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轉產口罩抗疫,車企遠比想象中更“硬核”

這是一個意料之外的集體新行動——在全民眾志成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當下,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車企,開始通過與特定供應商的合作,調整生產線加入到口罩生產的行列中來。

今日,來自上汽通用五菱的消息稱,其自產的第一批口罩已批量出貨。從想法提出到第一批口罩下線,僅用時3天,又一次刷新了”五菱速度”。

一品解读 | 快速转产口罩抗疫,车企远比想象中更“硬核”

據瞭解,上汽通用五菱是第一家獲得醫療器械經營許可並通過專業檢驗的汽車企業,已具備口罩研發生產、經營的相關資質。據瞭解,上汽通用五菱共設置了14條口罩生產線,其中4條為N95口罩生產線、10條為一般醫用防護口罩生產線,日生產量預約為170萬隻。

此前加入進來還有比亞迪和廣汽集團,比亞迪的口罩生產在2月中下旬即可批量出貨,消毒液的生產也在火熱進行中。廣汽表示其第一臺口罩生產線樣機制造完畢,而近日調試完生產設備就可以開工生產。按照廣汽的說法,其設備每天的產量約為5-6萬個,後期改為高速設備之後,每天產能預計會超過10萬個。

一品解读 | 快速转产口罩抗疫,车企远比想象中更“硬核”

實際上,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國內大部分車企都在積極行動,一方面為抗擊疫情捐款捐物,另一方面通過自身調整為控制疫情減負,表現出了令人欽佩的社會責任感。在口罩緊缺的當下通過與相關供應商合作轉產口罩,為抗疫做出最直接、最有效幫助的車企,似乎更加“硬核”。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在日前的表態,截止2月7日,全國口罩生產企業產能利用率已經達到73%,其中醫用口罩產能利用率已經達到87%。但隨著返工開始,近期國內的抗疫口罩需求量仍在持續上漲。

一品解读 | 快速转产口罩抗疫,车企远比想象中更“硬核”

要知道,汽車行業本就是人員密集型行業,單單是疫情期間的內部風險控制就面臨不小的壓力。再加之,在可以預見的一季度全行業的整體減產、終端消費停滯等自身發展壓力之下,做出調撥資金購買設備、調整生產線、安排員工復工這樣的決定,的確值得鼓掌叫好!

比如,這三個已經宣佈生產口罩的車企,廣汽整體員工數量為11萬人,比亞迪員工數量為22萬人,上汽通用五菱五菱員工數量為2.5萬人,在大部分企業延遲復工的情況下,調配員工調整新的生產線,支援口罩生產,就要面臨巨大的內部防疫風險,以及較大的生產成本的壓力。

拿率先決定生產口罩的上汽通用五菱來說,其作為汽車製造企業想要生產口罩,單靠自身的努力幾乎不能實現,於是其聯合了同在廣西的供應商夥伴德福特集團提供生產車間、車間改造由廣西建工集團負責,資金支援來自於國家開發銀行的貸款,而上汽通用五菱自身則主要負責生產管理、項目管理、設備保障、質量管控、包裝等方面提供人員及技術支持。

一品解读 | 快速转产口罩抗疫,车企远比想象中更“硬核”

雖然口罩的生產工序、流程並不複雜,但要在非常時期作出轉產口罩的決定,並在短期內實現一攬子的生產條產調整,對於包括上汽通用五菱、比亞迪和廣汽而言,均非易事。

與此同時,就在抗擊疫情對於車企自身的影響層面,包含前述三家轉產口罩的車企在內,還需要抽出時間來改變自身排產計劃、終端商務政策以及營銷策略,這些都需要耗費巨大的財力和物力。

比如,在抗擊疫情的同時,在上汽通用五菱旗下品牌新寶駿還推出“共抗疫情、服務升級”政策,在全程線上無接觸購車、線下進店服務、售後保障以及金融政策等方面,落實“3防0觸,3免雙0”,以保障用戶在疫情期間的購車、用車安全。

事實上,除開轉產口罩等之外,為應對疫情,中國車企在援助產品層面也花了更多心思。比如,在此前捐助2億元、斥資3.7億元研發“防毒車”的吉利汽車,再度對外宣佈將將整合全球研發資源,成立專項攻堅項目組進行技術攻關,研發國內首個真正以“N95型口罩”為過濾標準的車載空調濾芯,實現對細菌和病毒進入車內的有效阻隔和過濾。

一品解读 | 快速转产口罩抗疫,车企远比想象中更“硬核”

吉利汽車表示力爭在20天內完成這套系統的研發,並將率先搭載在吉利汽車捐贈疫區的150輛嘉際車型上,為疫區人員提供更大的幫助。

無論是上汽通用五菱、比亞迪抑或廣汽,均表示轉產口罩是為應急和抗疫的目的,而非出於盈利性的目的,在疫情肆虐的非常時期,對於前述車企而言也是無奈之舉。相較於跨國車企,中國本土車企在應急舉措層面,具有快速決定、快速行動的優勢,但更多的公益愛心,更值得市場和消費在後續發展中以行動來大力支持。

一品解读 | 快速转产口罩抗疫,车企远比想象中更“硬核”一品解读 | 快速转产口罩抗疫,车企远比想象中更“硬核”
一品解读 | 快速转产口罩抗疫,车企远比想象中更“硬核”

一品解讀丨車展“比武”,憑什麼一汽豐田的“招式”最吸睛?

一品解讀丨長城炮第10000臺下線,“讓皮卡流行”還遠嗎?

一品解讀|做有社會擔當的豪華汽車製造商,捷豹路虎助力“少年強”

一品大咖談|聚焦奇瑞改制:增資與企改兩不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