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普通人疫情下的日常生活

疫情襲來,無處可逃


一個普通人疫情下的日常生活

1月31日返城時的地鐵


1月20日,就在過年回家前兩天,我從網上看到了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新聞。然後看到網上各種評論,聽說藥店的口罩都賣空了。忽然感覺一種恐慌感開始襲來。雖然,那時候我所在的城市還沉浸在準備過年的氣氛裡,下班後,我去藥店買口罩,因為看網上說要買醫用口罩,才能夠起到防護作用。去了附近幾家張仲景大藥房,最近的一家說沒有口罩,已經賣完了。又去了另一家,發現裡面雖然還有口罩,但都不是網上說的那種藍色的一次性醫用口罩。於是,又跑去一家比較遠的藥店,裡面只剩下一包5只那種醫用口罩,於是買了下來,那時候一包5塊錢。當時根本沒有想到疫情會持續時間這麼久,也沒有想到會這麼嚴重,問了一個做醫藥的朋友,有沒有口罩可以買,她說有醫藥圈的朋友,把微信推給了我。我看了看,是3M的N95口罩,1000支起發,年前最後一次發貨。當時,想著自己用不了那麼多,也就沒有繼續問,從家裡翻箱倒櫃找出兩包之前防霧霾買的霍尼韋爾的KN95帶呼吸閥的口罩。當時京東買的19.9一包5個。想著就這樣湊合著用吧。當天下午從京東自營看了3M的愛護佳免洗洗手液,因為之前在醫院看到過醫生用這款,下午的時候網上有貨,晚上再看已經無貨。一種莫名的恐慌開始蔓延。然後,去淘寶、京東其他店看,找了一個京東上的店鋪有賣的,於是下了訂單。另外,又在京東官方旗艦店上買了一款潔芙柔的免洗洗手液。

1月21日,看到武漢的這次疫情進一步嚴重。把原來訂的回家的過武漢的火車票改成了從西安始發的高鐵票,當時潛意識避開武漢過來的火車也是一種自我防護。那天,單位已經讓出臺自己的疫情應急預案,當時,很多人也都沒有足夠重視,也許都抱著武漢離這兒還遠的僥倖心理,再加上當時媒體公佈的新聞是可控可防,不會人傳人。22日,去坐高鐵回家,乘坐地鐵的時候先戴了一個一次性的醫用口罩,又戴了一個KN95的在外面,在地鐵裡發現已經有人開始戴口罩了,人還是很多,很多人沒有戴口罩。高鐵上也是隻有一部分人戴口罩,下高鐵後,在老家的公交上,戴口罩的人屈指可數。那時候,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還在為準備過年忙碌著。當時,我爸說村裡開會了,過年不讓走親戚了,當時,給人的感覺是一下子接受不了,感覺不可能,不走親戚還叫過年嗎。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讓我把鞋子消消毒,不讓我先進屋抱孩子,讓我在蒸饃的灶旁燒火燒了半天,那時候家裡的防護概念在農村應該是比較先進的了。

1月23日,大年二十九,開始給家裡貼春聯,準備過年。看到新聞說疫情又嚴重了,武漢開始封城。下意識去淘寶上買了10包一次性醫用口罩共200個,當時3.5一包,總共35元,但是都已經休息,到年後才能發貨。

1月24日,大年三十,今年全省禁放煙花爆竹,下午的時候去給爺爺奶奶上墳,也沒有放炮,還是有很多人從城裡回來上墳的。然後,晚上村裡說,大年初一不讓來回走動拜年了。大年初一早上八點村口的路被攔住了,設置了卡點,不讓外人進,也不讓出。疫情防控升級了。然後,從網上把過年走親戚的高鐵票退了,過年了,今年還是有人放炮的,也不知道從哪裡買的,政府也派人不下來巡查了,現在緊要的是疫情防控,顧不上了。

過年期間,村裡不停的廣播,不聚堆、不出門、出門戴口罩。這是我這輩子記憶最深刻的春節了。一家人就呆在家裡,最大的活動範圍就是院子裡。

疫情之下,人心惶惶

大年初二,單位通知讓返崗上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後來,又說本地的上,外地的先待在家裡等通知。後來看到他們都到各卡點做防控了。後來,通知了讓初七回來上班。當時,老家的公交車、大巴車全部停運。讓弟弟開車送到高鐵站,原來訂的高鐵取消了,改簽的下一趟,高鐵上一節車廂就五六個人。坐地鐵的時候人真的很少,而且地鐵減少了班次,換乘2號線的時候,半個小時才過來一趟。再往北就基本上沒有人了。好像這個城市一下子就靜了下來。大街上基本上沒有人。只有清潔工還在清掃道路。

這一段日子裡,一睜眼打開手機就看疫情確診病例的增長情況。數字每天增長的令人觸目驚心。整個網絡都是在瀰漫著圍繞疫情的各類新聞。似乎整個世界都停止了,就剩下一件事,與疫情作鬥爭,等待這次疫情的過去。由於已經上班了,平時也出去跑,也接觸外人,自己心裡也是忐忑不安。每天一下班回到家給鞋底、門把手噴噴消毒液。然後洗手,對手機也不放心,沒有酒精,有時候用消毒液稍微噴一下,用溼巾擦一下。每次要接觸吃的東西前都洗一下手。口罩、消毒液還是買不到,看到網上幾起使用酒精消毒不當引起的火災事故,於是就沒有打算買酒精。網上下了訂單,疫情管控,一直髮不了貨。

蔬菜開始漲價。那還是剛開始的時候,買了一個洋蔥4塊多,索性就吃大白菜、胡蘿蔔,但是最近也漲價了。市場開不了門,小超市進貨渠道有限,價格居高不下。下班後,回到家,自己就開始研究做吃的,做過紅糖棗花饅頭,自己烙餅,奶香山藥餅,把年前買的蘿蔔全部醃了一大鍋蘿蔔鹹菜,蒸的麵包等的,做的都還不錯,就是蒸了一次發糕失敗了,這個做的比較早,當時應該是沒發好面,然後自己作手擀麵,面揉的不錯,就是後面切面條的時候沒把控好,還需要改進,還有做的剪刀面,吃著都不錯。

每天進出小區量體溫、出入證都成了一種習慣。小區門口的消毒裝備越來齊全,每個人都穿上了白大褂,門口的公告、通知各種示意圖、二維碼展示也比前規範了。看著像是要打持久戰的樣子。但是,目前除了湖北的數據,其他地方的數據都在不斷的下降,感覺這場疫情快要接近尾聲,但是還是不敢有絲毫鬆懈,一下班就是回家,哪兒也不敢去。

越來越多的人治癒出院,在疫情防控中越來越多的感人事蹟在網上不停的刷新著,從湖北紅十字會事件以後,中央指導組去了湖北,在湖北省委書記、武漢市委書記被換的當天,確診病例一下子增加了一萬多例。中央的力度不可謂不大,我們相信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同舟共濟、眾志成城,一定能夠打贏這場戰“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