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特別膽小,如何才能鍛鍊他的膽量?

暖兒媽育兒


性格用於平衡與周邊環境人事物的關係,而認知決定行為,這兩點必須分清楚的:我們不能單方面的認為愛哭的孩子就是膽小的,也不片面的認為膽小的孩子就必然愛哭。

接下來的內容,會比較長,也會有點繞(“燒腦”),但掌握了之後孩子的這些問題都可以化解。


家長的常態並不代表孩子的常態--認知的差異化

通常我們成人會認為,小動物沒什麼好怕的,甚至小動物很可愛;鞭炮沒什麼可怕的,只要合理操作就不會對自己有威脅;而線路異常所引起的火花,也是可控的風險;

但對於孩子來說,那個小動物有尖尖的牙齒和爪子、鞭炮很響很可怕、線路異常引起的火花是超越他認知的範疇...

總而言之,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對孩子來說是新鮮事物,我們之所以不怕,是因為我們對之有了充分的認知,而孩子之所以害怕,是因為他對此毫無認知。

細心的家長會留意到我忽略了“怕見生人”這一個事件,這是最便於我們理解“認知差異化”的一點。

陌生人是相對的,這個生人可能是我們的朋友,但對於孩子來說則完全是一個陌生人,我們對對方已然熟悉、知道對方不會對孩子有威脅,但對於孩子來說則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認知,即認知差異化;而這份認知決定了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的處理方式,即認知決定行為。

不要把孩子,理所當然地看成迷你版的成人,或者迷你版的自己。

當然,這個問題的重點,其實並不是以上所有表面的事情,而是:

1. 孩子對新事物的適應性較差

2. 孩子對情緒的宣洩手段單一

3. 家長對“孩子”的認知


膽小(對新事物的適應性較差)--寶寶的氣質類型,及對父母的依戀關係

膽小是孩子的性格特點,用於平衡與周圍人事物的關係,而更為重要的是,這份膽小讓孩子感到安全,是孩子的自我保護。

  • 膽小並不是一件壞事情

通常家長會認為孩子膽小是一件壞事情,會影響孩子的發展,進而希望扭轉孩子的性格,但實際上當我們強行把孩子的膽小改變的時候,是把孩子從他的安全區強行扯出,讓他連最後的心理自保武器都摧毀,要麼就讓孩子絕望,要麼就讓孩子壓抑;

膽小並不是一件壞事情,或者說,在沒觸及違反道德基礎和法律法規(例如反社會人格特點)的、所有不符合家長認知的性格特點都不是一件壞事情。

膽小的唯一“錯誤”是:不符合家長心中理想孩子的性格。就如這位朋友,心中的理想孩子性格特點包含了“大膽”。

而家長的這份認知決定了他對待孩子的方式:把理想孩子當成標準,直接套用在自己孩子身上。

我們仔細來想想,這份膽小真的影響了孩子的發展嗎?

或者你會說,他的膽小,讓他學東西不如其他小朋友快,別人在愉快玩耍的時候他就膽小的縮在一旁,影響了他的社交。

那麼我必須再次強調,他並沒有做錯什麼,害怕就尋求自保、尋求庇護這沒錯;別人在玩耍的時候,他縮在一旁觀察,等情況明朗了再進入圈子,這也沒錯;他唯一錯的,就是還沒有成長為你想要的“別人家的孩子”。(只是強調事實,而不是批評,望知悉)

所以,請接受你的現實孩子,那個膽小的、愛哭的,不符合你心中理想孩子的孩子。

理解這一點非常重要,再次強調認知決定行為,你對現實孩子的認知決定了你對待他的方式,另一個方面,唯有我們能正確認知我們的現實孩子,才能找到讓他們改變的方式。

理想孩子應該是一個不斷前進的、為之努力的方向,而不是一個已然實現的標準。

認知現實孩子,除了接受他,我們還要深入去解析孩子的狀態:孩子的氣質類型。


  • 孩子的氣質類型--性格發展的基礎

孩子是有氣質類型的,從嬰兒時期就已經具備,這是他們的性格發展的基石。

心理學專家托馬斯和切斯通過一系列實驗,把嬰兒階段的孩子劃分為三種類型:

