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沙尼亞哪裡來的勇氣,敢叫板俄歸還土地,否則就開戰呢?

幸福地帶2


拿一張百年前的蘇俄與愛沙尼亞簽訂的“塔爾圖和平條約”、車臣戰爭時派出大量女狙擊手配合車臣武裝,以兇狠暴戾手法專打俄羅斯士兵“睪丸”讓其生不如死,繼續鉤魚的東歐小國碰上嗜領土如命的普京,只能是嚷嚷倆聲罷了。




99年在平叛恐怖份子搔擾俄羅斯邊境問題時,普京說了句震驚世界的話語:犯俄羅斯者,原諒他們是上帝的事,我的任務就是送他們見上帝。俄羅斯領土很大,但沒一寸多餘。與俄羅斯有領土爭議的國家很多,想要得憑實力來拿。事實上俄日北方四島爭端,普京放的話也做到了:比愛沙尼亞強大的多的日本,至今沒脾氣。要知道,日本放的話比愛沙尼亞狠的多。並且派出了軍艦,然並卵,沒下文。

或許歐盟共同防衛條約,尤其201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突然在俄羅斯鄰國愛沙尼亞大規模軍演,北約戰機從愛沙尼亞多次起飛攔截搔擾俄羅斯軍機正常活動。加上在俄羅斯家門口的北約強大軍力讓對面俄軍眼觀就看的清楚。愛沙尼亞如獲“神之助”,膽量猛增,有了與俄叫板底氣。

以下配圖皆為愛沙尼亞軍人

美國與歐盟的成員國共防軍事條約規定:一成員國被侵略,歐盟所有成國有共同協防義務與責任。加上美歐的煽風點火,又實兵駐紮愛沙尼亞。這才是真正的底氣。只不過就怕戰鬥民族真的發火送其見上帝時,那些個個比兔子跑的還快的北約國家能否信守諾言?美國也好,德國也罷,不都面對土耳其與俄羅斯強勢出兵,實戰開火時:美國扔下庫爾德,德國扔下土耳其跑路了?

愛莎尼亞與俄接壤,可說有幾百年世仇。自沙俄時代就多次佔領吞併愛沙尼亞至前蘇聯解體時獨立。前蘇俄1920年與愛沙尼亞鑑定了(塔爾圖和約),擬定把“列寧格勒和普斯科夫”倆州3000多平方公里給愛沙尼亞。但協議簽了,沒了下文。

愛沙尼亞在美國鼓動下突然心血來潮念起舊經,惹的普京大怒:百年前的廢紙別當經念。但熱血上頭的愛沙尼亞卻念念不忘:廢紙也可當成經。不給就開戰。


如前蘇聯曾為籠絡烏克蘭,把克里米亞送給烏克蘭一樣。當烏克蘭與俄羅斯分道揚鑣,那麼普京就會拿起舊經只念有利的幾段:克里米亞是贈送給烏克蘭的,現在要收回,並付出了行動:名噪一時的“小綠人”閃電戰收復克里米亞。

以愛沙尼亞現役軍人5000,海空約300,飛機6架,無坦克,僅300輛裝甲車的實力,就怕惹毛了普京,坦克集群一個衝鋒,好不容易飛出去的愛沙尼亞又要被普京按地摩擦了。格魯吉亞也像他這麼叫過,但俄羅斯真的出兵接招後,格魯吉亞身後吶喊助威的美國及北約都不見了。



閉花落雨


愛沙尼亞已不止一次向俄羅斯索要領土了。從2019年11月份起,愛沙尼亞議長珀呂埃斯、內政部長等人在不同場合數次發表聲明,公開要求俄羅斯歸還愛沙尼亞的領土,而且索要的領土面積還不小,達到2000平方公里。更讓人吃驚的是,愛沙尼亞人的態度還非常強硬:不還就打!

那麼,俄羅斯真佔了愛沙尼亞的領土嗎?這個倒是肯定的。眾所周知,俄羅斯最初只是個小小的公國,範圍也僅限於莫斯科周邊。現在變成世界面積最大的國家,絕大部分領土都是掠取得到的。至於愛沙尼亞,在歷史上就連整個國家都不止一次被俄羅斯吞併,佔它的領土更是不在話下。而愛沙尼亞索要的領土,是蘇俄建立之初,面對國內外巨大壓力,不得不和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簽署《塔爾圖條約》,同意把列寧格勒州和普斯科夫州的一部分土地劃歸這兩個國家。不過,1940年8月這兩個國家均被蘇聯吞併。1944年,蘇聯宣佈廢除《塔爾圖條約》,已成為蘇聯加盟共和國的愛、脫兩國別無選擇,只能同意。

愛沙尼亞1991年重新獨立後,馬上投入西方的懷抱,並於2004年加入北約。愛沙尼亞自以為有撐腰壯膽的了,終於可以對俄羅斯硬氣一回了。這樣既可以北約表達忠心,又能挽回一下面子。可怎麼對俄羅斯表達強硬的態度呢?愛沙尼亞想起了那片蘇俄曾答應還給的2000平方公里的領土。對於愛沙尼亞兩位部長強硬的言行,俄羅斯的態度還不錯,沒說不給,只是說愛沙尼亞的議長和內政部長太天真了,因為《塔爾圖條約》已廢除了80年了,再把它翻出來說事還有意思嗎?

