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防護,過猶不及

近日來,企業、小區設置“消毒通道”,成為了不少人的關注點。湖南省疾控中心發佈提醒,這樣過度消毒,不僅無益,反而有害。專家提醒,還有一些過度消毒的行為,也應該停止,例如車輛進小區或單位的時候,對車輛的輪胎進行消毒或者對著馬路噴灑消毒劑等。(詳見三湘都市報A03版)

由於正值病毒傳染高速擴張時期,在恐慌情緒下,這種自制的“消毒通道”得到了不少網友的認可和好評。我們還發現,這段時間不少地方已相繼出現這種“自制消毒通道”。

然而,這樣的“消毒通道”可不可取?有疾控專家針對這一做法表示,化學消毒劑的“水霧療法”可能會引起眼睛、皮膚刺激、吸入性肺炎、皮膚炎症、過敏反應等,嚴重的會導致老年人慢性支氣管炎復發、兒童哮喘發作,而且會使口罩的防護效果大打折扣,自己穿的衣物也可能被腐蝕。

光從以上這些來看,這樣的“自制消毒通道”很可能會得不償失,因為一旦健康人被這樣的消毒噴霧傷害到了眼睛和皮膚,會引起人的機體不適,而如果導致吸入性肺炎,還會損傷肺部,使得感染病毒的幾率加大,不僅對阻擋病毒起不到實效,反而還增加了被感染的概率,可以說風險係數大於安全係數。

事實上,正是因為這種方法不靠譜,所以一些地方已經對這種做法緊急叫停,如濟南市、上海市、浙江省等地就已下發通知,其中,濟南市責令相關小區立即撤除已經設置的消毒通道,並明確規定,禁止在小區內設立消毒通道。上海市疾控中心也表示,堅決禁止街面大面積消毒。

疫情之下,人們採用自我保護措施沒錯,但這種自我保護措施必須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不能不足,也不能過度。在這裡,我們也呼籲大家,不要過度恐慌,最關鍵的是採取科學的防護手段進行合理防護,例如阻擋絕大多數飛沫使用普通的醫用口罩就已經夠了。美國2800多名流感醫護人員參與的一項隨機試驗中,佩戴 N95口罩和醫用口罩的流感感染率甚至並沒有顯著差別。其次就是勤洗手,冠狀病毒在玻璃、塑料、金屬上都可以存活至少2天,你的手很可能會摸到,揉眼睛摳鼻子也可能被感染。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化學消毒劑對人體有害,化學刺激作用可損傷呼吸道黏膜,導致更易感染;消毒劑使用不當極易對人體及環境造成不良影響;酒精屬於危險品,主要用於手消毒和物品擦拭消毒,嚴禁用噴灑方法進行消毒;消毒過程中有人吸入消毒劑或往人身上噴灑消毒劑,這樣的風險目前無法定量評估。

所以針對這種過度消毒的問題,各地政府部門也要及時出臺相關措施予以制止,同時還要加大科普宣傳力度,對民眾開展恰如其分的消毒加以引導、規範。

■三湘都市報評論員 張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