1.容易撫養型

這種氣質類型的寶寶生活有規律,節奏明顯;容易適應新環境、新經驗;能主動探索環境,對新異刺激反應積極;愉快情緒多;情緒反應適中。
2.撫養困難型
這種氣質類型的寶寶生活規律性差;難以適應新環境、新經驗;對新異刺激消極被動,缺乏主動探索周圍環境的積極性;負性情緒多;情緒反應強烈。
3.發展緩慢型
這種氣質類型的寶寶對環境變化適應緩慢;對新鮮事物反應消極,對新異刺激適應緩慢;情緒經常不愉快;心境不開朗。但是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他們會對新異刺激緩慢地產生興趣,在新情境中逐漸活躍起來。這類兒隨著年齡的增長,特別是隨著成人撫愛和良好的教育作用會逐漸發生變化。

仔細比對,我們可以發現膽小的孩子,和發展緩慢型的表現幾乎一致,他們的關鍵詞是“緩慢”;

以面對生人為例,孩子怕見生人,但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之後,發現對方沒有威脅甚至對自己比較友好,會做出試探性的行為去認識對方(例如一直縮在媽媽身後好奇的看著對方);

如果對方表現出友好的行為(例如對孩子笑笑,招呼孩子過來,但並不激烈,如想要直接抱起孩子),那麼孩子就會開始願意和對方接觸,很快就玩了起來,並且會對對方產生一定的依賴性(如對方要離開的時候,會賴著對方,這是因為“離開”也是孩子要面對的新事物。)

至於是否是撫養困難型,就視乎孩子對生人的反應是否激烈了。例如見到生人就大哭大鬧,不願意別人接近他,甚至希望驅趕對方。撫養困難型的關鍵詞是:“拒絕”“激烈”;

說這是孩子性格發展的基礎,並不是指孩子的性格就此定型了,而是指根據這個氣質類型,如果父母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那麼孩子就會有不同的發展。

例如這位朋友的孩子,就是因為教育孩子的方式不斷強化了孩子的性格基石,有意無意地讓孩子往此性格方向發展--基於沒接受現實孩子,以及缺乏對孩子正確的教育方式。

那麼,我們又如何幫助這一類孩子往“容易撫養型”發展?


  • 依戀關係,左右孩子發展的重要條件

依戀關係,是指孩子和母親建立的親子關係。

法國心理學家瓦隆指出:“兒童對人們的依戀心是發展兒童個性極端必需的。如果兒童沒有這種依戀心,就可能成為恐懼和驚慌體驗的犧牲品,或者將產生精神萎縮現象,這種現象的痕跡可以保留一生,並影響到兒童的愛好和意志。”

兒童依賴媽媽或者他的撫養人,是一種正常的心理需要。如果媽媽(或者其他養育人)和寶寶建立了安全依戀,寶寶就會自然地走向獨立。

依戀關係主要分為3種:安全依戀型、逃避型、矛盾型。安全依戀型關係體現了孩子對父母以及這個世界的信任。我們可以通過母親離開時孩子的表現來判斷孩子是否和母親建立了安全依戀型關係。

在引導孩子走出膽小這一性格特點上,我們僅僅需要了解安全依戀型應該如何建立即可,故而對於逃避型和矛盾型只做簡單描述:

安全依戀型:孩子能倘然面對母親離開,能獨立探索,對身邊的事物充滿積極性--這是我們的目標。

逃避型:孩子對母親離開顯得冷漠,母親回來也沒有什麼情緒波動,不能獨立探索,情緒難以安撫;