(愛沙尼亞議長)

遭到這番羞辱的愛沙尼亞大為惱火,揚言不還領土就打,以武力奪回。俄羅斯恐怕聽到這話都會捂著嘴樂:說你們天真,你們還真無邪上了。拿什麼和俄羅斯打呀?總人口才130多萬,全體出動還不如俄羅斯的軍隊多,和俄羅斯對壘無異於痴人說夢。當然,有人會說,愛沙尼亞早已加入北約,北約可以上來幫忙呀。可問題是,北約也不是隨隨便便就發兵打仗的。北約對採取軍事行動設定了很多先決條件,比如必須是成員國遭到入侵時,才可以集體採取行動。如果愛沙尼亞主動挑事,那北約是不會出兵的。不僅不出兵,還可能怕惹火燒身,把愛沙尼亞踢出北約。因為加入北約有個硬性條件,那就是不能和其它國家有領土爭端,就憑這一條,便可以取消愛沙尼亞北約成員國資格。當然,北約不出兵,主要原因還是忌憚俄羅斯的強大。

愛沙尼亞向俄羅斯索要領土,還發狠話,註定只是一場鬧劇,刷一下存在感罷了。愛沙尼亞作為一個小國,一直是被北約保護的對象。為了向北約主子顯示反俄的堅強決心,沒有足夠實力支撐的愛沙尼亞也只能高喊一些反俄的口號,以討得主人的歡心了。不過,這樣的鬧劇愛沙尼亞人感覺可能很好玩,但從國際上的反應來看,大都認為是荒唐可笑的。


高山流水116820061


愛沙尼亞,位於波羅的海東海岸的北部,隔波羅的海與瑞典相望,隔芬蘭灣與芬蘭相望。芬蘭灣的東盡頭,就是俄羅斯最大的港口聖彼得堡。當年,彼得大帝為了衝出波羅的海,興建了聖彼得堡,為了穩定它的安全,1710年,俄羅斯帝國征服了愛沙尼亞!從此,它與俄羅斯的糾葛持續了兩個多世紀——1920年,蘇聯與愛沙尼亞簽訂《塔爾圖條約》,承認愛沙尼亞——愛沙尼亞人覺得獨立是自己努力爭取得到的,對蘇聯/俄羅斯毫無好感。

二戰之初,蘇聯深知不控制愛沙尼亞就不能保證列寧格勒的安全:愛沙尼亞東部城市納爾瓦離聖彼得堡只有100多公里,而愛沙尼亞全境以平原為主,它和芬蘭分別在芬蘭灣南北兩端——這不是把列寧格勒卡死了嗎!於是,蘇聯於1939年佔領波羅的海三國,為自己爭取了戰略幅度;同年,蘇聯大舉進攻芬蘭;通過佔領(波羅的海三國)和侵略(芬蘭)蘇聯人基本實現了保衛列寧格勒的目標:納粹德軍圍困卻不能佔領列寧格勒!

由於波羅的海三國人民極度反感蘇聯的佔領,他們積極配合納粹德國進攻蘇聯,更加激發了北極熊脆弱的戰略神經:1944年,蘇軍大反攻又把三國吞併了!這讓愛沙尼亞人扼腕嘆息:離上帝太遠,離熊太近了!

所以,積累了半個世紀的怒火在1989年爆發:愛沙尼亞首先向蘇聯發難,聯合其他波羅的海兩國要求獨立——三國人民手拉手組成了‘’波羅的海之路‘’——參加者多達200萬人:當時,波羅的海三國總人口也就500餘萬人!人牆連接的里程更是長達600多公里。1990年,愛沙尼亞獨立!

愛沙尼亞獨立以後,它積極倒向北約、美國,很快就被歐盟、北約接納,它也與芬蘭、波蘭、波羅的海兩國保持了軍事合作關係:愛沙尼亞國土僅4.5萬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30萬,常備軍只有6600人,全國地勢平坦,非常適合坦克部隊運動——不借助外力,它如何抵抗俄羅斯裝甲洪流呢?愛沙尼亞的軍事裝備全部北約化、建立鏈接北約內部的軍事網絡、定期與北約各國聯合軍演……此外,愛沙尼亞以義務兵役制和預備兵役製為基礎的國家動員體制,戰時可以動員22萬人!

當然,世界上遏制北極熊最好的辦法就是找鷹醬:2014年,鷹家就在愛沙尼亞建立了秘密基地,美、愛多次舉行特種部隊聯合軍演!基地直至2019年才被當地媒體發現;為了打擊俄羅斯,美軍甚至在當地部署了‘’愛國者‘’導彈系統:

有了完備的軍事動員體制、國內人民的堅定支持、北約強大的軍事援助、鷹醬家的基地群網……愛沙尼亞當然利用領土糾紛把反俄進行到底了!


