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中,不少詩人“詩興大發”,這類詩對抗疫滅毒,有多大作用?

領袖詩人盧偉宗


詩是中華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有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詩歌之說,詩歌影響並激勵著一代代中華兒女穿越時空隧道,書寫歷史悲歡,激發豪情鬥志,描繪美好未來。

詩以言志

詩最主要功能就是言志,這也是共識。正因如此,才有"國家不幸詩家幸"之說。

越是在民族危難、國家危亡之時,詩歌就像一盞明燈,一把衝鋒的號角激勵我們無畏無懼前進向前進。湖北人夏明翰的“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激勵著無數的革命先輩為國捐軀。毛主席更是偉大的樂觀主義革命詩人,其詩足可以頂百萬大軍,激勵著革命戰士走出險境,從勝利走向勝利。

同樣,在當前全民抗擊新冠肺炎的危難時刻,詩人們紛紛自覺地拿起筆桿子,與奮戰一線的勇士心連心,用詩歌謳歌他們的奉獻犧牲壯舉,用詩歌給患者以信心和勇氣,用詩歌凝聚中國力量,應該說起到了巨大的鼓舞和激勵。今年的元宵晚會,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一場以詩歌朗誦為主導,並用詩歌朗誦來激起全民戰疫的誓師晚會。雖然有些人並不是什麼詩人,但在此時此刻,面對疫情有感而發的打油詩或順口溜,同樣在堅定著我們抗疫的信心,傳遞著一種正能量。

詩能傳情

詩除了鼓舞鬥志之外,還有一個傳達感情、表達心境的重要功能。一個人最深最真最美的文字表達形式應該就是詩歌。就像熱戀中的男女青年,骨子裡的"詩人"細胞就會被激發出來,彼此一夜之間似乎都變成了"詩人",以詩傳情表達愛意。。

面對如此嚴峻複雜的疫情,面對疫情影響每個人的生活生產,如此而息息相關、密不可分,面對自己的親友和同事或正奮戰一線,或生離死別,面對戰疫中感人至深的人和事,只要是正常的詩人,都會在內心深處被感動或傷感,自然而然會"詩興大發"表達心中的這份真情。就像當前網上有無數詩詞讚美院士鍾南山、悼念已逝去醫生李文亮的那樣,更有無數詩歌謳歌白衣"戰士"和軍隊馳援人員等等,這些詩作也就匯聚起團結奮戰的偉大力量和不朽精神,也溫暖著每個人的心,更鼓舞著我們戰疫必勝的勇氣。

詩可褒貶

詩除了言志和傳情,還有一個功能就是針砭時弊。古詩為什麼特別講究意境,從某些方面講,意境高低即決定詩的水平高低,這也許就是中庸之道吧,但古代文人墨客的詩作大多以物(景)寄情寓事,這看似描景寫物,其實質更多影射當時社會的現狀和詩人對社會的看法。

同樣,在如此大疫面前,詩歌也從一個側面表達了詩人對政府對社會對公職人員的一種看法,或是肯定讚揚,或是批評不認可。各級職能部門可通過讀其詩進行反思或改進工作方式方法,詩外之意或許就是一個真實的民意和民情。

結語

總之,在全民戰疫的關鍵時刻,我們齊心協力,共克時艱。詩人們以其獨特的為民視角、真摯的為民情感,創作出一批經典的抗疫阻擊戰詩詞歌賦。武漢保衛戰早日打贏!湖北加油!天佑中華!

讓歷史永遠記住這些感人至深的平民英勇、平凡壯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