矛盾型:孩子對母親離開顯得焦慮,母親回來會有責怪母親又想親近母親的情況,渴望獨立探索但缺乏安全感而亦步亦趨--這是孩子的現狀(部分符合)。

建立安全依戀型親子關係,能幫助孩子走出矛盾型的困擾,而建立安全依戀型關係,我們需要這樣做:

1. 規律滿足孩子的生理需求--表現為建立孩子的生理規律(吃喝拉撒睡的節奏),並讓孩子從這些最基本的規律性滿足中體會到安全感,建立最初的安全區;

2. 給與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對於3歲的孩子而言,安全感的來源更多的在於母親的包容,對他情緒的包容,而不是對他行為的包容,這份包容給了孩子不怕犯錯的基石;並父母的鼓勵和支持,能幫助他們建立內在的自信力;從而在孩子心中,把父母當成安全島,有了“靠山”孩子才能大膽探索。

3. 擴大孩子的安全區--膽小是因為孩子心中的安全區很小,你會發現在孩子熟悉的環境中,他並不會有膽小的表現,這些熟悉的環境就是孩子的安全區;只有孩子認為是安全的時候,他才會大膽探索,而那些調皮得膽大包天的孩子則是因為安全區沒有界限;

這裡面有些泛泛而談了,我們結合孩子愛哭的行為特點,來具體實操一下。



愛哭(情緒宣洩手段單一)--認知決定行為,及解決方式

哭用以宣洩情緒和釋放信號,一個孩子為什麼會習慣用哭來解決問題?原因可能有兩個:

1. 在過往的生活中,他沒有獲得新的解決問題的技能;

2. 在過往的生活中,他反覆驗證了哭可以滿足自己的有效性,並對此深信不疑;

理解這一點很簡單,我們做個比喻:

孩子學習10以內加減法,通常我們會讓孩子先數手指頭,然後經過不斷實踐練習,孩子就可以掌握,但凡事都有“快捷方式”--計算器。

情況一:孩子在認知了數字和加減的概念後,沒有經歷了數手指就直接使用計算器,從此離開計算器就不會計算;

情況二:孩子經歷過數手指的正常歷程,但仍未熟練使用就使用了計算器,計算器比數手指快多了,從此孩子賴上了計算器,計算時也只習慣用計算器。

二者的區別在於,前者讓孩子只懂得某一方式,而後者是孩子通過實踐對比進入了舒適區而難以自拔;

所以,讓孩子擺脫對哭的依賴性,關鍵在於逐漸拓寬孩子對情緒宣洩方式的認知,對需求表達的方式的認知,並輔助孩子實踐和驗證新的方式比舊有方式(哭)更為有效和讓他舒適。

  • 解決方式:

“寶寶害怕了是嗎?來,媽媽抱,媽媽保護你”--這就是用擁抱來建立孩子的新的宣洩方式,並讓孩子切身體會到來自媽媽的安全感。

當然,這一方式會讓孩子依賴上媽媽,在前期並沒有什麼問題,但一個孩子只懂的害怕就抱媽媽的話,顯然也會陷入和以往依賴哭一樣的情況。

再次強調,認知決定行為,同樣也包括了孩子對新生事物的認知。

前文所述,孩子之所以害怕那些事物,是因為對這些對他而言的新生事物一無所知。

所以,在安撫好孩子的情緒之後,我們應該帶領孩子一次又一次地去認知這些事物,讓他獲取和我們一樣的認知,這個過程是循序漸進的,需要父母保持耐心。

“那個小動物好像很可愛的樣子,我們來試試它會不會咬我們好嗎?媽媽先來”

“哇哦!外面放鞭炮了,應該是有什麼事情要慶祝了,我想去看看,你陪陪媽媽好嗎?”