熊style


根據俄通社11月20日消息,愛沙尼亞議會主席海恩·佩洛亞斯,在社交媒體公開喊話,要求俄羅斯歸還列寧格勒州的伊萬哥羅市,以及普斯科夫州的別喬爾斯基市,這兩個地區總面積月為2000平方公里,約佔愛沙尼亞領土的5%。

在媒體上佩洛亞斯表示稱:“愛沙尼亞對俄羅斯的領土完全沒有興趣,我們只想拿回屬於自己約5%的領土”,並且發出了不還領土就開戰的“豪言”。

對於佩洛亞斯的語言威脅,俄羅斯杜馬美女議員議員,前克里米亞檢察官娜塔莉亞·波克隆斯卡婭回應稱,要求愛沙尼亞不要覬覦俄羅斯領土。

愛沙尼亞是一個波羅地海邊上的小國,這個國家在蘇聯時代與俄羅斯一起,都曾是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與拉脫維亞、立陶宛一起合稱為波羅地海三國,這三個國家在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隨即獨立,並且與後來的俄羅斯關係極為惡劣,雙方關係甚至到了反目的地步。

愛沙尼亞為什麼會和俄羅斯反目,其原因可以說是多方面的,其中的主要原因與歷史、宗教和民族以及目前的國際形勢都扯得上一些關係。

從民族、宗教和歷史的角度來看,愛沙尼亞在曾多次被俄羅斯人佔領,這種佔領不僅出現在沙俄時代,也出現在蘇聯時代,但這是一個由愛沙尼亞人佔主體的國家(約佔68.7%),且宗教信仰多為基督教路德教派(俄羅斯為東正教派),所以愛沙尼亞人與俄羅斯人的關係,一直都是征服與被征服的關係。

正是由於這種歷史、宗教和民族上的對立,使得愛沙尼亞是蘇聯解體過程中,最早獨立出來的那一批國家之一,所以在獨立之後,與俄羅斯人的關係不好也就理所當然了,畢竟沒有那個國家會對征服者報以好感,特別是在俄羅斯人極度衰弱的時候。

此外,從蘇聯解體之後的國際鬥爭環境來看,愛沙尼亞選擇反俄,實際上也是國家生存的需要,因為這個國家是一個領土面積很小的國家,整個國家總面積僅有4.5萬平方公里,人口也僅有130萬。

對於這樣一個國家而言,當他與俄羅斯這種龐然大物“為鄰”且“交惡”的時候,其危險程度可想而知,所以愛沙尼亞如果想要在俄羅斯的敵視下生存下去,唯一的活路就是要想辦法靠上一個俄羅斯人惹不起的國家,那麼誰是俄羅斯人惹不起的國家呢?很顯然,美國人就是。

因此,愛沙尼亞在獨立之後,隨即就積極地向西方國家靠攏,分別在1994年和2004年加入了北約和歐盟,為本國的生存找到了兩個“護身符”。

同樣,愛沙尼亞能夠加入北約和歐盟也並非沒有代價的,由於受到國力的限制,愛沙尼亞在加入北約和歐盟之後,基本上沒有辦法在軍事和經濟上為這兩個集團帶來幫助,那麼愛沙尼亞能夠發揮的作用,就只能被體現在政治層面上了。

因此,愛沙尼亞在獨立之後,就屢屢在國際上發表對俄羅斯不利的言論,向這種申索領土的要求,只不過是其中的一部分。

而他這麼做的目的,是借不斷的發表反俄言論,一方面來引起西方國家的關注,以此來體現自己的價值;另一方也存在一部分與歐美國家要“福利”的想法。畢竟自己為“組織”這麼賣力的工作,也好以此邀功,要求“組織”在利益上向自己多傾斜一點。

總的來說,愛沙尼亞在對俄問題上時常曝出驚人之語,實際上也是國家生存的一種需要,要知道對於這樣的小國來說,在實力匱乏的情況下,如果想要體現出自己的戰略價值,就只能把自己變成別人手中的“棋子”,去參與大國之間的博弈。

這種情況實際上不僅發生在愛沙尼亞身上,也同樣發生在比如立陶宛、拉脫維亞這樣的弱國身上,而這也是弱小國家在國際鬥爭中的生存之道。


落下m


毫無疑問愛沙尼亞的勇氣來自於梁靜茹。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020年1月2日的消息,愛沙尼亞議會議長亨.珀呂埃斯在2020年新年賀詞中,堅稱愛沙尼亞和蘇俄在1920年簽署的《塔爾圖和平條約》仍然生效,尤其是兩國邊界問題。

與此同時,愛沙尼亞內政部長、人民黨領導人馬特.赫爾梅也強硬地表示,愛沙尼亞有5.2%的領土被俄羅斯非法佔據,但今天的俄羅斯既不想歸還領土,也不願給予賠償,甚至根本就不願意跟愛沙尼亞討論這一問題。對此,愛沙尼亞希望這個問題可以在國際框架內解決,否則愛沙尼亞將採用戰爭手段。

兩位愛沙尼亞大佬此言一出,立刻在國際社會引起一片譁然,人們在驚歎愛沙尼亞方面的“彌天大勇”時,也在深深地沉思:這倆貨是不是忘了吃藥?還是吃錯了藥?要知道不是所有的勇氣都值得肯定,比如綿羊在老虎面前的勇氣就是典型的以卵擊石?愛沙尼亞和俄羅斯叫板的勇氣來自哪裡?又為何會在這個時刻如此囂張呢?靜夜史認為愛沙尼亞之所以如此“想不開”,主要是因為:

愛沙尼亞天生缺乏安全感,需要時常用反俄猛刷存在感,獲得西方國家的注意和重視。

雖然今日愛沙尼亞的國土面積只有4.52萬平方公里,人口也僅有130萬,但這並不妨礙歷史上的愛沙尼亞多災多難。

雖然愛沙尼亞地圖波羅的海東北部的地理位置並不算歐洲的樞紐,但因為同時毗鄰東歐和北歐,又穿過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直接接壤中歐,這使得歷史上三個方向的強大實力都曾影響甚至蹂躪了愛沙尼亞。

在黑暗的中世紀,愛沙尼亞被丹麥和德意志十字軍瘋狂爭奪,17世紀成為瑞典王國的一部分,18世紀沙俄帝國擊敗瑞典後,從1710年開始愛沙尼亞納入沙俄版圖,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

由於俄國在一戰期間屢戰屢敗,致使大片東歐國土喪失,趁十月革命導致的動盪局面,芬蘭等國家紛紛獨立,愛沙尼亞也趁機在1918年2月24日獨立,隨後被德國佔據。

1918年3月,蘇俄同德國簽訂《布里斯特和約》,蘇俄將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和烏克蘭割讓給德國。不過還未等德國在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建立傀儡國,就在當年的11月爆發革命,並宣佈德國戰敗。隨後蘇俄宣佈《佈列斯特合約》無效並著手收回被德國佔據的土地。

在這樣的情況下,愛沙尼亞於1918年11月28日再度宣佈獨立,與蘇俄紅軍及赤衛隊發生猛烈交火。

蘇俄紅軍對東歐的進攻,令帝國主義國家大為驚懼,他們迅速組成聯軍予以干涉,最後波羅的海三國紛紛爆發了異常慘烈的內戰。在西方國家的聯合進攻下,元氣大傷的蘇俄紅軍一敗塗地,在波羅的海三國土地上建立的蘇維埃政權再度被推翻。

因為此時的蘇俄國內白軍尚未肅清,中歐的波蘭也蠢蠢欲動,內憂外患的蘇俄只能認清現實,承認波羅的海三國獨立。

1920年10月14日,經過4個多月的艱苦談判,蘇俄、芬蘭與愛沙尼亞三方簽訂《塔爾圖和約》,蘇俄承認芬蘭和愛沙尼亞的獨立地位,至此愛沙尼亞正式建國。

不過獨立後的愛沙尼亞並不平靜,隨著蘇聯的迅速崛起,以及1929年全球經濟危機後納粹德國的迅速膨脹,愛沙尼亞再度陷入極端的危險之中。

1939年8月23日,經過歐洲各方勢力的縱橫捭闔,德國與蘇聯在莫斯科秘密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劃定了兩國在東歐的勢力範圍。1940年納粹德國開始橫掃西歐後,斯大林趁機在東歐擴張,在1940年6月強行開進愛沙尼亞,愛沙尼亞成為蘇聯加盟國。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軍一潰千里,愛沙尼亞也被德軍佔領。出於對蘇聯的痛恨,愛沙尼亞將德軍視為解放者並進行合作。

不過隨著德軍的潰敗,愛沙尼亞也因為和德軍合作受到了蘇聯的嚴厲懲罰,除轟炸了塔林和納爾瓦等城市,造成大量平民傷亡,還對所謂的政治犯進行了大規模的逮捕和處決,又將大量愛沙尼亞人流放到西伯利亞,並遷入俄羅斯人,進行瘋狂的種族換血。不僅如此,斯大林還將原屬愛沙尼亞的佩茲裡和伊萬哥羅德公約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劃入俄羅斯聯邦,這就是愛沙尼亞向俄羅斯聲索領土的由來。

按照愛沙尼亞的說法,佩茲裡和伊萬哥羅德本就是《塔爾圖和約》中屬於愛沙尼亞的一部分。但俄羅斯認為這是蘇聯時期的事情,有事可以直接和蘇聯談,對俄羅斯沒有法律效應。這讓愛沙尼亞非常生氣,但後果一點也不嚴重。

因為即便俄羅斯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綜合國力長期一蹶不振,並且在西方國家的圍追堵截下每況愈下,但相比於迷你的愛沙尼亞,俄羅斯依然強大得令人窒息。在這樣的情況下,愛沙尼亞的挑戰可謂真正的不自量力。

但愛沙尼亞並非一無所有,除了有病,它還有在2004年加入的北約和歐盟。作為絞殺俄羅斯的官方指定組織,北約一直活躍在反俄第一線,蘇聯解體後更是不斷向東擴張,瘋狂擠壓俄羅斯的戰略迴旋空間。而將波羅的海三國收入囊中,一方面幾乎完全封死了俄羅斯在波羅的海方向的出海口,另一方面幾乎徹底隔離了加里寧格勒,令俄羅斯痛不欲生。

但愛沙尼亞深知,愛沙尼亞對北約的價值遠小於北約對愛沙尼亞的價值。在愛沙尼亞無比需要北約,但是北約卻不一定需要愛沙尼亞的情況下,愛沙尼亞為了自身的國土安全,除了在國內實行全民總動員的體制,還積極參與到北約軍事協作上。

