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呼籲要在網課中講講抗疫英雄,可是,這真的不夠

如果沒有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各地中小學現在已經正式開學了。可一場突如其來的遭遇戰,完全打亂了全國人民正常的工作、生活節奏。

有人呼籲要在網課中講講抗疫英雄,可是,這真的不夠


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鍾南山院士臨危受命。“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他殷殷地囑咐著大家,可84歲的他,卻義無反顧地去了武漢前線。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生死戰場上,成千上萬的最美逆行者、白衣天使、人民子弟兵、志願服務者等等,都在用生命與病毒抗爭。他們儘管崗位不同,但每一個人,都在努力做到守土盡責,每一份工作中,都閃耀著生命的光輝。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很多人,在為我們的健康成長和幸福生活承擔著責任。

有人呼籲要在網課中講講抗疫英雄,可是,這真的不夠


如今,初高中的網課開始了,我們需要在網課中開闢德育教育的課堂,我們需要向孩子們介紹這些特殊戰場上的英雄,宣揚他們義無反顧的抗爭精神。

01

德育教育,就是對孩子們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德育教育,讓孩子們讀懂抗疫精神,讀懂勇氣和擔當,讀懂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齊心協力、同舟共濟、心手相連的強大凝聚力量,我們最終會戰勝疫情。

讀懂“主動請戰”,馳援武漢這種最樸實的擔當。危急時刻,熱血中國醫生,紛紛簽下請戰書,馳援武漢!在這一場沒有硝煙、卻有生命危險的抗疫戰爭中,“主動請戰”看似只是四個字,但是這背後的深情和擔當讓人感動,令人動容。“不計報酬,無論生死”“我已經有兩個兒子,生死置之度外”……從這些讓人心生敬意的故事中,我們要讓孩子們感悟“守望相助”的精神內涵。

有人呼籲要在網課中講講抗疫英雄,可是,這真的不夠


讀懂“捐鄂物資”是馳援武漢最深情的告白。武漢是疫情的“重災地”,疫情爆發以來,全國各地的各界組織、企業機構、熱心人士紛紛動員起來,一份份愛心,涓流成海。源源不斷的物資、現金都對準一個方向:武漢!我們要讓孩子們懂得,這堆積的不僅僅是物資,更是一份份關愛,是戰勝疫情的磅礴精神動力。

這就是中華民族精神。這種精神,這種凝聚人心的精神,是中華民族在漫長的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它是中華各族人民社會生活的反映,是中華文化最本質、最集中的體現,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支撐和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

有人呼籲要在網課中講講抗疫英雄,可是,這真的不夠


危急時刻,方顯英雄本色。我們的德育課堂,就是要宣揚這些英雄,宣揚他們的事蹟,宣揚他們的精神,讓這種精神能夠代代相傳。

02

在當前的形勢下,我們為什麼需要在網課中開闢德育教育課堂?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歷史久遠。為什麼中國能在歷史的河流中長存?原因只有一個,就是中國的教育傳統一直是教書先育人,育人先育德。保持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道德先進性,才是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經久不衰的法寶和真經。

我們為什麼需要進行德育教育?一是個體生命質量的需要,道德學習是人與生俱來的的需要。二是國家和社會的需要,為了整個國家和社會的利益,必須用我們最基本的價值觀和行為規範來教育我們的受教育者。

德智體美勞,是學生全面發展的主要方面,相對於智、體、美、勞,德育對一個人的成長起著更核心更基礎的作用。

有人呼籲要在網課中講講抗疫英雄,可是,這真的不夠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發展人,使人由自然人向社會人過渡,以適應社會的發展,能生存下去;同時,更重要的是,使培養出來的人能服務於社會,以促進社會向更高層次發展。

在當前這個特殊時期,一場疫情改變了無數中國人的命運,也湧現出了一個個抗疫戰場上可歌可泣的英雄。作為教育工作者,雖然無法在前方廝殺,卻可以在後方教育我們的孩子向這些英雄們學習。

03,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在網課中開闢德育教育的課堂呢?