“阿姨是媽媽的好朋友呢,我介紹她給你認識,相信你會喜歡和阿姨玩的。”

“哎呀!好可怕呀!那裡冒起了火花,你想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當你給孩子證明了這些事物對他是安全的,給他一個緩衝時間,並且鼓勵和支持孩子去探索,很快他就會消除對這些事物的恐懼。

而同時,我們在陪伴孩子的這個認知過程中,也不斷教會孩子新的方式:害怕,就去認識他,去探索他,弄明白了你就不怕了(擴大孩子的安全區)。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通過不斷擴大孩子的安全區的時候,更為重要的是教會孩子自行拓寬安全區的能力--我們始終無法一直陪伴著孩子。

在我們一次又一次、手把手擴大孩子安全區的時候,孩子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習得這種能力,從我們身上獲取信心、勇氣,到內化成自己的內在的信心和勇氣;從我們身上習得新的探索方式,到內化成自己的新技能;


孩子從不是一張白紙,而是一本無字天書,只有用正確的打開方式,才能讓他大放異彩。

最後,感激你的閱讀,沒有耐心的家長只尋求具體解決方式,殊不知真正出問題的,是自己的育兒心態,凡事都有快捷方式,而快捷方式是要付出代價的。共勉。


淅爸育兒記


鍛鍊他的力量,運動協調能力,有力量了他就不害怕了,現在視頻軟件上有好多體能遊戲,每天都做一點,堅持一段時間會有成效的。

我女兒就是膽子小,說話都不敢大聲,後來轉了一個幼兒園,那裡的老師特別溫柔會引導孩子,每天都會做運動,剛開始老師總是和我說,你家女兒運動方面比較弱,在家加強鍛鍊,一開始是拍皮球,我女兒不會,她不會,她自己也不想做,後來老師就先讓她傳球,慢慢的就會拍了,現在會邊跑邊拍。

然後,大班是跳繩,這就更不會了,一開始也是把繩子放的腳下面,再跳過去,看著也可著急了,後來時間一長,她就可以連著跳一兩個,然後我們就鼓勵她可以跳兩個,就可以跳三個,就這麼磕磕絆絆的跳,可以堅持100個,這是在拍皮球的時候看不到的韌性,現在我女兒可以連著跳六十個!

但是,當她運動能力上去了,她的自信心也起來了,人際交往的時候就不會膽怯了,運動強度大了,肌肉的力量就上去了,她的膽量自然而然就大了!

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小火柿子


孩子膽小,父母不要著急,不要給孩子貼上“膽小鬼”“沒出息”的標籤,而是首先要學會接納,然後再耐心引導。成長需要過程,我們要允許孩子慢慢來。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日本繪本《第一次上街買東西》。這本書講的是,有一天媽媽忙得不可開交,就問美依可不可以一個人上街買牛奶,美依答應了媽媽。媽媽囑咐美依:第一,小心路上的車子;第二,記得找零錢。

在買牛奶的路上,突然衝出來的自行車嚇了美依一大跳。路上碰見小夥伴阿友,他聽說美依一個人上街買東西,感覺很驚訝。走著走著,美依不小心又摔了一跤,結果緊緊攥在手裡的硬幣也不見了。她忍著痛,爬起來找到硬幣,繼續上路。

好不容易來到了小賣部,美依鼓起勇氣說要買牛奶,結果因為聲音太小,店主沒有聽見。美依的心怦怦地跳個不停,她深吸一口氣,大聲喊:“我要買牛奶……”可這時一輛汽車“轟隆隆轟隆隆”地開過來,把美依的聲音給蓋住了。

小店裡還是沒有人出來。這時,一個叔叔走過來,大聲喊了一句:“買香菸!”叔叔走後,胖阿姨又來了,還擠到了美依的前面,買完東西又跟店主聊了一會兒天。

好不容易剩下美依一個人了,她又試著大聲說:“我要買牛奶!!!”聲音大的連她自己都嚇了一跳。當阿婆與美依四目相望時,美依的心撲通撲通跳個不停。後來美依終於買到了牛奶,她一直忍著的眼淚都掉下來了。原來,孩子每一次成長的背後,都經歷了這麼多的不容易。

