


導語: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大約每650個新生兒中就有一個,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聽力問題,這些有聽力障礙的嬰兒,如果在六個月大之前就接受早期的治療,等到兒童期在做聽力測試,效果就會比那些沒有接受早期治療的好很多。

之所以瞭解這麼多,是因為我家寶寶剛出生時,右側耳朵聽力篩查不合格,後來醫生反覆檢查了5、6次總算順利通過。當時仔細諮詢了婦幼保健院的朋友,他說對於聽力有障礙的孩子,越早發現,越早治療,療效就越好。

國內的醫院在寶寶出生2~3天,就會給寶寶做聽力篩查,如果第一次沒有通過,會隔幾天再做,如果還不通過,一個月後還會複查。

重點提示:做新生兒聽力篩查時,需要在一個安靜的外界環境,媽媽可以先把寶寶餵飽之後,再配合醫生進行測量。

新生兒聽力篩查方法:

1、在嬰兒耳朵裡塞耳塞,

耳塞裡發出滴答的聲音,

檢測嬰兒對聲音產生的反應。

2、在嬰兒的頭皮上接上傳感器,

通過測量嬰兒的腦波對聲音的反應,

來判斷嬰兒的聽力情況。

以上這兩種情況都非常安全,有些寶寶初篩時可能不通過,並不代表孩子聽力一定有問題。過一個月之後可以再次篩查,如果結果仍然不通過,就需要專業的醫生對孩子進行聽力評估,對症治療。

溫馨提示:一般來講,做聽力檢查的護士們經驗都非常豐富,因為他們每天要測量幾十個新生兒,見過非常多的異常案例。不誇張地說,新生兒是否有聽力問題,他們一眼就能看出來,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多多請教他們。

祝您好孕,祝寶寶健康成長!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今日討論:你知道新生兒什麼時候做聽力篩查最合適嗎?

我是“滿爸育兒經”,經驗豐富的育兒達人,多平臺原創育兒作者。堅持分享科學育兒知識,為朋友們帶來最前沿、最科學、最實用的育兒方法。期待您的關注!

滿爸育兒經


一般來說,聽力是人們語言學習的重要前提。如果聽力有障礙,那麼孩子的語言發展能力就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所以,在給新生兒做聽力篩檢,能夠儘早地發現孩子是否有聽力障礙,這能夠早期進行干預,提高孩子的聽力和語言發展能力。

通常情況下愛,在寶寶出生48小時後進行初次聽力篩查。如果初次篩查沒有通過,則要在出生後30天或是42天接受篩查。這次沒有通過,則要在42天只3個月內開始相應的聽力學和其它醫學評估來進行確診。

如果小寶寶被診斷為永久性聽力損傷者,則在6個月以內接受干預,並進行系統的康復訓練和治療。



歐爸說


因為在孕期可以看心臟有沒有問題,四肢有沒有問題,卻不知道聽力有沒有問題,現在醫學發達但是也沒辦法知道懷孕時胎兒的聽力有沒有問題。

懷孕時不知道有沒有問題,那麼出生後就要盡力瞭解孩子的聽力是不是有問題。

早發現聽力問題可以儘早矯正,做到聾而不啞。

我們現在在外面經常看到一些用手語的聾啞人,這些孩子大部分是因為小時候就有聽力障礙,而家長不知道,一般以為孩子是正常的,一般到孩子學說話時因為聽不到聲音所以不會學說話,變得又聾又啞。如果孩子一出生就發現聽力的問題,可以及時矯正,大多數孩子可以做到聾而不啞。孩子只是聽不到或者用助力器也可以聽到,但是可以正常的說話,大大有利於以後的學習和生活。

所以現在國家規律所以的新生兒出生後在醫院進行聽力篩查,因為是篩查,所以如果沒通過還會在42天再次進行篩查,而如果再不通過才會去專科醫院進一步檢查。

特別是一些有聽力高危因素的新生兒更加要注意重視聽力篩查:

比如孩子出生後就要住到新生兒重症監護室中而且超過24小時;媽媽懷孕時有過鉅細胞病毒、風疹病毒、皰疹病毒、梅毒或弓形體等感染;新生兒低出生體重或者是早產兒,比如出生體重低於1500克;病理性黃疸甚至需要換血;媽媽在孕期使用過耳毒性藥物;新生兒Apgar評分1分鐘0-4分或5分鐘0-6分;可能存在或懷疑有與聽力障礙有關的綜合徵或遺傳病。

話題上:你家孩子出生後做聽力篩查了嗎?


