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車進步飛快,卻仍不敵合資品牌?價格成了自主品牌的絆腳石?

寧買低配合資車,不買高配國產車?

我們不得不承認國產車在最近幾年做得是越來越好了,很多人在買車的時候也是把國產車作為了自己的首選目標,但是如果大家的經濟實力都比較充足的話,相信不少人在買車的時候也就會拋棄國產車了,這也正是國產車目前所面臨著的窘境,甚至有很多老司機還提出了“寧買低配合資車,不買高配國產車”的購車理論,明明我們的國產車已經已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為什麼合資車卻仍舊是大家最為喜愛的車型呢?

國產車進步飛快,卻仍不敵合資品牌?價格成了自主品牌的絆腳石?

合資車先入為主

相比起歐美日等地區,我國的汽車工業發展歷史並不算長,這也就使得在早些年間我國的汽車工業相對來說非常落後,問題不斷、故障連連也成為了國產車的代名詞,反之以大眾為首的德系車和以豐田本田為首的日系車卻憑藉著優秀的品質迅速收穫了一大幫的群眾基礎。

國產車進步飛快,卻仍不敵合資品牌?價格成了自主品牌的絆腳石?

也正是因為在早些年我們的國產車沒有什麼太拿得出手的作品,合資車的優秀形象也深深的刻在了很多人的腦海裡面,尤其是很多老一輩對於合資車的好感是要遠高於國產車的,因為他們也經歷過國產車質量不如意的那段歷史時期。

國產車進步飛快,卻仍不敵合資品牌?價格成了自主品牌的絆腳石?

而大眾豐田等合資車型先入為主收穫了無數的群眾基礎,它們也在市場上面也奠定了自己的地位,再加上直至今天汽車也仍舊是少部分人的愛好,絕大多數人也並不怎麼懂車,在這樣的情況下銷量頗高口碑優秀的合資品牌便成為了無數人購車的對象,這便形成了一個正向的循環,合資品牌的銷量也在一步一步的穩健增加,反之國產車的市場份額也就被擠壓掉了。

國產車難摘“廉價”帽子

另外國產車因為在製造成本上相比起合資車要更低一些,所以一直以來絕大多數國產車企主打的也都是性價比路線,推出的也都是一些低價入門的車型,這便使得國產車在很多人的眼中就是一個廉價的形象,它跟高端也是完全沾不上關係的。

國產車進步飛快,卻仍不敵合資品牌?價格成了自主品牌的絆腳石?

而且我國人民相對來說也都比較好面子,這更是使得國產車在銷售的過程中遇到了阻礙,還有不少人都覺得即使是一臺再便宜的合資車也要比國產車更加有面子。所以說在面子這件事情上我們的國產車確實差出了一些,而這也就推動了國產自主品牌現在逐步的向高端化轉型。

國產車進步飛快,卻仍不敵合資品牌?價格成了自主品牌的絆腳石?

像是吉利長城奇瑞等等的自主品牌都有著自己的高端子品牌和高端車型,它們在形象上面確實也甩掉了一些廉價的感覺,豪華感也在這些車上有了進一步的體現,但是這些國產車因為價格比起一般的國產車是要更高一些的,這也讓它們在同價位上面臨了更多的合資競品車型。

國產車進步飛快,卻仍不敵合資品牌?價格成了自主品牌的絆腳石?

在這裡我們拿領克03舉一個例子,這臺車在市場上面還算是一臺比較成功的車型,但是它的綜合銷量其實也並沒有大家想象著那麼高,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也是因為它的價格達到了11.38萬元起步,在同價位段裡我們可以選擇的合資車型簡直多如牛毛,像是大眾朗逸、豐田卡羅拉、本田思域、馬自達昂克賽拉、現代菲斯塔等等都是屬於這一價位段的。

國產車進步飛快,卻仍不敵合資品牌?價格成了自主品牌的絆腳石?

所以說自主品牌轉向高端雖然是一條正確的路子,但是想要在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少的自主品牌甚至在走向高端的路上頻頻栽下跟頭。

車企轉型麻煩多,消費者的認同是關鍵

雖然說在最近幾年國產車的銷量確實有所提升,但是我們也可以發現目前購買國產車的人群基本都是中等收入偏下的普通百姓,只要稍微有一些財力的人幾乎就不會再去考慮國產車型了,而這也是令無數人感到遺憾的一點,這也是目前國產車所面對的發展瓶頸。

國產車進步飛快,卻仍不敵合資品牌?價格成了自主品牌的絆腳石?

如果說一個自主品牌突然拋棄了平價車型轉向高端,這對於它的銷量來說絕對會造成極大的衝擊,但是如果不發展高端車型又會讓自己一直生存在廉價的市場當中,怎樣把平價車型跟高端車型共同發展也是現在的自主品牌不得不面對的一大課題。

國產車進步飛快,卻仍不敵合資品牌?價格成了自主品牌的絆腳石?

當然了,我們作為消費者也應該正確的看待國產車,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國產車在這些年的發展當中也是進步飛快的,尤其是吉利、哈弗、比亞迪等等的一二線自主品牌更是取得了極大的成長,它們也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不靠譜的模樣了。價格是國產車的優勢,但這也是它的劣勢,只有消費者從心底裡肯定國產車認同國產車,才能夠讓國產車徹底摘掉廉價的頭銜,才能夠讓國產車真正成為市場上的主流。如果您喜歡小編的文章也希望您能夠點擊一下訂閱關注,讓我們一起進步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