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瘟疫給我們帶來的哲學思考是什麼?

綿陽市民楊貴


這次的疫情,讓我們付出的代價太慘重了。給我們的啟示,愛護自然,就是愛護自己,保護自然,就是保護自己。與大自然和諧共生,世界才會更美好。


坐火車的同志


這次疫情,的確值得讓我們所有人反思,我覺得的從哲學層面,主要有三個方面:生死、人與自然、宇宙萬物,下面每一條簡單的分享一下我的“思考”。

1、生死觀

其實對我們人類來說,最終極的命題就是生死,因為從存在主義角度來說,我們的生命其實沒有任何意義。

但是我們可以創造意義,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讓這輩子沒白活,讓自己能夠體驗到生活的樂趣,這才是我們作為人的樂趣,但是想要做到上面的這些,你必須保證的前提是“活著”。

生命一旦死亡,或是終結,這一切都是“白扯”!

其實沒有這場疫情,在咱們的一生當中,也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風險,天災、人禍,意外,都可能奪走我們的生命。

只不過這次疫情,讓我們所有人都集中“見證”了一次死亡,並且讓所有人都感覺到,我也有“死亡”的風險,這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讓所有人都“被迫”面對和思考死亡。

是啊,人類是渺小的,生命是脆弱的,其實一直都是這樣,只是你“工作忙”,沒空思考罷了。

面對生死,其他的一切都是“扯淡”,什麼車子、房子、工作,這些統統都要按下暫停鍵,統統都要給生死讓路。

因為如果你死了,你所為之奮鬥的車子、房子、工作,都是沒有意義的。

我知道,死亡是一個沉重的話題,但是沒有人可以“逃避”!

所以大家必須學會正確的面對死亡,下面是我總結的一點小方法。

在生活,或者一些節目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假如你還有三天時間,你會做什麼?”“假如今天是世界末日,你會做什麼?”“假如明天你就要離家這個世界,你會做什麼?”

多去讀讀這些句子,多在自己的內心問自己幾次,甚至每天,每時每刻都可以問,因為死亡一直伴隨著我們,而且是一天24小時,一刻也不停息的伴隨我們。

甚至在我們睡夢中,死亡也會時刻“提醒”我們。

所以死亡是我們永遠繞不開的話題,正如我上面說的那樣,沒有人可以逃避。

經常思考死亡,可以讓我們更加坦然的面對死亡,會讓我們活的更加明白,會讓我們知道,自己的生命該去做點什麼,會讓我們活的不那麼遺憾。

這就是我總結的小方法——“有準備死亡”!

如果你對死亡,時刻準備著的話,反而不會活的慌張、恐懼,而是更加的愛自己親人朋友,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從而也會更加幸福。

大家可以實踐一下,我是覺得這個方法挺好用的。

2、人與自然

老子曰: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

這裡面的“道”,可以理解為大自然。

就是說大自然本來就是很“樸素”的。雖然很小,但是沒有人可以讓大自然“臣服”,沒有人可以支配大自然。

(上面說大自然很小,這個可能和古人的世界觀有關係,那個時候的人,估計都不知道自己腳下的這塊大陸有多少面積,更加不知道地球有多大。)

但是就算是這樣,老子也認為,沒有人可以支配大自然,後面的意思,就是如果王侯能遵守和大自然“和諧相處”這個規則,那麼天地萬物,都將遵守規則,“自賓”,就是大家自己剋制自己,互不侵犯。

可見在老子的思想裡面,認為王侯是人類之王,是世界的主宰,認為人是萬物之王,當然,這個也和老子那個時代的“世界觀”有關係。

隨著現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飛天入地,還可以深海鑽探,但是和廣闊的地球相比,人類真的不算什麼,和廣闊的宇宙相比,人類似乎更加沒有資格。

