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連載」他被稱為清初廣東第一隸書高手,他是覆巢下的完卵

那些書法家們~第295篇

【原創連載】他被稱為清初廣東第一隸書高手,他是覆巢下的完卵

陳恭尹是著名抗清志士陳邦彥倖存的兒子,他的父親陳邦彥是嶺南三忠之首,另外兩位是陳子壯、張家玉。

「原創連載」他被稱為清初廣東第一隸書高手,他是覆巢下的完卵


陳邦彥為當時南粵碩儒名師,設館自謀生計。明亡時,他參加了隆武朝唯一的一次鄉試,得中第七名舉人。發榜前三天,他被隆武帝朱聿鍵任命為監紀推官。隆武二年,又升陳邦彥為兵部職方司主事,監粵兵萬人入江西,助蘇觀生防守北線。贛州失守後,隆武朝的大將鄭芝龍公開投敵,隆武帝被俘遇害。陳邦彥在獨木難支下,隨蘇觀生一同南撤。

陳邦彥南撤後,廣州紹武政權覆亡,在廣東肇慶的永曆帝聞風而逃到了廣西,李成棟軍乘勝追擊。陳邦彥救主心切,定下圍魏救趙之計,決意攻廣州逼李成棟回師。他跑到順德請餘龍幫忙,而餘龍因生活無著,在甘竹灘落草為寇,有兵二萬多人。陳邦彥又聯絡上了東莞的抗清義士張家玉,張也同意助他一臂之力。

「原創連載」他被稱為清初廣東第一隸書高手,他是覆巢下的完卵

父親陳邦彥的書法


陳邦彥率大兵直逼廣州,清巡撫佟養甲生離間計,逼退餘龍。陳邦彥無奈,只好黯然收隊。好在李成棟接到廣州的告急文書後,轉而回援廣州,永曆君臣才從虎口逃生。

陳邦彥又串連東莞張家玉,南海陳子壯,順德胡靖、梁斌,新興梁信灼,新會黃公輔、何世熊,恩平王興,陽江莫廷蘭,東安(今雲浮)何仕璋舉義,合力牽制清軍。李成棟被迫放棄追擊永曆帝,回師東下。

1647年(永曆元年)初,巡撫佟養甲用奸計抓走了在順德龍山避難的陳邦彥的兩個兒子一妾,作為人質,招降陳邦彥。邦彥在招降書上凜然批覆:“妾辱之,子殺之,皆唯命。身為忠臣,義不顧妻子也。”這一妾二子,皆被清軍所害。

「原創連載」他被稱為清初廣東第一隸書高手,他是覆巢下的完卵


陳邦彥多次與清軍力敵,最後一次戰鬥在清遠打響。從早晨打到下午,陳邦彥本人肩中三刀,次子也死在陣前,他知道大勢不好,在牆壁上題詩道:

平生報國懷深,日望西方好音。

已共萇弘化碧,還同屈子俱沉。

寫畢,投水自盡,被追兵拉起,他仰天大笑:“我就是陳兵科陳邦彥!”

陳邦彥被押到廣州後,佟養甲想勸降,可是陳邦彥拒絕了,他寫下了《獄中步文丞相韻》詩,有句謂“泉路若逢文相國,不知雙眼可誰青?”獄中絕食。五日後,1647年(永曆元年)9月28日,佟養甲下令將邦彥押往四牌樓寸磔於市,被割肉離骨,斷肢體,再割斷咽喉而慘死。

全家除陳恭尹僥倖逃走外,均遇難。喪親之痛,延續到陳恭尹晚年,仍無法釋懷。陳恭尹向永曆泣陳其父為國殉難情狀,永曆帝授以世襲錦衣衛指揮僉事之職。

「原創連載」他被稱為清初廣東第一隸書高手,他是覆巢下的完卵


陳恭尹自小受父親的思想影響頗深,在父親的指教下攻讀詩書,崇禎十六年,他十二歲時喪母。永曆元年,十六歲時,父親陳邦彥被俘獲後又寸磔於市。家人全被害,不知何處去時,明末太學生湛粹接他到增城新塘,依湛粹而存。