首先,我們要給孩子們上一堂疫情防控教育課。疫情防控依然是當前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這個攻堅克難的關鍵時刻,千萬不可懈力鬆氣。

有人呼籲要在網課中講講抗疫英雄,可是,這真的不夠


要教育我們的孩子服從學校管理要求,自覺上報個人外出、身體自檢、學習生活等方面的情況;教育孩子們服從社區管理,儘量“宅”家不外出,自覺佩戴口罩,接受體溫檢測;要教育孩子們居家講衛生,勤洗手,多通風,分餐制。

要教育孩子們珍愛生命、尊重生命、感恩生命,向孩子們宣傳疫情防護知識,進行生命健康教育,引導孩子們增強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提高安全防範能力,掌握應對疫情的一些基本自救自護方法;教育孩子們不僅要珍愛自己的生命,還要尊重、關注、善待別人的生命。

當然,如果只是講這樣一兩堂課,肯定是達不到教育目的的。

德育教育是滲透教育,要通過陶冶學生的情感,來對孩子們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教師的形象和精神面貌,將對學生產生直接的,也是深遠的影響。

有人呼籲要在網課中講講抗疫英雄,可是,這真的不夠


教師的示範作用以及對待學生的態度,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主要方法。在中小學所有科目的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都十分豐富。我們需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不失時機地進行思想教育,把德育教育貫穿於知識教學中。

青少年有其自身的心理特點,不可能整節課都對學生進行品德說理教育。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抓住德育教育的契機,進行德育滲透教育。

有人呼籲要在網課中講講抗疫英雄,可是,這真的不夠


德育教育中,我們還要注意與養成孩子正確的行為習慣要求相結合,注意孩子們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在教學中,要嚴格要求,強化訓練。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要通過不間斷地反覆訓練來實現。

通過這樣的嚴格訓練,使學生形成對待任何工作都認真負責的態度,獨立思考,勇於克服困難的精神,敢於正視錯誤,改正錯誤的優良品德。

有人呼籲要在網課中講講抗疫英雄,可是,這真的不夠


對孩子們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除了嚴格的要求,正確引導,還要從一點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漸進,又貫穿始終。

04

德育教育並非一日之功,那種妄想通過幾節課就解決問題的想法是錯誤的。

當今社會的複雜化,文化教育的多元化,和中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都決定了德育教育是一個長久性、系統性的工程。

德育工作是一個長久性的、日常性的工作,必須常抓常新。在學校德育工作中,必須通過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來進行道德行為和文明習慣的自我評價、自我教育和自我約束。

有人呼籲要在網課中講講抗疫英雄,可是,這真的不夠


德育工作具有整體性和局部性。要求每個任課教師都要承擔德育工作。要結合學科特點,滲透德育教育和行為規範養成教育。平時對學生嚴格、大膽地管理,既教書又育人,力求逐步實現全員育人的教育氛圍。

德育工作也具有具體性和切實性。需要加強班幹部隊伍建設,認真培養和大膽使用班級優秀幹部,建立一支工作能力強、實踐經驗足的班級幹部隊伍,讓他們自覺地、主動地去作好各項工作。當老師的,需要及時給學生幹部指導、鼓勵和支持,促進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水平不斷提高。

德育工作還具有外延性和連續性。我們要注重德育工作的校外延伸。充分發揮家長的作用,溝通學校、家庭共同育人的渠道,爭取家長的支持與配合,保證德育工作的連續性。注重輿論宣傳,對學生中的好典型、好行為大力表彰宣揚,促進學生文明行為的養成。

有人呼籲要在網課中講講抗疫英雄,可是,這真的不夠


而在當前的情況下,疫情防控是一場宏大的社會實踐,誰也無法置身事外。作為老師,我們要從中汲取一些教訓,吸收一些養分,並將其輸送給我們的孩子,銘記那些無私奉獻精神,告慰那些逝去的生命。

生命雖然平凡,但也能創造偉大。與偉人相比,我們大多數人都默默無聞,沒有感天動地的業績。面對生活的艱難考驗,我們要不放棄,不懈怠,用善良、堅持、責任和勇敢,書寫自己的生命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