由於愛沙尼亞互聯網技術較為先進,因此參與研發了北約國家共享的軍事信息安全網絡,提升了愛沙尼亞的存在感。

但這對於愛沙尼亞遠遠不夠,畢竟愛沙尼亞國土面積太小,小到幾乎沒有縱深,對於北約整個集團而言,一旦北約和俄羅斯擦槍走火,放棄波羅的海三國陸地,利用波羅的海進行立體攻擊反而更有利;而因為愛沙尼亞和北約較遠,但卻和俄羅斯很近,這幾乎天然註定了北約不會為了愛沙尼亞的得失存亡而與俄羅斯你死我活。

所以概括起來,無論那種情況,迷你的愛沙尼亞都是要被拋棄的棄子,這也是古往今來所有小國的悲哀。

因此,愛沙尼亞要自強,首先要自救。因為早已和俄羅斯反目成仇,因此挑釁俄羅斯不僅僅是家常便飯,更是凝聚國內人心,吸引西方關注的不二法門。通過主動挑起事端,將愛沙尼亞置於和俄羅斯劍拔弩張的陰影之下。雖然不自量力,但以犧牲自己的姿態,將北約拉下水,未嘗不是一個劍走偏鋒的辦法。既然北約不愛我,那就盡情地討厭麻煩不斷的我吧,反正已經是北約的人,北約除了原諒,當然是幫忙擦屁股了。畢竟,如果愛沙尼亞被北約拋棄後再次加入俄羅斯,這就大大的不妙了。

所以,愛沙尼亞挑釁俄羅斯,不僅僅是為了給國民一個交代,更是以賭博的心態,在北約和俄羅斯作死的邊緣瘋狂試探。

而因為愛沙尼亞的真正目的是為了吸引北約關注而不是2000平方公里領土,所以靜夜史認為這種賭博恰恰能收穫更多成果。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俄羅斯周邊,其實一直有幾個極具血性的國家,最典型的就是波羅的海三國,其中就有愛沙尼亞,另外兩個國家是立陶宛和拉脫維亞,都是小國。

波羅的海三國與俄羅斯有著長達數百年的恩怨,直到現在,三國與俄羅斯的關係也非常不友好。由於俄羅斯歷史上與波羅的海三國關聯眾多,如今愛沙尼亞向俄羅斯討要領土,其實也一點也不奇怪。畢竟,俄羅斯17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有多少是自古以來就屬於俄羅斯的?


愛沙尼亞向俄羅斯索要的領土共計2000多平方公里,這對於俄羅斯而言非常不起眼,但是對於愛沙尼亞而言卻是非常龐大的區域。在愛沙尼亞索要的領土中,還包含了被俄羅斯稱為英雄城市的列寧格勒。

平心而論,無論出於什麼目的,愛沙尼亞向俄羅斯索要領土,都是無可厚非的。從地緣關係可以看出,愛沙尼亞與俄羅斯接壤。而波羅的海三國則處於俄羅斯本土和俄羅斯飛地加里寧格勒之間,幾乎處於俄羅斯的包圍之中。在18世紀時,沙俄打敗地區強國瑞典,佔領了波羅的海三國。不過此後,波羅的海三國的反抗就一直沒有停止。1917年,沙俄帝國覆亡,波羅的海三國在英德兩國的幫助下復國。二戰期間,蘇聯以“波羅的海三國自願加入蘇聯”為由,強行再次吞併波羅的海三國。當然,蘇聯時期,波羅的海三國也是對蘇聯最不滿的加盟共和國。蘇聯解體之前,波羅的海三國率先與蘇聯劃清界限,並退出了蘇聯。

如今,波羅的海三國均是北約成員國。


可以看出,俄羅斯歷史上曾多次吞併包括愛沙尼亞在內的波羅的海三國,而波羅的海三國也是反抗俄羅斯最激烈的地區之一,這也是波羅的海三國最終得以成功脫離蘇聯的原因之一。如今,有了北約作為靠山,波羅的海在面對俄羅斯時,也自然有了更足的底氣。

不過,俄羅斯恐怕也是根本不會理會愛沙尼亞的訴求的。


蘇綻


愛沙尼亞在歷史上本就是一個親德疏蘇的國家,作為波羅的海三國之一在歷史上和蘇聯的關係本就不太融洽。

愛沙尼亞曾經先後被普魯士、丹麥、瑞典、波蘭、德國等佔領和統治,之後更是被沙皇俄國統治了200多年,

直到1917年沙皇俄國發生了震驚世界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愛沙尼亞才贏來了獨立的曙光,利用沙俄短暫的動亂在1918年宣佈成立“愛沙尼亞共和國”。

但是我們從中可以看出愛沙尼亞原本就是蘇聯的領土,如果不是蘇聯爆發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愛沙尼亞根本就沒有獨立的可能,因此這種獨立在某種意義上就觸怒了蘇聯。

瞭解蘇聯歷史的讀友都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蘇聯是中途退出,退出的原因就是沙俄政權覆滅,內部經過短暫的政權過度之後被蘇維埃政權所取代,