所以,父母切忌用簡單生硬的手段教育孩子,不要嘲笑孩子膽小。多培養孩子的自理性,讓他們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並獨立處理遇到的問題。樹立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讓孩子走到夥伴中去,參與各種活動,從中體驗到自己並不比別人差。另外,父母可以帶著孩子一起走入大自然,嘗試一下冒險性或探索性的活動,培養孩子堅強的意志,逐漸養成大膽、頑強、開朗的性格。


寶爸育兒說


孩子膽小,不是鍛鍊,應該大人多多陪伴他,我們村有一個4o多歲,有一個6o多歲,身體特別強壯,膽子也特別大,給別人害怕死了,我老丈人春節後死了,現在我5o多歲,現在特怕,我現在每走一步,都要和老婆,兒子,女兒一起,記住,把孩子帶好,等他再大一點,他什麼也不怕了,


雲遊四海805


對於孩子膽小有很多方面。《1》首先家長要做到不能大聲吼孩子,越吼孩子越膽小,他如果做錯什麼事,不要一針見血的指出來,(誰讓你這麼做的,你這麼做對嗎)要慢慢引導他,讓他知道這件事情不對。

《2》多帶孩子出去轉轉,適當的引導和別人說話,我家老大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村是革命老區,每年有很多遊客來我們這旅遊,我帶她出去也能見到形形色色的人,在我賣東西的同時,他也看到我不斷的和別人說話,有說有笑,很高興的樣子,這些都對孩子有影響,以至於後來遊客沒搭理他,他就仰著頭給遊客搭茬。

《3》孩子膽小怕黑,看到黑的地方腦子裡看的動畫片裡的各種怪獸就都跑出來了[捂臉]孩子爺爺在院子南面牆上養了一籠鴿子,比人還高的正方體鴿籠,有一次我和孩子在院子裡玩,小孩說,:“媽媽,我特別怕鴿子籠那,那麼黑”,我當時沒有馬上回答他,在院子裡玩了一會,就回屋了,第二天晚上在院子裡乘涼,我說鴿子媽媽孵出鴿子寶寶了,我們去看看吧。我倆拿著手電筒進了鴿子籠子,(那是孩子第一次進鴿籠),從此孩子再也沒說過怕黑[可愛],不過這些也都需要一個過程,慢慢來吧



長角的小辮子


我兒子六個月 很活潑的 我說話聲音大而且脾氣不是很好 一點事情就會生氣的那種 有時候抱著兒子和我老公我就生氣了很大聲那種 把兒子經常嚇得哭 而且一大聲就會猛地一抖擻睡覺也會很委屈的那種抽泣,久而久之把兒子嚇得只要聲音大就會哭,我也很後悔,後來我首先把自己脾氣聲音控制,也會輕聲細語的和兒子多說說話,逗逗他,也會抱著她在家人都在的情況下多和兒子互動, 也會逐漸的給買些聲音比較大的玩具偶爾玩捏,現在我發現比以前好多了,有的孩子是天生那種膽小,我家的寶寶是完全被嚇得,我勸告像我家這樣的一定要控制[大笑]


陽陽老媽


家長,老師要多引領,她小孩不能分清楚很多事情,有很小的事情,就老是放在心裡。比如說,昨天幼兒園老師,看他畫了一幅畫。然後把他畫的很小的那片樹葉給他擦掉了。他就有了心理陰影。直到早上,又要去幼兒園上學了,還問他的媽媽,老師忘記了這件事情了嗎?平時在家裡,我只要給他,大聲說話,他就以為是兇他的,然後就要哭。想獲得的幫助:請醫生給我一些治療上的建議:,孩子的這種,現象是不是有什麼心理問題?應該怎麼開導呢!患病多久:半年內。孩子這種情況,因為他年齡太小,無需用藥,因為也不是病態,只是有點膽小。治療建議::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和優點,多表揚多鼓勵。不責備不批評。逐漸慢慢多帶孩子到不想去的地方和不喜歡的地方去玩,逐步培養孩子的適應能力和自信心