陳恭尹生的“修髯偉貌,氣局深沉”。全家歿於國是後,他為報家仇、國仇繼續積極參加反清鬥爭,往返於福建、浙江、江蘇等抗清的活躍之地,聯繫各地義軍,投身於各種戰鬥。

永曆八年(1654)春,他二十四歲時,湛粹將次女湛銀嫁給了他,他在增城新塘與湛銀成婚。在中國,有一種人,永遠不會登上歷史的舞臺。但是,歷史舞臺永遠離不開他們,他們連龍套都輪不到跑,幕後也算不上。但是,這個群體有個響亮的名字,叫“義士”。湛粹就是這樣的文士,他先收留了十六歲就落難的少年。待女初長成,又將自己的骨肉嫁給了長大的少年。初始,是義士之為。然後,是父母之為。

「原創連載」他被稱為清初廣東第一隸書高手,他是覆巢下的完卵


永曆十二年(1658),他赴雲貴一帶欲投奔南明永曆帝。但是,因為清軍封鎖雲貴一線,他無法進入,又轉投湖南湘潭,改道北上,繼續在湖北、江蘇、河南間奔走,尋求機會,以圖復明。次年,他探聽到永曆帝已經逃亡緬甸,失望之下,傷心透頂,家仇、國仇何以得報,只好返回增城新塘定居。

永曆十五年(1661),傳聞永曆帝被俘,陳恭尹攜眷隱居於順德羊額。十六年,南明永曆帝被清廷處死,陳恭尹中止了反清活動,專致讀書達十幾年之久。

陳恭尹與嶺南著名詩人屈大均相交甚深,屈大均是他父親陳邦彥的門生,長他一歲。倆人年齡相近,又彼此瞭解,所以,走的更近。“三藩之亂”爆發時,屈大均從吳三桂軍隊於廣西,被委為廣西按察司副司監督孫延齡軍。當時,眾多反清志士渴望陳恭尹有所動作,又“以名重為時所指目”。但是,失望了。永曆三十二年(1678),陳恭尹因與平南王尚可喜有舊交,而被指控涉嫌參與“三藩之亂”遭官府逮捕下獄。關押二百日後,才得到釋放出獄,陳恭尹遂定居在廣州城南。

「原創連載」他被稱為清初廣東第一隸書高手,他是覆巢下的完卵


出獄後,心生後怕,從此心懷畏懼,意志逐漸消沉,遑論壯志了。他避跡隱居,自稱“羅浮布衣”。不敢高調示人,更不敢再與清廷為敵了。晚年寄情詩酒,又刻意巴結清廷權貴,並與之唱酬。被他的友人梁槤當面叱問“何事而僕僕走風塵?”譏諷“可憐一代夷齊志,錯認侯門是首陽”。

陳恭尹也可能不想改弦更張,畢竟血海深仇擺在那,他如此作為,可能也有自保的意思。畢竟,清廷對這樣的人也會防上一手。他才會“貴人有折節下交者,無不禮接。”於是,才會有冠蓋往來,但是,在一些有遺民意識的人看來,陳恭尹如此為,放先人於什麼位置?

「原創連載」他被稱為清初廣東第一隸書高手,他是覆巢下的完卵


陳恭尹書法,通篇透著小心,“字如其人”,信為不虛。猶如蟄居太久,初見生人,皮膚是白了,白的失去了真實。他被稱為清初廣東第一隸書高手,是有道理的,從他的字裡行間,可以讀到他生存的不易。覆巢之下,得一完卵,幸或不幸?

陳恭尹(1631 ~1700),字元孝,初號半峰,晚號獨漉子,又號羅浮布衣,漢族,廣東順德龍山鄉人。

盧秀輝原創作品,歡迎轉發共享,切莫用於商業,違者必究!


「原創連載」他被稱為清初廣東第一隸書高手,他是覆巢下的完卵

盧秀輝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