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转产口罩抗疫,车企远比想象中更“硬核”

这是一个意料之外的集体新行动——在全民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车企,开始通过与特定供应商的合作,调整生产线加入到口罩生产的行列中来。

今日,来自上汽通用五菱的消息称,其自产的第一批口罩已批量出货。从想法提出到第一批口罩下线,仅用时3天,又一次刷新了”五菱速度”。

一品解读 | 快速转产口罩抗疫,车企远比想象中更“硬核”

据了解,上汽通用五菱是第一家获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并通过专业检验的汽车企业,已具备口罩研发生产、经营的相关资质。据了解,上汽通用五菱共设置了14条口罩生产线,其中4条为N95口罩生产线、10条为一般医用防护口罩生产线,日生产量预约为170万只。

此前加入进来还有比亚迪和广汽集团,比亚迪的口罩生产在2月中下旬即可批量出货,消毒液的生产也在火热进行中。广汽表示其第一台口罩生产线样机制造完毕,而近日调试完生产设备就可以开工生产。按照广汽的说法,其设备每天的产量约为5-6万个,后期改为高速设备之后,每天产能预计会超过10万个。

一品解读 | 快速转产口罩抗疫,车企远比想象中更“硬核”

实际上,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国内大部分车企都在积极行动,一方面为抗击疫情捐款捐物,另一方面通过自身调整为控制疫情减负,表现出了令人钦佩的社会责任感。在口罩紧缺的当下通过与相关供应商合作转产口罩,为抗疫做出最直接、最有效帮助的车企,似乎更加“硬核”。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在日前的表态,截止2月7日,全国口罩生产企业产能利用率已经达到73%,其中医用口罩产能利用率已经达到87%。但随着返工开始,近期国内的抗疫口罩需求量仍在持续上涨。

一品解读 | 快速转产口罩抗疫,车企远比想象中更“硬核”

要知道,汽车行业本就是人员密集型行业,单单是疫情期间的内部风险控制就面临不小的压力。再加之,在可以预见的一季度全行业的整体减产、终端消费停滞等自身发展压力之下,做出调拨资金购买设备、调整生产线、安排员工复工这样的决定,的确值得鼓掌叫好!

比如,这三个已经宣布生产口罩的车企,广汽整体员工数量为11万人,比亚迪员工数量为22万人,上汽通用五菱五菱员工数量为2.5万人,在大部分企业延迟复工的情况下,调配员工调整新的生产线,支援口罩生产,就要面临巨大的内部防疫风险,以及较大的生产成本的压力。

拿率先决定生产口罩的上汽通用五菱来说,其作为汽车制造企业想要生产口罩,单靠自身的努力几乎不能实现,于是其联合了同在广西的供应商伙伴德福特集团提供生产车间、车间改造由广西建工集团负责,资金支援来自于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而上汽通用五菱自身则主要负责生产管理、项目管理、设备保障、质量管控、包装等方面提供人员及技术支持。

一品解读 | 快速转产口罩抗疫,车企远比想象中更“硬核”

虽然口罩的生产工序、流程并不复杂,但要在非常时期作出转产口罩的决定,并在短期内实现一揽子的生产条产调整,对于包括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和广汽而言,均非易事。

与此同时,就在抗击疫情对于车企自身的影响层面,包含前述三家转产口罩的车企在内,还需要抽出时间来改变自身排产计划、终端商务政策以及营销策略,这些都需要耗费巨大的财力和物力。

比如,在抗击疫情的同时,在上汽通用五菱旗下品牌新宝骏还推出“共抗疫情、服务升级”政策,在全程线上无接触购车、线下进店服务、售后保障以及金融政策等方面,落实“3防0触,3免双0”,以保障用户在疫情期间的购车、用车安全。

事实上,除开转产口罩等之外,为应对疫情,中国车企在援助产品层面也花了更多心思。比如,在此前捐助2亿元、斥资3.7亿元研发“防毒车”的吉利汽车,再度对外宣布将将整合全球研发资源,成立专项攻坚项目组进行技术攻关,研发国内首个真正以“N95型口罩”为过滤标准的车载空调滤芯,实现对细菌和病毒进入车内的有效阻隔和过滤。

一品解读 | 快速转产口罩抗疫,车企远比想象中更“硬核”

吉利汽车表示力争在20天内完成这套系统的研发,并将率先搭载在吉利汽车捐赠疫区的150辆嘉际车型上,为疫区人员提供更大的帮助。

无论是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抑或广汽,均表示转产口罩是为应急和抗疫的目的,而非出于盈利性的目的,在疫情肆虐的非常时期,对于前述车企而言也是无奈之举。相较于跨国车企,中国本土车企在应急举措层面,具有快速决定、快速行动的优势,但更多的公益爱心,更值得市场和消费在后续发展中以行动来大力支持。

一品解读 | 快速转产口罩抗疫,车企远比想象中更“硬核”一品解读 | 快速转产口罩抗疫,车企远比想象中更“硬核”
一品解读 | 快速转产口罩抗疫,车企远比想象中更“硬核”

一品解读丨车展“比武”,凭什么一汽丰田的“招式”最吸睛?

一品解读丨长城炮第10000台下线,“让皮卡流行”还远吗?

一品解读|做有社会担当的豪华汽车制造商,捷豹路虎助力“少年强”

一品大咖谈|聚焦奇瑞改制:增资与企改两不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