雖然我們在不斷的開發自然,利用自然,甚至一度宣稱“征服自然”。

但是現在,我們認識到,地球上“活著”的生命,遠遠不止我們人類。

地球是一個生命家園,也是一個生態家園,在這個大家園裡面,每種生命都有自己存活的權利,在這個生態系統裡面,每種生命都有自己不可替代的角色。

這就像上面老子說的那樣,萬物都要“自賓”,這裡面也應該包括人類。

雖然這次的病毒的源頭沒有查明,但是很多證據都指向了“野生動物”。

就像網上說的那樣,蝙蝠這種東西,不招惹人類,已經是萬幸了,但是人類偏偏要去招惹蝙蝠。

病毒也可以理解為一種“生命”,至於它存在的意義,沒有人能知道,這是大自然的法則,人類在對抗病毒的時候,除了天花之外,幾乎都是慘敗。

可以說除了天花之外,人類從未“征服”過其他病毒。

本來人家病毒在野生動物身上,活的好好的,就像蝙蝠一樣,可以和很多病毒共生,但是人類偏偏“不守規矩”,要去招惹。

不要低估大自然的“報復”,不僅僅是爆發疫情,洪水、地震、火山,大自然的怒吼,從來沒有停止過。

所以通過這次疫情,人類應該更多的思考,如何和大自然和諧相處。

3、宇宙萬物

這個就比較深奧了,覺得沒必要深度探討。

不過大家,可以自問一下,病毒是從哪裡來,世界上為什麼會有病毒這種東西,進而思考,什麼是人,我們人從哪裡來,茫茫宇宙中,為什麼只有地球上誕生了我們人類,再進一步思考,地球從哪裡來,它為什麼會繞著太陽轉,哦,萬有引力麼?那麼萬有引力是從哪裡來的……

這就是宇宙的萬事萬物,雖然我們目前還無法完全解答這些問題,但是我們應該思考,這些宇宙萬物,或許都是有聯繫的。

所以不要輕易破壞規矩,不要打壞平衡,要尊重自然,敬畏宇宙!

好的,今天就聊到這裡了!


太行山下小小強


哲學思考或思維,不是囿於個人,而是立足於整個人類,即包括過去、現在、將來的的整個人類的理性思考或思維,新冠病毒肺炎的哲學思考同樣如此。

其一,人類是天地之子,是本來就存在的自然界的產物,是迄今為止所知的唯一具有思維創造能力,利用自然及規律而創造了人化的客觀存在即人類社會的天之驕子,但它生於天地自然,服從自然利用自然創造世界是它的本性,不能違背自然及規律,也不能無所作為而聽憑自然擺佈,因為人的本性如此。我們所見到的人類社會現實,是淘汰了違背自然及其規律後的現實。

其二,人類對自然的認識利用和創造不是個人行為,而是在一定的社會關係下進行的,這是人是社會關係總和的本意;對這種社會關係的根本觀點和行為及評價就是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往人們常常把它看成書本上抽象物理想物,而這新冠疫毒及抗疫現實,卻活生生的展現並用實際實踐寫在人們面前,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徑渭分明:前線的科學家、醫護人員、工作人員、無私奉獻者尤其是那位蝸居一室破舊傢俱而捐畢生二十萬積蓄的環衛工人,還有包括我們在內的所有自覺投身其中的人們,都是人生觀價值觀的直接體現者,那些趁災囤積哄抬物價、不作為、添亂惹麻煩等等行為者是另類直接體現者。

其三,整個世界是一普遍聯繫的統一整體,其中任何事物都與內部諸要素及周圍其他事物有條件的聯繫著,孤立的事物是沒有的。新冠病毒與原寄主的相互聯繫而共生,是它們相互聯繫作用的結果,吃了寄主,必然產生另一種聯繫,而且是危及人類健康和生命的聯繫;新冠病毒源起武漢,殃及湖北全國,因此必須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打攻堅戰、陣地戰,必須發揮我們的制度優勢,必須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中央的正確決策及時準確,來自於對疫情的科學判斷和從人民根本利益出發、對人民負責的歷史擔當;我們每個人的自覺行動來自於對黨和政府及一線所有人員的高度信任和對疫毒的認識。

其四,疫毒與抗疫毒是相互對立又相互依賴相互轉化的矛盾統一體,我們所要做的,是共同攜手、上下一致、萬眾一心,形成眾志成城的抗疫局面,戰勝疫毒。

個人觀點,供參考。


春江帆影491


1、更加突出了人道主義與人本主義的重要性。“人”的問題應該是哲學的第一要義,以人為本、天人合一的觀點是辯證統一的。

2、更加關注人的生存方式。在現代化與全球化生存方式下,加快推進與之相適應相匹配的政治文化、行政文化尤為迫切。


洪樓過客


年近50歲,沒有聽過冬天打雷!