在這段期間蘇聯內部可以說是一片混亂,整體的國力也受到了極大的損傷,因此根本沒有能力對外發動戰爭,在這種情況下蘇聯被迫與德國簽訂了《佈列斯特和約》,

合約的內容就是將芬蘭、愛沙尼亞斯特蘭(愛沙尼亞)、裡夫蘭(拉脫維亞)、立陶宛和烏克蘭地區割讓給德國。

我們都知道蘇聯是一個在領土問題上“寸土不讓”的國家,因此這種不平等的條約明顯是蘇聯的緩兵之計,

果不其然在德國爆發“11月革命”之後蘇聯果斷的廢除了《佈列斯特和約》,這也就意味著蘇聯宣佈收回之前割讓給德國的領土,

這一決定自然會引發德國的不滿,因此愛沙尼亞的德國裔組建了“自由軍團”與愛沙尼亞軍隊一道抵抗蘇聯紅軍的進攻。

由於蘇聯此時的元氣還沒有恢復再加上國力空虛,最終蘇聯與愛沙尼亞簽署《塔爾圖和約》,這也意味著蘇聯承認了愛沙尼亞的獨立地位。

但很顯然這可不是蘇聯人的性格,畢竟當年愛沙尼亞可以戰勝蘇聯其實是因為德國的支持,果不其然在1939年蘇德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後將愛沙尼亞劃入到了蘇聯的勢力範圍。

在條約簽訂之後也就意味著愛沙尼亞失去了德國對他的保護,次年蘇聯開始對愛沙尼亞進行施壓,並出兵對其全境進行了佔領,由此愛沙尼亞也成為了蘇聯共和國的一部分。

但是這種佔領很顯然是不得人心的,因此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後,特別是蘇聯潰敗之後,德國又再一次的佔領了愛沙尼亞全境,

在這種佔領下德國不僅沒有受到當地人的譴責,反而被當地人奉成了“解放者”,並且還組建了軍隊幫助德國攻打蘇聯,

正所謂“跟對人,做對事,跟錯人,毀所有”,愛沙尼亞的這個舉動也為日後的悲劇埋下了隱患。

在戰爭後期德國人開始全面潰敗,愛沙尼亞也迎來了蘇聯的猛烈報復,當時的蘇聯紅軍不僅轟炸了塔林和納爾瓦等城市,還造成大量平民傷亡。在蘇聯重新佔領愛沙尼亞後更是對親德份子進行了大規模的逮捕和處決。

最重要的是為了懲罰愛沙尼亞當時的蘇聯將其一部分領土劃歸給了當時的俄羅斯,而這也就是今天愛沙尼亞的訴求理由。

直到1991年愛沙尼亞才在蘇聯解體前獲得了獨立身份,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國家。

愛沙尼亞現在為什麼敢叫囂俄羅斯,其實原因大家應該都知道,愛沙尼亞即是北約成員國同時也是歐盟成員國,這兩個身份就給了愛沙尼亞極大的政治勇氣。

但是要以愛沙尼亞區區100多萬的人口去挑戰俄羅斯顯然也是非常不現實的,所以在這裡我們只能理解為這是愛沙尼亞的政治家打打“嘴炮”,畢竟當年“格魯吉亞”的例子歷歷在目呢。

試問這個世界上有幾個國家敢去單獨挑戰俄羅斯?


世界淺談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月2日消息,愛沙尼亞議會議長亨.珀呂埃斯在新年賀詞中稱,愛沙尼亞和蘇俄在1920年簽署的《塔爾圖和平條約》現在仍然生效,包括兩國邊界問題。愛沙尼亞內政部長、人民黨領導人馬特.赫爾梅也表示,愛沙尼亞有5.2%的領土被俄羅斯掌握,但是俄羅斯既不想歸還領土,也不願給予賠償,甚至根本就不想跟愛沙尼亞討論這一問題。愛沙尼亞希望可以在國際框架內解決,否則將採用戰爭手段,態度十分囂張。兩國的領土是怎麼回事呢?

100年前,即1920年蘇俄同愛沙尼亞簽訂了《塔爾圖和平條約》,協議規定,包括現如今的列寧格勒州和普斯夫州部分土地劃給愛沙尼亞,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然而因為二戰的爆發,當時的蘇聯趁著解放愛沙尼亞的機會將上述地區又收回了,此後一直延續至今。基於以上史實,俄羅斯認為《塔爾圖和平條約》已經是沒有法律效力的歷史文件,所以對於愛沙尼亞的領土要求根本不予理會,愛沙尼亞高級官員很氣憤,於是以戰爭相威脅。

愛沙尼亞是東歐波羅的海三國之一,面積4.5萬平方公里,132萬人口,是蘇聯解體出來的國家,2004年成為歐盟成員國。這麼小的一個國家,為什麼敢叫囂以戰爭手段向俄羅斯提出領土要求呢,他哪裡來的勇氣?這裡既有歷史原因,同時也有北約和美國的身影:一是愛沙尼亞原本就是一個堅定的反俄國家,當年它加入蘇聯也是在對方武力脅迫下作出的無奈選擇,1991年更是波羅的海三國的首先獨立,直接引發蘇聯解體。獨立後的愛沙尼亞又積極推動去俄羅斯化,它加入了北約也成為了歐盟成員,目前愛沙尼亞完全站在了俄羅斯的對立面。

