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病毒的戰役中,最先熬不住的會是農民嗎?為什麼?

二寶故事


瞎球說,都熬的住,有黨和政府作後盾,物資豐富,並且商家不趕漲價,現在不是解放前,5,6,70年代缺衣少糧,現在國富民強,國泰民安,社會和諧穩定,有充足的物資供應,我們一定在短期戰勝疫情!請全國農村,城市人民放心,因為是背後有強大祖國!




步行者1966


我是農村老農民,我就不相信題主說的。農民不會是最先熬不住的。我也不知道誰是最先,但是我們農村有吃的,有菜,還有幾大罈子的鹹菜,夠吃好幾個月的。怎麼就熬不住呢?

我一生種田,沒有外出打工,別人總是勸我去外面看看,去外面賺大錢,我就是沒有付出行動,因為我不想活得這麼累。我很知足,只要每年按時播種,到時收割,豐收總是有的。我也不想太多錢,如今兩個子女都已經成家,在城裡面住,也不需要我們管,反正我每年種植的水稻,都是把自家含兩個子女家一年的口糧都留足,剩下的再賣掉。油菜籽打的油基本都是自家留著了,我兒子還把我的菜籽油拿去送人,別人高興得不得了,都說農民的菜籽油好。

這次疫情,春節子女就是回來吃了年飯當天立馬就回去了,再也沒有回來過,特殊時期嘛,理解。他們回家的時候,每家給了100斤大米,菜園裡的各類蔬菜一人一大袋子,還有家裡的臘魚臘肉都帶上了。不過,子女每年過年會給我們老兩口包個大紅包,每年是6000元,我們其實沒有地方花錢,這是他們的心意,我也收下,還是給子女先存著,將來他們急用錢或許有點幫助。

總之,疫情期間,我們要養成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沒事不出門,出門戴口罩就好了。

老村好農關注你。


老村好農


尷尬不,我家說農村不是農村,說城市又不算城市,正經農村孃家,城市也瞭解。

這農村到了冬天和這時候節奏一樣,冬天天寒地凍出不了門,無非東家串串門,西家走走,所以米麵糧油準備的非常充分,肉也是一凍一缸,經常看見這樣的視頻,城裡媳婦兒慶幸回不去家,看看農村的肉缸,心裡也有底。

這城市的生活也見到了,買米用塑料袋,買菜吃了今天沒有明天,小油桶,買肉多了怕不新鮮,買面有五斤不買十斤的,雞蛋論個買,有事腦子裡第一想到的是泡麵,看看超市裡泡麵那是一搶而光,疏不知一袋五十斤的面,做麵條能吃一倆個月,我有個同事向我顯擺她的泡麵,到今天我的面剛吃一點,餃子麵條饅頭包子,想吃什麼就做什麼,這就是農村和城市人不一樣的地方。


紫苑way


一、最先熬不住的一定是家大業大的房地產,銀行的錢可以不還,國際市場的融資不能不還;

二、餐飲行業巨頭,面臨人員工資,房租問題,沒有現金流緊跟著倒閉,造成大面積失業;

三、家庭沒了收入,大部分中產房貸斷供,房價斷崖式下跌,資產灰飛煙滅,銀行倒閉,引發金融危機;

四、農民再難還有幾畝薄田,至少不會餓肚子。



探秘的大溪


在今天的時候,陳一新說武漢目前的摸底排查工作還沒有進行完畢,這給我們透露了一個消息,那就是隨時可能又會有新的人傳人事件發生。當然了,在這裡沒有責怪武漢醫務人員的意思,因為他們已經非常非常努力了,甚至有的人還為此獻出了自己寶貴年輕的生命。在這裡說只是想表達我們的疫情防治工作恐怕還有較長的一段路去走,這意味著會有很多的人短時間內沒有辦法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有的甚至會因此而失業,那麼這場疫情持久戰當中,農民工會不會成為第一個撐不下去的群體呢?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面,認為農民工兄弟是左手拿錘子右手拿鐮刀的,意思是農民工可以走入城市做起工人乾的活,但是與此同時農民工兄弟也可以在家種地務農,有的甚至是兩不耽誤,那麼實際情況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現在農村有很多的人都到外邊去打工,留在農村的基本上都是一些老年人和小孩,而這些到城市裡面去打工的農村人,六七十年代生的人還算好的,這些人可能真的是真正的農民工,既會幹工人的活,又會幹農活。如果是80後和90後這群人,相信很多人都已經不會幹農活了,那麼這群人已經從本質上來說除了農業戶口之外和城市人已經沒有什麼區別,甚至有的農村孩子現在已經分不清韭菜和小麥了。

對於這群80後和90後出來的農村人,老張喜歡在這裡把他們叫做“農二代”,可以說他們的出現已經代表了我們國家城鎮化的一個進程,相信通過他們這一代人的過渡,他們的下一代基本上已經全部會變成真正意義上的城裡人。但是這一些“農二代”基本上現在在城市裡屬於最辛苦的一群人,因為他們大部分都揹負著房貸車貸和一些其他的生活經濟壓力,畢竟在拼爹的時候他們已經敗給了“城二代”。

現在這一群人由於疫情的發生,大多數都已經回到了農村蝸居,雖然吃喝有父母家裡面種的糧食和蔬菜,但是背上揹負的各種貸款壓力卻越來越大,所以在我看來,非要說農村人最先撐不下去的,那麼肯定是這一群背上揹負者各種貸款的“農二代”。至於在農村生活的農民工,疫情僅僅是讓他們沒有收入,但是最起碼吃喝不愁,且很多農村人都是非常的勤儉持家,大多數家裡人存款都不少,完全可以支撐一段時間。

除了這群“農二代”之外,在農村還有一群人恐怕現在面臨的壓力非常大,那就是到城市去做餐飲生意的小老闆,因為餐飲生意吃資金流,一天不開張,不光沒有收入還要往裡邊賠上房租費,現在的門面店鋪房租費用都是非常貴的,所以在老張看來,這群人應該是現在最著急的,或許會成為最先撐不下去的人群。


老張談三農


前天下地春耕了,加了存糧簡單介紹一下,稻穀3千斤,玉米兩千多斤,雞鴨個雞五六十隻,各類蔬菜大概三分地,平常江裡捕的魚包括曬乾的,速凍的大概有四五十斤,不知道這些能吃到什麼時候





神的孩子40462125


農村空氣好,口罩都免了。一畝三分地,溫飽不煩惱。菜地綠油油,雞鴨四處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