菁媽育兒


我是育兒予你一名在職康復治療師,我來回答您的問題。

我家寶寶出生的第二天,醫院就讓做了個聽力篩查。聽力篩查有助於孩子的成長,是國家明文規定的新生兒檢查項目。對一些先天性耳疾病的患者,能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

2004年12月,衛生部首次正式將“新生兒聽力篩查技術規範”納入《新生兒疾病篩查管理辦法》,2009年2月,衛生部重新頒佈的《新生兒疾病篩查管理辦法》(衛生部64號令)對新生兒聽力篩查技術規範進行了修訂。新的管理辦法規定,從2009年6月1日起,在全國全面啟動新生兒聽力篩查工作。


新生兒聽力篩查對象:一是出生的正常新生兒;二是對具有聽力障礙高危因素新生兒。

新生兒聽力篩查的時間 :正常出生的新生兒通常在出生48個小時之後接受初次新生兒聽力篩查,如果寶寶出生後即住進新生兒重症監護室,病情穩定後,在出院前再進行初次聽力篩查。 新生兒初次聽力篩查未通過,要在出生後30天或42天左右接受聽力復篩。 新生兒復篩仍未通過,要在3個月內轉診至兒童聽力診斷中心進行診斷性檢查。檢查確定是否真正存在聽損傷,確診為聽損傷的,需要明確聽損傷的程度和性質,及時進行相應的醫學干預和康復。


新生兒聽力篩查的目的:儘可能早發現有聽力障礙的個體,使其在語言發育的關鍵年齡段之前就能得到適當的干預,以使語言發育不受到損害。 早期發現聽力障礙是預防聽力損害兒童語言發育障礙的唯一重要因素。常規體檢和父母識別幾乎不能在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年內發現聽力障礙,從而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唯有新生兒聽力篩查才是早期發現聽力障礙的有效方法。


你家孩子出生做聽力篩查了嗎?歡迎下方評論互動。我是育兒予你,一名在職兒童康復治療師。歡迎關注,我們一起探討科學育兒。如果我的文章對您以及您的家人有幫助,記得點贊哦!您的關注是對我最大的認可!!!


一隻康復獅


點擊藍色【 】立即下載

←(點擊跳轉下載)

填我邀請碼【CSKH5K2L】(注意:長按複製邀請碼)

你我各得32元【可以立即提現】

今日頭條極速版推新送現金紅包啦!!!看文章完成閱讀任務有錢,更有連續三天閱讀每天得3塊,總共累計再得9塊,邀請的親人看文章最高獲得邀請獎勵金32元現金紅包,每天自己閱讀也能賺錢。不要看我賺這麼多,你也可以通過推薦好友下載賺這麼多,趕快去下載看看吧!!!紅包可立即提現,我已經賺了33434.04元。

現金紅包新活動,錯過就沒了!拿起你的富貴小手幫我點一下,你我都能拿錢!!!

點擊藍色【 】立即下載

(點擊跳轉下載)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ad446612baf00138f32a93dee1cc396e\

江郎財進y


(耳科趙醫生頭條問答2017-10-26) 新生兒聽力篩查是指使用客觀的檢測儀器來對新生兒進行聽力評估,這個篩查的目的是為了“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先天性聽力障礙患兒。先天性聽力重度損失可影響嬰幼兒接受聲音信息,造成言語和認知等發育障礙。新生兒聽力篩查是我國衛生部(現衛計委)於2010年頒佈新生兒疾病篩查的項目之一。我多數地區實行的新生兒聽力篩查模式為出生後3天初篩,42天內復篩,未通過檢查的孩子於出生3個月後轉至上級聽力診斷機構做進一步的聽力學診斷。