二是有北約做後盾。波羅的海三國在2004年就加入了北約組織,而北約一直對俄羅斯懷有敵意,於是愛沙尼亞就成為了北約進攻俄羅斯的交通要道。2019年下半年,北約決定2020年在歐洲舉行代號為“捍衛者2020 ”的軍演計劃,按照計劃,演習區域主要集中在波羅的海三國,參演國家共18個,3.7萬兵力,其中美國2萬人,裝備超過1.3萬件。美國人宣稱,這是25年來美軍最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而北約的這次軍事演習就是要檢驗軍隊的快速部署和反應能力,共同應對挑戰,這個所謂的“挑戰”者對象毫無疑問就是俄羅斯。因此有北約的撐腰,愛沙尼亞這個小弟就敢在俄羅斯面前狐假虎威一番,這自然是不足為奇了。

三是有美國的照顧。這些年愛沙尼亞敢和俄羅斯對著幹,硬碰硬,就是由於美國的支持。一方面,美國為了讓愛沙尼亞充當打壓俄羅斯的馬前卒,經常給予一些鼓勵和物質上的援助,並像愛護小弟一樣護著它,愛沙尼亞自然很感動,所以為了向美國表忠心,愛沙尼亞自然要主動找俄羅斯的茬,用領土問題給俄羅斯添堵。另一方面,想著進一步提升自己在美國心中的位置,從而得到美國更多的照顧,所以它必須很好表現。

面對著愛沙尼亞的要求和咄咄逼人的態度,俄羅斯會怎麼辦呢?當然是不予理睬。普京說過,俄羅斯沒有一寸領土是多餘的。這句話透露著普京對於領土的執著,尤其是在前蘇聯與各方簽訂的歷史協議中,普京向來都是以俄羅斯的利益為首,對那些想要回領土的國家態度非常強硬,就是“不給”,在愛沙尼亞領土問題上更是如此,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公開場合表態說,“向愛沙尼亞歸還土地的要求無法接受”。的確,在領土問題上尤其強硬的普京,在克里米亞、北方四島問題上都表現的寸步不讓,今天想著讓他承認一個100年前的條約、歸還領土,簡直是異想天開!


鳳凰山觀世界


愛沙尼亞敢跟俄羅斯叫板,說是夜郎自大,那就太抬舉這個國家了。如果說是狐假虎威,那對它倒是妥妥帖帖的了。愛沙尼亞就是波羅的海邊上的一隻狐狸,它敢跟低頭不見抬頭見並且碩大凶惡的北極熊俄羅斯挑戰,或者說是雄起,那還不是背後有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這隻虎在撐腰。類似愛沙尼亞這樣的狐狸,在俄羅斯周圍大大小小還真不少,很多都是俄羅斯以前或者說是前蘇聯的朋友。看樣子,這狐朋狗友還真的是不可交,翻臉不認人咬起你來比豺狼虎豹還兇,還不講情面。





一線天


愛沙尼亞官員口中的“開戰”包含很多意思,並不是單指武力,而且它裡面還包裹著政治目的等。

愛沙尼亞面積4.53萬平方公里,人口僅130多萬。愛沙尼亞於1703年被北極熊統治,1918年乘沙俄暴發革命無暇顧及之際宣佈脫俄獨立。1940年又被北極熊佔領,1991年再次獲得獨立。

俄領土糾紛是這樣的。1918年2月24日,愛沙尼亞脫脫沙俄獨立。1920年2月2日,愛沙尼亞共和國和蘇俄簽訂《塔爾圖條約》,蘇俄承諾放棄對愛沙尼亞的一切領土請求,而且還把有爭端的佩茲裡縣劃給愛沙尼亞。1940年6月,蘇聯根據蘇德密約(1939年簽訂的《裡賓特洛甫-莫洛托夫條約》)出兵吞掉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1945年,蘇聯以愛沙尼亞支持德國法西斯為由宣佈《塔爾圖條約》失效並把佩茲裡縣重新劃規蘇聯版圖。


今年是愛沙尼亞和北極熊簽訂《塔爾圖條約》的100週年,所以愛沙尼亞從今年元月份就開始叫嚷北極熊歸還領土。愛沙尼亞與立陶宛、拉脫維亞波羅的海三國都曾經被北極熊反覆統治佔領過,所以這三國對失去的土地刻骨銘心,也與嗜土的北極熊有亡國失疆之深仇大恨。可以說,如果這三個國家有能力胖揍北極熊,應該會亳不猶豫半夜起戈。

等了100年,北極熊還是隻字不提歸還一事。這對於害怕夜長夢多,長期枕戈待旦過日子,既提心吊膽,又天天痛心疾首那2000平方公里土地的愛沙尼亞,實在是抓心撓肝的難受。