頂佳微視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對於這個問題還是有一些自己的經驗和見解的,在這裡分享出來可供大家共同討論參考。

平時接觸到最多的就是5~7歲的學齡前兒童,有的孩子到了一個新環境就會畏手畏腳,警惕心很強,看到人的時候也會眼光躲閃不敢對視,家長就會給孩子定義為:這孩子很膽小,不喜歡和別人交流。那麼久而久之這個孩子就會被公認為是一個內向的孩子。各位比較想知道的是作為這樣一個膽小的孩子,要怎樣鍛鍊他的膽量呢?

那麼我想說的是:首先,我們要找出孩子膽小的原因,再針對性的解決問題。膽小內向的原因有幾點:是否是家長的性格都有點內向、孩子從小是跟著父母還是爺爺奶奶、孩子有沒有受過“打壓式”教育、有沒有過心理陰影等等,那麼把問題找出來了就容易解決了,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他會學習模仿我們的很多言詞和行為,尤其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會忽略掉很多的細節,總認為現在不是孩子的教育時間就不用在意那麼多,其實你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然後在自己的小腦袋裡思考分析,而後學習,有時候我們家長會發現孩子有時候說話的語氣像極了自己,他可能會模仿你的樣子或者甚至說出和你一模一樣的話,那麼他也會模仿你的態度,你面對困難的態度,與人交流時候的表現,所以有孩子在的時候我們要隨時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面對事情的時候內心強大不退縮,久而久之孩子也會內心充滿安全感,勇敢自信起來。那麼如果我們的孩子常時間的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也可以考慮代溝問題,是不是老人只顧著孩子有沒有吃飽有沒有穿暖,而沒有及時的發現孩子的一些小情緒小問題,那麼時間久了孩子的內心充滿了小疑問,容易把自己封閉起來,這也是孩子膽小的一個原因,要經常性的和孩子做溝通,及時的疏導情緒,幫助其性格逐漸的開朗起來,這樣膽量也會大大提升。那麼接下來要講的就是“打壓式”教育,有的父母性格過於強勢,總覺得孩子還小,什麼事情都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全權包攬孩子的一切,不允許他們自己發言,不徵求他們的意見,那麼時間久了孩子就會不自信,和外界接觸的時候就不敢講話,所以作為父母要意識到孩子雖然小,但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需要自己的小世界,他需要你的尊重和鼓勵才會更好的成長。那麼如果是孩子有心理陰影,要及時的找專業人士進行專業疏導。也可以和孩子接觸到的老師,或者其他人進行溝通交流,讓他們可以多關注孩子,鼓勵孩子,讓他們慢慢的對環境不再有警惕性,在自己舒適的環境裡慢慢就會變得自信大膽起來,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養孩子就更難,作為父母都多一些耐心付出,相信總會有收穫的,加油吧!


A常憶哲


你好,我是阿勇,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孩子膽小,是比較常見的,多引導鍛鍊就可以了,隨著年紀的增長,膽小這問題基本上都能解決

1,首先,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孩子獨立性越強,自信心就越強,越自信,膽子就越大。

2,要多帶孩子參加學校或者社區集體活動,活動中要多增加朋友間的互動,孩子學會了交流,就沒有膽小這方面的說法啦

3,多帶孩子去人多的地方走走,見得事情和人多了,認知了,對待事情和人就沒有膽怯,膽子就會越來越大。

4,孩子犯錯不能動不動就大聲的打罵,這樣很容易傷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久而久之就容易走上自閉,把自己圈起來,是很危險和錯誤的做法。孩子犯錯要引導,講道理,誘導也行,儘量動嘴別動手!動手那是實在沒辦法的事情😊