最常使用的篩查方法是耳聲發射和聽性腦幹反應,耳聲發射是利用耳蝸產生的聲能可以經過中耳、鼓膜,傳播到外耳道被相關儀器記錄下來特點,模擬了聲波進入內耳的逆過程。耳蝸的外毛細胞的主動活動會釋放能量,引起基膜的振動,進而引起外耳道的空氣振動。耳聲發射能夠反映內耳的功能,如果有因素導致耳蝸外毛細胞功能受到損傷超過40dBHL 時,耳聲發射就會明顯下降甚至消失。聽性腦幹反應篩主要通過電子儀器記錄內耳毛細胞在刺激下產生的神經衝動沿蝸神神經傳遞到大腦皮質聽覺中樞的過程。

在沒有實行新生兒聽力普遍篩查的情況下,發現兒童耳聾的年齡平均是兩歲,農村地區接近三歲。嚴重的聽力障礙兒童如不能在11個月前進入學語期, 在語言發育最重要和關鍵的2- 3歲內不能建立正常的語言學習, 最終重者導致聾啞。新生兒聽力篩查能早期及時發現聽力障礙的兒童, 使用助聽器、人工耳蝸等人工方式幫助其建立必要的語言刺激環境, 則可使語言發育不受或少受損害, 最終達到降低聾啞兒發病率之目的。


耳科趙醫生


您好,新生兒聽力篩查一定要重視,因為這是早期發現新生兒聽力是否有問題的重要手段。通常在寶寶安靜或者是睡著的情況下,兩分鐘左右就能做完這個篩查,絕大多數的寶寶都是在甜美的夢鄉中,就不知不覺的完成了聽力篩查,結果當天就能出來,上面會顯示寶寶左右耳是否通過測試。

初生嬰兒因為耳道里有羊水、胎脂等,可能會影響首次聽力篩查的結果,如果首次聽力篩查不通過的寶寶,一個月後複查,一般都被證實聽力是正常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


立聰堂助聽器揚州二店


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

我家寶寶出生,剛過三天就做了聽力篩查,還好全部通過了。

那時候就很好奇的問了醫生,為什麼要做 聽力篩查呢?

醫生說:嬰兒在剛出生的時候,聽力和視力都沒有完全發育,我們作為家長無法通過常規的感觀去判斷孩子是否發育正常,做這個篩查有利於瞭解到寶寶的內在發育情況,能及早的發現問題,及早治療。有利於對症下藥,以免遺留問題越發嚴重。

任何疾病在早起發現都是能及時治療的,為了寶寶的健康,一定要配合醫生檢查,切勿因為一時的偷懶,危害到孩子的一生。

以上是本人關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如果你有更好的解答,還希望分享在評論。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喜歡我的分享。

祝願每個寶寶健康成長,快樂童年。


回到村裡當奶爸


或許有的家長會認為,聽力受損出現的概率並不大,我們不妨先來看一組數據。uptodate 的統計數據表明,在1000個新生兒中就有1~3 名有著明顯的雙側聽力損傷,而中、重度聽力損傷的發病率為1:900~2500,如果是單側大於30 分貝的聽力損傷的發病率則高達6:1000。由此可見,聽力損傷對於孩子來說絕對不是一個很小概率的事件。

越是早期的聽力損失越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在嬰幼兒期,如果沒有得到及時干預,即使是輕度的聽力損失也會導致孩子在行為等方面出現嚴重的生理障礙。同時,如果聽力損失不能得到及時的發現和干預,不僅會導致聾啞、言語發育遲緩,在兒童情感、心理、社交等領域也會引起發育遲緩,進而給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的負擔。

那麼聽力損傷的原因又有哪些呢?這就得從聲音的傳導過程講起,聲音首先經過外耳和中耳進入內耳,然後在耳蝸內被轉化成神經電信號傳入大腦。由此可見,不論是外耳或者中耳的結構出現問題導致聲音無法傳入,還是耳蝸以及此後的神經電信號傳導以及大腦接收功能出現問題,都會引起聽力的損傷。概括來說,聽力損傷的原因有傳導性、感音神經性以及混合性三種。

因為傳導異常引起聽力損傷的孩子往往可以從外觀上看出來——有些孩子可能會有小耳甚至無耳畸形、耳道狹窄等,但是感音神經異常的孩子卻很難從外觀上判斷,所以對於新生兒來說,通過早期進行聽力篩查來明確有無聽力損傷,並給予及時處理,對於孩子今後的各項能力發育都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特別是對於那些有高危因素,例如早產兒、先天性感染、重度高膽紅素血癥的孩子來說,聽力篩查的意義尤為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