近日,愛沙尼亞多位高官又對俄羅斯普斯科夫州的佩茲裡縣2000平方公里的領土提出主權要求,而且還威脅稱,如果俄羅斯不還,那愛沙尼亞就用戰爭手段奪回來。其實,愛沙尼亞根本就沒有對俄開戰的能力。對於愛沙尼亞的領土聲索及武力威脅,俄羅斯既好笑又好氣又無奈,彷彿就像面對一個拿著菜刀追大人的三歲娃一般的情景。
(北約2019波羅的海軍演)

當然,俄羅斯知道愛沙尼亞官員口中提到的戰爭指的是北約。愛沙尼亞的勇氣正是來自北約。的確,北約成員國有軍事互助條約,比如一個成員受到武力打擊,全部的成員都得參戰。北約這個組織雖然有虛張聲勢之嫌,也沒有發生過群毆教訓非北約國家的戰爭,但誰都不敢抵估他們的戰略決心,包括俄羅斯也是如此。這個北約實際上是西方發達國家的“群”,所以他們的確存在很多共同利益。但是,北約也不會不分青紅皂白無條件支持成員國動武的,對於成員國曆史領土糾紛等,好像不屬北約條約負責的內容。因為加入北約的條件裡主要有一條,即欲加入國與他國沒有領土糾紛。從這個層面來說,北約是不承認愛沙尼亞所提到的古老領土條約《塔爾圖條約》的。也就是說,如果愛沙尼亞與俄發生領土戰爭,北約可以不管。但話又說回來,北約畢竟在愛沙尼亞駐有大量軍力,如果戰爭真的發生,北約也很難做到置身事外。

北約在波羅的海三國大量駐軍已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麼多軍隊在這裡當然不是擺設,所以如果愛、俄戰爭發生了,北約還是有硬著頭皮接招的可能性。
(北約波羅的海軍演)


好像事先商量過一樣,北約近年來頻繁在波羅的海三國軍演,而且去年還在愛沙尼亞舉行了北約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軍演。與此同時北約還在愛波羅的海三國各要塞增加了大量的兵力和武器裝備,特別是愛沙尼亞駐紮了上萬的北約軍人。北約不僅是個軍事集團,而且還是個政治利益集團、經濟利益集團。北約不僅在波羅的海三國駐軍,在這塊地區旁的波蘭、芬蘭也駐有大量的軍力,僅波蘭就駐紮了美軍一個師的兵力。這是波蘭每年自願提供年20億美元軍費請美國駐的軍。

很明顯,愛沙尼亞老事重提的另一個目的是為了尋求更多理由幫助北約國家從政治上孤立俄、從經濟上制裁俄。總之,北約會想盡辦法削弱北極熊實力,以達到北極熊破產無力維持軍事投入、從而不得不自廢武功的目的。

北約是波羅的海三國的靠山,而愛沙尼亞1994年就加入了北約集團,2004年加入歐盟,2011年加入歐元區。經過北約集團幾十年的培養,如今的愛沙尼亞已經成為高收入國家。因經濟發展迅猛,愛沙尼亞還被稱為“波羅的海之虎”。愛沙尼亞也是全世界空氣質量最優最舒適的國家。所以,從經濟角度說,俄羅斯也很重視愛沙尼亞。這又是愛沙尼亞打的經濟戰爭牌。但是,從歐盟大國購買北極熊天然氣的北溪一、二號工程上看,許多北約歐洲重要成員國並不贊成一味的對北極熊經濟圍剿的辦法,因為這樣會損害他們的利益。當然,輸氣工程是建成了,買是還是不買了那也是他們的自由。



俄羅斯面積很大,但絕大部分人口及經濟中心都集中在瀕臨波羅的海的歐洲部分,而愛沙尼亞則剛好守在俄羅斯狹窄的出海口邊。要知道,俄羅斯首都莫斯科離愛沙尼亞等波羅的海三國很近。如果愛沙尼亞橫下心在出海口上給俄羅斯找麻煩,它還真的就像獅子頭上的蚊子一樣令人討厭而又無可奈何。這的確是愛沙尼亞叫囂俄羅斯必須歸還領土的一張王牌。波羅的海出海口是俄羅斯歐洲部唯一的最有價值的不凍港,千百年來,俄羅斯都依靠這個出海口實現與歐洲大陸最短距離的貿易往來。所以愛沙尼亞還欲從經濟上對俄發難,以達到維護自己經濟利益的目的。



在俄眼裡《塔爾圖條約》是已死的廢約,但是在愛沙尼亞官員眼裡卻是一個與俄叫板的寶貝,所以就有些各執一詞,各說各理。當然,土地爭議靠的是實力,不是靠“拿來主義”。就像普京說的:“沒有實力的憤怒是沒有意義的憤怒。”。“俄羅斯沒有一寸多條的領土”。從俄對北方四島、克里米亞的領土態度可以看出,對於已經有幾百年爭議而俄方不予承認的舊領土條約,俄羅斯是不會理睬的。所以愛沙尼亞提出聲索領土時,俄方根本就沒有打算回應。

的確,現在北極熊國太部分領土都是沙皇時代擴張得到的,如果個個都像愛沙尼亞一樣聲索退回,那北極熊國還能存在嗎?所以,在領土問題上北極熊是不是鬆口的。

所以不管愛沙尼亞對俄提出怎樣的威脅都是徒勞的,俄羅斯不會妥協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