5,有條件可以帶孩子多去些地方旅遊,開闊下眼界,看的世界大了,身邊的小世界就不會感覺那麼可怕,也就不會膽小。

6,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是孩子的最好老師。孩子的習慣大部分都是和父母身上學的,所以孩子膽小,父母是有責任的。要增加增強父母和孩子的交流,和孩子多做一些有意義的遊戲。增加孩子的趣味能力,陶冶孩子身心發育。

7,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其實這個增加孩子自信心的一種,孩子的興趣愛好在一定程度上是孩子表現自己的一種,孩子都愛表現了,哪還有膽小這回事

8,要多給孩子與孩子之間的玩耍交流,不能老是就是寫作業寫作業。孩子與孩子之間的共同語言很多的的,特別是孩子自己認識的孩子朋友,多和朋友一起玩耍,增加交流,這個是最有效鍛鍊孩子膽量的方法。

以上這些方法都很適用,希望對你的孩子有幫助!


農村阿勇在城裡


孩子膽小是有原因的

第一,與孩子自身的氣質、性格特點有關,他可能從小遇到陌生人或者在不熟悉的環境就會害怕退縮,躲在家長的身後。

第二,以前在某件事受到過挫折,當孩子對外界沒有什麼瞭解的時候,他會經歷一些波折或者小危險,比如說劃破手、摔傷腿,或者被某些場景或聲音嚇到過,如果再有這種情景就會使它變得緊張、不知所措,甚至哭泣。

第三是家長不恰當的教育方式,家長把自己生活中害怕的事或東西不經意間在孩子面前表露了出來,還總是不停的告訴孩子,這裡危險,那裡不安全,或者拿一些恐怖的事情來嚇唬他,或者講一些令人害怕的故事,都會影響到孩子,他就會變得膽小。

孩子膽小,也可以說就是不自信,我們應該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

孩子的氣質行型是天生的,有一定的遺傳性,而且相對比較穩定,膽小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點自卑,總是怕自己做的不好,做的不對,不敢去做,這樣的孩子不一定沒有能力,他只是不願表露,也不敢表露而已。

而且還是對家庭中的氣氛也是極為敏感,一個缺少愛、歡樂和溫暖的家庭,對他的性格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不能從家庭中獲得安全感,他就更無法對陌生人產生信任感,做家長的首先要給孩子一個充滿愛家庭,其次對孩子膽小,家長既不要遷就,也不要認為他沒出息,也不要不管。

想辦法幫助他樹立自信心,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在活動中觀察學習其他孩子的處事方法,如果知道孩子受欺負,也不要太大的情緒,要教會他如何應對,告訴他不要用淚水相對,要學會鎮定自如,對於別人捉弄不要理睬,對別人的欺負要勇敢面對,或者直接呵斥欺負欺負或捉弄他的人,再不濟就向老師求助。

另外要給孩子做個榜樣,也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如果父母本身都很膽小,那麼在生活中孩子難免也會跟著膽小,比如說晚上孩子的媽媽不敢出門,害怕黑,孩子也會跟著害怕,自己一個人也不敢出門。對孩子的表現做出肯定和表揚,如果孩子對於那些以前害怕的事或東西,現在不怎麼害怕了,家長要表揚他勇敢。

最後在暗中要幫助孩子,可讓他嘗受到成功的喜悅,對自己有信心,成功的機會越多,就會越有自信,他也就不會再擔小了。

孩子膽小,在這個年齡段無可厚非,因為他接觸的東西沒有經過你們的系統性的傳授,如果我們把平時的一些見聞和突發事故給講解一下,也許他就不會出現膽小或害怕什麼的,有時候我們見到他害怕什麼東西,我們可以給孩子講解,這個東西有什麼危害?怎麼注意?用什麼方法處理?孩子經過多次的觀察和實踐,確定了他的認知,自然而然就不會再害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