2020年年前,真的聽到打了幾天的雷!

冬雷陣陣,夏日雪,江湖乾涸,古時皆指不可能的事!

疫情可怕,疫情引發的混亂和恐慌更可怕。而最可怕,也是特別需要警惕和預防的:正處在爬坡和轉型期的現代中國,在此次公共安全危機處理過程中一旦因壓力疊加或考量失衡,出現系列性的決策失誤和措施不當,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造成國家元氣的過度損傷。

2020年註定是我們國家、民族和政府的大考之年。這次大考,考驗的不僅僅是政府,不僅僅是官員,也包括我們的企業、我們的社會,以及我們每一位公民的心力、智慧和韌勁。

國難當頭,形勢嚴峻,時間緊迫,容不得疫情過後再痛定思痛。當下最緊要的就是痛中思痛,在疫情認知預判、危機治理思想、應急管理方法、社會治理結構等層面進行系統的問題梳理與理性思考!

這次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雖是一種變異的新病毒,有許多未知因素,但比照類似引起肺部和呼吸道感染的如1910年東北三省爆發的肺鼠疫、1914年第三波西班牙流感、2003年非典(SARS)等疫情,都有一個相似的時間軌跡:十一月份左右爆發,第二年五月份左右消失,基本持續半年時間左右。

這次武漢疫情的持續時間,最樂觀的估計,也基本應該是這樣一個規律。目前人類醫學對這一類病毒疫情的防治,還處在比較被動狀態。期望本次疫情能靠政府意志人為控制,並早早出現拐點,未來有點天真。



洞庭潮聲


這就是一次不折不扣的黑天鵝事件,為什麼會出現這種黑天鵝事件以及我們在今後的生活中應該注意做什麼防備都是我們需要思考的。

第一,對大自然的敬畏。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征服大自然的腳步很快,讓人們以為人類的科技無所不能。

這次事件證明,還有一些領域是人類認識很薄弱的環節。當大自然報復人類的時候,人類束手無策,哭天搶地。

所以,人類以後要有敬畏之心,不要什麼都吃,也要保護地球上的野生動物,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第二,合理的消費規劃

我看到網上有一些發言的人,愚蠢無比,比如說有的人從這次事件中總結出的結論就是有錢最好,因為有錢就可以有房有車,不害怕被隔離,有安全感。

如果經濟停擺幾個月,一個房奴,沒有錢還房貸車貸,是不是會很著急。如果一個企業現金流斷了,那麼這個企業就會破產,假如很多房奴現金流斷了,他們破產了,社會肯定會出現很多問題。

有房有車不是從需求角度來考慮的,單從需求角度,我需要一個別墅,我還需要外國有房子,出了事兒,直接國外住了,那不是更好。所以買房買車是從經濟角度衡量的,有經濟實力自然可以擁有,沒有經濟實力,借了錢買了房買了車,住在裡邊是安全了,每個月的房貸怎麼還,還不上房奴著急上火豈不是更糟糕。大家都想著炒房發財,一輩子那麼活著有勁嗎!

第三,國家的提高

從制度層面來說,這次暴露出很多問題,有的組織平時養著一幫人,到事上指望不上,這種組織的制度就需要完善。

有的人發國難財,哄抬物價,這種人也需要儘快打擊。

還有的人素質低,本身是不安全因素,還到處亂跑,結果感染了一大批人。

我總體感覺就是國家的公民需要有優秀的思想,對人生對生活都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泡泡最厲害


讓事情慢下來,讓心態慢下來。將近40年的高速發展,世人心態普遍浮躁。這次疫情的波及面甚廣,各地採取封閉的方式抵抗病毒,讓大眾冷卻了下來,有更多的時間思考未來,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廣積糧,緩稱王,這對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次考研。這麼些年的向上發展,我們透支了太多未來,是時候重新調整心態,迴歸正統文化,不急不躁,徐徐前進了。希望經過此疫,我們能做好儲備,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未來面對大災大難的時候,我們能夠更加從容以對。




萬里山河渡清風


這次新冠狀病毒疫情給我們帶來的哲學思考是什麼?

