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縣: “疫”霾下的光亮(四)

愛心,義舉,家國情

醫療物資緊缺,一線工作者超負荷運轉,就餐不便,等等。困難與工作總是相伴而生。

一線紀實 | 成縣: “疫”霾下的光亮(四)


1月29日,成縣強盛建材公司經理強濛濛為指定新冠肺炎患者收治的成縣人民醫院捐贈普通口罩600只。

1月30日,成縣海峰岷縣點心經營者張海峰為縣醫院捐贈岷縣點心1376斤。

2月1日,成縣源信茶莊經營者胡杰捐贈方便麵10箱、玻璃水杯48只。成縣優點食品公司經理孫瑜捐贈麵包400份。

2月2日,蘭州新光藥業隴南分公司馮樹章捐贈84消毒液500mlX30瓶,酒精2.5LX8桶。

2月3日,成縣畢家山礦業公司通過縣紅十字會為成縣人民醫院捐款100萬元,用於發熱門診項目建設。

……

捐贈還在更大範圍內繼續,愛如潮水蔓延。

“疫”霾之下,善良的成縣人,和衷共濟,始終堅持昂揚鬥志與“疫”作戰,大家不分貧富貴賤,不分年齡性別,不分崗位高下,不分城鎮鄉村,紛紛自發捐款捐物,或義工支助一線。

檢疫關卡,禁錮了人們的腳步,卻禁錮不了人們的愛心。

2月5日,從新聞上了解到全國上下正在全力以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後,成縣百歲離休老黨員茹澤委託其子向其所在的黨支部上交特殊黨費5000元,支援全縣抗疫工作。

他說:“我雖然年紀大了,不能到一線去貢獻力量,也不是醫生,不會治病救人,但我是一名黨員,也想在這場特殊戰役中出一份力,希望儘快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

一線紀實 | 成縣: “疫”霾下的光亮(四)


這是一個具有73年黨齡的老黨員面對國家危難之時的拳拳之心,簡單,而博大。據茹老所在的原國有企業改制黨支部工作人員介紹,每逢家鄉大災小難,老人家都會上交一份“豐厚”的特殊黨費,幫助度過難關。

這場特殊的戰“疫”,也又一次考驗著人性的良知與底線。

昔日的怨恨、偏見還是誤會,在眼前的疫情之下,一切歸零。此刻,我們同為一張面孔,共有一個名稱,同祈一個心願,那就是黃皮膚;中國人,成縣人;戰疫早勝!

2月9日,成縣小川鎮西寨村檢疫點,67歲的五保戶孫根順給這裡的值守人員送來家裡僅有的二斤點心和幾斤白糖。他說,自己沒文化,給值班人員做飯也無能為力,他搜遍家裡,這是他唯一能拿得出手的點東西。

“他送來的東西雖然不值錢,卻是我們收到的最珍貴的物資,讓我們心裡沉甸甸的。他知道感恩、回報社會。”西寨村檢測點的一名村幹部說。

一線紀實 | 成縣: “疫”霾下的光亮(四)


為給檢疫工作出力,孫根順毫不吝嗇,寧願掏出家底。

檢疫點人員回家吃飯不便,多以饅頭、礦泉水將就。大過年的,顯得有些寒酸。

這天,該鎮韓山村53歲的老黨員豆育生提早在家蒸好20張麵皮,為其村檢疫點人員送去一頓像樣的午餐。同時他還給檢疫點帶去了8件礦泉水和一些消毒液。

“我以前是貧困戶,幾年前享受國家的好政策,貸了5萬元開辦了農家樂,現在脫了貧,日子好過了。”豆育生說,“眼前國家有難,我也應該幫點忙。”

這些情真意切的場面,就在眼前,卻似乎真實的不像在我們身邊。

2月10日,成縣紙坊鎮代塄村90歲高齡的抗美援朝老兵李銀生拖兒媳馬海英將600元現金和一封感謝信送到鎮政府,表示一個抗戰老兵對鎮村幹部抗擊疫情的鼓勵。

老人的兒子遠在新疆工作,是烏魯木齊市一便民警務站的巡控隊員,在這次全民抗疫戰中,他不能回家,也值守在疫情防控一線。

一線紀實 | 成縣: “疫”霾下的光亮(四)


老人分別在上大學和高中的孫子孫女,看到爺爺的舉動,也拿出部分在校的生活費捐給抗疫前線。

2月8日,成縣城關鎮石碑村一檢疫點,一男子將一裝有2000元現金的信封袋放在檢疫點辦公桌上後,悄然離開。

城關鎮李溝村黨員閆愛花,前後輪流為鎮上20多個村的檢疫點送油茶、點心和紙杯。寧寨村貧困戶孟海燕為村檢疫點捐上一百元現金,並送去一箱自制點心。

一線紀實 | 成縣: “疫”霾下的光亮(四)


為了檢疫工作的高效有序開展,各檢疫點還湧現出了很多讓人難忘的“暖心饅頭”,“愛心廚房”,“放心盒飯”,“安心茶葉蛋”等等。

如此義舉,不勝枚舉。每一次採訪,都是一次透徹心靈的洗禮。每一個場面,都是一種無上的實地愛國主義教育課堂。

大“疫”之下,成縣人民無論身處何崗何職,全力付出,助力抗疫,無不彰顯出每一個個體舍小家,為大家,迎難而上、共克時艱的家國情。

願成縣“疫”霾早日驅散,我們依然相親相愛,相攜去赴又一季歲月靜好。

(陳豔豔 撰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