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邢福和:攆兔

渭南邢福和:攆兔

攆 兔/邢福和

山裡人打獵,平原上人攆兔。前者為了生計,後者為的是娛樂。

關中人攆兔,由來已久。早年,是皇家貴族的專利。現在,成了百姓的遊樂項目。秋後冬閒,田野空曠,兔子肥美,攆兔正當其時。

既是玩耍,還要耍出花樣,耍得起。耍,一般是要付出代價的。攆兔,這耍活,離不開獵狗。那傢伙是張口之物,食量不比人小,你得餵飽。出了門,人是不是餓著不說,先得給它吃了,一個饃,人狗各半是最低了。狗,還得裝飾。一條五岔路口的狗繩,一個皮項圈,一個轉軸是少不了的,還得給狗置辦籠嘴。狗這東西雖然金貴,但不知好歹,吃了毒死的老鼠,那就玩完了。最好再給它做一個釘項圈,若和別的狗咬仗,即便咬不贏,也不至於吃虧。畢竟,狗是主人的臉面。傷了狗身,自然就傷了人臉。

渭南邢福和:攆兔

攆兔,是群體活動,不是一人一狗的活。一個村或幾個村,得有一個狗司令,這個司令,不在平時的職務高低,耍性要強,號召力組織能力還要出眾,一言既出,如同軍令。那一幫狗友,正事是否靠得住,暫且不論,吃喝先得不計較,要能統住。

還得有交通工具。前多年是自行車。當年雙王許村長耐一幫子,幾十輛自行車,後頭跟著百十條狗,浩浩蕩蕩,到西塬攆兔。那陣勢,不比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的太守差,羨煞了他舅一村的人。現在,那就得幾輛汽車,不說奔馳寶馬,最低得五菱或宏光面包車。人好說,愛熱鬧不怕受那份罪。總不能讓狗一天跑上數百公里,跟到平涼的靜寧、榆林的靖邊吧。這幾年,靜寧、靖邊是攆兔的好區域。野兔多不說,那是必須的。主要是人狗去得多了,催生了針對攆兔行業的一條龍服務。人有食宿處,狗有安樂宮。狗糧店、狗診所、狗美容店,應有盡有。

狗值錢了,品種也升級換代。之前,關中地區攆兔的多是大笨狗,就是看家護院的那種,高大凶猛,連狼都不怕,何況兔子。此後培育出了二家梁,也就是介乎於笨狗和細狗之間的品種,就像戰鬥機由螺旋槳改成噴氣式,那是一次質的飛躍。之後,又出現了細狗。所謂細狗,首先是腰細,沒了笨狗那一身贅肉,跑起來利索;再就是腿長,跑起來跟飛一樣,速度高。天生就是攆兔的種,幹別的不行。當寵物,不萌;看家護院,不兇;就是殺了吃肉,連皮帶毛也撕不下多少,都不夠功夫錢。那是三代狗,像殲十。如今,更先進了。引進了洋品種,如靈奇,身材不是很大,但速度快,抓個兔,不費多少勁,簡直就是兔的剋星。就像第五代戰機殲20蘇35,八面威風。

渭南邢福和:攆兔

其實出門攆兔,是聯合作戰的。各代“戰機”自有它們的長處。笨狗戳窩,就是負責把兔趕出來。二家梁、細狗、靈奇負責追逐抓捕。狗是主力,人是指揮者。主人左手牽獵狗,右手提兔柺,緊身衣黑墨鏡,在草原、河灘上徜徉,那陣勢絕不下指揮千軍萬馬的將軍。前面提到的兔柺,沒見過吧,一種攆兔的輔助工具。一個或直或彎的木柄,頂端安一個小彎鐮,人稱兔柺。圍剿兔子的過程中,一柺下去,兔立馬失去奔跑的能力,乖乖就範。不過用起來得格外注意,稍不注意,打不了兔,反而打到衝鋒在前的狗身上。所以,兔柺不是誰都可以用的,得要是這個行當的把式。

狗變快了,兔也變靈了,膽子也大了。天上有驚弓之鳥,地上也有驚狗之兔。人狗一出現,兔驚起來跑,反倒暴露了目標。狗兔大戰,兔在生與死較量中,也長了本事,增了能耐。冬天的麥地、草窩,主色調是土黃色,和野兔皮毛的色調基本一致。於是兔子就利用這個偽裝色,趴在地上,你不踩到它身上,它都一動不動。一旦跑起來,那將是一場大戰。

渭南邢福和:攆兔

渭北高原,靖邊沙漠,潼關三河口河灘,在那一望無際的廣闊空間,一兔掙命,千狗競逐,兔若流星,狗似飛雲,人喊狗吠,地動天顫。一陣叫好,兔子歸於狗爪,狗尾競搖,向主子邀功。如果哪位丹青妙手描下來,真是一幅壯觀的風俗畫。

話說邀功。過去的狗抓到兔,主人上前就奪了。為了獎勵狗,也為了保持狗的血性,將兔子的尾巴扯下來,餵給抓住兔子的狗。如今,情況有所變化。狗不大愛吃兔了,就是餵它整隻兔子,它也沒興趣,獎勵還是需要的,靜寧的燒雞,一撕兩半,手一揚,餵了。沒在靜寧的,順手就是一塊滷肉或兩根火腿腸,劃出一道拋物線。

別說狗不大愛吃兔,現在的人,對吃兔的興趣也不大。日子過得天天像過年,誰也不稀罕那幾絲瘦肉。兔子肉,細骨多,吃著就不爽,口感又柴,不如其它肉豐腴。而且,不管是蒸、煮、炒,還是炸、滷、燉,都有一種揮之不去的土腥味。時間長了,人們對吃兔子,也積累了經驗。大凡吃兔子,都要加一點肥豬肉,兔肉吸收豬油既保持了兔子肉的勁道,口感也變得綿軟,豬肉去了油保留了醇香,又不再油膩。渭北陳灘、孝義一帶人做的兔肉餃子、兔肉麥飯還真是一絕。尤其是兔肉麥飯,一層兔肉,一層五花肉,相互間隔,蒸出來,香氣撲鼻,口感獨特,食後印象深刻,留下永久的記憶。

吃兔肉是有講究的,女孩不能吃,尤其是孕婦堅決不準吃,否則,生下的小孩一定是豁豁嘴,洋詞叫顎唇裂。大概是兔子本身是豁豁嘴,吃了兔子的人,必然受其影響。只不過是個傳說罷了。果真如此,吃啥補啥,像啥長啥,給田徑運動員燉一個火箭螺母,必然跑得飛快;給小孩炒一個鍵盤,孩子的腦子就會和電腦一樣聰明?

不管愛吃不愛吃,兔還是要攆的,而且樂此不疲,傳承不息。因為,攆兔已經成為一種文化。而且,必然會隨著時代的變遷,產生出新的樂趣,吸引一大幫性情中人,尤其是生活一天好似一天的人們。


渭南邢福和:攆兔

渭南邢福和:攆兔

邢福和,筆名千萬裡行吟,長期從事詩詞創作,共創作詩詞1000多首,發表700多首。創作散文、雜感等50多篇,發表30多篇。製作影視資料片12集。創作出版詩文集《千萬裡行吟》,參與編輯出版文史資料書《老渭南》、臨渭區中小學地方教材《美麗臨渭》等,《石鼓山賦》刻在了石鼓山廣場石碑上。現系中華詩詞學會會員,陝西省作協會員,渭南市詩詞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臨渭區作協名譽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