1. “宇宙無限”。

有人認為,人是地球上的老大,可是小小的病毒就把人類折騰的夠嗆。這說明宇宙是無限的,無窮無盡,大無窮,小也無窮。事情往往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人類不要夜郎自大,自欺欺人。

2. “物極必反”。

吃什麼不行,非要去吃野味?物慾膨脹是要受到懲罰的。“聰明”過度,“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之風太盛,結果也會走向反面。

3. “因果律”。

事物之間都是有聯繫的,有果必有因。為什麼會發生?為什麼發現晚?為什麼會擴散?等等...。

4. “事物一分為二”。

有好就有壞,有壞就有好。在一定條件下,好事變壞事,壞事變好事。通過這一次考驗和教訓,希望我們能“吃一塹長一智”,我們會聰明一步,爭取更加聰明起來,品德更加高尚起來。


雲門磐石


今天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給我們人類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今天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後果,這個問題確實需要我們去深思。

首先我們得明白,我們人類其實在自然環境甚至整個宇宙中還是非常渺小的。我們雖然很聰明,創造了很多高科技,改善了我們的生活。但是自然界未知領域,我們還是有很多不懂,需要我們去認真瞭解,去好好適應它。所以我們首先要學會敬畏自然,尊重宇宙,尊重蒼生。

既然我們有很多未知的領域不瞭解,那就需要我們做事情要小心謹慎,不要妄自尊大,為所欲為,否則會給自己帶來災禍,甚至會招致大自然的瘋狂報復。如果再說遠一點,如果有未知高能生命,遠超人類,如果高級智慧生命手上的撒旦之劍,輕輕抖一抖,那麼我們人類是否如同螻蟻一樣,也不堪一擊呢?就像我們看著地上的螞蟻,螞蟻是何其渺小,這不也是同樣的道理嗎?

時至今日,我們都知道,飛出地球對人類來講都非常困難,都是一個非常高的技術活,我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為其難的,只能繞著地球兜幾圈。目前看,先不要說宇宙旅行,能繞著太陽系兜幾圈就不錯了。但我們知道把太陽系放到銀河系中,太陽系根本微不足道。但要把銀河系放到其他星雲系團中,銀河系更不值一提。可見宇宙之大,人類之渺小了。

大的不說,回頭再說說這個小小的病毒。就這麼一個需要電子顯微鏡來觀察的小小病毒。就把我們人類折騰的夠嗆。到目前為止,也好不容易只瞭解了它的基本原理。但要想找出對付它的方法,目前對我們來講還比較難。

由此可見,大的我們不好征服,小的我們也難以理解和對付。由此可見自然和宇宙之奧秘,非吾等一朝一夕就能明白究竟的。

所以我們要修善因,不要造惡因,造惡因的果報是自我墜落,無人能救。萬法皆空,因果不虛。目前能救我們的,還是我們人類自己。我們要接受、理解,學習和尊重。要謙虛謹慎,慈悲為懷,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尊重每一個生命和每一片自然環境,不要肆意破壞,任意殘害生靈。只有人類與自然真正和諧相處了,我們才會擁有一個美好的明天。


來帶上你的金箍咒兒


說哲學思考可能有點高大上,還是說幾點體會吧。一是要改變用餐方式,中餐是最美味的,但用餐方式是最不安全的。十七年前非典肆虐時期推行過分餐制,但沒有堅持下去。二是嚴禁食用野生動物。非典嫌疑是果子狸,新冠嫌疑是蝙蝠,還有其他中介性野生動物,都要敬而遠之。世界上最好吃的肉食,經過人類多年的擇優選擇,都成為家禽了。三是面對疫情要嚴陣以待,但也不要過分擔心!最簡單的措施最有成效,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只要堅持下來,經過一到兩個潛伏期,新冠病毒就無處藏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